1.谁能帮我写一篇《我不是个好儿子》的读后感啊
母亲,儿子想您了。羊城的月光和家乡一样皎洁明亮,此刻,目不识丁的您,该是又在担水了吧?该是又在背靠着老屋的门扇,想念千里之外的儿子了吧?早安,母亲!
儿子知道您真的老了,肩膀上的扁担光亮光亮,您往水缸倒水的哗哗声是儿子心头最美的音乐。今年春季老爸突然病倒田头,家里一任大小事情搁在您的肩膀上,今年暑假回家,儿子拼命干活,晒爆了两层皮,您抚着儿子瘦削的光脊梁,责怪孩儿不好好吃饭。孩儿知道您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您老惦念着儿子,惦念着我异父的胞兄胞姐。孩子们能幸福是您最大的欣慰。前段时间大哥和嫂子不和睦,现在和好了,您才稍微宽慰些。为着世俗的偏见,您遭受了诸多的冷眼,同样坎坷的命运让我亲爱的双亲结合在一起,并有了我们小兄妹俩。外婆说,那时候真担心您再不能生小孩了而偷偷在外公面前掉过眼泪。您没有文化,儿子要告诉老妈,您心头的那些重荷是完全可以抛弃的,铮铮铁骨的鲁迅先生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写下这样的遗嘱,忘掉我,管自己生活。儿子发现了伟人的心:当时许先生还年轻,完全可以再次寻找自己的新生活 。是的,当儿子懂事以来,心头也曾经埋下过深深的阴影,活泼的个性一下子内敛了。也是在读到了鲁迅先生的文字,诸如《我之节烈观》、《祥林嫂》这样的文字,才如释重负了。就为着这股子劲头,儿子报考大学的第一志愿:中文系;第二志愿,中文系;第三志愿,还是中文系。大学毕业论文儿子选的还是有关女性方面的论题。孩儿坚信,几千年来重重压在中国女性身上的疴陋之见,真的该进博物馆了。
三十年的风风雨雨,您与老爸携手共艰维,到如今,儿子从念完大学到走出社会,十八年的漫漫求学生涯里,孩儿想起您每每背了粮食到集市上变卖,换回儿子上学的伙食费用。每一次学杂费用,每一件衣服的缝补浆洗都是经您那一双手,直到第一次出远门北上求学。多少浓浓的爱侵染了儿子念慈的泪光,支起儿子扬帆的理想。
“听妈妈的话。”孩儿不是一个好儿子,染上了嗜好烟草的恶习,您是极力反对儿子抽烟的,因为孩儿小时候身体孱弱,您担心烟草会损害孩儿的健康。儿子口头答应着,少抽就是,可是无改水深火热之功。也是这个暑假,娘儿俩闲聊,您悄悄问儿子有没有相好的女孩子,当时焦躁的儿子很不痛快,回了一句:懂什么?您当时的神色儿子发现自己错了,将您拳拳的心和操劳视为草芥了。我伤了母亲的心,有罪啊。母亲,儿子一定会努力的。跨越茫茫的夜色,寻找与孩儿同在蔚蓝的天空下一起哭泣,一起欢笑的那双眼睛。为着您受过的苦难,孩儿不愿再让您受半点委屈。记得有一天课余,一学生问孩儿:老师,假如你的老母亲,八岁的儿子,还有爱人同掉到河里,你会救哪一个先?孩儿当时回避了学生的提问,回了“我也不会游泳怎么办?” 学生怔住了。假如上苍赐给孩儿最后的福分,孩儿还是首选救母亲!因为孩儿的生命有些独特:这个生命来自偶然之中的偶然!这使儿子敬畏!
