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伤预防及恢复常识

2023-01-14 综合 86阅读 投稿:南城

1.防训练伤常识

不同的课目可引起不同的训练损伤。

新战士中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关节损伤。新战士的肌肉韧带力量较弱,当韧带受高速牵伸时,易使关节部位出现局部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

此类伤痛主要包括非感染性创伤性骨膜炎、半月板损伤及肩、肘踝关节扭伤等。(2)肌肉损伤。

训练中肌肉拉伤主要是猝发暴力所致,通常表现为肌肉疼痛、酸胀,皮下淤血、肢体运动不便、局部可触及凹陷或一端异常膨大。(3)骨折。

多在器械训练中发生,常见的有腕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和应力骨折。 2 产生训练伤的原因 2.1 心理素质不过关 部分战士思想过度紧张、恐惧,对难度较高的训练课目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使发生训练伤的危险性增加。

另外,城市兵及高中以上学历者发生训练伤明显少于农村兵和初中以下学历者,因为后者入伍前很少或根本不参加体育训练,其接受能力、自我保护能力以及心理承受力均较差,容易引发训练伤。由于正步训练、5公里越野、野营战术训练及器械训练强度相对较大,训练质量要求较高,如受训者心理压力过大、准备活动不充分,均较易引发训练伤病。

特别是新战士年轻气盛,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心理,生怕训练成绩差,让人看不起。所以,有的便不顾实际,一味“硬拼”,训练强度超过了身体承受力,容易造成损伤。

2.2 动作要领未掌握 新战士初训时,由于要领不熟悉,易发生动作失调变形,导致训练伤。 2.3 保护措施不落实 训练器械、障碍物安放不牢固,训练过程中发生训练器械和障碍物翻倒、人员坠落等事故;沙坑内沙粒分布不均匀,训练前没有按要求将沙坑翻一遍等这些情况均可能造成训练伤。

2.4 训练安排之不科学 训练组织者方法单一、示范动作不标准,准备活动不充分或没有针对性;为了提高训练成绩,施训者擅自延长训练时间、增加训练强度,甚至让部分带伤同志继续训练,都可能引起和加重训练伤。 3 预防训练伤的措施 经验证明,采取消除新兵恐惧心理、减轻思想压力、提高训练热情等措施,可明显降低训练伤病发生率。

因此,应重视健康教育在预防训练伤病中的积极作用,对保证新训质量及部队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3.1 做好心理调适 新战友要克服麻痹思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到人人防、处处防、时时防;克服胆怯心理,增强信心,尽快掌握训练要领和技巧。

同时,还应量力而行,不可盲目冲动。 加强防护措施。

在组织训练时,针对那些动作要领不易掌握和容易发生损伤的训练项目,要反复讲解动作要领,指定专人保护,克服畏惧心理。开训前主管人员要对场地、设施、器材及个人装备进行安全检查。

如器械、障碍物是否安放牢固,高低适宜等。 3.2 科学安排训练 要科学制定训练计划,严密组织施训,正确掌握训练方法和运动技巧,根据训练项目及内容的不同,遵循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先弱后强、先小后大、循序渐进、灵活掌握的方式安排进度和强度,动静结合穿插进行,避免单一动作过度训练。

严格按大纲要求执行,不搞突击达标考核,严禁超强训练。训练中切实按动作要领实施,对违反操作要领的动作要坚决制止,当发现参训新兵出现身体不适及训练热情普遍下降的现象时,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对反复发生训练伤的战士,近期身体状况不好的战士,处于病体康复中的战士,要加强保护或停止强度大的训练,尤其是高空项目类的训练。另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因为疲劳训练最容易导致严重的伤病。

3.3 开展健康教育 增强基层骨干对防治训练伤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新兵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及防护意识,加强医务监督、实施科学预防,卫生人员要经常深入训练场地,掌握参训官兵的身体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使预防训练伤工作顺利开展。另外,训练前要热身。

热身活动应以全身微出汗为宜,并作好胸腰及四肢等部位的活动。大运动量后不要立即停止,应做一些放松性整理活动,使身体逐渐恢复正常状态。

强调训练后的整理放松与训练前的热身活动同样重要,不可忽视,尤其是在大量出汗后,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身体,防止出现广泛肌筋膜炎。 4 现场救护策略 首先是沉着冷静,实施自救。

在单兵训练和武装越野中,新战士独自一人受伤时,切莫惊慌失措,要沉着冷静,运用急救知识实施自救,同时发出求救信息。其次是摸准伤情,现场急救。

发生损伤后,施训者应立即报告卫生员,并配合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对扭伤、摔伤人员,要马上查看其意识是否清醒,询问受伤的具体部位和伤病程度,然后请专业医务人员对其进行治疗,对训练中突然出现昏迷的,应立即将病人平放,保持其呼吸道畅通,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对摔伤特殊部位或是从高处坠落的,在不明其受伤程度时,尽量不要搬动,不要擅自进行处理,以免增加伤者的痛苦加重伤情。

