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耶稣基督的常识

2023-01-20 综合 86阅读 投稿:搁浅

1.谁能告诉我关于基督教的基本常识

【基督教】

广义之基督教系泛指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之各教派,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而我国所称之基督教,通常指第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后产生之新教,为狭义之用法。基督教为世界性宗教之一,与佛教、回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其信徒遍及全球,影响力及于全世界,尤于西方之历史、政治、思想、艺术等皆深具影响。西元一世纪,巴勒斯坦之犹太人耶稣宣称世界为上帝(天主)所创造,人类自始祖起就犯了罪,并在罪中受苦,唯有信仰上帝及其儿子耶稣基督,才能获救。基督教以旧约全书(继承犹太教经典而来)及新约全书为圣经。

兹将基督教之发展历史略分为古代、中古及近代三个时期:(一)古代:基督徒因拒绝崇拜罗马皇帝而长期遭受迫害,至西元三一三年,君士坦丁大帝解除对基督教之禁限。三三七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二)中古:第五世纪,西罗马帝国亡于蛮族,上古欧洲文明陷于黑暗时代。此时基督教担负教化社会、保存文化之钜任。间接促进经济复苏,对欧洲文明有莫大贡献。惟因东、西罗马帝国分治,东、西方教会亦随之疏离,而于一○五四年分裂为东方之希腊教会(东正教)及西方之罗马教会(公教,即天主教)。(三)近代:自十四世纪后,罗马天主教渐趋腐化。故马丁路德于一五一七年掀起宗教改革运动,遂产生新教。后以新教通称所有脱离罗马天主教之西方教会,如路德派、改革派、英国国教派、长老会、公理会、贵格会、浸信会等。天主教经此震撼,亦力图改革,遂萌起相对之改革运动,其中以耶稣会最为卓著。而十九、二十世纪,则有各教派之统一运动,致力联合世界所有基督教会,促进彼此合作。

基督教虽分裂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然其信仰之基础皆系唯一之神,即耶稣基督。兹略述三教教义,礼仪之差异:

(一)罗马天主教,又称天主教、公教、罗马公教、加特力教,亦称旧教,以区别于基督教新教。归纳天主教基本教义为:(1)天主十诫,即钦崇天主、毋呼天主圣名发虚誓、守占礼之日、孝敬父母、毋杀人、毋行邪淫、毋偷盗、毋妄证、毋占他人妻、毋贪他人财。(2)圣教四规,即参与主日及大占礼日弥撒、遵守圣教会所定斋期、每年至少一次告解并领圣体、尽力赞助教会经费。(3)七件圣事,即圣洗、坚振、圣餐、忏悔、神品、婚姻、傅油。(4)教徒必信之基本道理:1.三位一体之创世说,谓“神”仅有一位,但内含三个位格,即圣父、圣子基督及圣灵。神创造宇宙万物。2.原罪与救恩,谓世间第一个人亚当不顺从神之指示,犯了原罪,故亚当之罪亦因而传给生于世界上之每一个人。神遣其独生子耶稣来拯救世人免于一切罪恶(包括原罪及后天因触犯神的律法而有之罪)。耶稣在世时便教导人们以相信神及诚实悔改而得救。3.教会之本质,谓教会继承基督,完成拯救世人之使命。4.来世,谓肉身死后,灵魂将升天堂、入炼狱或下地狱。

(二)东正教,一○五四年东正教脱离罗马天主教而独立,主要流布于希腊、俄罗斯、东欧、西亚。“圣经”与“圣传统”为东正教教义之根源。本派认为圣灵由圣父而出,与天主教及其他西方教会所认为之圣灵由圣父与圣子所出不同,其余教义则无甚差异。东正教亦行七圣事,惟其解释与天主教略有所异。

(三)新教,即狭义之基督教,源于一五一七年之宗教改革。包括许多派别。各派之礼拜方式不尽相同,而教义与天主教、东正教略同,然于神与人之关系,有其特异之见解:(1)认为人欲得救唯需依赖神之恩典,非如天主教主张教徒可依信心及善行而得救。(2)主张唯有圣经具有指导信仰之权威,非如天主教、东正教所强调圣经及教会传统皆为信仰之基础。

