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纸的知识
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藤纸、鱼卵纸……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渔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
唐代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五代造纸业仍继续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到了明清,造纸业又兴旺和创新。
关于蔡伦与造纸术的关系,当今有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他是造纸术发明者,第二种意见认为西汉初已用纸代简,蔡伦只是造纸术革新者。现在看来第二种意见是正确的,因早在蔡伦200年前的西汉初即已有用于书写的麻纸。蔡伦的贡献是组织并推广了高级麻纸的生产和精工细作,促进了造纸术发展,但“造意用树肤以为纸”者,倒有可能是蔡伦或其尚方下属。皮纸用树皮纤维制成,其技术难度比麻纸更大
2.幼儿园 纸是怎么造出来的 教案
教学目标:
探究:能说出造纸的主要原料和纸的主要成分,造纸厂的造纸过程和方法,用废纸制造再生纸的作用。
知识:
1、会用废纸制造再生纸,并能说出造纸过程。
2、能说出节约用纸的意义,知道今后应该怎样节约用纸。
情感:能积极主动地与人合作制造再生纸。
教学重点:知道造纸的主要原料和纸的主要成分。
教学难点:了解造纸厂的造纸过程和方法,会用废纸制造再生纸。
教具准备:纸、家用搅拌器、废纸、纱布、过网等。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纸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亲密伙伴,你知道是用什么原料制造的,是怎样纸造出来的吗?
2、教师介绍造纸的主要原料和主要成分。
二、介绍造纸厂的造纸过程。
1、你想知道我们用的纸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吗?下面就请到造纸厂去参观考察。了解造纸过程。
2、让学生叙述造纸厂的主要过程。
三、动手制造“再生纸”
1、我们已经知道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消耗大量的树木,树木对人类生存起什么作用?为了减少造纸对树木的破坏,还可以用什么原料来造纸?(农作物、废纸作原料生产再生纸。)
2、用废纸作原料生产再生纸有什么好处?结合造纸厂的造纸过程,想一想,生产再生纸需要哪些步骤和方法?
3、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出造纸步骤后,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制造再生纸。
教师指导:(1)泡入水中的纸一定要撕成很小的碎片或用餐巾纸、卫生纸等易泡软的纸;
(2)泡软的纸一定要搅拌成均匀的纸浆;
(3)纸浆一定要在过网上倒均匀;
(4)一定要把水分吸干后在取出制造好的纸。
四、认识节约用纸的重要性
1、通过动手造一张在生纸,你有什么感受?
2、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纸?
3、关于造纸和用纸,你还知道哪些情况?
4、课后调查。
3.幼儿园科学教案 纸是用什么做的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纸制品,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讨论及观察图片等活动,初步了解纸的制造过程以及造纸的原料。
3、进一步懂得用纸要节约,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各种纸制品(书、报纸、纸巾、纸杯、纸盒等)及各
种非纸类物品,相应的标志图两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看一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东西?(纸) 你们看老师手上都拿着各种各样的纸,黄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哪一个小朋友最聪明啦,谁来说一说这些纸用来干什么的?(让幼儿来回答。)
2、我们班的小朋友都非常棒,知道纸的用处可大了,它可以写字、画画、可以折纸、可以做漂亮的头饰、可以做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盒子装东西等等,但小朋友想不想知道纸是怎样制造的呢?(想)
这节课黄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纸的制造。
二、认识各种纸制品,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板书:纸的制造。
2、出示教学挂图进行教学。
(1)、讨论做河粉的过程。
(2)、告诉幼儿:我们的纸跟做河粉一样也要有它的原料,做纸的 原料是树皮和草。
(3)、学习纸制造的过程:第一步,先将树皮切碎,浸泡在水中加热。第二步,清洗树皮后加漂白剂浸泡,让树皮变白。 第三步用搅拌器搅拌成纸浆。第四步,把纸浆分布在抄帘上就是一张湿纸。第五步,用木头把湿纸压平,并挤出多余的水分。最后,在热热的烘板上把纸烘干整。
3、让幼儿感觉纸在生活的重要作用。
小朋友都知道我们的纸需要树皮和草做的,纸做出来的过程可不容易了,所以我们在使用纸和纸制造时应注意什么呢?(让幼儿讨论回答)
三、认识各种各样纸制品及非纸制品。
1、师:看一看老师的桌面上有些什么?幼儿:有卫生纸、书、报纸、纸巾、纸钞、纸杯、玻璃杯、塑料袋、等等。
2、按纸制品和非纸制品进行分类。
3、集体检查,交流分类情况。
四、收集各种纸制品。
4.中班教案纸长的什么样
幼儿园中班教案:纸长得什么样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
1、发展比较性观察能力,能发现纸的不同质地及其用途。
2、了解纸的三大特性。
3、愿意爱惜纸。
【活动准备】
不同质地的纸、关于纸的特征图片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魔法箱,能变出各种各样的纸,让我们来看看它都能变出什么样的纸?
