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急
OK,我翻翻书,给你打下来啊,一定没问题! 1.正确观点: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易错点:权利易错写成权力。 解释:与义务相对应的只能是权利。
2.正确观点:公民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享受权利。 易错点:会认为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
解释: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有权利必有义务,不能将2者对立,更没有 先 后之分。 3。
正确观点: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易错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易写成国家机关。
解释:村民委员会只是一个基层组织,并不是国家机关。 4.正确观点:国家性质是由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易错点:容易把“经济上”漏写。 解释:经济决定政治,不能光写占统治地位。
5.正确观点:人民民主专政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人民实行民主,对少数破坏和敌视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易错点:容易理解成人民民主专政是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
解释: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2部分,不只是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还有专政是针对敌对分子的。 6.正确观点:我国民主的主体是全体人民。
易错点:易把人民误写成公民。 解释:我国是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主体应该是全体人民,人民和公民的范畴是不同的。
7.正确观点: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易错点:民主是专政的保障。
解释: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8.正确观点: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
易错点:会忽略“合法”2字。 解释:不是所有的权利都受法律保护的,只有合法权利才受法律保护,权利的享受要在法律的范围内。
9.正确观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易错点:会把义务误认为是权利。
解释:权利和义务是不同的概念,不能将2者混淆。 10.正确观点:政治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易错点:政治自由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解释:政治自由是在法律范围内的自由,并不是无条件和绝对的,要受到法律的制约。
11.正确观点: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易错点:监督其他公民行为。
解释:监督权是监督国家机关和其工作人员的,不是监督公民。 12.正确观点:政府是执行国家意志的行政机关。
易错点:行政易写成执政。 解释:政府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不是执政机关。
13.正确观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利机关。 易错点,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利机关。
解释:全国人大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14.正确观点: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的民主。
易错点:人民易写成全民。 解释:对人民实行民主,人民不代表全民。
15.正确观点:司法机关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易错点:司法机关易写成行政机关。
解释:行政机关是依法行政,而执法和司法应该是由司法部门。 16.正确观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易错点: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解释: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权利机关,不是政治制度。
17.正确观点: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易错点:民主执政是基本方式。
解释:民主执政是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的,又要靠依法执政保证实现。 18.正确观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易错点:核心是与时俱进。 解释:关键是与时俱进,党的先进性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19.正确观点: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易错点:两党共同执政,轮流执政。
解释: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不能与各民主党派共同或轮流执政。 20.正确观点: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
易错点:政治领导易写成组织或行政领导。 解释:中国共产党只能是政治领导,包括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
21.正确观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易错点:理解成根本政治制度。
解释: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2.正确观点: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易错点:民族平等是根本原则。 解释:民族平等是首要原则,是政治基础。
23.正确观点: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易错点:国家力量是决定因素。
解释:国家力量是重要因素。 24,正确观点:和平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易错点:发展是和平的基础和前提。 解释: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25.正确观点: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易错点:政治自由是基本的民主权利。
解释: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才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汗,打了这么多,好累啊,我是学政治的,这是我翻了好久的政治书根据我容易错的打下来的,希望可以给你一点帮助,不知道是不是你满意的答案哦。
2.高考政治易混易错知识点有哪些便于学生查缺补漏
高中政治易错、易混淆知识点集锦 经济常识 1、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以环保、三农。
为中心)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是追求历史上的“小康”理想,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 3、科技是渗透性要素 经营管理是联结性要素 土地、劳动、资本是实体性要素(劳动是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 4、工业化为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5、GDP:国土法统计(最终产品;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都能创造GDP) GNP:国籍法统计 6、GDP总量: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人均GDP:人们的富裕程度 7、公共物品的两大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8、贷款消费不一定是最佳的消费方式(要考虑自身的还贷能力,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等) 9、消费水平不等于生活质量,但消费水平的高低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 10、倡导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等于抑制消费,而是反对脱离生产发展和个人收入水平的奢侈浪费 11、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 ①家庭消费总支出不等同于家庭总支出 ②恩格尔系数是一个比重关系,恩格尔系数下降,不等同于食品消费支出在减少 12、攀比心理、炫耀心理―――不可取 从众心理、逆反心理―――要具体分析 13、消费是个人行为,与社会发展无关(这句话是错误的。
