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液的基本常识
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腔内循环流动的一种组织。
成人的血液约占体重的十三分之一,相对密度为1.050~1.060,pH值为7.3~7.4,渗透压为313毫米每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内含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脂蛋白等各种营养成分以及无机盐、氧、激素、酶、抗体和细胞代谢产物等。血细胞有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
机体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往往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所以血液成分的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ABO血型是人类的主要血型分类,可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
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细胞功能和血浆功能两部分,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 平衡四个功能。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进氧气运出二氧化碳,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杀灭细菌,抵御炎症,参与 体内免疫发生过程,血小板主要在体内发挥止血功能,血浆功能主要为营养,运输脂类,缓冲,形成渗透压,参与免疫,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称为血量,是血浆量和血细胞的总和,但除红细胞外,其它血细胞数量很少,常忽略不计。每个人体内的血液量,是根据各人的体重来决定的。
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8%,或相当于每公斤体重70-80ML,其中血浆量为40-50ML。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400-500万个红血球,4000-11000个白血球,15-40万个血小板。
另外,同样体重的人,瘦者比肥胖人的血量稍多一点,男人比女人的血量要多一些。安全的血液指的是这样的血液,它不含有任何病毒、寄生虫、药物、酒精、化学物质或其他能给受血者带来损害、危险或疾病的外来物质。
献血者必须身体健康,没有也未曾得过任何严重的疾病。受血者不应因受血而受到损害,献血者也不应因献血而招致风险。
血液的颜色是有差别的,血液的红色的来自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氧量多时呈鲜红色(动脉血),含氧量少的呈暗红色(静脉血)。通常献血抽的是静脉血,所以外观看上去呈暗红色。
若血含较多的是高铁血红蛋白或其他血红蛋白衍生物,则呈紫黑色。血浆(或血清)因含少量胆红素,看上去呈透明淡黄色;若含乳糜微粒,则呈乳白浑浊;若发生溶血,则呈红色血浆。
2.请问一下关于血液的知识
一、血液有哪些成份? 血液是由有形成份和无形成份两部分组成。
有形成份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约占血液的45%;其余55%为无形成份——血浆。血浆中水份占91—92%,其他固体成份有各种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各种酶类等);钾、纳、钙、磷、氯化物等无机盐;脂类;内分泌激素;维生素等。
二、血液有什么功能? 血液的主要功能有:运送功能(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抵抗功能(杀灭病原体、排斥外来异物);凝固功能(愈合伤口);参与调节体温和维持酸碱平衡等功能;中枢神经血液传递来调节机体的功能。 三、献血是否影响健康? 一个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8%,50公斤重的人约有4000毫升血液,然而参加血液循环中流动的血液只占总血量的70—80%,其余的血则贮存在肝、脾等脏器内,随时予以补充。
血液中的红细胞生存期120天;白细胞7—14天;血小板7—9天,体内时刻都有细胞衰老死亡,被骨髓等“造血工厂”新生成的细胞取代。故经常少量献血,刺激骨髓造血机能增生活跃,反而能促使人的血液新陈代谢,有益健康。
四、人体的“造血工厂” 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工厂”。成年人的红细胞、血小板和大部分白细胞是由红骨髓的原始血细胞分化而来的,小部分白细胞(淋巴细胞)是由淋巴组织(淋巴腺、脾脏、扁桃体)生成的。
正常人的血细胞不断生成,也不断破环。在没有外来因素的情况下,血细胞存在着新生、成熟、衰老和死亡的必然过程,破环和生成均很迅速,始终维持着人体血细胞数的相对稳定。
红细胞的寿命平均120天,人体内每天都有大约1/120的红细胞衰老、死亡,也就是每天约有20亿个红细胞死掉。在特殊情况下,如失血、缺氧等,能剌激肾脏产生一种化学物质叫促红细胞生成酶,它能催化血浆中没有活性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变成有活性的促红细胞生成素,随血液循环到达红骨髓,剌激红骨髓加速制造红细胞。