逐幅出示各种颜色的皱纹纸、图画纸、宣纸、蜡光纸、信纸、卫生纸等,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认一认、说一说这些纸的样子,感觉纸的软硬、薄厚,光滑粗糙。进行对比,引导幼儿说出他们的不同用途,分辨出纸的特征。
2、出示图片,让幼儿看图了解纸怕什么?
出示纸被火烧的的图片,让幼儿认识纸是易燃物,纸怕火,指导幼儿远离火源的地方,不玩火,注意安全。
出示纸怕水的图片,让幼儿了解纸害怕水。让幼儿说一说,纸放入水中会怎样?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纸的吸水性是怎样的?
幼儿看图说出纸怕撕、团,请几位幼儿尝试一下,了解纸撕了团了虽不能写字,但还能用在其他方面。让幼儿懂得爱惜纸,不轻易撕纸、烧纸、扔掉纸、告诉幼儿纸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只可以又来写字,若纸撕了、揉了还能做什么用?(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5.幼儿园 纸是怎么造出来的 教案
教学目标: 探究:能说出造纸的主要原料和纸的主要成分,造纸厂的造纸过程和方法,用废纸制造再生纸的作用。
知识: 1、会用废纸制造再生纸,并能说出造纸过程。 2、能说出节约用纸的意义,知道今后应该怎样节约用纸。
情感:能积极主动地与人合作制造再生纸。 教学重点:知道造纸的主要原料和纸的主要成分。
教学难点:了解造纸厂的造纸过程和方法,会用废纸制造再生纸。 教具准备:纸、家用搅拌器、废纸、纱布、过网等。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纸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亲密伙伴,你知道是用什么原料制造的,是怎样纸造出来的吗? 2、教师介绍造纸的主要原料和主要成分。 二、介绍造纸厂的造纸过程。
1、你想知道我们用的纸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吗?下面就请到造纸厂去参观考察。了解造纸过程。
2、让学生叙述造纸厂的主要过程。 三、动手制造“再生纸” 1、我们已经知道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消耗大量的树木,树木对人类生存起什么作用?为了减少造纸对树木的破坏,还可以用什么原料来造纸?(农作物、废纸作原料生产再生纸。)
2、用废纸作原料生产再生纸有什么好处?结合造纸厂的造纸过程,想一想,生产再生纸需要哪些步骤和方法? 3、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出造纸步骤后,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制造再生纸。 教师指导:(1)泡入水中的纸一定要撕成很小的碎片或用餐巾纸、卫生纸等易泡软的纸; (2)泡软的纸一定要搅拌成均匀的纸浆; (3)纸浆一定要在过网上倒均匀; (4)一定要把水分吸干后在取出制造好的纸。
四、认识节约用纸的重要性 1、通过动手造一张在生纸,你有什么感受? 2、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纸? 3、关于造纸和用纸,你还知道哪些情况? 4、课后调查。
6.幼儿园健康活动:会飞的纸
设计意图:引导幼儿充分动手操作感知、发现物体摩擦后产生静电现象,初步了解静电的相吸、排斥、放电现象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静电的利用与防止。
使幼儿用观察记录的方式,交流探索摩擦起电现象的过程和结果,并用完整的语句进行表达与描述。科学《会飞的纸屑》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尝试与他人不同的方法,不但增强其自信心。
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摩擦起电的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2、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产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准备:碎纸屑、塑料尺、钢尺、水彩笔、铅笔、毛皮、棉布等每组一份。教学过程:一、引出探究问题。
1、回顾会飞的东西。教师: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谈论会飞的东西,你知道有哪些熊熊哦会飞吗?这里有许多小纸屑他们也想飞,你有什么办法让它们飞起来?2、引导幼儿想办法让小纸屑也能飞起来。
3、介绍操作材料。教师:我们看看,桌子上有哪些材料?请你们想办法,试着用这些材料让小纸屑飞起来。
二、分组探究 分小组,探究如何使纸屑飞舞起来。试着用这些材料让小纸屑飞起来。
三、教师演示,幼儿实验与讨论。1、教师演示 教师:刚才老师用了塑料尺和毛皮让纸屑飞起来,其他材料行不行?你们试一试?2、幼儿进行实验,尝试用本组的材料或其他替代品使纸屑飞舞起来。
这次实验,你们又发现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并给大家演示一下。3、幼儿演示自己的实验结果,交流其他可以使纸屑飞舞起来的材料。
4、讨论纸屑飞起来的原因,了解摩擦生电的现象。教师小结:因为我们的塑料尺经过摩擦,产生了电,电能把很轻巧的纸屑吸过来,纸屑就是被塑料尺上的电吸过去的。
