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鱼的知识
鱼儿到底能活多少岁?这是个相当有趣的问题。然而,想要真正清楚地弄清鱼类的最高寿命或者平均寿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目前,测定鱼类年龄的方法很多,其中最简单的方法是从鱼的身上揭下几片完整的鳞片,烘干以后,便能在鳞片上发现一层层标志着鱼的年龄的轮纹,就象树干中的年轮一样。
鱼的轮纹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鱼刚出生时是没有鳞片的,但在其生命开始的第一年,鱼身就长满了鳞片。鳞片是由许多大小不一的薄片构成,好象一个截去了尖顶的不规则的矮圆锥。最上面一层最小,然而最老;最下面一层最大,但最年轻。随着鱼的生长,在鳞片的内表面上长出新的薄片;随着年龄的增长,薄片的数目不断地增加。鳞片上下两层生长方式完全不同。下层是一片一片地长,新长的一片总是叠在原有的那片下面,并且比它长得大些。上层则是一环一环地长,厚薄相差不多。由于一年四季,鱼儿的生长速度不一样,春夏两季,食物丰盛,鱼儿长得快些;秋冬两季,气候寒冷,食物稀少,鱼儿就长得慢些,因此,春夏两季鳞片上形成的同心圈的距离较宽,而秋冬两季形成的同心圈的距离较窄。这种宽距离的同心圈称为夏轮,窄距离的同心圈称为冻轮,夏冬轮是间隔排列的。完整的“年轮”包括一个夏轮和一个冬轮。因此,只要我们数数鳞片上的年轮数,便会轻易地弄清鱼的年龄。除了鳞片上具有年龄的标志外,鱼儿的脊椎骨、鳃盖骨、耳石、胸鳍、背鳍来断定鱼的年龄。
鲤鱼的寿命很长,在我国曾发现40多岁的鲤鱼。据说,鲤鱼还可活到300多岁呢!狗鱼的寿命也很长,传说在1794年,有人在莫斯科近郊的皇后湖池里捉到一条狗鱼,它的鳃盖上穿着一个金环,上书:“沙皇鲍利斯费多罗维奇放生。”而沙皇鲍利斯的朝代是在1598~1605年,由此推算,这条狗鱼已在湖中生活了200多年。鲶鱼的寿命也不算短,可活100多年,
海洋中的鳕鱼可活13年,比目鱼可活60~70年,有的种类的金鱼可活30年。但是,有些鱼的寿命相当短,如塘鲤鱼大约仅能活1年;有的鱼雌雄生长年限差异悬殊,如鲦鱼,在自然条件下,雌鱼一般能活12年着急多,而雄鱼甚少可以活到8岁;有的鱼类其生殖行为往往结束它们的生命,如我们所熟知的大麻哈鱼,其产卵后大部分随即而死,甚少有“高寿”的。
金鱼的寿命长短与其饲养条件及鱼体体质有关,一般人认为金鱼寿命只有6--7龄,但有人观察到金鱼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可以活10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当金鱼显出老态时,观赏价值越来越低也就没有饲养价值了。
锦鲤长寿,据说平均年龄达七十岁。其中最长寿者有超过二百岁的记录。因为寿命长,被视为吉祥的象征,故又称为祝鱼。
2.鱼有哪些秘密
鱼儿游泳有哪些秘密?
科学课上,我们了看似简单的实验,很有趣,也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
我们的材料是酱油、滴管、一条鱼、水盆,目的是:鱼的嘴一张一合的,是在喝水吗?我们猜想是:是在喝水。开始实验了,我们将鱼放到有水的水盆里,把酱油放到滴管里,再用滴管滴点酱油到鱼嘴的正前方,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在一点一点,慢慢地喝掉,再观察,你又会发现鱼嘴的旁边有一个弯弯的小“门”,“门“会一张一翕,把酱油从 “门”里排出来。这“门”,老师说是鱼的腮。这样就证明了,鱼可以喝水,又从腮里排了出来,不要看我说的这么简单,有很多同学都失败了,他们“小河”变成了“酱油河”。
做完了这个实验,我们又想试试,鱼的身上张那么多的鳍,干什么用呢?