又基督教之传入我国,始于唐代贞观九年传入之聂斯托里派(635),时称景教(“景”,系光明之意)。会昌五年(845),朝廷禁绝佛教,景教亦遭波及而于中原地区绝迹。元代时,天主教及聂斯托里派复传入,两者通称也里可温教或十字教,然流传不广,至元亡又皆中断。明代时,耶稣会再度传入。清代鸦片战争前后,新教各宗派亦陆续传入。各宗派传教士至我国各地推广传道工作,建立教会,并设立各级学校及盲哑学校、养老院、孤儿院等,亦有从事译经工作、研究汉学,并将四书五经译为英文本;而西洋科学亦随传教士输入我国,对于学术文化交流深具影响。

2.我想了解以下基督教的一些基本常识

教会常用术语 哈利路亚 希伯来语的音译,用于敬拜中的欢呼,意思是“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哈利路是“你们要赞美”。而“亚”是上帝的名字。

所以有一首基督徒耳熟能详的诗歌是“哈利路,哈利路,哈利路,哈利路亚,赞美我主。” 以马内利 出现在《圣经.新约》里,希伯来语的音译,翻译出来就是“神与我们同在,”表明耶稣生活在人当中,施行拯救和审判。

这个词的出现是为了说明耶稣降生的事实。天使对约瑟说:“……你要给他起名耶稣……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

(太1:21~23)可见这个词是代表上帝籍着耶稣降世表明他与人同在,意义深远。 查经 “查经”,简言之便是查考《圣经》。

但是,当教会提到“查经”时是有更特殊的含意的,通常指一群人在一起查考《圣经》,而方式大概有三种:一是讲员式,即有一人主讲,可能是某段经文,也可能综合数段经文,这种方式着重于经文本身的了解和《圣经》一贯的思想,偏重神学体系。第二种是依循已编好的材料来讨论。

第三种则是选定一段或数段经文后,大家自由提出自己读完的收获。后二者人数不宜过多,通常第组五到八人,惯称“小组查经”。

有关查经的一句名言是:“字句叫人死,唯有经意叫人活”,所以要深入了解经文的原意,用以作为生活准则。这样,才能在生活中表现出来,至于《圣经》里到底说了什么,让人如此费心查考?抱歉,三言两语说不完,您还是去参加“查经班”吧! 探访 “喂!张姐妹啊,今晚有没有空?您初来教会,我们想去探访您,不知道方不方便?” “探访”是教会中再熟悉不过的字眼了,可是初来教会者恐怕仍对这'专有名词'心存疑惑。

说穿了,“探访”不过是探望、拜访而已,可是为何会发展成一种教会特有文化呢?这是因为教会很强调彼此相爱,若是新朋友或是有会友生病了、结婚了、有困难……我们自然会表示关心而登门造访一番。又因我们的关心,照顾是带着由上帝而来的福气,所以基督徒的互相探望就成了一种恩典的流通,而多数的探访也会以祷告作结束。

正因如此,“探访”也就有别于一般的“串门子”,无论是拜访的方式、谈话的内容都含有信仰交流的目的。所以若有人说要“探访”您,这是您的福气喔! 交通 常听基督徒在谈话中交通来,交通去的,好不自在,然而什么是交通呢?照《圣经》的教导,这的确是一项重要的基督徒生活内容,《圣经》吩咐我们彼此相爱,要有群体交往生活,《圣经》是很重视信徒互动生活的,所以常说你们要彼此这种有来有往的互动、交谈便是人要和人们交通一下,便是指他依上帝的教导要和我们分享生活经验,并愿聆听我们的回应,这个方式本可译作交谊,但为了与一般的游乐方式区别,交通便成了基督徒的专用术语,专指基督徒交换生活体验。

交通的内容可以是信仰的,也可以是生活的,但别忘了它是一种互动,否则若只是单方面发牢骚,恐怕以后别人再也不敢跟你交通了。 同工 来到教会的亲朋友可能都有这种经验,听别人左一声“同工”,右一声“同工”叫得挺顺口,仿佛大家理所当然一定会懂似的。

其实,“同工”真的是很浅显的词,就如一般在工作中互称“同事”或“同仁”一样。只是《圣经》有此称谓,所以教会中即以“同工”互称。

为什么叫“同工”呢?是指教会中的基督徒一同为上帝工作,这和一般公司行号的“同事”自然有所不同。 而同工除了指某些为上帝工作的人,例如:牧师、传道、干事外,也可以指“一同为上帝做工”,所以您可能会接到邀请在某件事上一起“同工”,可是,也许您并不是教会的“同工”。

