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官职表几品也要写上
一,三公制度, 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共同行使宰相的职权,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参与中央政府的行政决策,并负责具体的执行。 1,丞相 丞相居百官之首,俸禄最高,掌佐天子,助理万机。
西汉初期,丞相具有选用官吏之权,有弹劾百官和执行诛罚的权力,有主管郡国上计和考课之权,有总领百官朝议和奏事之权,有封驳皇帝诏令和谏诤之权,凡有重要的政事,如立新君,立储,封赠,赏功,罚罪等事,以及财政,选举,民政,法律,礼制,边事等方面的重大的事,往往是由皇帝委托丞相主持,召集百官集议,集议的结果由丞相领衔上奏于天子,再由皇帝和丞相共同决策定议。 丞相府的官员和掌职及俸禄如下: 丞相,金印紫绶,秩俸万石。
丞相司直,辅佐丞相,检举不法,秩俸千石。 丞相长史,辅佐丞相,督率诸吏,处理各种政务,秩俸比千石。
丞相征事,秩俸比六百石。 丞相史,秩俸四百石。
丞相少史,秩俸三百石。 东曹掾,领郡国事,主长史的任命,外出督州郡,秩俸比四百石。
西曹掾,领百官奏事,主府中吏之进退,秩俸比四百石。 议曹,主谋议事。
辞曹,主评讼事。 奏曹,主章奏事。
贼曹,主盗贼事。 决曹,主罪法事。
集曹,主簿计事,秩俸比三百石。 户曹,主民户祭祀农桑事。
法曹,主邮驿科程事。 尉曹,主卒徒转运事。
仓曹,主仓谷事。 兵曹,主兵事。
金曹,主钱币盐铁事。 计相,主郡国上计事。
主簿,省录众事。 侍曹,主通报事。
2,太尉 太尉是朝中仅次于丞相的官职,专掌武事,地位和丞相相同,为最高的武官职位,秩俸万石,金印紫绶。官吏主要有长史和主簿。
3,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主要行使副丞相的职权,是丞相的助理,对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公卿的一切行政活动进行监察,三公中地位最低,秩俸是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二,九卿制度 九卿是指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机构。
同时执金吾,大长秋,将作大匠的地位和秩俸都与九卿相同,因此把他们和九卿统称为诸卿。京北尹,右扶风,左冯翊是三辅即京师地区的地方行政长官,有资格参加朝议,具有高与一般郡国长官的特殊地位,因此也得以列于诸卿。
1,太常 太常原名为奉常,汉朝景帝时改名为太常。掌宗庙事,一般不参加具体的行政事务,是九卿之首。
属官主要有太史,太乐,太祝,太宰,太卜,太医六令丞,博士祭酒以及诸庙寝陵园,机构复杂,编制庞大。 太常机构的官吏,俸禄,印件及其掌职如下: 官名 秩俸 印件 掌职 太常卿,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掌宗庙礼仪。
太常丞, 秩俸千石, 铜印黑绶,掌凡祭祀及行礼之事,总署曹事,典诸陵邑。 赞飨,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掌赞天子。
礼官大夫, 千石至六百石,散职无印,是太常礼仪顾问。 太常掾,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助太常丞。
掌故,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主政事。 均都长丞, 主山陵上槁输入。
都水长丞, 主宗庙陵园治水堤。 曲台署长, 主典台殿事。
太史属官: 太史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掌天时,星历。 太史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辅佐太史令。
侍诏, 秩俸二百石, 分掌星历,龟卜,请雨事。 治历, 主历法。
太常掾,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助太常丞。 掌故, 秩俸二百石, 主故事,掌历史上国家祭祀,丧娶事。
大典星, 掌星历。 望气佐, 主望气。
明堂丞, 秩俸二百石, 铜印黄绶,掌守明堂。 灵台丞, 秩俸二百石, 铜印黄绶,掌守灵台。
灵台侍诏, 分掌星,日,天象,钟律之事。 太乐属官: 太乐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凡国祭祀,掌请奏乐及大飨用乐之事。
太乐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太乐令助手。 员吏, 秩俸百石, 太乐丞手下的具体办事者。
乐人八佾舞, 凡祭祀时为之乐舞。 太祝属官: 太祝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凡国祭祀时掌读祝词及迎送诸神。
太祝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掌祝小神事。 员吏, 秩俸百石至斗食, 协助令,丞。
祝人, 祭祀时司告鬼神的人。 宰人, 主厨。
太宰属官: 太宰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凡国祭祀时掌陈馔具。 太宰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掌宰工鼎俎馔具之物。
