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法会常识介绍系列

2022-12-15 综合 86阅读 投稿:结果

1.水陆法会的法事内容

水陆法会分为内坛佛事及外坛佛事,共分七个坛场。内坛是整个法会与四圣六凡交流的枢纽,普同供养法界一切有缘含识神灵,发愿度化一切有情,普利冥阳;外坛用于接引修行各种不同法门、根基的修行者。

启建一场水陆法会,需动员的人力物力颇巨,需要七昼夜才能功德圆满。七昼夜中,讽诵经典作法超度。水陆法会乃是一堂整体的佛事,每一坛同等重要。每日分三时,至总回向坛宣读文疏,昭告十方法界,将每日所诵经典功德回向。因此,水陆是内坛外坛紧密结合的,大众随发心共同成就此一法会,就是最大功德。 法事坛场从布置上分内坛和外坛。共设七个坛场。

内坛布置:内坛正中供奉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三像;下置供桌,罗列香花、灯烛、果品供物。供桌前置四张长方台,台上放铜磬、斗鼓、铙钹、手铃及仪轨,分别为主法、正表、副表、斋主四人所用。内坛分隔成三间,为“地方界”、“方隅界”、“虚空界”,明确规划出坛场用地。内坛两侧分别悬挂上堂、下堂各十幅水陆画像(此乃《水陆仪轨》在旧制基础上增订而成)。上堂十幅为:十方常住一切诸佛、十方常住一切尊法、十方常住一切诸菩萨僧等;下堂十幅为:十方法界、四空四禅、六欲天、天曹圣众、五岳四渎福德诸神等。上堂画像下方列插牌竿,详细记录每位圣凡的名称。牌上画有宝盖,下面画莲花,中间用黄纸连接;下堂则用红纸,以示区别。外坛布置:外坛依行持分设六个坛场,分别为:大坛,法华坛,净士坛,诸经坛,楞严坛,华严坛。 水陆法会外坛用于接引修行各种不同法门、根基的修行者。共六个坛场、讽诵大乘佛经,以七天为期。 大坛:礼拜《梁皇宝忏》十二部,讽诵《药师经》、《金刚经》六十部、《梵网经心地品》二十四部。并依仪轨施放瑜珈焰口、斋天普佛,放生超度,功德广大无边。 法华坛:讽诵《妙法莲华经》二十四部、《大佛顶首楞严经》二十四部等。 华严坛:默诵《大方广佛华严经》一部。阐扬佛世界的伟大,圆满成佛因,成就佛果。 楞严坛:讽诵《楞严经》二十四部。 净土坛:讽诵《阿弥陀经》、念佛、绕佛、拜佛等。祈求自身、亲人命终及亡灵往生净土。 诸经坛:讽诵《佛说无量寿经》二十四部、《观无量寿佛经》二十四部、《金光明经》二十四部、《大方广佛圆觉经》二十四部。阐述各种解脱法门,除一切横逆不顺与业障。

2.请详细介绍水陆法会怎样以供饮食为主

七天水陆法会是佛教所有法会中最大,最殊胜的法会。

全名是[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其意义逐句解释如下: 1。 [法界]是指诸佛与众生本性平等,理常一故,通称法界。

2。 [圣凡]是指十法界中的四圣,即佛、菩萨、缘觉、声闻;六凡是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

3。 [水陆]是指水陆空三界众生居住受报之处。

空中飞行之众生须依陆地而休息,故 包括于陆地而称水陆。 4。

[普度]是指悉皆度化六道众生,使之解脱饥饿之痛苦。 5。

[大斋]是指不限制的给予众生饮食。 6。

[胜会]是法施之意。除布施众生饮食外,又有诵经持咒之法施,令受苦众生心开意 解,得法水之滋润,故名胜会。

又[会]者聚集之意,教渡者与被教渡者集会于一堂, 饮食与佛法都在一起,故名为会。即是说,藉者启建水陆法会普度大斋之功德,超 度六道中受苦众生,使之离苦得乐,趣入佛道。

水陆法会分为内坛佛事及外坛佛事,若论法事内容,重点则在内坛。内坛佛事从法会第三天凌晨二时起, ,可以说内坛佛事主要是与四圣六凡交流,是整个水陆的心脏。

由于内坛佛事繁重,加上主法者必须专心观想,因此内坛必须结界,以防外人闯入坛场,故由坛主以上之功德主,代表所有功德主参加礼拜佛事。 水陆法会需要七昼夜才能功德圆满。