这种现象叫摩擦生电。四、请小朋友仔细听录音:静电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静电,大自然里到处都有我的存在。从一粒灰尘在空中飘荡,到震天动地的电闪雷鸣,都有我静电的作用,平时我很安静,人们不容易注意到我,可是当两个物体摩擦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我了,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除了塑料小棒摩擦绸布可以吸起纸屑、手套摩擦有机玻璃板可以让蝴蝶飞舞,平时小朋友梳头的时候有时会感到头发跟着梳子飘了起来,那也是我在和小朋友开玩笑,另外,我最喜欢干燥的环境。在空气干燥的冬天,有时小朋友的手和别人猛的一碰,会感到被电了一下,还有小朋友晚上脱毛衣的时候会听到/"滋拉滋拉/"的声音,关了灯还能看到亮光,那也是我。
现在你们认识我了吧。活动总结:原来是这样。
今天我们小朋友认识了神奇的静电,知道了静电是怎么产生的、哪些东西容易产生静电,还懂得了有关静电的许多知识,大自然里蕴藏着无穷的奥秘,等着小朋友去发现、去探索。老师在科学区里还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材料,小朋友可以在活动时继续玩产生静电的游戏。
活动延伸:在科学区里为幼儿准备大量有关玩静电游戏的材料,除教学活动中所用过的以外,还添置如毛皮、丝绒、铁梳、木梳等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供幼儿继续探索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们认识了静电现象,初步感知了摩擦起电的原理。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探索欲望很强烈。
在探索中孩子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只要将塑料物品在衣服或头发上磨擦或用手不停地与塑料物品磨擦,就能将彩片吸起来。课间活动时,他们兴致勃勃地拿起手中的塑料物品在身上摩擦,然后去吸彩片,他们认为任何东西磨擦后都能将彩片吸起来。
对此,我没有给予否定,而是在活动区中投放了一些不锈钢杯子、积木、玻璃杯等材料,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操作,自己发现问题。当孩子们发现不是所有东西磨擦后都有吸力时,我又及时向孩子们讲解了有关静电的知识,解开了孩子们心中的疑团。
在科学实验教育活动中,我们应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引导孩子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从而热爱生活,为孩子独立进行科学探究打下基础。活动评析 一、选材贴近幼儿生活《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内容要在幼儿生活经验上,从身边的事入手。
本活动以幼儿熟悉的水彩笔、纸屑及几种常见的生活材料为载体,让幼儿在操作摆弄材料过程中体验纸屑“飞”起来的心动感觉,感知摩擦生电这种科学现象。让幼儿边玩边学体验成功的乐趣,获得一定的知识经验。
王老师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明确重难点,以及活动中的三个环节也是一目了然。二、目标表述明确 操作性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从王老师对此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制定来看,是全面、具体的,也具有科学性,并符合现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三、活动结构合理 本次活动中教师立足于幼儿的原有概念,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让幼儿体验了“提出问题—尝试操作—表达交流—加深提问—再次操作—总结提升”的活动流程,感受了纸屑“飞”起来的乐趣,并通过两个幼儿的演示引出摩擦用力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对电的影响。教师通过这个小小的切入口,加以引导、质疑、促进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上主动构建新的知识。
四、教师巧妙的指导 活动中老师精。
7.怎么让幼儿园小朋友学会折纸
一、给幼儿创设宽松、适宜的教育环境。
环境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大资源。蒙台梭力曾大力提倡环境带给孩子的教育作用。
也有许多教育家都说过:环境即教育的思想。而古代的孟母三迁也正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
所以,在环境上我想分两方面来尝试一下:1、物质环境:(1)、给幼儿提供欣赏空间:让幼儿参观一些折纸作品,从而对折纸的特点、色彩之间的美感、造型的互动和蕴涵的古老文化有所了解,有所熏陶。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2)、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当孩子对折纸有了一定认识以后就要自己动手去做了。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材料,这不仅能美化他们的作品,满足他们的需要,更有利于孩子们在探索中获得知识经验。