明堂丞, 秩俸二百石, 铜印黑绶,凡国祭祀掌明堂馔具。 员吏, 百石至斗食, 太宰丞下具体办事者。
宰人, 主厨。 屠者, 主屠牲。
卫士, 主警卫。 太卜属官: 太卜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国有大事时主卜问。
太卜丞, 秩俸三百石, 铜印黄绶,助佐太卜令。 员吏, 具体办事者。
太医属官: 太医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掌医药。 太医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掌医药。
太医 掌医药。 诸宗庙寝属官: 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守宗庙,掌案行扫除。
食监,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主食官令号。 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助令守庙。
校长,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主宗庙寝兵戎盗贼事。 监丞, 秩俸三百石, 铜印黄绶,食监助手。
中黄门, 食监助手。 寝陵园食官属官: 庙郎, 主宗庙。
寝郎, 主守寝。 园郎, 主守园。
员吏, 卫士, 主诸庙陵园警卫。 博士属官: 祭酒, 秩俸六。
2.古代官阶
古代的等级从品级建立时就有9品18级(9品30阶)。
做级别对比时,只好以几个区域品级对齐了。如巡抚对应省级、知府对应厅级、知县对应处级。
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1、远古尧时期 司空 掌管水利、建筑的官员 后稷 掌管农业的官员 工师 掌管制銎魑锏墓僭? 虞 掌管山泽的官员 典乐 掌管教育、音乐的官员 2、秦 郎中令 掌管宫殿门户(秦) 督道仓吏 管理官仓内粮食的官员(秦) 御史大夫 制定保管法律、政令的司法官员(秦) 3、汉、三国时期 太史令 职掌文史、星历的官员 大农丞 管领盐铁事务的官员 中郎将 统领皇帝侍从的官员 典属国 掌管少数民族各部的事务的官员 大长秋 皇后的近侍,用来宣达皇后的旨意以及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 武骑常侍 皇帝的侍从 都尉 即郡尉,武官名,掌握一郡的军事,官阶略低于太守,秩比二千石 骑郎将 统帅骑兵的将官,秩比千石 骁骑都尉 禁卫军将官 未央卫尉 未央宫禁卫军长官 长乐卫尉 长乐宫禁卫军长官 前、后、左、右将军 职位仅次于上卿 轻车将军 汉时杂号将军之一 骠骑将军 官位仅低于大将军 长史 大将军的秘书 建章监 监督建章宫羽林军的长官 骑都尉 羽林军长官,秩比二千石 待中郎 在皇帝左右侍奉的官员,汉制,侍中是在原官职上特加的荣衔 国相 相当于太守 常侍 皇帝的侍从近臣,东汉光武帝后都用宦官充任 典军校尉 武官,统领皇帝宿卫兵的长官,汉灵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设置了西园八校尉,。
典军校尉是其中之一 御使中丞 汉代掌管宫廷藏书之处的官员 兰台令史 在藏书之处典校图籍,管理劾奏等文书档案 太守 专门治理一个郡,掌握生杀大权 4、唐 观察使 管理一道或几个州的地方行政、监察长官 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 中央禁卫军之神策军的最高将领 礼部侍郎 掌贡举、礼仪的行政长官 京兆尹 长安地区最高行政长官 防御使 负责一州或数州军事的地方长官 招讨草贼使 专为农民起义或讨伐逆叛而设置的军事长官 监军判官 监军使下的副职 行营都统 为和讨伐而设置的出征兵统帅 侍御史 负责纠察的官员 右卫将军 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左神武大将军 中央禁卫军之军事长官 校书郎 太子东宫所属学馆中校勘典籍的官员 尚书右仆射 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长官 率府率 太子东宫侍卫长官 金吾大将军 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尚书左右仆射 全面负责行政事务的长官 刺史 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折冲都尉 一府之军事长官。 统兵两千、一千、八百不等 校尉 一团之军事长官。
有兵三百 队正 一队之军事长官。有兵五十 车驾检校官 负责皇帝车驾并开路后保驾安全的安员 转运租庸盐铁使 设置造船厂,保证漕运水上工具(唐,下同) 光禄卿 主管膳食事务的长官 将作大匠 负责营造建筑事务的长官 兵部尚书 主管全国军事政务长官 司农卿 主管农业事务的最高长官 鸿胪卿 负责接待来宾事务的长官 虞部郎中 负责山林绿化的官员 民部尚书 主管财政的最高政务长官 吏部尚书 主管人事的最高政务长官 尚辇奉御 专管御用车辆的长官 中郎将 正四品 郎将 从五品,地方府兵将领 子将 从五品下 中书令 即内史,最高辅政官 右拾遗 咨询建议官员 宗正卿 主管皇族事务的官员 右补阙 咨询建议官员 前锋游弈使 前哨巡逻官 左散骑常侍 议政官之一 5、宋 通直郎 随奉太子的侍从官 承信郎 武职官最后一阶,宋武职共有52阶。
成忠郎 武职官第48阶,充左班殿前侍卫官。 秉义郎 武职官第45阶 武翼郎 武职官第41阶 宣抚使 负责督察军事的重任,职位高于安抚使。
节级 弓手班头,统制弓手,听命于县尉。 巡检 掌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擒捕盗贼事务,属于较高一级官职。