通过对鱼的科学实验,我们懂得了关于鱼的一些知识,对鱼有了更新的认识。我们剪断了鱼尾,知道了鱼尾是鱼类身体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位,它的主要作用是:使鱼体保持平衡,在前进时可起到舵的作用,为鱼的前进提供动力支持。做实验时,我们将鱼尾斩断后,鱼就左右摇摆,始终掌握不住方向,速度也变慢,这就证明了鱼尾的作用。
鱼鳃实验,它告诉我们,鳃是鱼类的重要呼吸器官,主要承担气体交换任务,此外,鳃还有代谢废物和参与渗透压调节的主要功能。鱼鳃在咽腔的两侧,对称排列,形状似梳子。由于鱼的口部和鳃盖的交替开闭,可以使水不断地由口进入口腔,吸取水中的氧气,随着鱼液循环输选到身体各部分。另外,鱼鳞还起到对自身保护的作用,为了保护一个叫做腺的重要器官。
通过这一次实验,我们了解鱼类的许多功能,鱼一般终生居在水中,它们离开了水就无法生存,鱼类用鳃呼吸,用鳍来帮助身体平衡与运动,鱼尾起到舵的作用、保持平衡,对于鱼类我们的认识才刚刚开始,还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增长必要的科学知识。这个实验,也让我们懂得了,认真观察,认真做好实验,就能够得道事情的真相。
3.海洋科普知识
海和洋的区分 [编辑本段] 广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而又壮观。
海洋,海洋。人们总是这样说,但好多人却不知道,海和洋不完全是一回事,它们彼此之间是不相同的。
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关系呢?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世界大洋的总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9%。
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可达1万多米。大洋离陆地遥远,不受陆地的影响。
它的水温和盐度的变化不大。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统。
大洋的水色蔚蓝,透明度很大,水中的杂质很少。世界共有4个,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
海临近大陆,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和透明度,都受陆地影响,有明显的变化。夏季,海水变暖,冬季水温降低;有的海域,海水还要结冰。
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节,海水会变淡。由于受陆地影响,河流夹带着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混浊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
海没有自己独立的潮汐与海流。海可以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地中海。
边缘海既是海洋的边缘,又是临近大陆前沿;这类海与大洋联系广泛,一般由一群海岛把它与大洋分开。我国的东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边缘海。
内陆海,即位于大陆内部的海,如欧洲的波罗的海等。地中海是几个大陆之间的海,水深一般比内陆海深些。
世界主要的海接近50个。太平洋最多,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
海洋的形成 [编辑本段] 海洋是怎样形成的?海水是从哪里来的? 对这个问题目前科学还不能作出最后的答案,这是因为,它们与另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同样未彻底解决的太阳系起源问题相联系着。 现在的研究证明,大约在50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团块。
它们一边绕太阳旋转,一边自转。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团块彼此结合,由小变大,逐渐成为原始的地球。
星云团块碰撞过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剧收缩,加之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使原始地球不断受到加热增温;当内部温度达到足够高时,地内的物质包括铁、镍等开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并趋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轻者上浮,形成地壳和地幔。
在高温下,内部的水分汽化与气体一起冲出来,飞升入空中。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们不会跑掉,只在地球周围,成为气水合一的圈层。
位于地表的一层地壳,在冷却凝结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冲击和挤压,因而变得褶皱不平,有时还会被挤破,形成地震与火山爆发,喷出岩浆与热气。开始,这种情况发生频繁,后来渐渐变少,慢慢稳定下来。
这种轻重物质分化,产生大动荡、大改组的过程,大概是在45亿年前完成了。 地壳经过冷却定形之后,地球就像个久放而风干了的苹果,表面皱纹密布,凹凸不平。
