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事常识6

2022-07-23 综合 86阅读 投稿:笠蓑湿

1.古代军事方面的知识

重骑兵-特点

使用方法,冲击敌阵,为轻骑兵和步兵抄打开缺口。

该兵种属于烧钱的兵种,其使用及维护费用非常昂贵,一个中世纪小领主只能承担20到30名骑士的费用,其中每名骑士每年的开销(包括马匹)相当于现在的八万到十万美元,一旦爆发战争,由于骑士可能的被俘,还要交付大量的赎金,这样话在这些军队老爷们身上的钱就更多的让人头皮发麻。中世袭纪时期,重装骑士的维持必须要求有大量土地及务农人口,因而其最大的装备国是法兰西王国,在14世纪的普瓦提埃战役及15世纪的阿金库尔zhidao战役中,法军中均出现了6000到9000名重骑兵,这些骑士的身份绝大多数为是贵族(骑士阶层及以上)。盔甲在胸部为手工锻造的钢板,头部及颈部一般使用链甲或锁子甲。板甲对刀的抵抗作用不错,但在近距离对弓箭的抵挡能力并不算太理想。

2.古代军事方面的知识

唐朝为府兵制,分三等,1200人为上府,1000人为中府,800人为下府。

府下300人为团,50人为队,10人为火。 宋朝时禁军编制,50人为一队,2队为1都,5都为1指挥,5指挥为一军,10军为1厢。

明朝初卫所制编制,5000人为一指挥,满千人为一千户,百人为百户,50人为总旗,10人为小旗。后来又施行营伍制,按伍、什、队、哨、总、营编制,但营伍设置及人数不固定。

唐朝时,都督带使持节的,称节度使。中唐以后,朝廷组成新的中央禁军共十个: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策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威军(势力最强,中设护军中尉,由宦官担任,为禁军统帅),各置大将军、将军、龙武、神策、神武等为统军。

宋代正规军都称为禁兵,仁宗时达八十多万人。禁兵由三衙统领,三衙长官分别称为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

教练武艺的军官称都教头、教头,单称教头的地位很低。(如林冲)禁兵的调动权在枢密院,由皇帝直接控制。

枢密院是军事行政机关,长官为枢密使。在地方路、府、州,设兵马总管或兵马都监(简称都监),或提辖兵甲(简称提辖)。

(如张都监、鲁提辖) 元朝成吉思汗时的卫队叫“怯薛”,首长称怯薛长。忽必烈时,成立左、右、中、前、后五卫亲军,作为拱卫京师的常备军,每卫设都指挥使统领。

明代军队实行卫所制。卫是基本的军事编制,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

其长官,卫称指挥使,所称千户、百户,旗下还有总旗、小旗。皇帝的亲军从十二卫增至二十六卫,锦衣卫就是其中之一。

清代的军队分为八旗与绿营两个系统。八旗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绿营兵也称绿旗兵,是清入关后招募汉人组成的。

管辖绿营兵的称九门提督。驻防各地将军的职衔都冠以所驻地名,如盛京将军、伊犁将军等。

清代为镇压农民起义而在地方临时招募的兵卒称为“勇”,其军队称为“勇营”。曾国藩和李鸿章建立的湘军和淮军就是清政府镇压起义军的主要武装。

军规主要是七禁令五十四斩: 七禁令: 轻军、慢军、盗军、欺军、背军、乱军、误军; 五十四斩首: 一: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按不伏,此谓悖军,犯者斩之。 二:呼名不应,点时不到,违期不至,动改师律,此谓慢军,犯者斩之。