通判 由朝廷中央直接派遣,有权和知州(知府)共同处理事务,并监督行动。 士曹参军 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殴等诉讼案。
司录参军 书写六曹公文的专职官员。 局务官 掌监造盐、铁等业的官员。
主簿 掌出纳官物、销注簿籍等事的县级官员,官阶次于县丞。 县尉 掌管训练兵丁、防奸禁暴、查缉走私等治安事务的县级官员。
兵曹 六曹之一,置参军一人掌兵事、缉捕等事。 兵马都监 马步军统制官。
都监 有两种,一种是路分都监,掌本路禁军的屯戍、训练和边防事。另一种是州府都监,掌本城军队的屯戍、训练、器甲、差使等事。
监当官 州府所设掌管征收茶、盐、酒税事务的官员。 典级 掌礼仪制度的官员。
胥吏 办理文书的小吏。 都统制 属于御营使,为监护诸军将领协同作战的军事长官。
同都统制 官职相当于副都统制。 御营使 统管全国军事。
保义郎 右班殿前侍卫官。 团练使 州府一级的常设武官,从五品。
钤辖 重要州、郡或路屯禁兵统制官。有路分钤辖、州钤辖。
武经郎 又称西京左藏库副使,即西京(洛阳)供备库副职武官 朝奉郎 又称左、右司谏,即谏议官,位次于谏议大夫下。 宣谕使、抚谕使 中央派往各地巡察民情,处理冤狱,措置营田的监时性官员,即所谓“钦差大臣”。
忠训郎 又叫“左侍禁”即内宫侍卫官。 镇抚使 由中央委派负责一个地区或几个州府军事防务的临时设官。
负责辖区军事防务兼理民政、财政等事。
3.古代的官职表
中国古代常见官职一览表 尹 史 卿 宰 尉 令 丞 卿士 太史 左史 右史 司徒 司马 司空 司寇 职方 太师 太傅 大保 少师 少傅 少保 太宰 少宰 六卿 封人 工正 相国 庶长 令尹 柱国 公主 驸马 三公 丞相 宰相 御史 太尉 九卿 太仆 廷尉 宗正 少府 将军 洗马 大夫 博士 郎中 侍郎 中郎 议郎 令史 尚书 六曹 合阁 仆射 侍中 内史 刺史 州牧 别驾 主薄 郡守 太守 长史 从事 督邮 县令 县尉 三老 亭长 列侯 主事 三省 行台 都督 录事 护军 可汗 六部 三馆 学士 总管 元帅 留守 判官 巡检 提刑 提辖 通判 孔目 押司 大人 内阁 厂卫 太监 都司 知府 亲王 总督 巡抚 监司 州判 知县 提督 总兵 参将 散官 流内 流外 贝勒 大良造 左丞相 右丞相 大司徒 大司空 御史台 大司马 郎中令 大司农 大将军 执金吾 中郎将 尚书省 尚书令 结事中 京兆尹 左冯翊 右扶风 关内侯 中书省 中书令 门下省 秘书省 枢密使 员外郎 著作郎 国子监 节度使 招讨使 都点检 观察使 按察使 衍圣公 大学士 宣政院 集贤院 军机处 翰林院 钦天监 内务府 布政使 未入流 税务司 资政院 咨议局 国务院 枢密院 三闾大夫 御史大夫 司隶校尉 将作大匠 谏议大夫 光禄大夫 绣衣直指 监察御史 同平章事 参知政事 翰林学士 中书舍人 都指挥使 钦差大臣 牛录额真 参赞大臣 总税务司 海军衙门 典农中郎将 北洋通商大臣 南洋通商大臣。
4.中国古代的官衔制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
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
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
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
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
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
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
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和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
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
《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
《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
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
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
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林教头风。
5.古代官职品级
文京内官 文京外官 武京内官 武京外官 清朝官制 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从一品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使、协办大学士、总督(加尚书衔)、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九门提督)、内大臣。
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銮仪使、大理院正卿。
各省总督、漕运总督、河运总督。 八旗护军统领、(左、右)翼前锋统领。
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内阁学士、军机处散秩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各部院左右侍郎。
