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署款记时常识

2022-12-01 综合 86阅读 投稿:栀夏

1.书画作品落款与印章常识

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1.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

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

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须盖了。

2.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须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3.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4.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喧宾夺主。

5.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末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6.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7.盖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

8.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9. 盖二印,上阳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10. 盖二印,上阳文,下阳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11. 盖二印,上阴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12. 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制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13. 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就失敬了。

14. 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

15. 匠刻印章,不可用於书画上,须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16. 普通印泥不适用於书画上,要用八宝印泥。

17. 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

2.书画作品落款与印章常识

落款是指书法作品中除正文内容以外的书写内容。

落款包括:正文内容的出处、赠送对象、创作缘由、创作时间、作者姓名字号等。 落款有“双款”“单款”两种。

双款是将书赠对象与书写者分别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为上款,后者为下款。上款写明作品内容的名称、出处、受赠人的姓名;下款记述创作年月、创作地点、作者姓名等。

上款:位置应比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称呼、谦词。下款:写时间、地点、姓名、谦词。

有下款没有上款的称为单款,单款可以包括上款的内容,也可以不包括上款的内容。如果没有书赠对象,就只落单款。

单款有长款、短款、穷款之分。长款即在正文出处书写时间、名号、地点前面再加上作者创作这幅作品的感想或缘由,文字应情真意长,使人玩味无穷。

它不仅起能到调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从中体现出作者的人品和修养。短款即只落正文出处、时间、名号、地点等其中几项。

若作品空白较多或出于构图的需要,可以落长款;若作品内容占画面较满,则需要落短款或穷款。如果余纸不多,留白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名号,谓之“穷款”(如下图)。

书法作品在谋篇布局时,要考虑到落款的位置。如果书赠对联,须将上款写在上联,下款落在下联;其他作品格式一般都写在左边,如分两行落款,则上款写在前行,下款写在后行;若单行落款,则上款写在上半部,下款写在下半部,以示礼貌。

单款和双款都不能和正文平齐,要有参差,才不致平板,一般上下都要空出几个字的位置,而且落款要尽量上靠,宁可上紧下松,不可上松下紧。 落款的字体,一般是隶不用篆,楷不用隶,行草不用楷书。

落款,一般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正文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落款就用篆书、章草、楷、行书;正文若是隶书、楷书、魏碑,落款可用楷书或行书;草书落款,除用于自身为草书外,因较难识别,一般不用于落款。

实际运用最多的落款字体还是行书,既易识别,又显活泼。款字的大小应小于正文字体的大小,以使主次分明。

以上落款形式,是针对竖幅作品而言的。对于横幅作品,一般只落下款而不落上款。

与竖幅作品相同的是,落款的起头与结尾,都不能到达或超过作品正文的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一个字。 常用落款用词 一、称谓 长辈:吾师、学长、先生、女士。

如果长辈是七十岁以上的老者可称某某老;八十岁以上的长者可称某某翁。 平辈或小一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仁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博士(对书画或某一方面专长之称) 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

如眉公赠亲墨可谓:吾弟亲墨雅赏;景军赠佩刀使者便可谓:秀峰仁兄惠正。 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二、上款客套词或敬词 雅属、雅赏、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博鉴、尊鉴、法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请正、指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一粲、粲正、一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三、下款客套词或敬词 书法题款用: 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四、落款中的时间 落年份时公立、农历勿混用,可用公历:两千零九年十一月,或用农历:己丑年孟冬。

落款中月令及别称 一 月:正月、孟月、初春、开岁、芳岁 二 月:仲春、杏月、丽月、花朝、中春 三 月:季春、暮春、桃月、蚕月、桃浪 四 月:孟月、槐月、麦月、麦秋、清和月 五 月:仲夏、榴月、蒲月、中夏、天中 六 月:季夏、暮夏、荷月、署月、溽署 七 月:孟秋、瓜月、凉月、兰月、兰秋 八 月:仲秋、桂月、正秋、爽月、桂秋 九 月:季秋、暮秋、菊月、咏月、菊秋 十 月:孟冬、初冬、良月、开冬、吉月 十一月、仲冬、畅月、中冬、雪月、寒冬 十二月:季冬、残冬、腊月、冰月、暮冬 春:初春、早春、阳春、芳春、暮春 夏:初夏、中夏、夏暮、九夏、盛夏 秋:初秋、金秋、三秋、暮秋、中秋 冬:初冬、寒冬、九冬、暮冬、中冬 五、印章的使用 印章在一幅书法作品中的位置是相当正要的,别看这一小块红,真有画龙点睛之妙。 1、引首章(随行章、闲章) 这是印章在作品右上方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选形顺势成章,所以引首章不宜是大方形章,说它是闲章,真是闲而不闲,这方小章的内容都应与正文混然一体,人家结婚你赠横幅“美意延年”,盖引首章“苦中乐”就文不对章了。