七昼夜之中,讽诵经典如上。水陆法会虽分七个坛场,其实是一堂整体的佛事,每一坛同等重要,缺其一就不能名之为水陆法会,每日分三时,至总回向坛宣读文疏,昭告十方法界,将每日所诵经典功德回向。

因此,水陆是不分内坛、外坛的,斋主们随自己发心,共同成就此一法会,就是最大的功德。 诵经功德贵在自己的发心虔诚,发心愈大,虔诚愈深,则功德广大愈是无可限量。

3.水陆法会

水陆法会,略称水陆会,又称水陆道场,悲济会等,是中国佛教经忏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种。这种法事是由梁武帝的《六道慈忏》(《即梁皇忏》)和唐代密教冥道无遮大斋相结合发展起来的。

水陆法会,略称水陆会,又称水陆道场,悲济会等,是中国佛教经忏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种。 水陆法会

这种法事是由梁武帝的《六道慈忏》(《即梁皇忏》)和唐代密教冥道无遮大斋相结合发展起来的。 水陆法会 - 起源 “水陆”之名,始见于宋遵式(964—1032 )的《施食正名》,谓系“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见《金园集》卷四)。

4.请教:水陆法会的含义是什么

这位朋友您好!您的问题我回答如下:起源于梁朝(西元502年),萧衍(武帝)爲度郗氏娘娘,恳请神僧宝志禅师,聘伍佰高僧创建水陆斋法会,此乃始兴水陆斋法会之大因缘也。

我佛慈济,开演妙法,告以救群灵之苦,莫过水陆大斋。史书记载:唐高宗时期,法海禅师亲见异人,乞行水陆,重振兹法。

代有兴废,明代净宗八祖莲池大师悲悯有情又重兴水陆斋会,流传於今日。 水陆法会每坛七昼夜,约需上百名戒德僧侣,分七个坛口。

其中以内坛爲中心,每天夜半良辰开坛,法施水陆科意文和地藏经、水忏及说幽盟戒等。大坛:礼拜梁皇宝忏、药师忏并设供斋天大供一堂;延生普佛、往生普佛各一堂。

楞严堂:专诵楞严经。净土坛:诵阿弥陀经、弥陀圣号等;华严坛:专诵华严经。

法华坛:诵妙法莲华经。诸经坛:诵金光明经、无量寿经、金刚经、梵网经、圆觉经、药师经等。

金刚坛:专诵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地藏经等。法会期间请高僧大德施放无遮瑜珈焰口。

水陆法会起续佛慧命、祈祷世界和平、国泰民安、普渡衆生,报亲恩、解冤业的作用。上报檀越增福延寿、消灾解厄、成就净业、健康发达、心想事成、合家平安吉祥;中度各姓门中历代祖先、多生父母、师长、冤亲债主、超升莲邦;下拔水陆空六道衆生永离苦海超升极乐世界。

5.请详细介绍水陆法会怎样以供饮食为主

水陆法会是佛教寺庙中所举行的大型佛事活动,它的全称是“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盛会”。

有的叫水陆道场、水陆斋,因为这种佛事是以供饮食为主,为超度水陆一切亡魂而设。水陆法会所要达到的目的有三点:一是对先亡者祖先幽灵所作的追善菩提,二是将此功德回施到施主自身及其眷属,得以延寿增福,三是救济六道众生普超三界。

水陆法会的缘起,据《释门正统》中记载:相传梁武帝梦见一位神僧告诉他,六道四生受苦无量,为何不作水陆斋普济他们?这是所有功德中最大的功德。但该如何普济法,梁武帝向了许多僧人,他们都说不知道。

醒来后;梁武帝又问宝志禅师,禅师建议他广寻佛教经论,将会有个结果。于是,梁武帝把许多贝叶经搬到法云殿,早晚披览,经过三年时间,撰成水陆仪文,随即在金山寺依仪修设。

梁武帝亲临法会,并诏僧佑律师宣读仪文。这是水陆法会的肇始。

又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三载,水陆法会经周、隋变乱后不再实行。唐高宗咸亨中(670-673年),西京法海寺神英禅师梦中受异人指点,得到梁武帝所撰仪文,水陆斋会遂流行天下。

宋神宗熙宁中(1068-1077年),东川杨锷根据梁武帝仪文,撰成《水陆仪》三卷,盛行于世。元佑年(1093年),苏轼为亡妻宋氏设水陆道场,撰《水陆法像赞》十六篇,称为“眉山水陆”。

南宋时,史浩路过金山,见水陆法会之盛,乃施田一百亩,“作《仪文》四卷,四时启建水陆大斋,称为“北水陆”。南宋末,志磐又根据史浩的《仪文》续成《新仪》六卷,称为“南水陆”。

由此可见,水陆法会是宋代兴盛起来的。

6.关于中国佛教的一些常识是什么

1.常见的佛事

*水陆法会

全名为“法界圣凡水路普度大斋胜会”,也称“水路道场“水陆大会”“水路斋”。因其超度水陆一切鬼魂,普济六道众生,故称次名。少的话7天,多的有49天!