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副将。
正三品 都察院左右副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上驷院卿、大理院少卿、太常寺卿。 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步军翼尉、各省提学使。
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武备院卿、参领。 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太仆寺卿、光禄寺卿。 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参政道。
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侍卫。 游击、下五旗参领、协领、指挥同知、宣慰使、土游击。
正四品 通政使司副使、鸿胪寺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都察院六科给事中。 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盐法道、副使道。
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土都司、兵备道、代本。 从四品 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光禄寺少卿、国子监祭酒。
知府、土知府、都转盐运使司运同、参议道。 城门领、包衣护军副参领、包衣骁骑副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
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各部院郎中、太医院院使、左右庶子、佥事道、钦天监监正。
直隶州知州、同知、土同知、顺天府治中、奉天府治中、监掣同知。 步军副尉、步军校。
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抚使司同知、千户、宣慰使司佥事。 从五品 鸿胪寺少卿、各部院部外郎、翰林院侍讲、翰林院侍读、詹事府洗马。
各州知州、都转盐运使司副使、土知州。 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骁骑参领、下五旗包衣参领。
副千户、宣抚使司副使、招讨使、安抚使、长官司长官使、河营协办守备、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 太医院左右院判、内阁侍读、左右中允、主事、都察院都事。
京府通判、土通判、京县知县、通判。 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护军校、前锋校、鸟枪步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招讨使司副使、长官司副长官、百户、土千总、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 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
土州同、州同、运判、理同。 内务府兰翎长、六品典仪。
盛京游牧副尉。 正七品 内阁典籍、主簿、评事、通政使、太常寺典簿司知事、太常寺博士、御医。
知县、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土知县、县视学。 城门吏、太仆寺马厂协领。
把总、土把总、安抚使司副使。 从七品 五官灵台郎、光禄寺典簿、布政使司都事、翰林院检讨、国子监博士。
土州判、州判。 七品典仪。
卫千总、安抚使司佥事。 正八品 司务、司库、协律郎、国子监学正、太医院吏目。
土县丞、县丞、库大使、按察使司知事、府厅学正、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教谕。 外委千总。
从八品 五官挚壶正、典簿。 训导、盐运司知事。
委署亲军校、委署护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鸟枪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正九品 主簿、土主簿、土知事、庄头、府厅知事 各营兰翎长。
外委把总。 从九品 孔目外郎、司狱、司晨、医士、鸣赞待诏、钦天监博士。
仓大吏、吏目、巡检、道府大使、府税课司大使。 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编外外委。 未入流 五城兵马司吏目府使、医士、布政使司检校。
正术、正科、训术、训科、典术、典科、关厅库大使、驿丞、茶引批验所大使、河泊所大使、道会、道正、京师崇文门关分司副使、州县税课司大使。 五城兵司吏目。
[编辑本段]详细分类 内阁 明朝时为了进一步集权而不设宰相、中书省等机构,宰相的权利转移到内阁,由内阁来处理国家政务。清朝继承了这一做法,内阁的首辅大学士以及协办大学士都被称为中堂,即宰相的别称,但实权则由军机处掌握,在军机处任职的官员称为军机大臣,统称大军机,军机大臣的僚属称为军机章京,又称小军机。