像这样,同工的用法很广泛,可以指透过正式邀请设立的某些人,也可以指有心服事上帝、一起配合的人,说不定,您会发现不久以后您也在不经意间向人介绍:“您好,我是教会的同工***……”!! 主日学 “本教会周日上午有主日学,欢迎参加。” “主日学”?礼拜天不是放假吗?怎么还要上什么“主日学”? 如果说成主日学校,也许就容易懂了,“主日”者,周日也。

为什么叫“主日”呢?很简单,因为这一天是要去敬拜主的日子。“主”者,万物主宰也,所以敬拜主的日子就是主日,也就是周日(这就是为什么您不容易在周日邀请基督徒朋友也去玩的原因,请体谅。)

至于这些人在主日去教会学什么呢?小孩子多是听《圣经》故事,大人们则有程度不一的内容,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现象,无所不包。目的是为了从各种角度认识上帝,当然《圣经》的研究仍是重头戏。

主日学提供我们在一般学府学不到的东西唷!您不信?请来试试吧! 作见证 “下周将有一位姊妹来人们中间作见证,请大家多邀请新友参加!”在教会里常常听到这样的话。 “作见证”是专指一个人向别人说明上帝做的一些奇妙的事,或者是叙述某些事件与人物带给他的影响,但必须跟基督信仰有关才行。

所以当一个人作见证时,多半是告诉别人他认识上帝以后的改变,或是说明他接受信仰的原因和过程,由此可知作见证是一种经验的传递,与讲道大不相同。 大部分的人都满喜欢听见证的,一方面因为有很高的故事性,一方面这是别人生命的经验,更显出信仰的真实和踏实。

其实真正的基督徒每天。

3.有关基督教的一些常识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区别在于:在世界范围内,天主教、东正教、新教被统称为基督教,都以“圣经”为经典。天主教以自己的“普世性”,自称公教,信徒称其所信之神为“天主”。天主教以梵蒂冈教廷为自己的组织中心,以教皇为最高领导,实行“圣统制”和“教阶制”。天主教的《圣经》有73卷,其中《旧约》46卷,《新约》27卷。天主教堂中一般有圣母、耶稣、圣徒等塑像。天主教教职人员均为男性。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必须独身。天主教不主张信徒离婚。天主教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圣诞节、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等四大瞻礼。教徒在天主教节日和星期日到教堂望弥撒。

在中国,基督教则专指“新教”,又称为“福音教”或“耶稣教”。基督教不接受教皇的领导权,没有自己的权力中心,废除了天主教的教阶制,认为教徒无需神职人员即可与神直接交通。基督教《圣经》只有66卷,《旧约》中有7卷未收入。基督教堂中一般没有塑像,只挂一个十字架。基督教的教职人员是主教、牧师、长老、传道员。有男性,也有女性,可以结婚,基督教不主张信徒离婚。基督教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和圣诞节。基督教节日和星期日信徒到教堂做礼拜。

4.有关基督教的知识

[编辑本段]一. 基督教

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宗教。天主教(Roman Catholicism)、新教(Protestant churchs)、东正教(Easten Orthodoxy)、基督教马龙派等等统称基督教——中文中“基督教”往往特指新教(又俗称“耶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和基督教马龙派的统称一般用“基督宗教”这个词。但在本词条中,“基督教”指“基督宗教”,即总称,而不是新教。

目前基督教在全世界有约21.4亿信徒,为拥有信徒最多的宗教,以亚洲、非洲的信徒的发展最快。

从476年罗马帝国分裂至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基督教分裂为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1054年)马丁·路德1517年 加尔文

英国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英国国教会(圣公会)

一. 基督教起源(origin)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旧称:迦南地)的耶路撒冷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了犹太教耶和华上帝和救主弥塞亚(根据希腊文翻译为“基督”)等概念,以及希伯来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

