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交基本礼仪
社交礼仪知识 第一节 社交的基本原则 一、互惠原则 二、平等原则 三、信用原则 四、相容原则 五、发展原则 第二节 社交礼仪 一、仪表礼仪 一 选择适当的化妆品和与自己气质、脸型、年龄等特点相符的化妆方法,选择适当的发型来增添自己的魅力。
①化妆的浓、淡要视时间、场合而定。 ②不要在公共场所化妆。
③不要在男士面前化妆。 ④不要非议他人的化妆。
⑤不要借用他人的化妆品。 ⑥男士不要过分化妆。
二 服饰及其礼节 1.要注意时代的特点,体现时代精神; 2.要注意个人性格特点 3.应符合自己的体形 三 白领女士的禁忌 禁忌一:发型太新潮 禁忌二:头发如乱草 禁忌三:化妆太夸张 禁忌四:脸青唇白 禁忌五:衣装太新潮 禁忌六:打扮太性感 禁忌七:天天扮“女黑侠” 禁忌八:脚踏“松糕鞋” 四 中国绅士的标志和破绽 1.中国绅士的十个细节: ① 有一双干净修长的手,修剪整齐的指甲。 ② 虽然不吸烟,但随身携带打火机,以方便在周围的女士吸烟时为其点烟。
③ 天天换衬衫,保持领口和袖口的平整和清洁,有的还会使用袖扣。 ④ 腰间不悬挂物品,诸如手机、呼机等等。
⑤ 在与女士相处时,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以对女士加以照顾,并且几乎在完全下意识的状态下操作,百战不殆。 ⑥ 在吃饭时从不发出声音。
⑦ 较常人使用礼貌用语更为频繁。 ⑧ 偏爱孤独,寻求宁静的心灵、安静的肉体及激情的冥想。
绅士们故此好思想、好舞文、好文学艺术方面的经典名著,绝少拜读浮华喧嚣的弄潮作品,包括影视。翻看一两眼,倘若认为俗,便绝不再拿起,包括讨论。
⑨ 喜怒不形于色,在人群中独自沉默。 ⑩ 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思虑过重,常常显得优柔寡断。
2.中国绅士的十大破绽: ① 手形清洁美观,可是一旦进入需要脱鞋的房间,空气中就会产生一种异样气味。 ② 虽然随身携带打火机,但却是一次性的塑料打火机。
③ 戴名牌手表时,手腕扬得飞扬跋扈。 ④ 虽然天天换衬衫,但总是系同一条领带。
⑤ 腰间虽然没有悬挂手机和呼机,但是在公共场合常常大声对着手机说话,在剧院里听任自己的手机铃声响起。 ⑥ 尽管对女士尊重异常,但是在与同性朋友相处时反差过大,叛若两人。
⑦ 吃饭时不发出声音,但喝汤时却引人侧目。 ⑧ 虽然较常人使用礼貌用语更为频繁,但是频繁到了令人起疑的程度。
⑨ 偏爱孤独到了怕见生人的程度。 ⑩ 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思虑过重并不是拿不定主意选择,而是根本不打算相信。
二、举止礼仪 (1)要塑造良好的交际形象,必须讲究礼貌礼节,为此,就必须注意你的行为举止。举止礼仪是自我心诚的表现,一个人的外在举止行动可直接表明他的态度。
做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进退礼节,尽量避免各种不礼貌、不文明习惯。 (2)到顾客办公室或家中访问,进门之前先按门铃或轻轻敲门,然后站在门口等候。
按门铃或敲门的时间不要过长,无人或未经主人允许,不要擅自进入室内。 (3)在顾客面前的行为举止 ☆ 当看见顾客时,应该点头微笑致礼,如无事先预约应先向顾客表示歉意,然后再说明来意。
同时要主动向在场人都表示问候或点头示意。 ☆ 在顾客家中,未经邀请,不能参观住房,即使较为熟悉的,也不要任意抚摸划玩弄顾客桌上的东西,更不能玩顾客名片,不要触动室内的书籍、花草及其它陈设物品。
☆ 在别人(主人)未坐定之前,不易先坐下,坐姿要端正,身体微往前倾,不要跷“二郎腿”。 ☆ 要用积极的态度和温和的语气与顾客谈话,顾客谈话时,要认真听,回答时,以“是”为先。
眼睛看着对方,不断注意对方的神情。 ☆ 站立时,上身要稳定,双手安放两侧,不要背卑鄙,也不要双手抱在胸前,身子不要侧歪在一边。
当主人起身或离席时,应同时起立示意,当与顾客初次见面或告辞时,要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举止得体,有礼有节。 ☆ 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克服各种不雅举止。
不要当着顾客的面,擤鼻涕、掏耳朵、剔牙齿、修指甲、打哈欠、咳嗽、打喷嚏,实在忍不住,要用手拍捂住口鼻,面朝一旁,尽量不要发出在场,不要乱丢果皮纸屑等。这虽然是一些细节,但它们组合起来构成顾客对你的总印象。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人前化妆是男士们最讨厌的女性习惯。关于这一点,惯例放宽了。
女性在餐馆就餐后,让人见到补口红,轻轻补粉,谁也不再大惊小怪。不过,也只能就这么一点,不能太过分。