*众姓道场

水陆法会,一般信徒经济上难以承受,众姓道场

则容易承受,主要为追荐亡灵的道场

*增福延寿道场

为活着的人做道场,用红纸表示(追荐亡灵的话用黄纸)

*焰口施食

或称放焰口,或称施食会,用已祭饿鬼王面然。一般在重大法会圆满之日,或丧事中举行,通常在黄昏进行

*忏会

为改恶从善,精进修行的一种法事,为死者祈福超度,或为已忏悔罪行,或为结缘建功德

2.佛教主要节日

*浴佛节

在农历4月初8,释迦牟尼就是这一天出生,是佛的诞生日。各寺都要举行“浴佛法会”,在大殿正中用水盆供奉佛诞生像。全寺僧众都要以香汤沐浴佛诞生像,来纪念佛的诞生。佛诞生像为身高数寸的童子形立像,左手指地,右手指天。

*成道节

农历12月初8,相传佛祖在这一天悟道成佛。中国佛教徒在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涅盘节

农历2月15,一般寺院这一天都举行佛涅盘法会,

挂释迦牟尼图象,诵《遗教经》等,并且准备茶果美食香花灯烛以申供养之意。

*传召

是藏传佛教最重要的法会,同时又带有一点民间节日的性质。有两种,一种传大召,(在拉萨大召寺举行的大祈愿会,从藏历正月初三到正月二十)一种传小召(藏历二月举行的)。

7.什么是水陆法会

水陆法会,全称“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略称为“水陆会”,又称为“水陆道场”、“悲济会”,是汉传佛教的一种修持法,也是汉传佛教中最盛大且隆重的法会。

水陆法会起源于南北朝时的梁武帝,经唐代密教的充实发展,直至宋,元,明成熟定型,一直流传至今日,并得以继续发展,势头不减。水陆法会以上供十方诸佛、圣贤,无遮普施斋食为基础,救拔诸六道众生,并广设坛场,使与会众生得以其因缘与根器,至各坛听经闻法。

故在法会中所供养、救度的众生,范围相当广泛,因此集合了消灾、普度、上供、下施诸多不可思议殊胜功德。

8.什么是水陆法会,仪轨有哪些

水陆法会是佛教寺庙中所举行的大型佛事活动,它的全称是“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盛会”。

有的叫水陆道场、水陆斋,因为这种佛事是以供饮食为主,为超度水陆一切亡魂而设。水陆法会所要达到的目的有三点:一是对先亡者祖先幽灵所作的追善菩提,二是将此功德回施到施主自身及其眷属,得以延寿增福,三是救济六道众生普超三界。

水陆法会的缘起,据《释门正统》中记载:相传梁武帝梦见一位神僧告诉他,六道四生受苦无量,为何不作水陆斋普济他们?这是所有功德中最大的功德。但该如何普济法,梁武帝向了许多僧人,他们都说不知道。

醒来后;梁武帝又问宝志禅师,禅师建议他广寻佛教经论,将会有个结果。于是,梁武帝把许多贝叶经搬到法云殿,早晚披览,经过三年时间,撰成水陆仪文,随即在金山寺依仪修设。

梁武帝亲临法会,并诏僧佑律师宣读仪文。这是水陆法会的肇始。

又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三载,水陆法会经周、隋变乱后不再实行。唐高宗咸亨中(670-673年),西京法海寺神英禅师梦中受异人指点,得到梁武帝所撰仪文,水陆斋会遂流行天下。

宋神宗熙宁中(1068-1077年),东川杨锷根据梁武帝仪文,撰成《水陆仪》三卷,盛行于世。元祐年(1093年),苏轼为亡妻宋氏设水陆道场,撰《水陆法像赞》十六篇,称为“眉山水陆”。

南宋时,史浩路过金山,见水陆法会之盛,乃施田一百亩,“作《仪文》四卷,四时启建水陆大斋,称为“北水陆”。南宋末,志磐又根据史浩的《仪文》续成《新仪》六卷,称为“南水陆”。

由此可见,水陆法会是宋代兴盛起来的。

水陆法会常识介绍系列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