三:夜传刁斗,怠而不报,更筹违慢,声号不明,此谓懈军,犯者斩之。 四:多出怨言,怒其主将,不听约束,更教难制,此谓构军,犯者斩之。

五:扬声笑语,蔑视禁约,驰突军门,此谓轻军,犯者斩之。 六:所用兵器,弓弩绝弦,箭无羽镞,剑戟不利,旗帜凋弊,此谓欺军,犯者斩之。

七:谣言诡语,捏造鬼神,假托梦寐,大肆邪说,蛊惑军士,此谓淫军,犯者斩之。 八:好舌利齿,妄为是非,调拨军士,令其不和,此谓谤军,犯者斩之。

九:所到之地,凌虐其民,如有逼淫妇女,此谓奸军,犯者斩之。 十:窃人财物,以为己利,夺人首级,以为己功,此谓盗军,犯者斩之。

十一:军民聚众议事,私进帐下,探听军机,此谓探军,犯者斩之。 十二:或闻所谋,及闻号令,漏泄于外,使敌人知之,此谓背军,犯者斩之。

十三:调用之际,结舌不应,低眉俯首,面有难色,此谓狠军,犯者斩之。 十四:出越行伍,搀前越后,言语喧哗,不遵禁训,此谓乱军,犯者斩之。

十五:托伤作病,以避征伐,捏伤假死,因而逃避,此谓诈军,犯者斩之。 十六:主掌钱粮,给赏之时阿私所亲,使士卒结怨,此谓弊军,犯者斩之。

十七:观寇不审,探贼不详,到不言到,多则言少,少则言多,此谓误军,犯者斩之。武器:春秋到战国晚期,这时候主要的作战方式是车战和步兵作战,所采用的武器除了弓箭、标枪外,就是车战用的戈和近战用的短剑了(青铜剑做不长);到了战国晚期到东汉早期,由于骑兵的出现,开始使用钢制的长剑和较远射程和威力的弩,而车战用的戈已经逐渐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矛和铄等长杆兵器;到了东汉时期,由于骑兵作战的发展,剑由于不利于骑兵劈砍,逐渐被单面开刃的刀所取代,在唐代发展到顶峰,日本刀就是日本仿制唐刀的外形和工艺的,可以发现唐刀的外形上还有很多剑的影子的;至于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刀,那是在宋代出现的,两宋时期兵器发展很快,出现了火器、连环甲、陂刀、锏、锤等兵器,由于连环甲的出现,传统的刀矛都难以有效杀伤,间接促进了锏、锤、狼牙棒等重兵器的出现和繁荣,而小说中李元霸使用擂鼓瓮金锤我一直比较怀疑,那时候还没锤呢,恐怕是宋朝写书人根据宋朝的实际想象的。

元朝没有什么可说,他们从西域弄了一种叫冲天车的攻城器械,简单说就是一头吊着巨石,另一头装石头的抛石机;明代最重要的发明就是火器了,无论是关宁铁骑配备的即可当棒子用,又可以打三枪的三眼火铳,还是单兵用的弗朗机,打死努尔哈赤的荷兰红衣大炮,都是十分先进的,杀伤力惊人。清朝前期还是很重视军队建设的,乾隆时期曾发明一种九节炮,可以分开运输,组装使用,用于山地攻坚,但是乾隆以后就彻底不行了,如果说咸丰时期组件洋枪队和后来组建北洋水师也算是进步,那么这种进步不要也罢。

3.古代军事常识:城墙到底有多坚固

城池营垒,是古代最紧张的预防工事。古布告实,概略中国自进入文明期间以来,就已经起头修筑城池了。考古掘客也剖明,早在四五千年前,昔人就学会了修筑城池。

中国古代的城墙,大多用夯土修筑。在少数地域,则有效石头修筑的城墙。石头城墙的修筑本钱较高,并且契合的石材并不是处处都有。夯土城墙的首要质料便是土,便于当场取材。夯土城墙尚有一个上风便是可以一体筑造成型。

筑城用的土,是颠末处理赏罚的土壤。古代的筑城工匠们,每每用羊血、鸡蛋等原料插手土壤傍边搅拌,以增进土壤的粘性。修筑城墙的时辰,每铺上一层土,就要夯实、压牢,然后再铺第二层。如许一层一层累加起来,就形成了高达十几米的城墙。