消费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不良的消费习惯将形成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从而影响整体消费效益) 14、安全权是消费者校友的最基本的权利 15、消保委是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不属于政府部门 16、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品( 农业是衣食之源) 17、工业、农业是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是非物质生产部门 18、现代产业发展趋势(两降一升)P79-80 上升、下降是指比重,不等同于工农业的总量在下降 19、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支付促进就业。 20、完成劳动任务是劳动者最基本的义务 维护劳动者安全既是劳动者的权利又是劳动者的义务 21、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最重要的环节(不是诉讼) 22、合理的财政赤字对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过多的财政赤字可能会造成通货膨胀,给政府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 23、为了使财政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而非财政支出) 24、税收的相对固定性不等于税收是一成不变的(税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作出相应的变动,通过修改税法将这种变动确定下来,亦体现了税收的相对固定性) 25、纳税人是指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并非任何人都是纳税人) 征税对象是国家征税的根据,是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它的高低及调整直接体现了国家政策引导的方向和宏观调控的意图 26、税收调节经济的杠杆与经济监督作用的区别 27、纳税人义务与权利的区别 28、纸币就是货币,支部已不再是货币的代表与符号。在我国纪念币也具有货币的基本功能 29、央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是受国务院领导的行政机关;是整个金融活动的枢纽 商业银行是银行业的主干,占主体地位 30、我国金融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
分别由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实施监督管理 31、商业银行在办理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业务中,充当“信用中介”作用;在办理中间业务中,充当“服务中介”作用 32、当代发达国家,中间业务收费正逐步取代存贷利差成为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 33、参加保险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财务上的保障,不是为了赚钱,实现资产的增值 34、债券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公司财产所有权证书 35、理性投资原则要求首先要搞清衡量投资价值的标准;其次要量力而行 36、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7、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①在某些行业或地区,非公经济可能占优势 ②公有资产占优势不等于国有资产占优势 ③优势既有量,更强调质的优势) 38、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39、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并非唯一形式) 股份制不等于公有制,股份制中的国有、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的范围 40、非公有制经济(个私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41、按土地要素、资本要素分配属于非劳动收入 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技术要素、管理要素分配属于劳动收入 42、初次分配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之间进行的 再分配是政府进行的收入的调节 43、社保制度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障的制度(并非部分困难群体) 44、实行宏观调控并不否认或取代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而是在尊重市场作用的前提下进行的 45、财政政策是通过税收、财政支出进行调节的 货币政策是通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节的 46、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是跨国公司 47、最惠国待遇原则是指一国对待不同的贸易伙伴要平等 国民待遇原则是指外国人与本国人要平等 48、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而实行对外开放又有利于增强本国自力更生地发展经济的实力。
3.高考政治常考知识点
主观题答题常用术语(经济常识) 一、是什么 1、图表题(说明经济现象):①概括材料(表头、表格→横比和纵比、附注、关系→因果联系和整体与部分联系);②得出结论(问题所在+时政热点)。
2、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经济现象:经济学原理(要点+内容)+联系材料。 二、为什么 1、一般型:地位、作用、意义、现状(概括材料)。
2、意义型:两大角度(国内国际);三个主体(国家、企业、个人→劳动者和消费者) (1) 国家 A、国内经济:有利于…… ①实现社义的根本任务、社义本质,社义生产目的; 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 ③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完善社义市场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④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⑥具体的时政意义(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社义和谐社会、“两型社会”、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新农村建设)。 B、对外经济: a、本国:有利于…… ①对外贸易的四个作用; ②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 ③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 ④促进对外贸易,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⑤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共同富裕; ⑥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b、世界:有利于…… ①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 ②互通有无、调济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③有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推动各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c、区域合作交流方面:有利于 ①优势互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②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交流,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③巩固和扩大合作区域内的市场,增强区域合作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④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共同繁荣。
