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数字1到10的文艺常识
阿拉伯数字1、2、3、4、5、6、7、8、9。
0是国际上通用的数码。这种数字的创制并非阿拉伯人,但也不能抹掉阿拉伯人的功劳。
阿拉伯数字最初出自印度人之手,也是他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 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数字就已经比较进步,并采用了十进位制的计算法。
到吠陀时代(公元前1400-公元前543年),雅利安人已意识到数码在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创造了一些简单的、不完全的数字。公元前3世纪,印度出现了整套的数字,但各地的写法不一,其中典型的是婆罗门式,它的独到之处就是从1~9每个数都有专用符号,现代数字就是从它们中脱胎而来的。
当时,“0”还没有出现。到了笈多时代(300-500年)才有了“0”,叫“舜若”(shunya),表示方式是一个黑点“●”,后来衍变成“0”。
这样,一套完整的数字便产生了。这就是古代印度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印度数字首先传到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等国。7-8世纪,随着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崛起,阿拉伯人如饥似渴地吸取古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先进文化,大量翻译其科学著作。
771年,印度天文学家、旅行家毛卡访问阿拉伯帝国阿拨斯王朝(750-1258年)的首都巴格达,将随身携带的一部印度天文学著作《西德罕塔》献给了当时的哈里发曼苏尔(757-775),曼苏尔令翻译成阿拉伯文,取名为《信德欣德》。此书中有大量的数字,因此称“印度数字”,原意即为“从印度来的”。
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约780-850)和海伯什等首先接受了印度数字,并在天文表中运用。他们放弃了自己的28个字母,在实践中加以修改完善,并毫无保留地把它介绍给西方。
9世纪初,花拉子密发表《印度计数算法》,阐述了印度数字及应用方法。 印度数字取代了冗长笨拙的罗马数字,在欧洲传播,遭到一些基督教徒的反对,但实践证明优于罗马数字。
1202年意大利雷俄那多所发行的《计算之书》,标志着欧洲使用印度数字的开始。该书共15章,开章说:“印度九个数字是:'9、8、7、6、5、4、3、2、1',用这九个数字及阿拉伯人称作sifr(零)的记号'0',任何数都可以表示出来。”
14世纪时中国的印刷术传到欧洲,更加速了印度数字在欧洲的推广应用,逐渐为欧洲人所采用。 西方人接受了经阿拉伯人传来的印度数字,但忘却了其创始祖,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2.·有关于含有数字文学的常识,谁知道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我国第二部诗歌总集、最早的文人诗歌总集 《楚辞》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 《离骚》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我国第一首以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民歌体叙事长诗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我国第一部诗话 《六一诗话》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曹丕《典论·论文》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 刘勰《文心雕龙》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 钟嵘《诗品》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国语》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我国最早的史书 《尚书》我国最大的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 《论语》 我国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 《晏子春秋》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 沈括《梦溪笔谈》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 《水经注》我国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 关汉卿《窦娥冤》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 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我国第一部药典书 孙星衍《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诗文选集、古代文章总集 萧统《昭明文选》我国第一部部神话小说 干宝《搜神记》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 刘义庆《世说新语》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吴敬梓《儒林外史》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蒲松龄《聊斋志异》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 吴承恩《西游记》 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革命斗争的长篇小说 施耐庵《水浒传》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影响最大小说 罗贯中《三国演义》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现实小说 曹雪芹《红楼梦》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形的书 许慎《说文解字》我国最早最大的字典 《康熙字典》我国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 夏衍《包身工》我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