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种地形一应俱全了。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天空中水气与大气共存于一体;浓云密布。
天昏地暗,随着地壳逐渐冷却,大气的温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气以尘埃与火山灰为凝结核,变成水滴,越积越多。由于冷却不均,空气对流剧烈,形成雷电狂风,暴雨浊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久很久。
滔滔的洪水,通过千川万壑,汇集成巨大的水体,这就是原始的海洋。 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带酸性、又是缺氧的。
水分不断蒸发,反复地形云致雨,重又落回地面,把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溶解,不断地汇集于海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才变成了大体匀的咸水。
同时,由于大气中当时没有氧气,也没有臭氧层,紫外线可以直达地面,靠海水的保护,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诞生。大约在38亿年前,即在海洋里产生了有机物,先有低等的单细胞生物。
在6亿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类,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慢慢积累的结果,形成了臭氧层。此时,生物才开始登上陆地。
总之,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及地质历史上的沧桑巨变,原始海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海洋。 海水的盐分 [编辑本段] 海水所含的盐分各处不同,平均约为百分之三点五。
这些溶解在海水中的无机盐,最常见的是氯化钠,即日用的食盐。 有些盐来自海底的火山,但大部分来自地壳的岩石。
岩石受风化而崩解,释出盐类,再由河水带到海里去。在海水汽化后再凝结成水的循环过程中,海水蒸发后,盐留下来,逐渐积聚到现有的浓度。
海洋所含的盐极多,可以在全球陆地上铺成约厚500呎的盐层。 波浪 [编辑本段] 波浪不断在海上翻滚,有时波平如镜,有时却巨浪滔天。
除了那些由地震或火山爆发造成的波浪外,波浪多半由吹过海面的风引起,远处暴风雨所搅起的波浪,可能移动数百哩才抵达岸边。 浪与浪之间由波峰至槽底的高度,多半不超过10呎。
不过在暴风雨中,波浪可能高得惊人;1933年,在太平洋录得的最大波浪高达112呎。 大陆架 [编辑本段] 少数像火山岛之类的陆块,边缘会陡峭地落入海中。
但在大陆周围,大多数是覆盖著浅浅海水的架形陆块,是大陆的延伸部分,称为大陆架。
4.关于鱼的常识性问题
1.鱼会口渴吗?海水不是不能饮用吗?
有的鱼不会,如鲨鱼类,它的体内有很高浓度的尿素,这样,鲨鱼不仅不会失去水分,反而可以对海水形成反渗透,使海水中的水分向鲨鱼的体内渗透。这样鲨鱼就能获得足够的水分,所以鲨鱼从不用嘴喝水,也不会口渴了。
对于其它鱼类来说是必须饮用水的,但是它们有专门的分泌盐分的细胞将多余的盐分排除体外。
海水不能饮用是相对于人来说的,海洋的鱼类已经在里面生存了几万年,已经适应了海水的成分。
2.鱼会睡觉吗?它们可不能闭眼啊! 如果不睡的话,它们不会累死吗?
鱼也要睡觉的。只是没有眼皮,看不出来而已。有时候你看到它停在水中不动,只是腮一张一合的,那就是它在睡觉了。
另附百度来的一点有趣知识:
白天休息的鱼,在夜间活动的肉食性鱼类中占据多数,如鳗、鲶、康吉鳗、比目鱼、海鳝等。
在暗光条件下入睡的鱼以淡水鱼和在浅海中生存的鱼居多,如鲤、鱼印、石鲷,其中隆头鱼科类的鱼,一到傍晚就涌进砂堆的“被窝”里酣睡。第二天太阳一出来就钻出砂堆。它们也进行冬眠。
冬眠的鱼还有鲤、鱼印、鲱鱼、鳗和沙丁鱼等。它们在砂中或泥中期待着温暖的春天。
与此相反,在夏天需要休息一段时间的鱼,可以在炎热地区生活的淡水鱼中找到,比如非洲的肺鱼和生活在多瑙河沿岸水域里的泥鳅。
人需要睡眠,鱼同样也需要睡眠。如同人有各种睡相一样,鱼也有各种各样的睡觉方法。仔细观察我们饲养的金鱼,你就会发现,它们到了夜晚,就会躲.到鱼缸内的小假山、水草里等暗处一动不动。这就是金鱼睡觉时的状态。
鱼不像人那样有眼睑在,睡觉时能够闭上眼睛。因此要掌握它们睡觉时的姿态,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下面就给同学们列举几种鱼的睡眠状态,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一下。
有的鱼如花海猪鱼;细拟隆头鱼、锦鱼,在海洋底部生活,当夜色来临时,它们就会钻进沙子里,一动不动地睡大觉,这样既安静又能有效地防止天敌的伤害。
有的鱼如裂嘴鱼、南洋鹦嘴鱼,它的身体内会分泌一种特殊的胶状物质,在要睡觉时它们就像小孩子一样吹个大泡泡,胶质的泡泡遇水硬化,然后它们再钻进泡泡里,只在嘴边留个小孔,就像在睡袋里一样。
在淡水里生活的鱼大多躲在岩石后、水草丛的暗处睡觉。像鲤鱼、鲫鱼钻进水草里,而鲻鱼、鲷鱼则在岩石后面睡觉。
而有洄游习性的鱼则是一边游泳一边睡觉。如金枪鱼、鲭鱼和嘉鱼,不管白天晚上都来回不停地游动,使得我们很难弄清楚它们什么时候是在睡觉;什么时候是清醒的。
3.鱼在进食时,会不会喝下太多大水,导致胃液过稀,影响消化吗?