等等 (2)人民:(劳动者、消费者)有利于…… ①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②调动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③增强意识(市场和竞争等),树立正确的观念(消费观等); ④维护合法权益 (生命财产安全)。 (3)企业: (1)国内:有利于 ①提高市场竞争力,争夺占有市场; ②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 ④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获得更多利润和收益; ⑤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对外:有利于 ①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②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提高国际竞争力与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三、怎么办(国家、企业、个人) (1)国家 A、生产领域:①解放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经济实力;②市场经济的两只手相结合,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优化资源配置;③国家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环境,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④经济手段(财政/货币/消费/对外政策);⑤改革和完善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原则、社会保障制度);⑥深化企业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⑦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⑧时政举措(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宽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B、分配领域:①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增加人民收入;②坚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③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④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取缔非法收入、调整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⑤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⑥在发展生产,增加国民收入的基础上,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C、交换和消费领域:①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依法打击各类经济违法犯罪。
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③大力发展经济,优化家庭消费结构,提高人民消费水平。
④倡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倡适度、科学、文明消费。⑤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法制观念。 D、对外经济领域:①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
②加强对外贸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在平等互利的基础开展双边贸易,反对不等价交换,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④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外贸结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⑤运用关税等经济手段,加强对外贸易调节,促进国际收支平衡。⑥熟悉和运用世贸规则,解决国际贸易争端。
(2)企业 ①价。
4.考研政治哲学易错知识点有哪些
1。
规律与规则不能混同,规律是事物固有的、客观的;而规则是人为制定的、主观的。当然,合理的规则必须要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
2。规律的重复,是本质性、必然性内容的重复,不是具体事件的重复,因为事物的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3。假象和错觉不是一回事情,假象是事物的一种现象,是客观的;错觉是错误的感觉,是主观的。
当然,如果为假象所迷惑就会产生错觉。 4。
现象和本质都是客观的,两者之间不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而是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即现象不是反映而是体现本质。 5。
唯物辩证法和诡辩论具有本质区别。 第一,前者既承认区别又承认联系(既讲非此即彼、又讲亦此亦彼)。
后者不承认区别只承认联系(不讲非此即彼、只讲亦此亦彼)。 第二,前者既承认运动又承认静止(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后者只承认运动不承认静止(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第三,前者既坚持两点又分清主次,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后者虽然坚持两点但不分主次,属于均衡论。 6。
部分质变归根到底是量变,不是质变。 质变有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两种基本形式。
量变有数量变化与结构变化两种基本形式。 7。
不能把矛盾的同一理解成等同,同一是矛盾双方的同一,是以差异为前提的;也不能把斗争混同于斗争的具体形式,如错误地认为斗争即对抗。 8。
矛盾斗争性的无条件性,不是讲矛盾双方的斗争不需要条件,不受任何条件约束,而是指矛盾双方的斗争在任何条件下都存在,但斗争的具体形式受不同条件的制约。 9。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同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为普遍存在于特殊之中,没有超出特殊;整体由部分构成,但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新功能,已经超出部分。 10。
“事物既然是永恒发展的,就不存在静止或者倒退”,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事物的发展只是运动变化的一种状态。
相对静止或者倒退也是运动变化的形式。
5.政治笔记的记法
1.这个要在纸上总结树状图,由宏观到微观,由粗到细,这样思路才清晰,光在书上记,即使背会了,也不知道背的什么。(以章节为主,经济常识可以生产,销售……四个环节……)
2.经济常识中有一部分易错点,易混肴点,要记,要总结。(比如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
3.还有哲学部分的谚语名言,这些最好归纳总结一下,看看属于哪个原理,方法论(比如水滴石穿)
4.政治常识要和当年实事紧密结合,在笔记中穿插实事(比如科学发展观……)
这样就形成内容丰富的笔记本了,祝你高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