引首章还包括如下几个内容: (1) 年号章:甲子、乙丑、丙寅、一九六六年等。 (2) 月号章:何月、谷雨、盛夏等 (3) 斋号章:隅馨斋、观石楼、半石斋、神安居、亲墨轩、太阳堂、墨人居、瑞德草堂、积字阁等。

(4)雅趣章:这类引首章的内容非常广泛,应当多准备几方,如:厚积薄发、戏墨、秀才人情、金石书画、乐而康、苦中乐、天地心、墨趣、神功、写我心、墨乐、勤奋、苦功、治学、酒中仙、情趣、师古不泥。

3.书法落款常识

一、常用的落款方法

款,又称落款,就是在书写本文外所写作者姓名、年月、轩号等。唐以前作家多不题款,所以古代作品考究起来非常麻烦,也成了许多假作品,就以书圣王右军之许多作品都使人怀疑。

款,除了字体、字形之变化外,可分“单款”与“双款”两类,兹分述如下:

落款的分类

(一)单 款

亦称(下款),是作者自题款。一幅作品完成之后必须题款,一示礼貌,一示对作品负责。

1、短款 即简单签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过十字。

2、一字款 书法落款中有用一个字者称一字款。

3、二字款 只签作者名字,若一字名则书姓名。

4、叁字款 大多书己之姓名,若一字名者多加一“书”字。

5、四字款 多为姓名叁字再加“书”字或用二字姓名上加年,年则多用干支。

6、五字款 五字多叁字姓名上加年或二字姓名上加年,下加“书”。

7、六字款 六字中多以叁字姓名上加某年或两字姓名上加某年某月;月之用法甚多。

8、七字款 七字中以年月四字加上姓名叁字,或姓名二字下加一“书”字。

9、长款 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许多文字,一求变化,二求作品均衡,叁可补空位,四可写出作者感情。

10、加作者斋轩号者

11、加作者地名者 地名有用今名,如清,吴昌硕,浙江安吉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吴仓石”。

12、加作者字或别号者 加字者如:清,吴昌硕,原名俊卿,原字仓石,常用“仓石吴俊卿”。别号众多。

13、加作者官名者 古人在题款时亦会加上官衔,以唐人写碑最为常见,如: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之署名“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欧阳询奉 敕书”。

(二)双 款

亦就是单款之外再加上这幅作品之受者名号称谓,官衔,敬词等文字。

1、受者名号 对别人以称字,号较为尊敬,如无字号者可称名,但最好不要连名带姓

2、受者官衔 古人常用“大人”,如“观察大人”、“阁老”等,今人对教师称“老师”、“校长”、“教授”等。

3、受者称谓 如受者与书者有亲戚关系;长辈多用“姻伯”、“姻丈”。

4、敬词 如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等。

书法作品中常用落款用词

长辈: 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小姐)

平辈(或小一辈): 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

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

关系较亲密: 学(仁)弟,吾兄(弟)

老师对学生: 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学: 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4.书法落款基本常识有哪些

落款是指书法作品中除正文内容以外的书bai写内容。落款包括:正文内容的出处、赠送对象、创作缘由、创作时间、作者姓名字号等。

落款有“双款”“单款”两种。双款是将书赠对象与书du写者分别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为上款,后者为下款。上款写明作品内容的名称、出处、受赠人的姓名;下款记述创作年月、创作地点、作者姓名等。上款:位置应比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称呼、谦词。下款:写时间、地点、姓名、谦词。