许多夯土城墙表面还包上了砖,成为包砖城墙。如许就比纯挚的夯土城墙更为牢靠。夯土包砖城墙留存至今的代表作,便是南首都墙。

古代的城池每每依山傍水建造,城池附近有水环抱,称为“护城河”。城墙顶部是平展的,供士兵站在上面守城。城墙顶部还设置带有垛口的矮墙,称“女墙”,士兵可以躲在后头发射箭矢。城墙每每高达十几米,攻城的士兵要是在城墙脚下举办破碎摧毁功课,城头上的士兵就难以击中他们。为了消弭这种射击作古角,人们在筑城时就每隔一段间隔,设置一个凸起城墙的墩台,称为“马面”可能“敌台”。马面与主城墙共同,就能实用消弭射击作古角。

城池必要有对外通道,以是就在四面开设城门。城门是城墙预防的单薄处,在攻城战中是敌方的重点攻击方针,以是昔人很正视对城门的预防。城门的正上方设有望楼,供主将在上面批示守城。在首要的城门处设置有吊桥,寻常放下,战时拉起,掩护城门。城门后头还设置悬门,以便在城门被攻破之后作为备用城门。其后又有了“瓮城”这种计划,便是在城门处非凡修筑一圈城墙。仇敌要是攻破城门,还会有瓮城的否决,乃至被瓮城上匿伏的守城士兵打得措手不及。

夯土城墙、女墙、望楼、敌台、吊桥、瓮城,再加上环抱城墙的护城河,这些组成了中国古代的城池预防系统。有了如许一套完备的预防系统,古代的城池就成为了一个个易守难攻的营垒。糊口生活生存至今的北京宛平城墙,在“七七”事务中遭到了日军野战火炮的轰击,但依旧耸峙不倒,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城墙上的弹坑。

可见,纵然是一样寻常的近当代火炮,也难以完全摧毁城墙,而在缺乏大威力爆炸性兵器的冷武器期间,攻打如许的城池无疑是攻击方的恶梦。以是我们在史籍中看到了许多旷日耐久、惨烈无比的攻城战。有鉴于此,攻城之法,唯不得已,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肯做攻城的一方!

4.关于古代军事的知识,望有人能解答,详细一点也无所谓

1 关于投石机 中国古代不但诞生的很晚(三国时代才有,西方比我们早500年以上)而且用的很少 宋代的武经总要等书中还有投石机的图 但事实是很少有人用 攻城主要还是靠云梯、楼车、冲车等 说投石机没有用 这不可能 欧洲、中东的城池也有很高很坚固的城墙的 人家照样用投石 而且还造的很大 这点我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要放弃投石机 2 火炮虽然诞生在中国 但是广泛应用却是在西方 在1450年左右的时候 法国人终于打赢了百年战争 最后阶段就是依靠大量火炮战胜了英国的长弓 几年后奥斯曼人攻陷了君士坦丁堡 已经能造出口径半米的巨炮 这段时间的中国明朝 还在和蒙古人纠缠于北方 由于蒙古人以骑射见长 而且明军北征都是玩野战 不具备西方那样要攻城和打步弓手这样有利于发挥火炮威力的条件 因此火炮在明朝得不到应用 法国人在之前屡败于英国长弓 可谓被打惨了 因此射程超过长弓的武器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奥斯曼人早就把君士坦丁堡围了好几年 但之前就是攻不下 依靠重炮依然打了几个月才攻下 有需求才会有技术的进步 3 笨重就是理由 在西方 火炮真正大量用于野战也是等到了三十年战争的时代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改革炮兵 使用上轻便的炮车和火炮之后才得以运用的 在火器时代 中国这边是明清两个长达两百多年的大王朝 平时基本只有些盗贼、边乱 不是像西方那样经常多国大混战 因此军事科技发展缓慢 明朝后面都得从外国进口火炮了 像日本那样虽然经济技术落后 但是长期的战国相争使得火枪传入之后立刻就普及起来 战国结束德川幕府建立 日本的火器又立马落后了 清朝入关之时 尽管被大炮轰过几次 自己也用过缴获的大炮几次 但是教训经验不深刻 而且平定天下太快太容易 后面马上就“盛世”马放南山了 所以火器在中国也发展不起来 西方从公元1000年之前 国王们就在不断地设法巩固王权 结束封建制 建立国王独裁 这样的国内内战在西方国家基本都打到了1500年 1500年之后 这些整合了国内力量的大国开始卷入全欧争霸当中 不停地国际战争就这样打到了二战 比起几百年和平时光的中国 他们有竞争才能发展啊。