伤情严重的,应及时送到驻军医院,尽快明确诊断并实施规范治疗。 另外,对于最常见的肌肉拉伤,早期治疗中,切忌按摩、热敷和理疗,重点是制动、冷敷、止血、防肿、镇痛、减轻炎症。

如果发生训练伤,一定要及时检查和治疗,切忌拖延时间、带伤训练,以免失去最佳。

2.训练伤预防及处理有什么方法

训练伤预防及处理方法如下: (1) 肌肉、韧带拉伤 (1) 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气温、湿度不适宜,训练内容安排 不当;教练专业水平不够;训练水平不够,柔韧、力量、协调性差,生理结 构不佳。

(2) 预防:在正常天气情况下锻炼,使准备活动充分,循序渐进。 选 择教练、场地及适当的课程。

(3) 处理:24小时前为急性期,应停止运动、冷敷、包扎、抬高受伤 部位;24小时后为恢复期,应配合按摩、微动、康复或恢复性锻炼。 (2) 关节扭伤 (1) 原因:准备活动不够,场地滑、器材使用不当,教练内容安排不 当(动作速度快,转、跳多),技术掌握不好、协调性差,关节周围肌肉力 量小、生理结构不佳,疲劳产生,体力差。

(2) 预防:准备活动充分,了解设备使用方法,循序渐进,放慢速度。 (3)处理:24小时前为急性期,应停止运动,冷敷、包扎,抬高受伤 部位;24小时后为恢复期,应配合按摩、微动、康复或恢复性锻炼。

(3) 运动疲劳 (1) 原因:训练方法不对,未能循序渐进和系统训练,运动量大,训 练时间过长,休息不充分等。 (2) 表现:心悸、心动过速、怕冷、多汗、脸色白或红、头痛、头晕、精 疲力竭,运动后血压、脉搏恢复慢。

(3))预防:安排合理的训练时间,劳逸结合。 (4) 处理:调整锻炼计划及运动量,循序渐进,进行系统、全面 训练。

(4) 脚底筋膜炎和神经刺痛 (1)原因:鞋子问题、脚的生理结构等,造成脚底频繁压力过多而产 生疼痛。 (2) 预防:脚部的准备活动要充分。

(3) 处理:注意放松、休息,按摩,洗热水澡。 (5) 腰肌劳损 (1) 原因:练习方法不当(如仰卧起坐时不屈腿),急于求成。

(2) 预防:学习正确的动作技术,不急于求成。 (3) 处理:注意放松、休息,按摩,洗热水澡。

(6) 颈椎疾病 (1) 原因:练习方法不当(如仰卧起坐时不抱颈),颈部运动过多。 (2) 预防:学习正确的动作技术,颈部运动不要过多。

(3) 处理:注意放松、休息,按摩,洗热水澡。

3.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

体育锻炼虽然可以增进健康,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但也常有运动性损伤、运动性疾病、甚至运动猝死的发生。在竞技体育中,运动损伤会使运动员无法参加训练或比赛;在大众健身体育中,运动损伤可能带来负面的社会心理影响,妨碍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锻炼本身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人们受益匪浅;运用不当,深受其害。这就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了解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常见因素,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

一、造成运动损伤的常见因素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运动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生理,心理状态、训练、运动技术和人体解剖生理学特点以及外界环境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青少年的骨骼与骨周围肌腱发育相比相对较慢,以骨的肌肉肌腱附着部容易发生损伤。

老年人骨中有机质含量降低、骨质脆,以骨折较为多见。女性如有月经紊乱,就可能造成雌激素分泌低下,易发疲劳骨折。

体重超标的人,身体的灵活性、耐力相应较差,关节磨损也较常人更快。在过度疲劳状态运动时,人体力量、精准度、共济功能、警觉性、注意力均显著下降,运动损伤的风险会显著增大。

每种运动项目都有自己的易伤部位,如:网球运动易使锻炼者造成“网球肘”,长跑运动会导致锻炼者膝外侧疼痛症候群等。另外,外界环境等因素也会造成运动损伤,如:雨后路滑、光线不足、气温过高、过低或过于潮湿,器械劣质,服装和鞋子不合适,缺乏必要的防护器具、运动场地不平坦或有小碎石杂物等。

二、运动损伤防治 运动损伤的种类很多,各个运动项目对人体各部位的运动伤害各不相同。运动员总的来说是小损伤多、慢性多、严重及急性者少。

在慢性的小损伤中,有的是一次急性损伤后尚未完全康复就投入训练而造成的,还有的是由于运动量安排不当,局部负荷过大造成的。在大众健身中,锻炼者运动损伤的发生情况与运动员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较大差异。