有下款没有上款的zhi称为单款,单款可以包括上款的内容,也可以不包括上款的内容。如果没有书赠对象,就只落单款。

单款有长款、短款、穷款之分。长款即在正文出处书写时间、名号、地dao点前面再加上作者创作这幅作品的感想或缘由,文字应情真意长,使人玩味无穷。它不仅起能到调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从中体现出作者的人版品和修养。短款即只落正文出处、时间、名号、地点等其中几项。若作品空白较多或出于构图的需要,可以落长款;若作品内容占画面较满,则需要落短款或穷权款。如果余纸不多,留白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名号,谓之“穷款”。

5.书法落款基本常识每月又可以怎样分

一、常用的落款方法

款,又称落款,就是在书写本文外所写作者姓名、年月、轩号等。唐以前作家多不题款,所以古代作品考究起来非常麻烦,也成了许多假作品,就以书圣王右军之许多作品都使人怀疑。

款,除了字体、字形之变化外,可分“单款”与“双款”两类,兹分述如下:

落款的分类

(一)单 款

亦称(下款),是作者自题款。一幅作品完成之后必须题款,一示礼貌,一示对作品负责。

1、短款 即简单签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过十字。

2、一字款 书法落款中有用一个字者称一字款。

3、二字款 只签作者名字,若一字名则书姓名。

4、叁字款 大多书己之姓名,若一字名者多加一“书”字。

5、四字款 多为姓名叁字再加“书”字或用二字姓名上加年,年则多用干支。

6、五字款 五字多叁字姓名上加年或二字姓名上加年,下加“书”。

7、六字款 六字中多以叁字姓名上加某年或两字姓名上加某年某月;月之用法甚多。

8、七字款 七字中以年月四字加上姓名叁字,或姓名二字下加一“书”字。

9、长款 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许多文字,一求变化,二求作品均衡,叁可补空位,四可写出作者感情。

10、加作者斋轩号者

11、加作者地名者 地名有用今名,如清,吴昌硕,浙江安吉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吴仓石”。

12、加作者字或别号者 加字者如:清,吴昌硕,原名俊卿,原字仓石,常用“仓石吴俊卿”。别号众多。

13、加作者官名者 古人在题款时亦会加上官衔,以唐人写碑最为常见,如: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之署名“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欧阳询奉 敕书”。

(二)双 款

亦就是单款之外再加上这幅作品之受者名号称谓,官衔,敬词等文字。

1、受者名号 对别人以称字,号较为尊敬,如无字号者可称名,但最好不要连名带姓

2、受者官衔 古人常用“大人”,如“观察大人”、“阁老”等,今人对教师称“老师”、“校长”、“教授”等。

3、受者称谓 如受者与书者有亲戚关系;长辈多用“姻伯”、“姻丈”。

4、敬词 如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等。

书法作品中常用落款用词

长辈: 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小姐)

平辈(或小一辈): 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

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

关系较亲密: 学(仁)弟,吾兄(弟)

老师对学生: 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学: 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6.书法的基本常识

书法的基本常识 【书法】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是以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它的基本要求有:一是使用柔软的毛笔,二是书写形象丰富的汉字。

因此,其有两义:一指毛笔字书写的法则,主要包括执笔、用笔、点划、结构、分布等方法;一指以书写汉字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就是借助于精湛的技法、生动的造型来表达出作者的性格、趣味、学养、气质等精神因素,其为侧重于“心画”。

二者相融合,便构成了中国的书法艺术。所以从书法构成的要素来说,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笔法,要求熟练地执使毛笔,还握正确的指法、腕法、身法、用笔法、用墨法等技巧;二是笔势。

要求妥当地组织好点画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承接呼应关系;三是笔意。要求在书写过程中表现出书者的气质、情趣、学素和人品。

从书体、风格上说,更是多姿多态,美不胜收。我国的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主要取决于中国人善于把实用的东西上升为美的艺术,同时与中国独特的文字和毛笔关系密切有关。

其文字以象构思、立象尽意的特点酝酿着书法艺术的灵魂,而方块构形,灿然于目的姿质又构成书法艺术的形式基础。其工具,“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可生出方圆藏露、逆顺向背的韵味,轻重肥瘦、浓淡湿涩的情趣,抑扬顿挫、聚散疏密的笔调。

断连承接、刚柔雄秀的气势;再辅以专门制作的纸墨,使书法艺术更趋变幻莫测。韵味无穷。

书法不仅成为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而且居于所有艺术之首。书法在中国不仅举世同好,千古一风,而且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传播友谊的媒介,在东方世界颇有影响,也倍受西方世界的瞩目。