需要梳头,磨指甲,涂口红和化妆时,或者用毛刷涂口红时,请到化妆室,或盥洗室进行。在人前修容,是女性使男性最气恼的一个习惯。
同样,在人前整理头发,衣服,照镜子等行为应该尽量节制。 三、谈吐礼仪 (一)交际用语 初次见面应说:幸会 看望别人应说:拜访 等候别人应说:恭候 请人勿送应用:留步 对方来信应称:惠书 麻烦别人应说:打扰 请人帮忙应说:烦请 求给方便应说:借光 托人办事应说:拜托 请人指教应说:请教 他人指点应称:赐教 请人解答应用:请问 赞人见解应用:高见 归还原物应说:奉还 求人原谅应说:包涵 欢迎顾客应叫:光顾 老人年龄应叫:高寿 好久不见应说:久违 客人来到应用:光临 中途先走应说:失陪 与人分别应说:告辞 赠送作用应用:雅正 2.在交际中令。
2.简述外交礼仪的基本规则及中国处理外交礼仪的基本原则
中国在处理外交礼仪的五条基本原则 一、维护形象 在国际交往之中,人们普遍对交往对象的形象备加关注,并且都十分重视遵照规范的、得体的方式塑造、维护良好形象。
个人形象在国际交往中之所以深受人们的重视,主要是基于下列五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真实地体现着他的个人教养和品位。
第二,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客观地反映了他个人的精神风貌与生活态度。 第三,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如实地展现了他对待交往对象所重视的程度。
第四,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是其所在单位的整体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当人们不知道某一个人的归属时,他个人形象方面所存在的缺陷,顶多会被视为个人方面存在着某些问题。
但是,当人们确知他属于某一单位,甚至代表着某一单位时,则往往将其个人形象与所在单位的形象等量齐观。最后,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在国际交往中还往往代表着其所属国家,所属民族的形象。
基于以上原因,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都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身形象,特别是要注意维护自己在正式场合留给初次见面的外国友人的第一印象。 个人形象在构成上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它们亦称个人形象六要素。 第一、是仪容。
仪容,是指一个人个人形体的基本外观。 第二、是表情。
表情,通常主要是一个人的面部表情。 第三、是举止。
举止,指的是人们的肢体动作。 第四、是服饰。
服饰,是对人们穿着的服装和佩戴的首饰的统称。 第五、是谈吐。
谈吐,即一个人的言谈话语。 第六、是待人接物。
所谓待人接物,具体是指与他人相处时的表现,亦即为人处世的态度。 二、不卑不亢 不卑不亢,是涉外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的主要要求是:每一个人在参与国际交往时,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外国人的眼里,是代表着自己的国家,代表着自己的民族,代表着自己的所在单位的。因此,其言行应当从容得体,堂堂正正。
在外国人面前既不应该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该表现得自大狂傲,放肆嚣张。 涉外人员必须“能在变化多端的形势中判明方向,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站稳立场,再大的风流中也能顶住,在各种环境中都严守纪律,在任何情况下都忠于祖国,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体现中国人民的气概”。
他们的这些具体要求,应当成为我国一切涉外人员的行为准则。 三、求同存异 第一、应当如何对待中外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 第二、在国际交往中,到底应当遵守何种礼仪为好? 首先,对于中外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是应当予以承认的。
再者,在涉外交往中,对于类似的差异性,尤其是我国与交往对象所在国之间的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重要的是要了解,而不是要评判是非,鉴定优劣。 在国际交往中,究竟遵守哪一种礼仪为好呢?一般而论,目前大体有三种主要的可行方法。