急性损伤者相对较多,而劳损者较少。面对众多类型的运动损伤,只要遵循以下预防原则,即可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1)遵守体育锻炼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一般原则。

对于不同性别、年龄和不同项目的运动员,无论伤病与否都要区别对待,如果不加区别的给以同样的运动量与强度,学习同样难度的动作,素质较差的运动员就会受伤。训练课中避免 “单打一”的训练方法。

(2)注重拉伸练习。拉伸练习是有目的的将肌肉和软组织在运动前、中、后进行拉伸, 使被拉伸的肌肉或软组织得到充分的放松。

这有利于肌肉的疲劳恢复, 防止肌肉的拉伤, 保持肌肉的弹性, 避免造成运动技术的僵硬和变形。准备活动时的拉伸练习是把肌肉和软组织的内部粘性减轻, 增加弹性, 提高肌肉温度, 预防运动中的肌肉拉伤,主要采用主动性的拉伸训练;训练后的拉伸练习则是放松僵硬疲劳的肌肉, 加速肌肉内部的代谢产物的排出, 减少肌肉的酸痛,尽快的恢复体能,主要采用被动拉伸。

(3)加强运动中的保护与帮助。

为避免可能发生的损伤,最好掌握各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如自高处或摔下或落下必须双腿并拢,相互保护以避免膝踝关节的损伤。学会各种滚翻动作以缓冲与地面的撞击;各种支持带的正确使用等等。

(4)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 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例如,为了预防腰部损伤,应加强腰腹肌的训练,提高腰腹肌的力量,并增强其协调性和拮抗的平衡性。

(5)重视小肌群训练。人体的肌肉分为大小肌群, 小肌群一般起固定关节的作用。

一般的力量练习往往注重大肌群而忽视小肌群的练习,造成肌肉力量的不均衡,增加了运动时受伤的几率。小肌群的练习多采用小重量的小哑铃或橡胶拉力,大重量的上肢练习往往有害无益。

另外,小肌群练习时应结合多种方向的运动,并且动作要求精确无误。 (6)注重身体中枢稳定性练习。

中枢稳定性, 是指包括有骨盆和躯干的力量和稳定性。中枢力量和稳定性对于完成各种复杂运动动作是至关重要。

然而, 传统的中枢训练多在固定平面上进行, 如常练习的仰卧起坐等, 功能性不强。中枢的力量练习应同时包括腹部的屈和旋转两种运动形式。

(7)加强自我监督,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制定一些特殊的自我监督方法。如:易患髌骨劳损的项目,可以做单腿半蹲试验,出现膝痛或膝软即使阳性;易伤肩袖的项目,应经常做肩的反弓试验(肩上举170度时,再用力后伸),出现疼痛即为阳性。

易患胫腓骨疲劳性骨折、足屈肌腱腱鞘炎者应将常做 “足尖后蹬地试验”,伤处疼痛者即为阳性。 (8)创造锻炼的安全环境:体育器具、设备、场地等在锻炼前都应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例如,参加网球锻炼时球拍的重量、捏柄的粗细、网拍绳子的弹力应该适合锻炼者个人的情况;女性的项链、耳环等锐利物品在锻炼时应暂时不佩戴;锻炼者应根据运动的项目、脚的大小、足弓的高低选择一双弹性好的鞋子。

三、运动损伤的康复 康复训练是指损伤后进行有利于恢复或改善功能的身体活。

4.军事训练伤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加强安全教育普及训练伤的防护知识,学会预防方法。

加强心理教育,提高心理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行政管理要切实负责、严密组织、严格要求,使每位战士都能认真遵守纪律和操作规程。

遵循训练的卫生学原则重视全面加强体质的基础训练和易伤部位的锻炼。定期检修器材和场地应定期对场地和器材进行检查与维修,保持完好率达到100%,确保训练安全。

加强险难训练科目和动作的保护险难科目训练时应安排安全保护员,此人员应经过培训,掌握相关训练科目的保护要领和技术,同时教育战士学会自我保护技术。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针对新兵的特点,应严格控制新兵的训练项目和强度。

加强训练前和训练过程中的医学监督,做好卫生保障。X线症状表现合理休息和营养。

5.浅谈如何预防和减少消防基层中队官兵训练伤

“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在消防部队业务技能训练过程中,做好必要的预防措施,减少官兵的伤痛病现象,对官兵身心健康及队伍安全防事故工作很重要,对基层中队练兵活动及灭火抢险救援行动更有着十分重大意义。

新修订《灭火救援业务训练大纲》规范了消防部队技战术训练方法及内容,对训练安全问题也作了规范性的要求。但,在训练过程中,不同程度因训致伤的情况仍时有发生,造成非战斗性减员,不仅减缓了队伍整体训练进度,也给灭火执勤、抢险救援工作带到很大影响。