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Jesus)。出生在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利的拿撒勒,母亲名叫玛利亚,父亲叫约瑟。基督教发端于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的生活和信仰环境。1至5世纪基督教创立并从以色列传向希腊罗马文化区域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诏书,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所允许的宗教。39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它为国教。按照基督教经典的说法,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他30岁左右(公元一世纪30年代)开始在巴勒斯坦地区传教。 耶稣声称,他的来临不是要取代犹太人过去记载在旧约圣经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稣思想的中心,在于“尽心尽意尽力爱上帝”及“爱人如己”两点。 耶稣出来传道,宣讲天国的福音,劝人悔改,转离恶行。他的教训和所行的神迹,在民众中得到极大的回应。这使得罗马帝政下的犹太教的祭司团大受影响,深深感到自己地位不保,所以要把他除之而后快。后来由于门徒犹大告密,罗马帝国驻犹太的总督彼拉多将耶稣逮捕。耶稣受尽打骂侮辱,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死。但耶稣的心意却是为了要赎世人的罪,甘愿地流出自己的血。 依据他门徒们的见证,耶稣死后第三天从石窟坟墓中复活了。他的坟墓空了,他又多次向满心疑惑的门徒们显现。他们渐渐确信耶稣真的复活了,是胜过死亡的救主。在耶稣升天超离这世界的时空后,他的门徒们起来热心宣扬耶稣的教训,并且宣告他是复活得胜死亡的主。信徒们组成彼此相爱、奉基督之名敬拜上帝的团体,就是基督教会。 耶稣复活的这一天成为后世的复活节(每年春分以后、又逢月圆的第一个星期日)。教会又定了12月25日为耶稣的生日而则成了圣诞节(耶稣出生的确实日子已不可考)。耶稣出生的那一年被后世定为公元纪年的元年(但因计算错误,耶稣实际出生的年份应为公元前六年或四年)

5.有关基督教的知识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聚文汇 基督教基本知识 基督教也称耶稣教,又称基督新教,于公元一世纪上半叶,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中产生,公元七世纪传入我国。

1、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1)创世论 基督教关于世界的创造与维持的教义。来源于《旧约.创世纪》,认为上帝在六天之内创造了世界,其中第一天造了光,第二天造了空气,第三天造了地和海并地上的草木,第四天造了日月星辰,第五天造了水里的鱼和空中的飞鸟,第六天造了地上的牲畜、昆虫、野兽和人。

第七日上帝歇息,这一天定为圣日。创世论是基督教的核心。

(2)“三位一体”论 三位一体论是基督教独有的上帝观,是基督教的基本信条之一。基督教认为上帝只有一个,但包括圣父、圣子、圣灵三个位格。

圣父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神,基督教称为上帝,也称“天父”“耶和华上帝”;圣子即耶稣基督,也称“上帝圣子”;圣灵也称“上帝圣灵”。这三者不是三个神,又不只是一位,是同具有一个本体的独一真神。

(3)原罪论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之一。罪是指人顺从自己的私欲而违背上帝意旨的所言、所行和所想。

《圣经》中称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受蛇的诱惑,偷吃“禁果”犯了罪,成为整个人类的原始罪过。传给后代子孙,成为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根由。

人一生下来在上帝面前就是罪人,需要基督的救赎。“原罪论”把人们原来对外的反抗引向对内的改革和自省,成为西方“罪感文化”的根源。

(4)救赎论 基督教基本教义之一。基督教认为人类既有。

6.基督教会的一些常识,知道的帮忙写下

第一步,成为基督徒 接受仪式 应注意不可吃血和带血的肉-》勒死的动物 不可吃拜偶像的祭物 不可奸淫

第二步,受浸 要求对基督教有所了解,生命有所改进者可参加一年一次的受浸,须登记考核 (具体情况各教会规定或许有所不同)我们教会受浸要进 受浸池(表示你旧的生命已死,活的不再是你 乃是基督在你里面活

第三步,掰饼聚会 受浸完可参加 每周一次(具体情况各教会规定或许有所不同)或叫圣餐 要注意犯大罪的不能掰饼

注:林前 11:23 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

林前 11:24 祝谢了,就掰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舍”有古卷作“掰开”),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

林前 11:25 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

林前 11:26 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

林前 11:27 所以无论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

林前 11:28 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吃这饼、喝这杯。

林前 11:29 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

平常的聚会 每周日 还有个个聚会点的每日不定时的家庭聚会(这个要看你所在的教堂里面有没这样的活动了

这是我所知道的 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7.我想了解以下基督教的一些基本常识

教会常用术语 哈利路亚 希伯来语的音译,用于敬拜中的欢呼,意思是“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哈利路是“你们要赞美”。而“亚”是上帝的名字。