【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

亦称“大章法”。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

明张绅《书法通释》云:“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章法、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

故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主’”。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

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可见,章书在一件书法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布白的形式大体有三:一是纵有行横有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或横有行纵无列),三是纵无行,横无列,它们或有“镂金错采”的人工美,或具“芙蓉出水”的自然美。

【笔法】写字作画用笔的方法。中国书画主要都以线条表现,所用工具都是尖锋毛笔,要使书画的线条点画富有变化,必先讲究执笔,在运笔时掌握轻重、快慢、偏正。

曲直等方法,称为“笔法”。唐张怀瓘道《玉堂禁经·用笔祛》云: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

故元赵孟頫于《兰亭跋》中云:“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墨法】亦称“血法”。

一曰:用墨之法。前人谓水墨者,字之血也。

故临地作书时极为讲究。墨过淡则伤神彩,太浓则滞笔锋。

必须做到“浓欲其活,谈欲其华。”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云:“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

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知也。”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述书下》云:“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

…… ”用墨作风,一方面往往因时因人而异。如北宋浓墨实用,南宋浓墨活用;刘墉喜用浓墨,梦楼专尚淡墨。

另一方面,又常因书体风格、纸张性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二曰:磨墨之法。

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墨谱》云:“研墨如病,盖重其调匀而不泥也。”研墨要凉,凉则生光。

墨不宜热,热则生沫。盖忌其研急而墨热。

又李阳冰曰:“用者旋研,无今停久,久时尘埃相污,胶力隳亡。如此泥钝不任下笔矣。”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肉法》云:“磨墨之法,重按轻推,运行近折。”“凡磨墨不得用砚池水,令墨滞笔冱,须以水滴汲新水临时斟酌之”,“凡书不得自磨墨,令手颤、筋骨大强,是大忌也。”

【结体】亦称“结字”、“间架”“结构”。指每个字点划间的安排与形势的布置。

汉字尚形,书法又是“形学”(清康有为)故结体尤显重要。元赵盂頫《兰亭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

汉字各种字体,皆由点划联结,搭配而成。笔划的长、短、粗、细、俯、仰、缩、伸,偏旁的宽、窄、高、低、欹、正,构成了每个字的不同形态,要使字的笔划搭配适宜、得体、匀美,研究其结体必不可少。

正如清冯班在《纯吟书要》中所云:“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间架既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

结字,晋人用理,唐人用法。

7.书法基本常识

书法的基本常识书法的基本常识 【书法】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是以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它的基本要求有:一是使用柔软的毛笔,二是书写形象丰富的汉字。

因此,其有两义:一指毛笔字书写的法则,主要包括执笔、用笔、点划、结构、分布等方法;一指以书写汉字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就是借助于精湛的技法、生动的造型来表达出作者的性格、趣味、学养、气质等精神因素,其为侧重于“心画”。

二者相融合,便构成了中国的书法艺术。所以从书法构成的要素来说,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笔法,要求熟练地执使毛笔,还握正确的指法、腕法、身法、用笔法、用墨法等技巧;二是笔势。

要求妥当地组织好点画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承接呼应关系;三是笔意。要求在书写过程中表现出书者的气质、情趣、学素和人品。

从书体、风格上说,更是多姿多态,美不胜收。我国的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主要取决于中国人善于把实用的东西上升为美的艺术,同时与中国独特的文字和毛笔关系密切有关。

其文字以象构思、立象尽意的特点酝酿着书法艺术的灵魂,而方块构形,灿然于目的姿质又构成书法艺术的形式基础。其工具,“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可生出方圆藏露、逆顺向背的韵味,轻重肥瘦、浓淡湿涩的情趣,抑扬顿挫、聚散疏密的笔调。

断连承接、刚柔雄秀的气势;再辅以专门制作的纸墨,使书法艺术更趋变幻莫测。韵味无穷。

书法不仅成为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而且居于所有艺术之首。书法在中国不仅举世同好,千古一风,而且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传播友谊的媒介,在东方世界颇有影响,也倍受西方世界的瞩目。

【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

亦称“大章法”。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

明张绅《书法通释》云:“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章法、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

故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主’”。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