被称为扣顶制作的是 叶圣陶《倪换之》我国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 鲁迅《狂人日记》我国第一部中篇小说 鲁迅《阿Q正传》 我国第一部杂文集 鲁迅《坟》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鲁迅《呐喊》我国第一部散文诗集 鲁迅《野草》 我国新文学史上影响最大、成就突出的一部新诗集 郭沫若《女神》我国第一位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迁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陶渊明我国第一位女诗人 蔡文姬我国第一位著名女词人 李清照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郭沫若我国第一位儿童作家 冰心我国第一个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 叶圣陶我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先秦诸子散文两大特色 譬喻、寓言 二雅三颂 大雅、小雅;周颂、鲁颂、商颂 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风骚 《诗经》、《楚辞》 孔孟 孔子、孟子 (儒家)孟荀 孟轲、荀况 (儒家)杨墨 杨朱、墨翟 (墨家)老庄 老子、庄子 (道家)屈宋 屈原、宋玉 (战国楚辞)两司马 辞赋家司马相如、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西汉文章)南唐二主 李璟、李煜 (南唐诗词)二王 王羲之、王献之 (东晋书法)枚马 枚乘、司马相如 (汉词赋)马班 司马迁、班固 (西东汉史学)班张 班固、张衡 (东汉辞赋)陶谢 陶渊明、谢灵运 (晋末诗)曹王 曹植、王粲 (建安文学)曹刘 曹植、刘桢 (建安文学)徐庾 徐陵、庾信 (南北朝骈文)李杜 李白、杜甫 (唐诗)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晚唐诗)元白 元稹、白居易 (唐诗元白派、新乐府运动)韩孟 韩愈、孟郊 (唐诗韩孟派)王孟 王维、孟浩然 (唐诗山水田园派)高岑 高适、岑参 (唐诗边塞诗)沈宋 沉佺期、宋之问 (唐诗)刘白 刘禹锡、白居易 (唐诗)刘柳 刘禹锡、柳宗元 (唐诗、唯物自然观)韩柳 韩愈、柳宗元 (唐散文、古文运动)韦柳 韦应物、柳宗元 (唐诗)温李 温庭筠、李商隐 (晚唐诗)韩欧 韩愈、欧阳修 (古文运动)欧曾 欧阳修、曾巩 (宋散文)欧苏 欧阳修、苏轼 (宋散文)苏辛 苏轼、辛弃疾 (宋词豪放派)苏陆 苏轼、陆游 (宋诗词)苏黄 苏轼、黄庭坚 (宋诗)张柳 张先、柳永 (宋词慢词)张欧晏 张先、欧阳修、晏殊 (宋词小令)程朱 二程(程颢、程颐)、朱熹 (宋理学)陆王 陆九渊、王阳明 (宋儒学大家)孙洪 孙星衍、洪亮吉 (清骈文)康梁 康有为、梁启超 (清维新运动)三言二拍 冯梦龙《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凌?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三吏三别 杜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三王五帝 夏禹、商汤、周文王;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省六部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礼、兵、工、刑、户三曹 曹丕、曹植、曹操三李 李白、李贺、李商隐三苏 苏洵、苏轼、苏辙三戒 《黔之驴》、《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三孤 少师、少傅、少保明初文学三大家 宋濂、刘基、高启桐城三祖 方苞、刘大櫆、姚鼐 公安三袁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大短篇小说家 [法]莫泊桑、[俄]契诃夫、[美]欧·亨利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巴金的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巴金的抗战三部曲 《火》(一、二、三。
3.一些简单的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
..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释 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4.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数字怎么表示
李白诗歌中的数字之美 关于酒,关于月光,关于仗剑走天涯的李白,也许我们说得太多以致疲倦了。
余光中老先生在《寻李白》中对其人其诗的切割可谓尽得诗仙真传:“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小小几个数字“七”、“三”、“ 一”、“半”,就将李白简约成一个由酒、月光和剑气笼罩的世界。
每个诗人都有一个秘密宇宙,都有一套自己的话语,李白也不例外,他用来编织诗歌之布的经纬正是数字这条丝线。本文试图从数字的装饰色彩和文化意义切入诗的神秘国度,以此凸现数字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揭示被这块美丽面纱遮蔽的暗地。
一、数字的装饰之美 (一)简约艺术都有自己的表现形式,文学用文字说话,而诗歌则是用最节制的语言做减法。诗歌的这一留白手法可以追溯到《诗经》之《七月》篇。
全诗凡八章八十八句,每一节均以数字领起,讲述农夫在一年中的农事劳作。“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描述罗敷的夫君“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郎中,四十专城居。”数字的简约之风在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亦有记载:“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李白数字的简约集中体现在《长干行》中:“同居长干里,两小无猜疑”,“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①诗人将一位女子的童年嬉戏,妙龄青春,初婚时的甜蜜与别后的苦涩都浓缩在几组数字中,数字成为漫长时间的标识和空间变幻的风向标。毫无疑问,叙事的简约与流畅背后则是大片丰富的空白,留待想象力丰富的读者去开垦。
(二)对比诗歌中的数字有时是单独出现,更多的时候则是成双成对存在,以此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与封闭自足,使诗歌形式更工整,更具韵律美。首先是数量上的对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万”言极多。
剑门关栈道固若金汤,易守不易攻的特性一目了然。相同的例子还有“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在《望天门山》中用了两 个数量词“两”和“一”,两岸之青山与前句的天门相呼应,其形态宛若两扇徐徐开启的大门,同时也与后面的一片孤帆形成动静对比。
正是这“两”与“一”让我们洞见了此诗独特美丽的视角,而且在数量上的对比也让自然界的山山水水都具有了人的灵性:孤独感。帆之冷清与两岸青山和日光一片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
其次是时空对比。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就有对数字的妙用。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诗中“千”是作为空间距离的遥远来装饰浩渺的长江水,反之“一”则是相对较短的时间长度。在短短的一行诗中,诗人就完成了时空的对比:如此漫长的道路却用如此短暂的时间飞越,诗人在流放中遇赦的愉悦心情不言而喻。
用数字来装饰时间空间使之形成呼应与对比,这在汉乐府民歌中早有记载。如《十五从军征》的“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诗人对65年的戎边生涯只字未提,却用两组数字的对比将漫长的时间跨度显现出来,使青春少年与苍白老者的形象对比在视觉上造成一种冲击。
毫无疑问,这种冲击是由两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十五”和“八十”来完成的。由此可见数字在诗歌语言中特有的张力不容小视。