一、训练伤的表现及类型消防部队的训练工作具有特殊性、多样性及长期性等特点,涉及技战术、体能训练的科目多、强度大,稍有不慎就容易发生损伤。尤其突出的是在训练过程中,训练量累积负荷,超出身体耐受极限,造成劳性损伤的情况最为常见。

根据一些专家的调研发现,消防基层中队日常训练中受伤的类型有以下几种:(一)软组织伤:擦伤、挫伤、撕裂伤、切割伤、贯通伤、盲管伤等。(二)肌肉损伤:肌肉扭伤、肌肉挫伤、肌肉破或断裂伤、骨化性肌炎、肌肉痉挛或肌痛、肩袖损伤、腰扭伤、腰肌劳损等。

(三)肌腱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腱鞘囊肿、滑囊炎等。(四)关节损伤:腕或膝关节韧带损伤、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脱位、关节滑膜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慢性腰腿痛等。

(五)骨折:闭合性或开放性骨折、不完全或完全性骨折等。(六)多发伤:头颅外伤、颈椎损伤、胸部外伤、腹内损伤、泌尿生殖系损伤、骨盆骨折、脊柱骨折或脱位等。

(七)其它:晕厥、中暑、溺水、烧伤、冻伤、中毒等。二、致伤的因素训练中,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方面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种:(一)、客观原因。

参训者的身体素质、心理状态、身高、骨密度(骨质疏松)、结构异常(扁平足、膝外翻)、疲劳等方面,都是可能造成训练伤的最直接原因。深入分析训练中受伤的情形,有四类人员伤情比较突出:一是体质差的战士;一些战士入伍前锻炼较少,体能素质差,入伍后由于训练强度大,节奏快,难以完成全部课目,勉强而为之,训练强度超过承受能力,加上耐受力差,容易形成累积性疲劳而受伤。

二是身体素质不协调的战士;这些战士,往往因自我保护意识和个体动作悟性不同,训练中的动作协调性不够,在训练中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而造成受伤。三是心理素质差的战士;这类战士们对耐力、爆发力、反应能力要求很高、高强度体能训练课目、尤其是消防部队最常见的高空作业往往产生恐惧、紧张等,产生心理障碍,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训练水平,容易受伤。

四是性格内向的战友;这些战友在受伤后,往往不好意思表现出来,常常强忍着,结果耽误治疗,小伤引发大伤(二)、主观原因。一是受训练场地、训练器材、个人装备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基层中队表现相对突出,由于经济的制约、经费紧张,训练场地设置不规范,训练器材配备落后,且器材更新速度跟不上新形势新时期下的消防基层中队训练,个人训练装备也只是“有则有之、无则凑合”,这种状况愈是严重,造成队伍训练伤的机率就越大;二是训练计划制定和实施不科学;在日常训中,由于消防基层中队的训练课目多、强度大,大部分基层中队能够根据上级的练兵工作计划,科学合理安排练兵,但也存在一些基层中队不重视,甚至忽视计划练兵的重要性,不遵循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练兵存在“狠练不巧练”、“压迫性练兵”等现象,这样,对于一些新同志或初学者就很可能造成训练伤;三是计划实施是否按纲施训;新修订的《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业务训练大纲》是规范新时期新形势下科学练兵的纲要,是消防部队练兵工作的指导书。

但在一些基层中队,不能真正做到按施训,有些训练项目仍然采用“老方式、土办法”进行训练,这与新形势下练兵工作新要求产生了矛盾,影响了训练工作的开展,也埋下了训练中的安全隐患;四是施训者的能力与素质;大部分施训者是基层中队培养出来的,其能力与素质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锻炼出来,施训者能力与素质参差不齐也是客观存在的,训练课目能否按计划实施、能否科学训练、能否循序渐进训练、能否做好安全防护等,这都跟施训者自身的能力、素质及工作责任心都是很大关系,施训者的能力、素质及工作责任心也是间接造成训练伤的因素之一。三、训练伤的预防措施训练伤是困扰消防部队训练发展的一个难题,是基层带兵干部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训练伤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基层中队的训练工作,也损害官兵身心健康,削弱部队战斗力,对提高训练质量有极大的阻碍作用。相反,科学施训,不仅能够预防和减少训练伤,而且是提高官兵体能及技战术水平能力的最佳途径。

那么,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训练伤呢?我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强化心理和教育,消除训练场上不良心理。为了帮助官兵在训练中克服存在的不良心理因素,应该进一步强化心理拓展训练,提高训练的心理素质。

对心理素质较差的战士要加强心理适应性训练,从训练强度、难度和环境适应上,最大限度地。

训练伤预防及恢复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