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可见,章书在一件书法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布白的形式大体有三:一是纵有行横有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或横有行纵无列),三是纵无行,横无列,它们或有“镂金错采”的人工美,或具“芙蓉出水”的自然美。

【笔法】写字作画用笔的方法。中国书画主要都以线条表现,所用工具都是尖锋毛笔,要使书画的线条点画富有变化,必先讲究执笔,在运笔时掌握轻重、快慢、偏正。

曲直等方法,称为“笔法”。唐张怀瓘道《玉堂禁经·用笔祛》云: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

故元赵孟頫于《兰亭跋》中云:“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墨法】亦称“血法”。

一曰:用墨之法。前人谓水墨者,字之血也。

故临地作书时极为讲究。墨过淡则伤神彩,太浓则滞笔锋。

必须做到“浓欲其活,谈欲其华。”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云:“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

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知也。”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述书下》云:“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

…… ”用墨作风,一方面往往因时因人而异。如北宋浓墨实用,南宋浓墨活用;刘墉喜用浓墨,梦楼专尚淡墨。

另一方面,又常因书体风格、纸张性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二曰:磨墨之法。

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墨谱》云:“研墨如病,盖重其调匀而不泥也。”研墨要凉,凉则生光。

墨不宜热,热则生沫。盖忌其研急而墨热。

又李阳冰曰:“用者旋研,无今停久,久时尘埃相污,胶力隳亡。如此泥钝不任下笔矣。”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肉法》云:“磨墨之法,重按轻推,运行近折。”“凡磨墨不得用砚池水,令墨滞笔冱,须以水滴汲新水临时斟酌之”,“凡书不得自磨墨,令手颤、筋骨大强,是大忌也。”

【结体】亦称“结字”、“间架”“结构”。指每个字点划间的安排与形势的布置。

汉字尚形,书法又是“形学”(清康有为)故结体尤显重要。元赵盂頫《兰亭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

汉字各种字体,皆由点划联结,搭配而成。笔划的长、短、粗、细、俯、仰、缩、伸,偏旁的宽、窄、高、低、欹、正,构成了每个字的不同形态,要使字的笔划搭配适宜、得体、匀美,研究其结体必不可少。

正如清冯班在《纯吟书要》中所云:“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间架既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