夸饰李白诗歌的飘逸和大气与他对数字的运用是分不开的,许多意象因为有了数词的修饰而具有了奇 特、神秘、新奇的色彩,而李白诗歌特有的浪漫与夸张风格也因此成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九重天落下的瀑布长达三千尺,可见飞流景象之壮观,而矗立此情此景下的人又是多么渺小!“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以三千丈的白发极言生命之苍老,而三千丈的愁丝不禁让人瞠目结舌!同样是写憔悴后的容颜,李清照缩小夸张“人比黄花瘦”,而李白却从极限去夸张:最长,最宽 ,最高,最大,最老,最深,最多,最快,等等。
如“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惊风一起三山动”;“一风三日吹倒山”;“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 人烟”。在诗歌中用数字表示夸张的手法古已有之,在民间保存得特别完整。
《诗经》之《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硕鼠》篇“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氓》“三岁为妇,靡室劳矣。”〔1〕“三”在古代言极多。
数字在庄子的语言世界里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逍遥游》中有“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数字语言简单朴实,极具口语色彩。李白受民间技艺的长久浸润,因而其诗歌语言不仅有飘逸洒脱。
5.一些简单的文学常识
表现手法,也叫写作方法。
它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像《白杨礼赞》一文借赞美白杨树挺拔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来赞美北方的农民,采用的是象征的写作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引资料。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3)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4)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5)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8)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
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9)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
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
“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10)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修辞手法: 一、比喻 不直接说被描写的对象甲,而用与它有相似性的乙来描写它,以使被描写的甲在形象、功能等特点上更加富有可接受性。比喻一般形式上需要有三个要素:本体(甲)、喻体(乙)和连接两者的喻词。
根据这三个方面出现情况,将比喻分为: (一)明喻 用“像、如、仿佛”等喻词通俗明白地打比方。如: (1)共产党像太阳。
当然,如果前后句子叫长,且意义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喻词。如: (2)铁不用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发臭,人的头脑不用,功能就会萎缩。
(二)暗喻 用“是、成为”等喻词直接将本体当做喻体的方法。如: (3)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铁钉,牢牢地钉进了黄维兵团的脑门心。
(4)困难是弹簧,你软它就强。 (三)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指本体的方法。
如: (5)一旦把敌人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里“鲜红的太阳”喻指新生的社会制度。
二、比拟 直接将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属性加在甲事物对甲进行跨类式描写的修辞格。有本体、拟体两个部分组成,本体一般为名词性事物,拟体则多为谓词性成分。
从语义特征上说,拟体本不能与本体构成陈述关系。根据本体与拟体的关系,一般将比拟分为: (一)拟人 将非人类的事物当做人来写。
如: (1)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 硬币正悄然“退休”。
(二)拟物 将人直接当做物,或将此物当彼物来写。如: (3)打得日本鬼子夹着尾巴逃跑了。
(4)月亮一露脸,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三、借代 直接用与本体甲有相关关系的乙代替甲的修辞格。
如: (1)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2)凡是愿意留下的,再不许拿人家一草一木。
(3)搞好菜园子,丰富菜篮子。 四、拈连 在用乙对甲进行陈述或描述后,再将甲转移与本不能。
6.关于词的文学常识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道。
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以脂粉气浓烈的祟尚浓辞艳句而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派”,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
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词起源于民间,但在1900年敦煌石室打开之前,研究中很难见到民间作品。
直到敦煌卷子中的词曲面世,才补救了这方面的缺陷。敦煌词曲数量很大。
其中有温庭筠、李野(唐昭宗)、欧阳炯词共五首,其余为无名氏之作。作者范围广泛,多属下层,写作时间大抵起自武则天末年,迄于五代。
其中最重要的抄卷是《云谣集杂曲子》,收词30首,抄写时间不迟于后梁乾化元年(911),比《花间集》的编定(后蜀广政三年,940),早出近三十年。所用词调,除《内家娇》外,其馀12调,《教坊记·曲名表》均有著录。
其中有慢词,亦有联章体。 敦煌词创作的早期与作者成分来源的民间性,使作品从内容、体制到语言风格,都表现出这些初起的词,初步脱离一般诗歌的大文化系统,开始独立成体的过渡性特征。
朱祖谋跋《云谣集杂曲子》云:“其为词拙朴可喜,洵倚声椎轮大辂。”可以用于对整个敦煌词的评价。
[编辑本段]词的种类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曲子,曲词,乐府,乐章,琴趣,诗余,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和长调。
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
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运用韵较疏。 长一点的词还可以有:双调,三叠,四叠之分。
词题 前人作词时加于词前的题目。词这种文学体裁初出现时,词调与词题基本上是合一的。
后来,词的内容逐渐与词调脱离,光有词调不足以表明该词的内容,这才另加词题,这大约从宋代开始。如苏东坡的《更漏子》(词调名),外加《送孙巨源》,说明该词为何而作,这后者就是词题。
[编辑本段]词 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
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