此外,人体产生的雄性激素也有剌激肾脏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剌激骨髓造血的生理作用。 五、造血的原料 造血的原料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铜、叶酸和维生素B12等。
人的血液中最主要的物质是蛋白质,它是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原料。正常情况下,一个五六十公斤体重的成年人,每天摄入8.9克蛋白质即可满足需要。
在蛋类、瘦肉、大豆等食物中,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从目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来看,供造血用的原料一般是充足的。
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人体所需要的铁主要有两个来源。其一为外源性铁,即来自食物,含铁较多的食物如豆类、菠菜、花生、猪肝等,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铁12毫克;其二为内源性铁,即红细胞在体内破坏后所释放的铁,它可以被人体再利用。
叶酸、维生素B12及维生素C及许多微量元素虽然都不是构成血细胞的主要成分,但他们却是血细胞成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缺少这些物质,同样也会影响造血。它们广泛存在于绿叶蔬菜、水果和动物的肝、肾中。
为了满足人体造血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份,应该注意适当调节饮食。 六、人体的“贮血库” 一个6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体内的血液总量有4800毫升左右,这么多的血液并不都参与血液循环,有20%—25%的血液存留在肝、脾、肺以及皮肤等器官的血管内,血流速度很慢,而且红细胞比容较高。
由于这些器官的容积大,舒缩性也大,舒张时能容纳大量的血液,收缩时将所容纳的血液挤入循环中,发挥一定的调节循环血量的作用,这部分血量称为贮存血量,滞留血液的这些器官称为人体的“贮血库”。当人体做剧烈运动或大量失血时,“贮血库”中的血液被释放出来参加血液循环,补充循环血量。
人体肝脏内的血管非常丰富,其容积改变的可能性很大,平时肝脏血窦里充满了大量血液,在必要时,肝脏即可释放出适量的血液参加循环。 脾脏内也有很多血窦,可以贮存约占全身总血量20%的血液,是人体最大的“贮血库”。
当人体内急需血液时,脾脏的肌肉会连续不断地收缩,使其整个体积缩小,释放出血液到循环系统中。 七、血液的多种用途 需要输血的病人,并不都需要输“全血”有的需要输血浆,有的只需输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
把血液的各种主要成份加以分离,提纯或浓缩,分别对症输给需要的病人,这就是成份输血。它不仅能做到一血多用,节约用血,而且治疗效果好,输血反应少,是合理用血的科学方法。
新鲜血液经离心沉淀除去血浆后,可得到压积红细胞,再将压积红细胞经三次生理盐水洗涤,对术前准备,术后补充丢失的血液,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别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比较适用。还可以从血中分离出白细胞、血小板,用以治疗急慢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或白细胞缺乏症,以及癌症病人化疗后的辅助治疗还可以制成各种血液制品,象注射针剂药品一样用于治疗人血白蛋白注射可治疗失血性休克。
各种疾病所致的低白血症、慢性肾病、肝硬变等,疗效都十分显著。丙种球蛋白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性传染病,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凝血第八因子是治疗甲型血友病的。
3.请问一下关于血液的知识
一、血液有哪些成份? 血液是由有形成份和无形成份两部分组成。
有形成份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约占血液的45%;其余55%为无形成份——血浆。血浆中水份占91—92%,其他固体成份有各种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各种酶类等);钾、纳、钙、磷、氯化物等无机盐;脂类;内分泌激素;维生素等。
二、血液有什么功能? 血液的主要功能有:运送功能(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抵抗功能(杀灭病原体、排斥外来异物);凝固功能(愈合伤口);参与调节体温和维持酸碱平衡等功能;中枢神经血液传递来调节机体的功能。 三、献血是否影响健康? 一个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8%,50公斤重的人约有4000毫升血液,然而参加血液循环中流动的血液只占总血量的70—80%,其余的血则贮存在肝、脾等脏器内,随时予以补充。
血液中的红细胞生存期120天;白细胞7—14天;血小板7—9天,体内时刻都有细胞衰老死亡,被骨髓等“造血工厂”新生成的细胞取代。故经常少量献血,刺激骨髓造血机能增生活跃,反而能促使人的血液新陈代谢,有益健康。
四、人体的“造血工厂” 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工厂”。成年人的红细胞、血小板和大部分白细胞是由红骨髓的原始血细胞分化而来的,小部分白细胞(淋巴细胞)是由淋巴组织(淋巴腺、脾脏、扁桃体)生成的。
