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格律诗和对联的基础知识讲座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4,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仗,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其他两联用不用对仗悉听尊便。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2.古诗的基本格律入门
古诗格律,单就近体诗而言,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押韵,二是平仄。
押韵主要是押“平水韵”,也叫“诗韵”,和普通话的押韵有些出入,每个韵部有哪些常用字,这个需要记忆。一般同一首诗只能用属于同一韵部的字做韵脚。
平仄第一要分清哪些是平声字,哪些是仄声字。要会识别古入声字。
普通话里第一声、第二声的字刨去古入声字以后基本就是平声字,其余的字就是仄声字。诗句的构成,基本上是平仄交替,一二句平仄相反,二三句平仄相粘。
还要避免孤平与三平调。此外还有特殊句式的拗救。
古体诗格律要求比近体诗宽,可以按照方言来押,可以换韵,对平仄也无甚要求。格律基本上就这些内容。
具体展开还得查阅工具书啊。百度文库里搜索一下就得了。
3.诗词基本入门知识
“诗”:一种以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发强烈的感情的文学作品。
(在诗中有戏剧,而在戏剧中也有诗)(诗的害乎锤锻)(诗,一定是杰作,再不就是绝无存在价值的东西)(诗是会呼吸的思想,会焚烧的字)。我们常说的诗又指《诗经》。
《诗》三百,始终于周,《诗》,上通于道德,下止于礼义形式。中国古代把不合乐的叫“诗”,合乐的叫“歌”。
统称为诗歌。按有无故事情节又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语言是否有韵律,又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词”:属于诗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是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赋》。
注:“词”与“辞”在“言词”这个上是同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词”后来又逐渐按一定的曲调来填写,即词牌;如“满江红”“蝶恋花”“江城子”“西江月”“浪淘沙”等,它由曲名发展而成,例如“西江月”原本是唐朝教坊展柜唱的曲名,后来以这种形式填词,便逐渐成为一种词牌。[1]宋代。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词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大调亦称长调(91字以上)。
词一般分上下两阕也称之为“片”。诗后人奉为经典;楚辞以其忠君意志的一再表达、比兴手法的完整运用,影响后代诗歌创作,形成创作传统。
《诗经》与《楚辞》因此也时常被认作古代诗歌将源头追溯到《诗经》与《楚辞》。诗的特点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和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建筑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实际上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和着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的音乐美诗歌语言特别要求富有音乐性,音乐美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因素,包括节奏、音调、韵律等。
诗句要求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符合一定的韵律,吟诵动听感人,具有音乐美。词的特点词是合乐的歌词,所配合的音乐是隋唐以来新兴的燕乐。
对音乐的依附性,决定了词在体制风格上一系列的特点。 首先,词必须有词调,词调是填词时所依据的乐谱,词调的名称叫词牌。
有的词牌原来和词的内容有关,如白居易的《忆江南》,内容是回忆江南的风物、生活。但后人依据《忆江南》这个词牌填词时,仅取其曲调,而内容不必与江南有关。
这样一来,词牌仅仅表示一种曲调而已,于是有的词人就在词牌之下另注明题目。如苏风波62字 洞仙歌83字更漏子46字甘草子4河 传61字何满子74字黄河清慢98字贺新郎116字减字木兰花44字 锦缠道66字 江城子70字浪淘沙54字临江字满庭芳95字 摸鱼儿116字 迈陂塘116字南歌子52字 南乡子56字念奴娇100字卜算子44字 菩萨蛮44字 普天乐46字清平乐46字 鹊桥仙56字青玉案67字沁园春114字青门引42字如梦45字苏幕遮62字水调歌头95字双双浣溪沙48字 太常引49字踏莎行58字唐多令60字天仙子68字乌夜啼36字望海潮107字 武陵春49字相见欢36字西江月50字 小重山58字谢池春66字忆江南27字 忆王孙31字谒金门45字忆秦娥46字虞美人56字一落索46字 阮郎归47字一斛珠57字玉楼春56字一剪梅60字渔家傲62字 一丛花78字 御街行78字雨霖铃字 祝英台近77字 昼夜乐98字 烛影摇红96字诉衷情33字定西番35字诗的格式五绝:仄起 平起五律:仄起 平起七绝:仄起 平起七律:仄起 平起编辑本段相关书籍1、《全唐诗》2、《全宋词》6、《乐府诗集》7、《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1—4卷)8、《百年绝句大典》9、《百年律》10、《诗韵合璧》相关诗句西施故里浦阳江诗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浦阳通钱塘古居游客日三千 浣纱银河落九天——易道风水道师尉汤渺 公元2011年辛卯仲夏西施圣殿诗五千载金鼎宝殿 一万年玉容天仙画的是山河壮丽 唱的是国歌太平——易道风水道师尉汤渺 公元2011年辛卯仲夏[2]题诗红粉池诗苎萝山下天宫匠 红粉池名地共长池边留影多才女 碧波青莲好鸳鸯——易道风水道师尉汤渺 公元2011年辛卯仲夏[2]。
4.谁能给我讲解一下律诗的格律
格律诗是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
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而且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等。它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讲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所以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而流转不息。