其一,是“以我为主”。所谓“以我为主”即在涉外交往中,依旧基本上采用本国礼仪。
其二,是“兼及他方”。所谓“兼及他方”,即中涉外交往中基本下采用本国礼仪的同时,适当地采用一些交往对象所在国现行的礼仪。
其三,则是''求同存异''。所谓“求同存异”是指在涉外交往中为了减少麻烦,避免误会,最为可行的做法,是既对交往对象所在国的礼仪与习俗有所了解并予以尊重,更要对于国际上所通行的礼仪惯例认真地加以遵守。
四、入乡随俗 “入乡随俗”,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含意主要是: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 之所以必须认真遵守''入乡随俗''原则,主要是出于以下两面的原因。
原因之一,是国为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具体进程中,形成各自的宗教、语言、文化、风俗和习惯,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十里不同风,百里不俗''的局面,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是世间任何人都难以强求统一的。
原因之二,是因为在涉外交往中注意尊重外国友人所特有的习俗,容易增进中外双方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有助于更好地、恰如其分地向 外国友人表达我方的亲善友好之意。 五、信守约定 作为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信守约定”的原则,是指在一切正式的国际交往之中,都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
说话务必要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约会必须要如约而至。在一切有关时间方面的正式约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
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信守约定”,对一般人而言,尤须在下列三个方面身体力行,严格地要求自己。 第一,在人际交往中,许诺必须谨慎。
第二, 对于自己已经作出的约定,务必要认真地加以遵守。第三,万一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致使自己单方面失约,或是有约难行,需要尽早向有关各方进行通报,如实地解释,并且还要郑重其事向对方致以歉意,并且主动地负担按照规定和惯例因此而给对方所造成的某些物质方面的损失。
中国在处理外交礼仪中时另一个基本原则——三A 规则 第一个A 接受对方。所谓接受对方就是你跟别人打交道时,如果不是原则问题,不是什么国格、人格、党纪、国法大是大非的问题,一般性沟通,要有这样一个理念:客人永远是正确。
3.重要握手礼节当与国家元首,军政要人会面时握手礼节有什么讲究
握手,是交际的一个部分。
握手的力量,姿势与时间的长短往往能够表达出握手对对方的不同礼遇与态度,显露自己的个性,给人留下不同印象,也可通过握手了解对方的个性,从而赢得交际的主动。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说:我接触的手有能拒人千里之外;也有些人的手充满阳光,你会感到很温暖…… 1。
握手的要求 通常,和人初次见面,熟人久别重逢,告辞或送行都可以握手表示自己的善意也是最常见的。 有些特殊场合,比如向人表示祝贺,感谢或慰问时;双方交谈中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共同点时;或双方原先的矛盾出现了某种良好的转机或彻底和解时习惯上也以握手为礼。
握手时,距对方约一步远,上身稍向前倾,两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拢,虎口相交,拇指张开下滑,向受礼者握手。 掌心向下握住对方的手,显示着一个人强烈的支配欲,无声地告诉别人,他此时处于高人一等的地位。
应尽量避免这种傲慢无礼的握手方式。相反,掌心向里握手显示出一个人的谦卑和毕恭毕敬。
平等而自然的握手姿态是两手的手掌都处于垂直状态。这是一种最普通也最稳妥的握手方式。
戴着手套握手是失礼行为。男士在握手前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
女士可以例外。当然在严寒的室外也可以不脱。