也不会,它的结构适应了那里的环境,可以将多余的水分挤压出来的,也可以通过鳃排除。
5.关于金鱼的常识
你好! 金鱼饲养前辈很早就有“养鱼先养水”的经验之谈,这说明水质的好坏是会直接影响金鱼正常的生长发育。
换水的目的也就在于清除水中污物(垃圾、鱼便及剩余饲料、陈腐杂质),保持水的清洁,调节水温,增加水中氧气,从而刺激金鱼的生长发育。想养好金鱼,必须对养鱼水有一个初步的认识:1.生水 指刚放出而未经晾晒处理过的自来水或井水。
其水温常与养鱼池(缸)中的水温相差较大,里面含的氯气较多,这种水对金鱼危害极大。2.新水 就是自来水或井水、泉水,经过晾晒静置沉淀2—3天左右的,并且与鱼池(缸)水温相等或相似的干净水。
3.陈水 就是鱼池(缸)中底部含有粪便、污物的脏水。包括池(缸)中长期未换的饲水。
4.老水 就是鱼池(缸)中清洁而呈嫩绿色、绿色、老绿色或绿褐色的水的统称。其中以嫩绿色水为最佳。
在老水中浮游的绿藻较多,它们也是金鱼很好的辅助饲料。这种水中腐败分解的有机质少,溶氧较多,常以嫩绿色而清洁的老水养鱼,养出来的鱼食欲最为旺盛,鱼体健壮,色泽鲜艳,发育很快。
5、回清水 如果发现原来池(缸)中的老绿水突然变成了澄清水,许多绿藻沉淀缸底,这种现象称之回清水。这种水容易引发鱼病,需全部更换。
(一)一般换水 正常的情况下,特别是炎热的夏天,每天只要坚持将鱼池(缸)底部的粪便和脏物连同陈水,用胶管轻轻吸出1/10—1/5,清除水面灰尘及浮出的粪便,然后沿池(缸)壁徐徐注入等温的新水,保持水质的清洁。这种换水方法不易伤及鱼体,方法简便而安全,最适用于家庭鱼缸或小池养鱼者应用。
(二)部分换水 这种换水方法主要在两种情况下进行。一种情况在炎热的夏季和初秋,鱼池(缸)中的饲水换了没有几天,而水色转绿极快(饲料投喂量偏少的缘故),水质尚清洁的情况下,为了防止金鱼烫尾,所以,可把池(缸)中的金鱼全部捞出来,然后把池(缸)中的水成螺旋形转动,待静止片刻后,把池(缸)中央的污物和陈水用橡皮管吸去1/3—1/2,然后注入等温、等量的新水,再把金鱼捞入原池(缸)内饲养。
另一种情况是池(缸)中的水才换没有几天,水色尚好,可因为当天喂食量过多,出现浮头的情况下,必须采取应急措施。换水的办法和上面讲的相同。
如果是鱼场的大鱼池,就不必把金鱼捞出来,而用折叠式拦网把鱼拦围在一边,再把池中的水用捞网轻轻旋转数十秒钟,待水静止片刻随后开动排水闸慢慢放水或用吸管吸除池(缸)中央过剩的鱼虫、粪便和陈水,或用捞鱼网兜从中央捞去过剩鱼虫后,再放去1/4—1/2的陈水,最后注入等量、等温新水,这种方法常见于鱼场或家庭因投食量过多的时候所采用的急救方法。(三)彻底换水 这种换水往往是结合翻池(缸),挑选幼鱼或成鱼的同时进行的一种换水法。
常常是由于水质严重败坏或青苔过长,鱼过密的情况下才采用的。具体有两种方法:1.在没有空闲池的情况下,只好将全部金鱼捞入盆内或者把网箱放入邻池水中暂养,在盆内或网箱内加入增氧头增氧。
然后,刷去原池壁上的青苔,彻底冲洗干净以后,重新注入等温新水,静置片刻待水温相等后将鱼捞入原池(缸)内。2.如果有空闲池和新水时,则只要将全部金鱼捞入盆或网箱内,分别挑选处理好,该分池的分池,不分池的待水温相等后就可将金鱼移入新水内饲养。