格律诗对声律的要求极为严格。声律包括压韵和平仄,其中又以平仄最重要,正如毛主席所说:“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给陈毅同志的一封信》)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都分五言和七言,律诗还有排律。 那种以为绝句就是律诗的分割的观点应该说是不正确的,绝句产生在律诗之前,绝句产生的时候格律诗还没有完全定型,故而还有不合律的古绝存在,如床前明月光。
格律诗的定字定句要求大家大体都知道,值得一提的是律诗的中间两联一定要对仗。 韵脚方面格律诗多以平韵为主,起首一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其他的单句尾字讲究平仄,一定要与韵脚的平仄相反。
那么最难的,应该就是句中字的平仄问题了。这里,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格律诗的创作规则。
关于格律诗的创作,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 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大体意思是:近体诗的格律不难记住,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 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字应该是仄平仄,或者是平仄平。
上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与下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对立,邻句,就是第一联的末句和第二联的首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同。七言第四个字一定要防止出现孤平,它自己是平音而左邻右舍都是仄音就叫孤平,每句末三个字应防止全平或全仄。
确定了绝句格律的步骤,再重复一遍就成了律诗的格律。律诗双句末一字都是平声,押一个韵,单句末一字多数是仄声。
七言诗的格律去掉前面两个字,注意,此时第四字应为第二字,就成了五言诗的格律了。一首格律诗是平起还是仄起,是平收还是仄收,都要看第一句第二字和该句末一字。
了解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我们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平仄在诗和韵文中的作用是构成一种节奏。作家依照汉语声调的特点,安排一种高低长短互相交替的节奏,就是所谓"声律"。
《文心雕龙o声律》篇就谈到这个问题。中国文人很早就有意识地运用声调的交互,主要是平仄的交互,来寻求声律的美。
但是,平仄的交互作为一种规则固定下来,则是从近体诗开始的。相传南朝沈约发明了四声,甚至有人说平仄的区分也是沈约在他的《四声谱》里规定了的。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声调在古代汉语里是客观存在的,不是由谁主观创造的。
至於沈约等人有意识地运用声调的交互来写诗,那自然是可能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声调的交互是中国历代诗人们长期创作所积累的艺术经验,决不是少数文人所发明的。
远在魏晋时代,诗人们可能就已经探索用声调的交互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沈约等人不过更积极更有意识地提倡罢了。 平仄的交互成为诗的格律要求以后,其影响是很深远的。
不但近体诗用平仄,连某些古体诗也用平仄,这就是所谓入律的古风(见下文)。不但诗用平仄,连词律和曲律也离不了平仄。
懂得了近体诗的平仄,对於词,曲的平仄也就迎刃而解了。平仄的掌握不是很困难的。
拿普通话来说,阴平、阳平都是平声,上声、去声都是仄声。古代的入声字,现在转到上声、去声的,也不成问题,因为反正上、去、入三声都是仄声。
只有从入声转到阴平、阳平的字,才需要记一下,而这类字是有限的。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赣方言等区域的人辨别平仄更加容易,因为他们的方言里仍保存着入声。
普通话区域像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等,也有许多地方还保存入声。因此,经过一定的学习,各地方的人辨别平仄都不是很困难的。
四声与平仄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心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
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
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⑴平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⑵上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⑶去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⑷入声。
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
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调类。
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
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
5.初学者看什么书好写词格律诗词写作 里面教的基本什么
1、正音: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龙榆生先生的唐宋词格律,喻守真先生的唐诗三百首详析(这本书标明了每首诗中每个字的平仄)。如果对入声字和发生古今音转的字难以掌握的话,可以用蒙学堂的字课图说上所标注的四声和反切正正音。
2、记诵:写诗前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一些名篇佳作,最好能读准平仄,乃至辨明四声。这一步是打基础的关键,积累越厚越好。
3、鉴赏:要对中国诗的发展过程有一些了解,并明了不同诗人之诗风差异,推荐叶嘉莹先生的迦陵说诗系列。
4、写作:民国诗词做法丛书,你值得拥有。多是关于创作之篇章布局的经验之谈。
如果无法完成这四步,一定要做第二步,选用唐诗三百首详细,多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