中央行政机构 清朝沿袭明朝传统,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长官(管部的大学士及尚书、侍郎等)称堂官,部下属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一下的七品小京官称为司官。 在六部之外和六部并立的中央行政机构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国子监、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内务府。
军事系统 清朝军队主要分八旗和绿营两个系统。八旗又分京营和驻防两部分,京营中侍卫皇帝的称为亲军,由侍卫处(领侍卫府)领侍卫内大臣和御前大臣分掌,而御前大臣持掌乾清门侍卫和皇帝出行随扈,权位尤重。
其他守卫京师的有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步兵营、健锐营、火器营、神机营、虎枪营、善扑营等。骁骑营由八旗都统直辖;前锋营、护军营、步。
6.中国古代官职表几品也要写上
一,三公制度, 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共同行使宰相的职权,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参与中央政府的行政决策,并负责具体的执行。 1,丞相 丞相居百官之首,俸禄最高,掌佐天子,助理万机。
西汉初期,丞相具有选用官吏之权,有弹劾百官和执行诛罚的权力,有主管郡国上计和考课之权,有总领百官朝议和奏事之权,有封驳皇帝诏令和谏诤之权,凡有重要的政事,如立新君,立储,封赠,赏功,罚罪等事,以及财政,选举,民政,法律,礼制,边事等方面的重大的事,往往是由皇帝委托丞相主持,召集百官集议,集议的结果由丞相领衔上奏于天子,再由皇帝和丞相共同决策定议。 丞相府的官员和掌职及俸禄如下: 丞相,金印紫绶,秩俸万石。
丞相司直,辅佐丞相,检举不法,秩俸千石。 丞相长史,辅佐丞相,督率诸吏,处理各种政务,秩俸比千石。
丞相征事,秩俸比六百石。 丞相史,秩俸四百石。
丞相少史,秩俸三百石。 东曹掾,领郡国事,主长史的任命,外出督州郡,秩俸比四百石。
西曹掾,领百官奏事,主府中吏之进退,秩俸比四百石。 议曹,主谋议事。
辞曹,主评讼事。 奏曹,主章奏事。
贼曹,主盗贼事。 决曹,主罪法事。
集曹,主簿计事,秩俸比三百石。 户曹,主民户祭祀农桑事。
法曹,主邮驿科程事。 尉曹,主卒徒转运事。
仓曹,主仓谷事。 兵曹,主兵事。
金曹,主钱币盐铁事。 计相,主郡国上计事。
主簿,省录众事。 侍曹,主通报事。
2,太尉 太尉是朝中仅次于丞相的官职,专掌武事,地位和丞相相同,为最高的武官职位,秩俸万石,金印紫绶。官吏主要有长史和主簿。
3,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主要行使副丞相的职权,是丞相的助理,对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公卿的一切行政活动进行监察,三公中地位最低,秩俸是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二,九卿制度 九卿是指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机构。
同时执金吾,大长秋,将作大匠的地位和秩俸都与九卿相同,因此把他们和九卿统称为诸卿。京北尹,右扶风,左冯翊是三辅即京师地区的地方行政长官,有资格参加朝议,具有高与一般郡国长官的特殊地位,因此也得以列于诸卿。
1,太常 太常原名为奉常,汉朝景帝时改名为太常。掌宗庙事,一般不参加具体的行政事务,是九卿之首。
属官主要有太史,太乐,太祝,太宰,太卜,太医六令丞,博士祭酒以及诸庙寝陵园,机构复杂,编制庞大。 太常机构的官吏,俸禄,印件及其掌职如下: 官名 秩俸 印件 掌职 太常卿, 秩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掌宗庙礼仪。
太常丞, 秩俸千石, 铜印黑绶,掌凡祭祀及行礼之事,总署曹事,典诸陵邑。 赞飨,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掌赞天子。
礼官大夫, 千石至六百石,散职无印,是太常礼仪顾问。 太常掾,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助太常丞。
掌故,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主政事。 均都长丞, 主山陵上槁输入。
都水长丞, 主宗庙陵园治水堤。 曲台署长, 主典台殿事。
太史属官: 太史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掌天时,星历。 太史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辅佐太史令。
侍诏, 秩俸二百石, 分掌星历,龟卜,请雨事。 治历, 主历法。
太常掾,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助太常丞。 掌故, 秩俸二百石, 主故事,掌历史上国家祭祀,丧娶事。
大典星, 掌星历。 望气佐, 主望气。
明堂丞, 秩俸二百石, 铜印黄绶,掌守明堂。 灵台丞, 秩俸二百石, 铜印黄绶,掌守灵台。
灵台侍诏, 分掌星,日,天象,钟律之事。 太乐属官: 太乐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凡国祭祀,掌请奏乐及大飨用乐之事。
太乐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太乐令助手。 员吏, 秩俸百石, 太乐丞手下的具体办事者。