所以有一首基督徒耳熟能详的诗歌是“哈利路,哈利路,哈利路,哈利路亚,赞美我主。” 以马内利 出现在《圣经.新约》里,希伯来语的音译,翻译出来就是“神与我们同在,”表明耶稣生活在人当中,施行拯救和审判。

这个词的出现是为了说明耶稣降生的事实。天使对约瑟说:“……你要给他起名耶稣……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

(太1:21~23)可见这个词是代表上帝籍着耶稣降世表明他与人同在,意义深远。 查经 “查经”,简言之便是查考《圣经》。

但是,当教会提到“查经”时是有更特殊的含意的,通常指一群人在一起查考《圣经》,而方式大概有三种:一是讲员式,即有一人主讲,可能是某段经文,也可能综合数段经文,这种方式着重于经文本身的了解和《圣经》一贯的思想,偏重神学体系。第二种是依循已编好的材料来讨论。

第三种则是选定一段或数段经文后,大家自由提出自己读完的收获。后二者人数不宜过多,通常第组五到八人,惯称“小组查经”。

有关查经的一句名言是:“字句叫人死,唯有经意叫人活”,所以要深入了解经文的原意,用以作为生活准则。这样,才能在生活中表现出来,至于《圣经》里到底说了什么,让人如此费心查考?抱歉,三言两语说不完,您还是去参加“查经班”吧! 探访 “喂!张姐妹啊,今晚有没有空?您初来教会,我们想去探访您,不知道方不方便?” “探访”是教会中再熟悉不过的字眼了,可是初来教会者恐怕仍对这'专有名词'心存疑惑。

说穿了,“探访”不过是探望、拜访而已,可是为何会发展成一种教会特有文化呢?这是因为教会很强调彼此相爱,若是新朋友或是有会友生病了、结婚了、有困难……我们自然会表示关心而登门造访一番。又因我们的关心,照顾是带着由上帝而来的福气,所以基督徒的互相探望就成了一种恩典的流通,而多数的探访也会以祷告作结束。

正因如此,“探访”也就有别于一般的“串门子”,无论是拜访的方式、谈话的内容都含有信仰交流的目的。所以若有人说要“探访”您,这是您的福气喔! 交通 常听基督徒在谈话中交通来,交通去的,好不自在,然而什么是交通呢?照《圣经》的教导,这的确是一项重要的基督徒生活内容,《圣经》吩咐我们彼此相爱,要有群体交往生活,《圣经》是很重视信徒互动生活的,所以常说你们要彼此这种有来有往的互动、交谈便是人要和人们交通一下,便是指他依上帝的教导要和我们分享生活经验,并愿聆听我们的回应,这个方式本可译作交谊,但为了与一般的游乐方式区别,交通便成了基督徒的专用术语,专指基督徒交换生活体验。

交通的内容可以是信仰的,也可以是生活的,但别忘了它是一种互动,否则若只是单方面发牢骚,恐怕以后别人再也不敢跟你交通了。 同工 来到教会的亲朋友可能都有这种经验,听别人左一声“同工”,右一声“同工”叫得挺顺口,仿佛大家理所当然一定会懂似的。

其实,“同工”真的是很浅显的词,就如一般在工作中互称“同事”或“同仁”一样。只是《圣经》有此称谓,所以教会中即以“同工”互称。

为什么叫“同工”呢?是指教会中的基督徒一同为上帝工作,这和一般公司行号的“同事”自然有所不同。 而同工除了指某些为上帝工作的人,例如:牧师、传道、干事外,也可以指“一同为上帝做工”,所以您可能会接到邀请在某件事上一起“同工”,可是,也许您并不是教会的“同工”。

像这样,同工的用法很广泛,可以指透过正式邀请设立的某些人,也可以指有心服事上帝、一起配合的人,说不定,您会发现不久以后您也在不经意间向人介绍:“您好,我是教会的同工***……”!! 主日学 “本教会周日上午有主日学,欢迎参加。” “主日学”?礼拜天不是放假吗?怎么还要上什么“主日学”? 如果说成主日学校,也许就容易懂了,“主日”者,周日也。

为什么叫“主日”呢?很简单,因为这一天是要去敬拜主的日子。“主”者,万物主宰也,所以敬拜主的日子就是主日,也就是周日(这就是为什么您不容易在周日邀请基督徒朋友也去玩的原因,请体谅。)