这种换水方法应特别注意水温,最好要选择晴天的早晨9时前进行。不过此法一般只适用于成鱼或较大的幼鱼,仔鱼不宜使用。
如果条件许可,在彻底换水前,可先在备用的池(缸)中盛满伏水,然后把鱼直接捞入备用池(缸)内为好。这样水温变化小,鱼群容易适应新环境,使鱼免受盆内或网箱内挤轧之苦。
这种换水方法,在春、秋季节一般每隔半月左右进行1次。夏季大伏天气、水温高达28℃以上,在水色极易浓色,水质很易混浊的情况下,一般5—7天应彻底换水1次。
冬季水温降至4℃左右,金鱼活动缓慢,食欲减少,水质不易败坏,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全部换水。在南方春季是金鱼的繁殖产卵季节,北方3月下旬至4月上旬,即春分节后清明节前才可以把金鱼从越冬室内移出,于露天场地饲养,俗称“出盆”。
这时气温变化较大,金鱼最易患病,而且死亡率也较高。这一阶段,要注意天气的变化,晚上必须用苇帘盖上以防寒,白天将帘掀起向阳饱晒。
金鱼如在低温条件下越冬,一般是不给喂食的,出盆后开始喂食,但不宜喂得太多。每天上午把鱼虫捞回来,漂洗干净除去杂垢,然后喂给金鱼。
开始少喂,1周之后,可以多喂。每天下午3时左右,把浮在水面上的灰尘等脏物用布兜捞除,俗称“打皮”。
再用布兜轻轻地沿鱼缸、池边的水转动2—3圈,等水中的脏物沉淀到缸、池底部后,再用橡皮管将沉淀物吸出来,吸水量约为总量的10%一40%。金色如是低温过冬,出盆后鱼体比较瘦弱,吸水时要特别小心。
然后再加入等量的新鲜水,约达盆深的4/5,借以保持一定的水温。换水通常是2周左右1次。
换水时,先将鱼捞出,洗刷鱼盆后,全部换上新水,再把鱼放入盆中。如容器较大,可先将污水放出一部分,然后捞鱼,洗刷容器,除去污物。
用陶瓷制作的盆或水泥边壁上所积的青苔不要彻底除。
6.急
饲料投资一般占养鱼总支出的60%-70%,因地制宜,科学有效地节省饲料是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现将七种省料方法简介如下,仅供参考。 1 种青养鱼 种植青饲料,以草代料养鱼对主养草食性鱼类如草鱼、鳊鱼等极为有利。可在池埂或饲料地采取苏丹草、黑麦草轮作的方式进行种植,种一次可割几茬,一般可达到亩产5吨以上,平均每25千克青草长1千克鱼,而且鱼类食用优质牧草不易得病,间接节约鱼病诊治费用。 2 投肥养鱼 投肥分为有机肥和无机肥。一是投有机肥。下塘前先施基肥,培肥水质,一般每亩用畜粪 200~300千克或人粪尿100千克左右;下塘后根据水质、天气和鱼类生长情况追肥,一般每亩每天施经发酵的粪肥50~70千克,全池泼洒。另外在高温季节也可按池鱼总重量的1%投喂饼肥,也可用麸皮、玉米粉辅助投喂。二是投无机肥。下塘前20天先施基肥,每亩用过磷酸钙2.50千克,硫酸铵3-5千克;下塘后根据水质、天气及鱼类生长情况少施勤施,一般每2~3天施硫酸铵1.50千克,过磷酸钙0.25千克,化水全池泼洒。 3 以虫养鱼 夏季可在鱼塘水面上安装数盏5瓦灯泡.