比如双方都戴着手套,帽子,这时一般也应先说声:“对不起”。握手时双方互相注视,微笑,问候,致意,不要看第三者或显得心不在焉。
除了关系亲近的人可以长久地把手握在一起外,一般握两三下就行。 不要太用力,但漫不经心地用手指尖“晴蜓点水”式去点一下也是无礼的。
一般要将时间控制在三五秒钟以内。如果要表示自己的真诚和热烈,也可较长时间握手,并上下摇晃几下。
握手时两手一碰就分开,时间过短,好像在走过场,又像是对对方怀有戒意。 而时间过久,特别是拉住异性或初次见面者的手长久不放,显得有些虚情假义,甚至会被怀疑为“想占便宜”。
长辈和晚辈之间,长辈伸手后,晚辈才能伸手相握,上下级之间,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接握;男女之间,女方伸手后,男方才能伸手相握;当然,如果男方为长者,遵照前面说的方法。 如果需要和多人握手,握手时要讲究先后次序,由尊而卑,即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再晚辈,先老师后学生,先女士后男士,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上级后下级。
交际时如果人数较多,可以只跟相近的几个人握手,向其他人点头示意,或微微鞠躬就行。 为了避免尴尬场面发生,在主动和人握手之前,应想一想自己是否受对方欢迎,如果已经察觉对方没有要握手的意思,点头致意或微鞠躬就行了。
在公务场合,握手时伸手的先后次序主要取决于职位、身份。而在社交、休闲场合,它主要取决于年龄、性别、婚否。
在接待来访者时,这一问题变得特殊一些:当客人抵达时,应由主人首先伸出手来与客人相握。而在客人告辞时,就应由客人首先伸出手来与主人相握。
前者是表示“欢迎”,后者就表示“再见”。这一次序颠倒,很容易让人发生误解。
应当强调的是,上述握手时的先后次序不必处处苛求于人。 如果自己是尊者或长者、上级。
而位卑者、年轻者或下级抢先伸手时,最得体的就是立即伸出自己的手,进行配合。而不要置之不理,使对方当场出丑。
当你在握手时,不妨说一些问候的话,可以握紧对方的手,语气应直接而且肯定,并在加强重要字眼时,紧握着对方的手,来加强对方对你的印象。 2。
应当握手的场合: 遇到较长时间没见面的熟人; 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和认识的人道别; 在以本人作为东道主的社交场合,迎接或送别来访者时; 拜访他人后,在辞行的时候; 被介绍给不认识的人时; 在社交场合,偶然遇上亲朋故旧或上司的时候; 别人给予你一定的支持、鼓励或帮助时; 表示感谢、恭喜、祝贺时; 对别人表示理解、支持、肯定时; 得知别人患病、失恋、失业、降职或遭受其他挫折时; 向别人赠送礼品或颁发奖品时。 通常,上述所列举的情况下都是适合握手的场合。
3。握手的八禁忌 我们在行握手礼时应努力做到合乎规范,避免违犯下述失礼的禁忌。
1)不要用左手相握,尤其是和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时要牢记,因为在他们看来左手是不洁的。 2)在和基督教信徒交往时,要避免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这种形状类似十字架,在他们眼里这是很不吉利的。
3)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墨镜,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握手,才是被允许的。 4)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或拿着东西。
5)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或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份客套。 6)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与对方保持距离。
正确的做法,是要握住整个手掌。即使对异性,也要这么做。
7)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个没完。 8)不要拒绝和别人握手,即使有手疾或汗湿、弄脏了,也要和对方说一下“对不起,我的手现在不方便”。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4.元首、政府首脑、议长会见有哪些礼节
会见,国际上一般称接见或拜会。
凡身份高的人士会见身份低的,或是主人会见客人,这种会见,一般称为接见或召见。凡身份低的人士会见身份高的,或是客人会见主人,这种会见,一般称为拜会或拜见。
拜见君主,又称谒见、觐见。我国内不作上述区分,一律统称会见。