乐人八佾舞, 凡祭祀时为之乐舞。 太祝属官: 太祝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凡国祭祀时掌读祝词及迎送诸神。
太祝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掌祝小神事。 员吏, 秩俸百石至斗食, 协助令,丞。
祝人, 祭祀时司告鬼神的人。 宰人, 主厨。
太宰属官: 太宰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凡国祭祀时掌陈馔具。 太宰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掌宰工鼎俎馔具之物。
明堂丞, 秩俸二百石, 铜印黑绶,凡国祭祀掌明堂馔具。 员吏, 百石至斗食, 太宰丞下具体办事者。
宰人, 主厨。 屠者, 主屠牲。
卫士, 主警卫。 太卜属官: 太卜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国有大事时主卜问。
太卜丞, 秩俸三百石, 铜印黄绶,助佐太卜令。 员吏, 具体办事者。
太医属官: 太医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掌医药。 太医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掌医药。
太医 掌医药。 诸宗庙寝属官: 令,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守宗庙,掌案行扫除。
食监, 秩俸六百石, 铜印黑绶,主食官令号。 丞,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助令守庙。
校长, 秩俸四百石, 铜印黑绶,主宗庙寝兵戎盗贼事。 监丞, 秩俸三百石, 铜印黄绶,食监助手。
中黄门, 食监助手。 寝陵园食官属官: 庙郎, 主宗庙。
寝郎, 主守寝。 园郎, 主守园。
员吏, 卫士, 主诸庙陵园警卫。 博士属官: 祭酒。
7.中国古代的官职及品阶
希望对你有帮助:清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丞相(辅佐皇帝的最高政务长官)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太尉、司徒、司空。
(武)领侍卫内大臣。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郡王、国公。
(武)将军、都统、提督骠骑大将军嗣王。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开国郡公。
(武)辅国大将军、副都统,总兵。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府牧、大都督、大都护、光禄大夫。
(武)镇军大将军、副将。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门下侍郎、中书侍郎、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宗正卿、太子詹事、上都护金紫光禄大夫。
(武)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左右英武六军大将军、左右千牛卫大将军、左右散骑常侍、内侍监、中都督、参将。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监、诸卫羽林,。
(武)游击。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太子左庶子、太子少詹事。
(武)都司。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
(武)城门领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武)守备。
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各部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骑都尉。
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武)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部千总。
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帖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县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
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武)外委千总。
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武)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县主薄。(武)外委把总。
从九品——(文)翰林院侍诏、邢部司狱、州吏目、巡检。(武)额外外委。
未入流——(文)京、外县典史、驿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