5.古代武器库的名称叫什么最好是介绍一本书一本介绍古代军事知识的书

我国古代: 把储存兵器的仓库叫“库房” 把储存粮食的仓库叫“仓廪” 主要的军事设施: 烽火台 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土电报(通讯方式)。

烽火台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讯息。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

烽火台的形状因时因地而不同,大体为方、圆两种。 烽火台的建筑早于长城,但自长城出现后,长城沿线的烽火台便与长城密切结为一体,成为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甚至就建在长城上,特别是汉代,朝廷非常重视烽火台的建筑,在某些地段,连线的烽火台建筑甚至取代了长城城墙建筑。

长城沿线的烽火台的建筑与长城一样,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西北的烽火台多为夯土打筑,也有用土坯垒筑;山区的多为石块垒砌;中东部的自明代有用砖石垒砌或全砖包砌的。烽火台的布置除有建在早期长城干线上之外,一般分为三种:一种在长城城墙以外沿通道向远处延伸,以监测敌人动向;另一种在长城城墙以内,与关隘、镇所、郡县相连,以便及时组织反击作战和坚壁清野;再一种在长城两侧(秦汉时有建在长城上的),以便于迅速调动全线戍边守兵,起而迎敌。

早期还有与都城相联系的烽火台,以便尽快向朝廷报警。 1、城池 设东、西、南3个门。

各门都有两道城墙构成瓮城,设内外砖砌拱门,互不相对,便于防守。城楼高踞内门之上,分上下两层。

城墙平均高约5米,厚约4米。 巨石基台,墙身外壁砖砌成,内壁用三合土筑成,顶面以砖铺,其外侧砌有垛墙(又名女墙),垛墙上建有射口2000多个。

整个城墙之上筑有16个堡垒式台城,台城与城墙合为一体,向外凸出,可以向左右瞭望或射击。垛墙以内为兵马道。

城墙外有城壕,深二三米,宽五六米。 2、卫城 城墙以砖石砌成,周长5华里,高11。

61米,宽6米,城壕深5米,宽8。3米。

设东西南北四门。城中建筑方正对称,城西建演武厅1座,供军士操演习武。

3、所城 所城呈正方形。 城墙两面砖砌,中间黄土夯实,周长4华里,城有4门,用来巡检部属。

4、营城 系土成,周长4华里,城有3门,士兵的营房。 炮台烟墩 (1)炮台:在沿海区域海口择要修建炮台,安置土炮。

(2)烟墩: 炮台间传递讯号。 训练场即演武场 古称“校场”。

占地约100余亩。筑有旗台1座,演武厅3间。

6.在军事中的常识`

你的正前方是12点

你的正后方是6点

你的正左方是9点

你的正右方是3点

8点是你的左方靠后

这个道理来源于你的机械手表(就是有指针的那种),通常我们将手表放平然后自己所在的当前的位置就是表盘的中心你的前方就是12点;正后方是6点以此类推.

在炮兵中也用这种方法测量密位

就是以发号施令者自身为圆心,环绕它一周的空间按照时钟的方法被分为12份,每份为30度左右,即他自己的正前方为12点钟方向,他自己的正后方是6点钟方向,右手方为3点钟方向,左手方为9点钟方向,如此类推,8点钟方向就是自己左手方向后移30度方向。

这些只是大体上的方向,不能表示军事上的具体方位,只是利于指挥者的临时指挥。现在的特警在行动时也会用这些。

参考资料:/007cn

古代军事常识6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