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本纪文学常识

2021-11-16 综合 86阅读 投稿:梦渐醒

1.《高祖本纪》的文言知识

大泽之陂(bēi) 繇(yáo) 乃以秦王属吏(zhǔ) 章邯(hán) 徇(xùn) 献飨(xǐang)军士 轵(zhǐ)道 垓(Gāi)下 玉卮(zhī) 媪(ǎo) 狎侮(xiá wǔ) 酤(gū) 箕帚(zhǒu) 踞床(jù) 长揖(yī) 荥(Xíng)阳 轘辕(Huányuán) 黥(qíng)布 炘(xīn) 跂(qì) 崤(Xíao)山 郦食其(Lìyìjī) 贳(shì) 酒雠(choú) 单父(Shànfǔ) 绐(daì) 张(zhàng)饮 二、通假字 (1)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卤”通“掳” “憙”通“喜” “解”通“懈” (2)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责”通“债” (3)遂坐上坐,无所诎 “坐”通“座” “诎”通“屈” (4)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无”通“毋” “内”通“纳” “距”通“拒” (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详”通“佯” (7)不如决策东乡 “乡”通“向” (8)高祖常繇咸阳 “常”通“尝”,曾经。

“繇”通“徭”,服役。(9)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

(10)非有所侵暴,无恐 “无”通“毋” (11)兵罢戏下 “戏下”通“麾下” 三、特殊句式1. 判断句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此三者,皆人杰也2. 被动句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3. 状语后置句 遇彭越(于)昌邑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系颈以组4. 定语后置句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诸将过此者多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5. 固定格式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是以兵大败 四、古今异义 (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家人:“平民百姓” 今义:“家庭成员” 作业:“劳苦的工作” 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 (2)诽谤者族 诽谤:公开批评、议论 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约束:规约,规章 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无赖:没有出息 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5)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稍:渐渐 今义:稍微 (6)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大人:德行高尚的人 今义:成人;敬辞,称长辈 (7)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山东: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 今义:山东省 五、词类活用1. 使动用法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使……与众不同) 降章邯 (降:使……投降) 会项伯欲活张良 (活:使……活命) 沛公从百余骑 (从:使……跟从)2. 意动用法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怪:认为……奇怪)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苦:以……为苦) 沛公然其计(然:认为……正确)3. 名词活用为动词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家:安家) 欲约分王关中(王:称王)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 都彭城(都:定都) 诽谤者族(族:灭族)4. 名词作状语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向北) 夜往见良(在夜间)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在途中)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与……交好) 高祖竟酒,后(后:留到最后) 吕媪怒吕公曰 (怒:对……发火)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先:赶在诸侯之前)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及见怪 (怪:怪现象) 大王起微细(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 诛暴逆(暴逆:暴逆的秦朝) 六、一词多义 (1)相 吕公者,好相人 (动词,给人看相) 无如季相 (名词,面相) 相与共尊汉王为皇帝 (共同、一起) 苟富贵,无相忘 (互相)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辅助、帮助) (2)固 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本来)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坚持) (3)引 因重敬之,引入坐 (引领) 沛公引兵西 (率领) (4)辙 去辄烧绝栈道 (就)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总是) (5)解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逃脱) 项羽解而东归 (解散诸侯军队) ⑹因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于是、就) 高祖因狎侮诸客 (趁机) 因张良遂略韩地轩辕 (经由、通过) 蒙故业,因遗策 (因袭、沿袭) 七、虚词积累 (1)则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就)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如果) (2)因 高祖因狎侮诸客 (趁机) 因与俱攻秦军 (于是)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凭借) (3)以 乃以秦王属吏 (把)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而,表承接)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因为) 啖以利 (用) 可以有大功 (凭借)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动词,认为) (4)然 然恐,不敢不服耳 (表转折,“但是”) 不然,籍何以生此 (这样) 喟然太息曰 (……的样子)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2-05 09:11 全文的有了,这段的不就知道了吗?呵呵呵,这是全的了。回答人的补充 2009-12-05 09:27 这是高祖本纪全文的知识点整理,再没有就没办法了。

2.《史记》之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梳

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责”通“债”, 债务。

(2)遂坐上坐,无所诎 “诎”通“屈” ,理亏,这里有不安的意思。(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卤”通“掳”抢;“憙”通“喜”,高兴;“解”通“懈”,懈怠。(4)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详”通“佯”,假意。