至于这些人在主日去教会学什么呢?小孩子多是听《圣经》故事,大人们则有程度不一的内容,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现象,无所不包。目的是为了从各种角度认识上帝,当然《圣经》的研究仍是重头戏。

主日学提供我们在一般学府学不到的东西唷!您不信?请来试试吧! 作见证 “下周将有一位姊妹来人们中间作见证,请大家多邀请新友参加!”在教会里常常听到这样的话。 “作见证”是专指一个人向别人说明上帝做的一些奇妙的事,或者是叙述某些事件与人物带给他的影响,但必须跟基督信仰有关才行。

所以当一个人作见证时,多半是告诉别人他认识上帝以后的改变,或是说明他接受信仰的原因和过程,由此可知作见证是一种经验的传递,与讲道大不相同。 大部分的人都满喜欢听见证的,一方面因为有很高的故事性,一方面这是别人生命的经验,更显出信仰的真实和踏实。

其实真正的基督徒每天。

8.我想了解一些关于耶稣的知识,有哪些电影和耶稣有关

《基督最后的诱惑》导演:马丁·斯科西斯

主演:威廉姆·达福 芭芭拉·赫希

这部影片和原著在西方争议很大.

《基督最后的诱惑》(1988)

争议的原因:本片堪称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宗教电影,导演马丁彻底颠覆了耶稣慈爱的形象,将其塑造成一个拥有情欲的凡人。怯弱犹疑,喜欢幻想,容易被错误诱惑,甚至象普通人一样娶妻生子,而叛徒犹大则摇身变为忍辱负重的圣人。

《软乳酪》(1963)

争议的原因:这部电影是帕索里尼最重要的宗教题材作品之一,影片采用戏中戏方法,表现了一个扮演耶稣的群众演员,戏外由于极度饥饿而食用了过多的软乳酪,结果在拍摄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场景时,自己也因为腹胀而猝死。这个结局将神圣和世俗两种等同结果讽刺的融为一体,遭到了宗教团体的强烈攻击。导演也因“渎神”和“反耶稣”而被叛入狱4个月。

《十日谈》(1971)

争议的原因:对宗教电影极度狂热的帕索里尼,从薄伽丘名著《十日谈》中,精选了9个故事拍摄成电影:在修道院做工的青年,在修女的引诱下与其发生性关系;用鬼话哄骗神父的小混混,死后却被尊为“圣徒”;农夫要求神父惩罚自己的妻子,神父去对其妻极尽猥亵。导演再次对神职人员进行了无情的嘲弄,导致宗教人士大为光火,强烈呼吁把他再度扔进监狱。

《怒犯天条》(1999)

争议的原因:别放逐的两个天使,为返回天堂不择手段,来自地狱的撒旦,即将在地球掀起一场腥风血雨的大战,而万能的主,竟然是个女人!!!这部喜剧影片对白中充满对基督教义的刻薄讽刺,内容触及许多敏感宗教议题,更用恶搞的手法,完全颠覆了天使和耶稣的形象。

《神父》(1994)

争议的原因:影片细致刻画了一位年轻的神父的信仰危机,人世间的罪恶与无奈,使神父意志消沉,白天他在教堂中从事宗教活动,夜间则频频进出男同性恋者聚集的场所,寻找真爱。

《阿罗马神父之罪》(2002)

争议的原因:影片根据葡萄牙作家同名小说改编,并将背景移至当代墨西哥,以性、毒品、丑闻为切入点,大胆揭露教会机构的内部腐败,一经面世便在教会势力强大的墨西哥引起轩然大波,保守派宗教人士不仅长期对影片进行强烈抗议,更要求将所有主创人员开除教籍。尽管声讨四起,这部极具话题性的宗教影片却一举成为墨西哥最卖座的本土电影,并成功入闱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马德莲叛逆少女》(2002)

争议的原因:影片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着力表现主持马德莲收容所里的修女们,如何对别她们冠以“淫荡”、“堕落”的少女进行严酷的惩罚和虐待。导演对天主教修道院黑幕的无情揭露,引起罗马教廷的极大抗议。

《耶稣传》

《耶稣诞生记》

《圣痕》

有兴趣可以去看《圣经》中的新约

我有耶稣基督的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