2、精神环境心情好了,作什么事就等于先成功了一半。所以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空间就很重要了。
我想,自己首先要解放自己。从心理上就应该是以一颗很放松的心来对待孩子们,不给他们施加各种压力,不想方设法的让孩子去折你所想的东西,而是边看边教边容入边体会边引导。
而孩子呢?也要做到四个解放,即解放他们的手、眼、脑、嘴。让他们用眼睛来随意观察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事物,充分的展开自己的大脑去想自己想要的形象,与伙伴们进行无拘无束的体验交流,并用自己的小手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创造。
同时老师要用赏识的教育来肯定孩子的创作中所蕴涵的价值,使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更加有创作的欲望和热情。在中班下学期开始,我们便系统地开展了看图例折纸教学活动。
有一次我折出了几个小动物让幼儿欣赏,小朋友纷纷提出要学折这些小动物。于是,我拿出了折小动物的图例,告诉他们说:老师是看着这些图例折出这些小动物的。
小朋友如果学会了看图例,一定也能折,而且还能折出更好更多的东西!幼儿兴奋不已,在浓郁的兴趣的驱使之下,学会了一些折叠符号,如:正折,反折,剪开等符号。我还给他们提供了猫头,狗头、娃娃头等简单的图例,让幼儿进行探索。
除此之外,我们还为幼儿选择了一些符合其折叠水平的物体,并为他们提供造型好看,折叠工整的成品,让他们拆拆折折。在材料上,为幼儿提供各种形状,色彩鲜艳的纸和图例。
在美工区,为幼儿提供学习看图例折纸的机会。二、掌握基本的折叠方法。
《规程》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在实践中,我们始终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有易到难的原则。
刚开始幼儿先学习对边折、对角折,然后学习四角中心折,以及双三角、双正方形折等。在幼儿学习某个基本折法时,我们常提供一些与这一折法相关的多种图例。
如:学习折双三角时,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宝塔,皮球、兔子等图例,使幼儿得以巩固。三、面向全体幼儿,因人施教。
陈鹤琴老先生对于幼儿的绘画等教育,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提出了面向全体幼儿,因人施教的原则。
由于每个幼儿的折纸水平不同。在目标、方法、及其使用上灵活对待。
如:在折纸《茶壶》一活动中,我们确立了三个发展目标:(1)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折纸。(2)幼儿学看范例,在拆拆折折的过程中,进行折纸。
(3)幼儿独立看图例折纸。在方法上,我们也采用了集中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如:在学习新的折纸方法时,我们就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在区域活动中,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要求他们独立克服困难完成作品,而且作品要工整、美观。
对于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由其他小朋友互相帮助,或由教师引导、示范、个别指导,或取一范例,让其拆开再学折等方法。逐步培养幼儿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
大班幼儿已具有看图谱折纸的能力,每次上折纸课,当老师刚出示图谱时,幼儿便跃跃欲试,而此时此刻,按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还没有进行自己的教学程序,怎么会放心让幼儿自己尝试呢?教学才刚开始,孩子们和老师的想法就不能达成-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瑞吉欧教育理念中的儿童与教师》一文中写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自己成长的主人。
儿童不仅有学习的需要,而且有学习的能力。要相信孩子,让他们独立尝试。
我在《钢琴》一课中,因为考虑到已折过同系列的作品,一开始我就采用了自然习得的方法,我对孩子们说:勇敢的试一试,看谁能第一次就成功?孩子们很能接受这种方式,因为我看见大部分孩子已经在边看边试了,对于他们来说,我想这是-种挑战,不管成功与否,他们很喜欢老师这么相信他们,此时此刻,我似乎也融合在他们之中,虽然我只讲了一句话,但他们接纳了我,他们已被激起了自己探索的火花。在折纸过程中,幼儿一改以前的我不会,我不行--的懒惰思想,认真的尝试起来。
儿童对学习有着天然的兴趣,有着内在的求知欲望,儿童的兴趣必须得到承认和支持。这种内在动力更能够促进儿童的学习。
由此我想:我们教师要善于研究儿童的思想,在观察了解,分析中知道儿童的需要,知道他们是怎样学习的。那么,首先就要做到:相信孩子,让幼儿独立尝试,不仅能使孩子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其主动探索的欲望,而且也有利于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想要解决问题。
四、注重幼儿综合素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