结字,晋人。

8.我要收集一些书法常识,请大家多给提供几点,在此感谢,

中国书法术语全集 法书 书法术语。

指有较高艺术水平的书法作品。翰墨 义同”笔墨”。

原指文辞。金石 古铜器、石刻的总称。

真迹 真实可靠的手迹而不是出于他人的假托和伪造。墨迹 用墨书写的手迹。

拓本 从碑刻、铜器上墨拓下来的书迹或图像。实物最早见于唐代。

刻石 专指镌刻于碑石和摩崖上的字画。碑 刻石中的一类形制 碣 刻石中的一类形制□碑额 篆额 碑刻术语。

篆盖 碑刻术语。碑阴 碑刻术语。

碑版 泛指碑志之属。碑学 亦称“碑版学”。

勒石 碑刻术语。指 朱背 亦称“背朱”。

即“勒石”。摩崖 把文字直接书刻在山崖石壁上称“摩崖”。

剥蚀 指古代碑刻年久风化石有剥落。法帖 亦称“帖”。

指古代名人的墨迹和摹刻在石(或木)版上的法书(包括它的拓本)。帖学 ①损崇尚魏晋以 下,如 钟繇、王义之、颜真卿等书风体系的学派。

以区别于碑学。② 指研究考订法帖源流、版本优劣、字迹真伪的一种学问。

盛行于清代。南帖 碑帖术语。

书丹 碑刻术语。指用朱砂直接将文字书写在碑石上 临摹 学习前人书法的一种方法。

响拓 碑帖术语。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

影书 见“临摹”、“响拓”。钩填 书法术语。

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洗碑 碑刻术语。

古碑因风化剥蚀或人为磨损,后人依据原有旧画加以剔刻,谓之“洗碑”。篆书 字体名。

籀文 也叫“籀书”、“大篆”。甲骨文 亦称“契文”、“卜 辞”、“龟甲文字”、“殷墟文字”、“贞卜文字”。

契文 甲骨文之别称。科斗文 亦称“科斗书”、“科斗篆”。

金文 亦称“钟鼎文”。即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

因多铸或刻在金属器皿(如钟、鼎之类)上,故名。大篆 字体名。

狭义专指籀文。广义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

钟鼎文 即“金文”。小篆 也叫“秦篆”。

通行于秦代。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

爰书 秦代小篆的别称。刻符 秦代一种有特殊用途的篆书体。

鸟虫书 亦称“虫书”。篆书中的花体。

缪篆 汉代摹制印章用的一种篆书体。王莽六书之一。

玉筯篆 亦称“玉箸篆”。篆书的一种。

玉著篆 即“玉筯篆”。铁线篆 小篆的一种。

草篆 书体名 隶书 亦称“佐书”、“史书”。汉隶 汉代隶书的统称。

八分 即“隶书”。佐书 即“隶书”、“史书”,亦作“左书”。

今隶 正书的古称。正书 由汉隶发展演变而成,在唐代仍把正书沿称为“隶书”。

草隶 草书的别称。草书 字体名。

别称“藁书”。藁书 草书的别称 章草 早期的草书。

始于汉代。“今草”的前身。

今草 亦称“小草”。草书的一种。

狂草 亦称“大草”。草书中最放纵的一种。

正书 亦称“楷书”、“正楷”、“真书”。字体名。

楷书 即“正书”。正楷 即“正书”。

真书 即“正书”。行书 亦称“行押书”。

书体名。榜书 亦称“榜署”。

泛指书写于匾额上之大字。署书 亦称“榜书”。

擘窠书 大字的别称。漆书 书体名 飞白 亦称“草篆”。

瘦金书 亦称“瘦金体”。楷书的一种。

指书 亦称“染指书”。用手指蘸墨作书,故称。

院体 书法术语。用以对书法气格的品评,一般含有贬意。

经生书 书法术语。六分半书 清代郑燮(板桥)法书的别称。

南北派 南宋赵孟坚《论书》执笔法 写毛笔字以手指执笔管的方法。拨镫法 运笔的一种技法。

双钩 书法术语” 单钩 书法术语。枕腕 书法术语。

悬腕 书法术语。回腕法 书法术语.腕平掌竖 书法术语。

凤眼 书法术语,.□执使 书法术语。执笔和用笔的通称,唐代孙过庭《书谱》载:“今撰执使转用之由,执谓浅深长短之类;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

明代张绅称,“执谓执笔,使谓运用。”参见“运笔”。

□运笔 书法术语。指字的点画书写之过程。

南宋姜夔《续书谱》称:“大抵执之欲紧,运上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

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 提腕 书法术语。

□肘腕法 书法术语。按提 书法术语。

运腕 书法术语。啄 书法术语。

磔 书法术语。戈法 永字八法以外的又一笔法。

中锋 书法术语。聚墨痕 书法术语。

侧锋 书法术语。折锋 书法术语。

裹锋 书法术语。逆锋 书法术语。

蹲锋 书法术语。金错刀 ①对书法用笔颤掣波发笔道的美称。

②字体名。筋书 书法术语。

一笔书 书法术语。颤笔 亦称“战笔”,书法术语。

悬针 书法术语。垂露 书法术语。

护尾 书法术语。逆入平出 书法术语。

疾涩 书法术语。方圆 指字的用笔和形体上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

燕尾 指章草中的一种波法。柳穿鱼 书法术语。

激石波 书法术语。牵丝 亦称“游丝”、“引牵”、“引带”。

书法术语。一波三折 书法术语。

一笔三过 书法术语。过折收缩 书法术语。

万毫齐力 书法术语。内擫外拓 书法术语。

屋漏痕 书法术语。折钗股 书法术语。

锥画沙 书法术语。壁坼 书法术语。

绵里裹针 书法术语。银钩虿尾 书法术语。

衄 书法术语。搭 书法术语。

用笔的一种技法。指行草起笔及字与字之间的承接顺应关系。

顺势而下,不用逆势的起笔称为“搭锋”。南宋姜虁称:“下笔之初,有搭锋者,有折锋者,其一字之体,定于初下笔。

凡作字,第一多是折锋,第二、三字承上笔势,多是搭锋。若一字之间,右边多是折锋,应在其左故也。”

清代蒋和称:“笔锋搭下也。上笔带起下笔,上字带起下字。”

朱履。

书法作品署款记时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