接见和拜会后的回访,称回拜。 会见就其内容来说,有礼节性的、政治性的和事务性的,或兼而有之。
礼节性的会见时间较短,话题较为广泛。政治性会见一般涉及双边关系、国际局势等重大问题。
事务性会见则有一般外交交涉、业务商谈等等。 会谈是指双方或多方就某些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问题,以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会谈也可以是指洽谈公务,或就具体业务进行谈判。会谈,一般说来内容较为正式,政治性或专业性较强. 东道国对来访者(包括外国常驻外交使节到任和离任),从礼节及两国关系上考虑,一般均根据对方身份及来访目的,安排相应领导人和部门负责人会见。
来访者及外交使节,亦可根据国家关系和本人身份,以及业务性质,主动提出拜会东道国某些领导人和部门负责人。一般说来,礼节性拜会,身份低者往见身份高者,来访者往见东道主。
如是正式访问或专业访问,则应考虑安排相应的会谈。外交使节到任后和离任前,还应对与本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驻当地使节作礼节性拜会。
外交团间对同等级别者之间的到任礼节性拜会,按惯例均应回拜,身份高者对身份低者可以回拜,也可以不回拜。 一、会见座位的安排 会见通常安排在会客室或办公室。
宾主各坐一边。某些国家元首会见还有其独特礼仪程序,如双方简短致辞、赠礼、合影等。
我国习惯在会客室会见,客人坐在主人的右边,译员、记录员安排坐在主人和主宾的后面。其他客人按礼宾顺序在主宾一侧就座,主方陪见人在主人一侧就座。
座位不够可在后排加座。 二、会谈座位的安排 双边会谈通常用长方形、椭圆形或圆形桌子,宾主相对而坐,以正门为准,主人占背门一侧,客人面向正门。
主谈人居中。我国习惯把译员安排在主谈人右侧,但有的国家亦让译员坐在后面,一般应尊重主人的安排。
其他人按礼宾顺序左右排列。记录员可安排在后面,如参加会谈人数少,也可安排在会谈桌就座。
小范围的会谈,也有不用长桌,只设沙发,双方座位按会见座位安排。 三、会见和会谈中的几项具体 (一)提出会见要求,应将要求会见人的姓名、职务以及会见什么人、会见的目的告知对方。
接见一方应尽早给予回复,约妥时间。如因故不能接见,应婉言解释。
(二)作为接见一方的安排者,应主动将会见(会谈)时间、地点,主方出席人,具体安排及有关注意事项通知对方。 作为前往会见一方的安排者,则应主动了解上述情况,并通知有关的出席人员。
(三)准确掌握会见、会谈的时间、地点和双方参加人员的名单,及早通知有关人员和有关单位作好必要安排。主人应提前到达。
(四)会见、会谈场所应安排足够的座位。 如双方人数较多,厅室面积大,主谈人说话声音低,宜安装扩音器。
会谈如用长桌,事先排好座位图,现场放置中外文座位卡,卡片上的字体应工整清晰。 (五)如有合影,事先排好合影图,人数众多应准备架子。
合影图一般由主人居中,按礼宾次序,以主人右手为上,主客双方间隔排列。 第一排人员既要考虑人员身份,也要考虑场地大小,即能否都摄入镜头。
一般来说,两端均由主方人员把边。 第三排 第二排 9 7 5 3 1 主人 2 4 6 8 10 摄影师位置 (六)客人到达时,主人在门口迎候。
可以在大楼正门迎候,也可以在会客厅门口。如果主人不到大楼门口迎候,则应由工作人员在大楼门口迎接,引入会客厅。
如有合影,宜安排在宾主握手之后,合影后再入座。会见结束时,主人应送至车前或门口握别,目送客人离去后再回室内。
(七)领导人之间的会见,或是会谈,除陪见人和必要的译员、记录员外,其他工作人员安排就绪后均应退出。 如允许记者采访,也只是在正式谈话开始前采访几分钟,然后统统离开。
谈话过程中,旁人不要随意进出。 (八)会见时招待用的饮料,各国不一。
我国内一般只备茶水。夏天加冷饮。
会谈如时间过长,可适当上咖啡或红茶。 一般官员、民间人士的会见,安排大体上相同,也要事先申明来意,约妥时间、地点,通知来人身份和人数,准时赴约。
礼节性的会见,一般不要逗留过久,半小时左右即可告辞,除非主人特意挽留。日常交往,客人来访,相隔一段时间后,应予回访。
如果客人为祝贺节日、生日等喜庆日来访,则可不必回访,而在对方节日、生日时前往拜望,表示祝贺。 应邀 接到宴会邀请(无论是请柬或邀请信),能否出席要尽早答复对方,以便主人安排。
一般来说,对注有R。 S。
V。 P。
(请答复)字样的,无论出席与否,均应迅速答复。注有“Regrets only”(不能出席请复)字样的,则不能出席时才回复,但也应及时回复。
经口头约妥再发来的请柬,上面一般那注有“To remind”(备忘)字样,只起提醒作用,可不必答复。 答复对方,可打电话或复以便函。
在接受邀请之后,不要随意改动。万一遇到不得已的特殊情况不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