“听妈妈的话。”,儿子用最朴素的语言给我至亲至爱的母亲。我想做一个好儿子!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2.说明文文体知识(简要一点就好)
说明文的一般结构和思路
说明文一般结构形式为:先对说明的对象作总的概括介绍,然后导入具体说明。
一、概括介绍的方式
1.概述式
开头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事物的概况,给人以总体形象。如《故宫博物院》是这样开头的: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了。
开头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地理位置、名称、性质和年代。通过概述的介绍,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概况。
2.描述式
开头描写事物的特征或状态,让读者有一个直观的总体认识。如《中国石拱桥》开头是这样描述的: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开头描述石拱桥的重要部位“桥洞”的状态特征,然后用神话传说和诗人对石拱桥的描述补充说明这一特征。
3.设问式
开头设问,能激发读者了解知识的欲望和兴趣,急切了解事物或事理。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第一段。由描述红花的鲜艳和美丽,自然提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题,让人们随作者的具体解说了解其原因,探寻其知识。
4.定义式
开始对事物下定义,提示事物内涵(本质特征)和外延(包含的范围),让人了解事物的本质。如《统筹方法》开篇是这样定义事物的:“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其广泛。”
二、具体说明的结构思路
说明文的结构由事物的性质确定,一般来说,确定它的结构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按说明对象的自身条理性来安排结构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条理规律,把握了这种规律并据此安排结构,能使说明的内容井然有序,条理清楚。一般来说,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它的条理性表现在时序上,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形态,说明时可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就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的,先写文字产生和出现书籍的雏形,再写正式的书籍,最后写现代的书籍,从而说明了书籍演变发展的过程。
处于静止状态的事物,如建筑群、名胜古迹、物品等,常常从空间位置上体现它的条理形。说明这类事物,宜按空间顺序,先表后里、先外后内进行说明。如《故宫博物院》说明一个古代建筑群,这个建筑群处在一定的空间方位上,排列有序,内部建筑有主有次。文章按照空间位置,先写外部城门,后写城内建筑,写内时先写主,后写次。整篇文章层次井然有序。
2.按人们对说明对象的认识规律安排结构
对读者陌生以及读者难以理解的说明对象,说明时常常由具体到抽象,由表面现象到内在事理。由个别推及一般。在具体说明中,宜先写状态,后写功用或成因,最后揭示性质特征。如《死海不死》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具体说明部分先说一种现象:传说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把俘虏的奴隶投在死海里,但奴隶却安然无恙。然后解释原因,这是因为死海海水的咸度很高。接着进一步解说死海的成因,说明时先叙事,后说它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这样说明,读者易于理解。
对读者并不陌生的事物或事理,说明时可先说一般,再叙说个别现象。这种写法宜先写性质特征,后写状态,人们可先获得事物或事理的总体认识,然后具体理解。如《苏州园林》,一般读者都知园林这一事物,但苏州园林与其他园林有所不同,因此,写作时宜先说出它与其它园林不同的性质特征,然后具体说它的形态。这种结构安排有利于读者尽快地认识事物。
说明文的结尾一般是自然结束,说明清楚了,文章就结束了。有的说明文最后再次归结特征,有利于读者区别事物。如《故宫博物院》最后写道:“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令人不能不惊叹。”结尾直接点出了故宫建筑群的特征:宏伟、和谐、统一。有的说明文,结尾作一些补充性的说明,或开拓读者的视野,或增强说明的准确、严密程度。如《看云识天气》结尾是这样写的:“在某些情况下,看云识天气往往要受到限制,因而,还是要依靠天气预报。”这一补充,比较全面地说明了“看云识天气”的作用,增强了说明的科学性。
3.各种文体知识概括
有五种
1、叙述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
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通过饱含感情的景物描写和联想议论,充分表达思想感情
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采用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
采用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先概括后具体的叙述方法
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①举例论证:举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②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③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④比喻论证: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
4.职高中的文言文《荷蓧丈人》中的文体知识.文体知识:通假字,词类
荷藤丈人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后面,遇上一个老人,用拐杖扛着除草器具.子路问他道:“您看见我的老师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说着)把他的拐杖插在地上,就去锄地.子路拱着手站在那里.老人留子路(到他家里)过夜,杀了鸡、做了黍米饭给他吃,(并且)让他的两个儿子拜见子路. 第二天,子路走了,(赶上孔子,)把上面的情况告诉孔子.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呀!”(便)叫子路转回去看他.子路到达他家时,他已经出门去了. 子路(对他的两个儿子)说:“不做官,是不合道理的.长幼之间的礼节,是不能废弃的;君臣之间的正常关系,又怎么可以废弃呢?想要保持自身的清洁(而隐居不仕),却破坏了君臣关系的准则.君子出来做官,是做他应该做的事.(至于)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推行,(那是)早就知道了.” ①荷蓧丈人是怎样一个人? 荷蓧丈人是一个隐者.隐者,一般属于道家学派.道家主张清静无为,主张避世,主张“小国寡民”.在他们看来,孔子到处奔波,试图整治天下,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②子路对荷蓧丈人的态度如何? 子路见此人出语不凡,于是恭恭敬敬地站在那里.(“子路拱而立”) ③荷蓧丈人留子路住在他家,杀鸡做饭给子路吃,又叫他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有何用意? 荷蓧丈人开始对子路很气愤,很骄傲,见子路对他恭恭敬敬,又热情地接待他.这是有用意的,是向子路展示田园生活的宁静、安闲、团聚.实际上也向子路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即清静无为,隐居避安. ④孔子为什么要命令子路再回去见荷蓧丈人? 孔子深知道家学者们的主张.命令子路“反见之”,是想告之以君臣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