正常人的血细胞不断生成,也不断破环。在没有外来因素的情况下,血细胞存在着新生、成熟、衰老和死亡的必然过程,破环和生成均很迅速,始终维持着人体血细胞数的相对稳定。
红细胞的寿命平均120天,人体内每天都有大约1/120的红细胞衰老、死亡,也就是每天约有20亿个红细胞死掉。在特殊情况下,如失血、缺氧等,能剌激肾脏产生一种化学物质叫促红细胞生成酶,它能催化血浆中没有活性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变成有活性的促红细胞生成素,随血液循环到达红骨髓,剌激红骨髓加速制造红细胞。
此外,人体产生的雄性激素也有剌激肾脏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剌激骨髓造血的生理作用。 五、造血的原料 造血的原料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铜、叶酸和维生素B12等。
人的血液中最主要的物质是蛋白质,它是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原料。正常情况下,一个五六十公斤体重的成年人,每天摄入8.9克蛋白质即可满足需要。
在蛋类、瘦肉、大豆等食物中,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从目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来看,供造血用的原料一般是充足的。
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人体所需要的铁主要有两个来源。其一为外源性铁,即来自食物,含铁较多的食物如豆类、菠菜、花生、猪肝等,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铁12毫克;其二为内源性铁,即红细胞在体内破坏后所释放的铁,它可以被人体再利用。
叶酸、维生素B12及维生素C及许多微量元素虽然都不是构成血细胞的主要成分,但他们却是血细胞成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缺少这些物质,同样也会影响造血。它们广泛存在于绿叶蔬菜、水果和动物的肝、肾中。
为了满足人体造血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份,应该注意适当调节饮食。 六、人体的“贮血库” 一个6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体内的血液总量有4800毫升左右,这么多的血液并不都参与血液循环,有20%—25%的血液存留在肝、脾、肺以及皮肤等器官的血管内,血流速度很慢,而且红细胞比容较高。
由于这些器官的容积大,舒缩性也大,舒张时能容纳大量的血液,收缩时将所容纳的血液挤入循环中,发挥一定的调节循环血量的作用,这部分血量称为贮存血量,滞留血液的这些器官称为人体的“贮血库”。当人体做剧烈运动或大量失血时,“贮血库”中的血液被释放出来参加血液循环,补充循环血量。
人体肝脏内的血管非常丰富,其容积改变的可能性很大,平时肝脏血窦里充满了大量血液,在必要时,肝脏即可释放出适量的血液参加循环。 脾脏内也有很多血窦,可以贮存约占全身总血量20%的血液,是人体最大的“贮血库”。
当人体内急需血液时,脾脏的肌肉会连续不断地收缩,使其整个体积缩小,释放出血液到循环系统中。 七、血液的多种用途 需要输血的病人,并不都需要输“全血”有的需要输血浆,有的只需输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
把血液的各种主要成份加以分离,提纯或浓缩,分别对症输给需要的病人,这就是成份输血。它不仅能做到一血多用,节约用血,而且治疗效果好,输血反应少,是合理用血的科学方法。
新鲜血液经离心沉淀除去血浆后,可得到压积红细胞,再将压积红细胞经三次生理盐水洗涤,对术前准备,术后补充丢失的血液,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别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比较适用。还可以从血中分离出白细胞、血小板,用以治疗急慢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或白细胞缺乏症,以及癌症病人化疗后的辅助治疗还可以制成各种血液制品,象注射针剂药品一样用于治疗人血白蛋白注射可治疗失血性休克。
各种疾病所致的低白血症、慢性肾病、肝硬变等,疗效都十分显著。丙种球蛋白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性传染病,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凝血第八因子是治疗甲型血友病的特效药。还。
4.初一生物关于血液的知识有哪些
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载氧气。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5.人体中血浆有什么
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血浆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呈淡黄色液体(因含有胆红素)。
血浆的化学成分中,水分占90~92%,其他10%以溶质血浆蛋白为主,并含有电解质、营养素(nutrients)、酶类(enzymes)、激素类(hormones)、胆固醇(cholesterol)和其他重要组成部分。血浆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总称,用盐析法可将其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