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巢谷传的资料文学常识,重点字词,主旨
这篇人物传记写一位忠于友情的笃诚君子巢谷.首写巢谷弃文习武,已使人觉谷与众不同;次写谷与熙河名将韩存宝的金石之交,韩因罪“自料必死”,托巢谷以后事,谷“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后写巢谷与苏辙兄弟的交谊.当他们青云直上时,“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而在他们远谪岭南时,谷却自眉州“万里步行”相访,结果死于途中.作品名称: 巢谷传 创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处: 栾城集 作者: 苏辙 目录作者:苏辙原文(上海二期课改版)赏析全文特点关键句品读问题全解译文重要字解难读字词其他版本原文翻译作者:苏辙 原文(上海二期课改版) 赏析 全文特点 关键句品读 问题全解译文 重要字解 难读字词其他版本 原文 翻译展开 编辑本段作者:苏辙 本文选自《栾城集》. 苏辙,1039—1112年,北宋散文家,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东坡区)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人物生平 仁宗嘉祐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祐六年(1061),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熙宁三年(1070)上书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 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丰二年(1079),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元丰八年,旧党当政,他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哲宗元祐四年(1089)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后任御史中丞.元祐六年(1091)拜尚书右丞,次年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元祐八年,哲宗亲政,新法派重新得势.绍圣元年(1094),他上书反对时政,被贬官,出知汝州、袁州、雷州安置(官制用语,宋朝对犯罪官员的一种处分),绍圣丁丑春(1098)移化州别驾(官名,即州牧,知州),后又贬循州等地.崇宁三年(1104),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苏辙编辑本段原文(上海二期课改版)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 电视剧《苏东坡》中的巢谷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 予以乡闾故,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予之在朝,谷沉浮里中,未尝一见. 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谷始名榖,及见之循州,改名谷云.编辑本段赏析全文特点 全文语言质朴,选材典型,详略得宜,只以三件事就将义士巢谷的风节和形象写得很逼真.文章写得情深意挚、结构缜密、文笔简洁、风格质朴,是一篇比较出色的传记.关键句品读 1.韩存宝:“非君莫使遗之者” 除了您没有可以代送给他们的人了. 解读: (1)说明巢谷作为朋友值得信赖.“怀银步行往授其子.”说明巢谷不负所托. (2)说明事情危急,这件事有危险性,需要勇气、胆略.“将就逮,自料必死”“即变姓名……人无知者”“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可见其忠于友情. 苏辙“知其志节,缓急可托也.”“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知道他志向。
2.蒲松龄的文学常识
蒲松龄(1640-1715),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年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世称“聊斋先生”.?.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是“写人写鬼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
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
3.关于李贺的文学常识
李贺(公元790-816年)是中唐著名的诗人,又是从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的一个代表者。
李贺虽然只活了27岁,但存诗达200多首,诗中充分显露他的天才。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怀才不遇的苦闷,风格幽冷凄婉。他喜欢用「死」、「血」、「鬼」、「泣」这类字眼,驱遣千奇百怪的形象,表现惊人的想像力,如《马诗》23首,通过马表现贤才的雄心壮志及其不遇的愤慨。有些诗则是描写幻想中的神仙世界,表现他的苦闷和追求。如《梦天》写梦游月宫,俯视人间的情景,表现了不满现实而又无力改变它,转而厌弃现实,逃避现实的心情。描写人民疾苦是另一类题材,如《老夫采玉歌》写采玉老人的艰苦劳动,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有些诗篇则是揭露统治者残暴荒淫的诗篇,如《猛虎行》影射藩镇割据,《苦昼短》讽刺皇帝迷信求仙。李贺还写了一些恋情、闺思、宫怨之作,这类诗则以形象鲜明、意境美丽、格调清新、感情真挚为特点,如《江楼曲》写少妇等待夫婿归来,很有生活气息。
李贺的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白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形成独特的冷艳风格。李贺诗歌的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像的成分。构思不拘常法,意象之间跳跃很大,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为了求奇,便在事物色彩和情态上著力。
◎李贺像(李俊琪绘) 锦囊投诗
4.关于温庭筠的文学常识
温庭筠词集 温庭筠 (812-870?),本名岐,字飞卿,今山西祁县人。
文思敏捷,精通音律。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
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
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亦作词,他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
惟题材偏窄,被人讥为“男子而作闺音”。代表词作有《梦江南》([一] 、[二])、《菩萨蛮》([一] 、[二] 、[三] 、[四] 、[五])、《更漏子》([二] 、[六])、《酒泉子》(一) 、《杨柳枝》([一] 、[二] 、[三] 、[四])、《南歌子》([一] 、[二])、《河渎神》(一)、《诉衷情》等,尤以《梦江南》(二)和《菩萨蛮》(一)为最著名。
其中《梦江南》(二)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清新自然之作,该词明显受到民间曲子词的影响,以白描手法刻画一位思妇在江楼期盼丈夫归来的图景,“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苹洲”,可谓风格清雅,语短情长。其词结有《金荃集》。
梦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玉胡蝶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 寒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 摇落使人悲,肠断谁得知?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一作著绮)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
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
花露(一作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菩萨蛮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菩萨蛮 翠翘金缕双鸂鵣,水纹细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
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菩萨蛮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
