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识,常识,见识和胆识的关系
学识即学问,学术上知识和修养及对事物的准确判断能力,学识丰富的人被称为学识渊博。
常识即普通知识,即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包括生存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作技能、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一切基于敬畏自然。
见识:指明智地、正确地作出判断及认识的能力,见识产生于人的才智,也产生于他的天性与心地,广泛接触事物,扩大见闻。
胆识 ,指胆量和见识。多用于褒义。胆识是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胆怯退缩是人们生活中的一大障碍。树立自信心是战胜胆怯退缩的重要的法宝,而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树立自信心打下基础 。
人生四识中常识,知识,见识都是为胆识所作准备,胆识是唯一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创造执行力的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学问与知识有什么区别
知识在于积累;学问学问,便学边问;知识使我们增长学问,学问的价值在于运用。
如今是信息时代、经济迅猛发展时代、知识爆炸年代。与时俱进是硬道理。
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知识”:知,为习得、懂得、知道、意识和概念。
识,为识人、识事、操作、运用和实践。
我们一定可以和能够知道许多事情却不一定掌握或学会了识大体的的本领。
获得知识有很多种渠道,最传统的方式有阅读、观察和模仿。将知识积累后
进行有效的目的性释放,便成为一种学问的表现了;对知识的获取乃是人皆能
为的,而作学问的并非人人皆可以为之;入在周遭极少数的奸诈者,他们无须
学问,却能学会很多知识:诈骗术、后黑术、瞒天过海欲擒故纵术、姜太公钓
鱼术等,他们的‘知识面’还真宽,‘学习力’也极强,‘效果性’也不错,
只是未用在正道又不属善类,必为社会所不齿,众生理应擦亮眼睛提高辨伪力。
平凡大众渴求成为学问者,却由于自身条件、悟性或惰性的限制,导致求知
获识的动力不足而通常平淡、平庸一生;我们中的多数人难有学问,但却可以
成为知识的创造者、感受者和受益者;少数人亦会变为伪学问者的试验对象。
再有一种人,是聪明且有良知的、比例不多的运用学问者,他们对学问的渴
望、吸纳、再造的能力最为鲜活,知道获取知识的佳境和方法,也清楚驾驭和
运用知识、技巧和实动的重要性,更能灵活运用习得知识、结合客观、溶于环
境,升格有价值的学问,使己、使众生得益,这就是要特别推崇的高尚智者。
当然,上述仅为泛泛而谈、片面之词,它既无标准、界定也可以随时转换。
在此愚见也是本人最基础的理解:知识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所有的学问或益众
行为的落实,均离不开扎实的博学实践、均衡的人生态度、有效的方式方法、
一颗热情、良善恒久的爱心。这样的知识最有价值,如此的学问必慧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