(5)不如决策东乡 “乡”通“向”, 东乡,这里是指向东。(6)高祖常繇咸阳 "常"通“尝”曾经 ,“繇”通“徭”服役。

(7)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距之。“内”通“纳”接纳。

“距”通“拒”,抵御古今异义词(1)常有大度大度:古义:远大的抱负今义:气量宽宏能容人(2)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家人: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作业:古义:劳苦的工作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3)诽谤者族诽谤:古义:公开批评、议论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4)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无赖: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一词多义(1)吕公者,好相人 (动词,善于查看面相)无如季相(名词,面相)(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本来)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坚持)(3)因重敬之,引入坐 (引领)沛公引兵西 (率领)(4)去辄烧绝栈道 (就)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总是)(5)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项羽解而东归(罢兵)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使……与众不同)降章邯 (使……投降)会项伯欲活张良 (使……活命)沛公从百余骑 (使……跟从)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使……称王)2.意动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认为……奇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以……为苦)沛公然其计 (认为……是正确的)3.名词活用为动词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安家)欲约分王关中 (称王)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都彭城 (定都)4.名词作状语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向北)夜往见良 (在夜间)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在途中)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与……交好)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吕媪怒吕公曰 (对……发火)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赶在诸侯之前)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怪现象)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特殊句式1.判断句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2.被动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3.状语后置句遇彭越(于)昌邑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系颈以组4.定语后置句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诸将过此者多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5.固定格式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是以兵大败虚词积累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于是,就)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若,如果)因高祖因狎侮诸客 (趁机)因与俱攻秦军 (于是)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凭借)以乃以秦王属吏 (把)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来)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因为)啖以利 (用)可以有大功 (凭借)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动词,认为)然然恐,不敢不服耳 (表转折,然而)不然,籍何以生此 (这样)喟然太息曰 (……的样子)其他重点词语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轻视)昌邑未拔(攻下)摄衣谢之,延上坐 (道歉)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乃以秦王属吏 (交付、委托)非有功伐 (功劳)还军霸上 (驻扎)去辄烧绝栈道 (断 )汉王复入壁(营垒)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 (约定日期)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 (共同)乃即皇帝位泛水之阳(水的北面)起为太上皇寿(献酒献物,祝人长寿)父兄不能给(供给,使充足)可四千余人 (大约)意豁如也(……的样子)。

3.求一些文学常识

背下这148句话,你可以提高一个档次了,不止在文学方面。

(为感谢大家对本文厚爱,特加上我最喜欢的一句: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常行而不止,常为而不休)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3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3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4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4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4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4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4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4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4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5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5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5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5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5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5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5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 5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5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9、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 60、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 6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6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曹操短歌行) 6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刘备) 66、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西晋陈寿三国志)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6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69、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南朝萧铎) 7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7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7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 7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7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7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7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论诗) 77、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唐李白上李邕) 7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唐李白宣州谢饯别校书叔云) 7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8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 8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4.鸿门宴的文学常识

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王朝的部队,刘邦先破咸阳(秦始皇的都城) ,但刘邦兵力不及项羽,项羽大怒,派当阳君击关,项羽入咸阳后,到达戏西,而刘邦则在霸上驻军。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一场恶战在即。

刘邦从项羽的季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大吃一惊,刘邦两手恭恭敬敬地给项伯捧上一杯酒,祝项伯身体健康长寿,并约为亲家,刘邦的感情拉拢,说服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

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拨剑起舞,掩护了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只好问来者为何人,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樊哙立而饮之,项羽命赐猪腿后,又问能再饮酒吗,樊哙说,臣死且不避,一杯酒还有什么值得推辞的。樊哙还乘机说了一通刘邦的好话,项羽无言以对,刘邦乘机一走了之。

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胜饮酒,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壁一双,并向大将军(亚父范增)献上玉斗一双,请收下。不知深浅的项羽收下了白壁,气得范增却拨剑将玉斗撞碎。

后人将鸿门宴喻指暗藏杀。

5.求高祖本纪一下内容文言解释

楚汉两军相持很久没决出胜负,青壮年困于军旅(征战),老弱疲于转运粮饷.汉王与项羽同时来到广武涧隔着水谈话.项羽打算与汉王单独挑战(以决胜负),汉王数落项羽说:"当初与项羽一起受命于怀王,说好先进入,平定关中的人就可以在关中称王,而项羽你背负盟约,最终在蜀汉立我为王,这是你的第一宗罪.项羽你假冒上级命令杀了卿子冠军,推重自己,这是你的第二宗罪.项羽你救赵之后,应当还军(向上级)报告,而你擅自胁迫诸侯军队入关,这是你的第三宗罪.怀王约定(我们)进入秦地后不要肆意践踏抢掠,而项羽你烧掉秦的宫室,挖了秦始皇的坟墓,私自收缴秦人的财物,这是你的第四宗罪.至于强横地杀掉秦的降王子婴,这是你的第五宗罪.在新安用诡计坑杀秦军子弟二十万,把他们的将领封了王,这是你的第六宗罪.……项羽你暗中派人在江南弑杀义帝怀王,这是你的第九宗罪.你作为臣子而杀害主人,残杀已投降的俘虏,处理政事不公平,主持盟约却不守信用,天下所不容,简直是大逆无道,又算是你的第十宗罪.我凭借正义之师跟从诸侯诛杀你这个凶恶的危害人民的家伙,让受过刑的罪人就能杀掉你项羽,何苦竟与您单独挑战呢 "项羽大怒,俯身用弩射中汉王.汉王胸部受伤,却摸着脚叫道:"敌人射中我的脚指了!"汉王因创伤卧病,张良执意请汉王起身行走慰劳军队,以安定士卒,不要让楚军乘机取胜.汉王出来在军中走了走,病得更重了,于是赶快撤军到成皋.

汉高祖本纪文学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