每盏灯每晚可诱得蚊蝇、螟虫等虫类5~6千克;或在塘面上吊一只瓷盒,内装禽畜下脚料诱蝇育蛆,大量蛆虫沿盒边爬出掉入水中,成为鱼饵,一般2千克虫可长1千克鱼。 4 以鱼养鱼 以鱼养鱼是指合理混养,循环利用饵料的养鱼方法。一般鲢、鳙、草、鲤、鲫及野杂鱼合理混养,可充分利用不同水层的营养,且鱼类粪肥可肥水,繁殖大量浮游生物为鲢、鳙提供饵料;食物的残渣剩屑又能为鲤、鲫等吃食性鱼类提供饵料;死鱼、野杂鱼又能为肉食性鱼类提供饵料。但在放养中注重分清主养鱼与混养鱼的比例。 5 生态养殖 利用食物鲢进行生态养殖也是节省饲料、提高效益的一大养殖方式。可在鱼场附近设饲料地、猪舍实行种养结合,鱼猪配套养殖,进行立体开发,综合利用;以地种菜种草,菜草喂猪喂鱼,猪粪养鱼肥塘,猪粪塘泥肥地,形成草—猪—鱼合理利用的良性循环,实现其生态养殖效益。 6 鱼禽混养 家禽粪肥富含蛋白质、旷物质及部分维生素,用之喂鱼可节省不少饲料。一般每 50只鸡、40只鸭鹅的粪便能喂 1亩水面的鱼。具体方法是:在池边种饲料及青草,附设鸡舍、鸭棚,以饲料或青草喂鸡鸭鹅,也可加工后喂鱼,鸡鸭鹅粪便喂鱼肥水,塘泥肥地,形成饲草—鱼—鸡鸭鹅的循环利用。 7 人工配合饲料养鱼 为了扩大饵料来源,可将植物性饵料和农副产品与动物性饵料加工制成混合饵料,既可节省动物性饵料,又能降低饵料成本,并且营养丰富且全面。一般可参考以下人工配合饲料的成分构成:动物蛋白成分(包括鱼粉、血粉、蚕蛹、猪肝渣等)30%,豆渣(豆腐渣、粉渣) 30%,麦麸30%,稻谷芽5%,另加植物油1%,蚯蚓粉1%,骨粉1%,维生素0.10%,在调剂加工饲料时,还可在每百千克饲料中添加1千克食盐,1千克畜用土霉素药渣,这样既能提高饲料质量,又能杀菌防病。
给你这个网站看看吧 /bencandy.php?fid-189-id-15483-page-1.htm
7.有趣的科学知识:鱼会喝水吗
有些鱼确实是需要主动喝水的,但对于不同的鱼类,答案是不一样的。
鱼喝水与否是由鱼体液的浓度与外界水环境的浓度的相对高低决定的。(和渗透压原理有关)淡水鱼类体液的盐分浓度一般比外界水环境要高,这时外部的水分总会“趁机进入这些淡水鱼体内”。
在摄食过程中,一些水分也会通过消化系统进入鱼类体液循环。所以,淡水鱼类一般不“喝水”,而它们体内过多的水分会以尿液的形式通过肾小体发达的肾脏排出体外,以保障体内渗透压平衡。
(平时人们看到的淡水鱼类的“喝水”动作,其实是让水通过鳃部,摄取水中的溶解氧,达到呼吸的目的,这些水分大部分会从鳃裂排出,而不会真的进入消化系统。)海水硬骨鱼类体液浓度一般比外界水环境低,其体内的水分则会不断地从鳃和体表向外渗出。
为防止过分失水,海水硬骨鱼类不仅要从食物中获取水分,还会吞饮海水,吞下的海水在肠壁渗入血液后水分大多被截留,多余的盐分由鳃上特殊的泌盐细胞排出体外,同时尿液量也较少。(例如,美洲鳗鲡在海水中生活时,每天每千克体重饮水50-200ml。)
而海水软骨鱼类的血液中由于含有尿素,所以其体液浓度稍高于海水,它们通过血液中尿素浓度调节鳃部进入血液循环的水量和尿液的排出量,来保持水分的动态平衡。所以它们一般也不需要主动"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