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菩萨蛮 宝函钿雀金鸂鵣,沉香阁(一作关)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菩萨蛮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菩萨蛮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
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
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菩萨蛮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
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
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菩萨蛮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
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
杨柳色依依,燕(一作雁)归君不归。 菩萨蛮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
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 菩萨蛮 雨晴夜台玲珑日(一作月),万枝香袅红丝拂。
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箓簌(此二字以“罕”字头换竹字头),眉黛远山绿。
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消。 菩萨蛮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
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
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一作日)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寒雁,起城乌,画屏金遮鸪。 香雾薄,透帘(一作重)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更漏子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
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虚阁上,倚栏望,还似去年惆怅。
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更漏子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淡烟如柳。
垂翠幕,结同心,侍(原作待)郎熏绣衾。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
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更漏子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
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
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归国遥 香玉,翠凤宝钗垂箓簌(此二字以“罕”字头换竹字头)。
钿筐交胜金粟,越罗春水绿。 画堂照帘残烛,梦余更漏促。
谢娘无限心曲,晓屏山断续。 归国遥 双脸,小凤战篦金飐艳。
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
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酒泉子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
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 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
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 酒泉子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
凭栏杆,窥细浪,两萧萧。 近来音。
5.:周敦颐文学常识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晚号濂溪先生,谥号元公,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他生前官位不高,学术地位也不显赫,在他死后,弟子程颢、程颐成名,他的才识才被认可,经过后来朱熹的推崇,学术地位最终确定,被人称为程朱理学的开山祖。
中国哲学史上的宋代“濂(湖南周敦颐)、洛(洛阳张载)、关(关中程颢、程颐)、闽(福建朱熹)四大学派”,就是以周敦颐为首。
小时候就喜爱读书,在家乡道州营道地方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广泛地阅读,使他接触到许多不同种类的思想。从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一直到汉代才传入中国的印度佛家,他都有所涉猎,这为他而后精研中国古代奇书《易经》创立先天宇宙论思想奠定了基础。
十五岁时,他和母亲一同上到京城,投奔舅父郑向,他是当时宋仁宗朝中的龙图阁大学士。这位舅父对周敦颐母子十分眷顾。
二十岁时,舅父向皇帝保奏,为他谋到了一个监主薄的职位。周敦颐在任职期间尽心竭力,深得民心。在生活中,周敦颐开始研究《周易》,后来终于写出了他的重要着作《太极回·易说》。它提出了一个宇宙生成论的体系。
公元1071年(宋熙宁四年),在他55岁时,任南康知军。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公元1072年,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创办了濂溪书院,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
朱熹在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朱熹作诗道:
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月明露冷无人见,独为先生引兴长。
周敦颐就是北宋理学的创始人。《宋元公案》中对于周敦颐的地位有这样的论述: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清大儒辈出,圣学大昌。
这里所称的元公,就是周敦颐,谥号元公原是他的谥号。这段话明确肯定了周敦颐作为北宋理学开山之祖的地位,他常常和高僧、道人游山玩水,弹琴吟诗。
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程颐、程灏两兄弟。
程颐在后来回忆说,他年少时就是因为听周敦颐讲道,因而厌倦了科举仕途。立志要学习和探索儒家的如何为圣王的道。
周敦颐死后,随着程颐、程濒对他的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名声也逐渐显扬。南宋时许地方开始建立周敦颐的祠堂,人们甚至把他推崇到与孔孟相当的地位,认为他其功盖在孔孟之间矣。帝王们也因而将他尊为人伦师表。
而周敦颐生前的确也以他的实际行动,成就了一代大儒的风范,他的人品和思想,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敬仰。
6.求有关《傅雷家书》的主要文学常识
《傅雷家书》主要人物:傅聪
作者:傅雷
出版:三联,1981
这是一本老爸送给儿子的礼物书,也是父亲的教子“教科书”。出版二十二年来,五次重版,十九次重印,发行已达一百多万册,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1986年),足以证明这本小书影响之大,《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的文学艺术翻译家,从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毕生翻译各类作品30余部,如《约翰·克利斯多夫》、《高老头》、《艺术哲学》等。
《傅雷家书》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七千多字。《傅雷家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在1956年3月1日晨的信中,他写道:“爸爸的心老跟你在一块,为你的成功而高兴,为你的烦恼而烦恼,为你的缺点而操心!”全书真实地记录了傅雷先生“大器之成,精心雕琢”,把儿子培养成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