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文学常识

2022-10-12 综合 86阅读 投稿:诗性靡

1.杜牧赤壁文学常识

《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这里的铜雀台,就表现了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很是蕴藉。

诗中的大乔、二乔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另外,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

2.杜牧赤壁文学常识

《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

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

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这里的铜雀台,就表现了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

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很是蕴藉。诗中的大乔、二乔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

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

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

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

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另外,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

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

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

3.资治通鉴《赤壁之战》的文学常识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东:向东。

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于:介词,向。

○“事急”点明背景,“求救”点明目的。曹军压境,加速孙刘联合的进程。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诣:到,去。

亮见权于柴桑。 见:谒见。

柴桑:古地名,故城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当时孙权在此驻军。 说(shuì)权曰:“海内大乱。

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说:劝说。

海内大乱:指汉末黄巾起义以及随后军阀割据的局面。海内,四海之内,指中国。

收众:招收人马。汉南:汉水以南,这里指刘备投奔刘表后在樊城、新野驻军,积聚了一些力量。

“江东”“汉南”的前面都省掉一个介词“于”。 今操芟(shān)夷大难(nàn),略已平矣, 芟:消除。

夷:削平。大难:大患,指袁绍、袁术、吕布等割据势力。

略:大致。 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遂:于是,就。 英雄无用武之地, 指刘琮降曹,荆州被曹操占据,刘备失去抵抗的地盘。

用武:施展才能。 故豫州遁逃至此, 遁逃:逃避。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 愿:希望。量力:估计自己的力量。

处之:对付这种情况。之,指当时曹军南下的情况。

○不回避刘备战败的事实,突出孙曹的矛盾。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以:介词,用。

吴越之众:指东吴的人马。吴越,指孙权据有的江东地区,春秋时吴国和越国在这里建国。

中国:古汉语中所说的“中国”,通常是一种地域概念,指中原地区,这里指曹操的力量。抗衡:相对抗。

不如早与之绝; 之:代词,代曹操。绝:断绝关系。

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按兵:按兵不动。按,止。

束甲:把铠甲捆起来。按兵束甲指停止军事行动。

北面:面朝北,称臣的意思,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北朝拜。事:侍奉。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外托服从之名:表面上假托服从的名义。当时孙权接受讨虏将军的封号,名义上是向汉王朝称臣的,而曹“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孙权在名义上也服从曹操。

外,表面上。而:连词,表转折,却。

犹豫:迟疑不决。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断:决断,决定。

无曰:没有几天,意思是很快。○激将法,切中孙权要害。

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苟:假使。遂:副词,就。

○孙权抢白一句。 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 田横:齐国的贵族,秦亡后自立为王。

刘邦统一天下后,他带着部下五百余人逃到海岛,刘邦召他人朝做官,他不愿意臣服于汉朝,走到洛阳附近就自杀了。耳:语气词,含有“不过如此”的意思。

犹守义不辱; 犹:还,尚且。辱:屈辱。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zhòu), 王室之胄:王室的后代。刘备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胄:后代。 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盖世:超过当世,没有人比得过。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事:指与曹操争天下之事。

不济:不成功。此乃天也:这是由于天意。

安:怎么,哪里。复为之下:再给他做下属。

复,再,这是相对于刘备曾投靠过曹操而言,如果这次向曹操投降,就是“复为之下”。为之下,双宾语,给他做部下。

之,代词,代曹操。下,部下,下属。

○运用田横守义不辱的典故,慷慨陈辞,再激孙权。 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吾计决矣! 勃然:恼怒的样子。举:拿,用。

全吴之地:整个儿的吴地。十万之众:这里指全吴的军队。

受制于人:受别人控制。○“勃然”一词,活现孙权激怒的神情。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非……莫……:除了……没有一个……。以:连词,与,后面省略代词“我”。

当:抵挡。然:转折连词,然而。

新败:指刘备败于长坂的事。抗此难:顶住这场灾难。

难,灾难,患难。○“然”字一转,冷静下来,孙权对刘备的力量还有怀疑。

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 败于长坂:指公元208年秋(建安十三年九月),刘备驻樊城,曹操引兵进击,刘备逃跑,至长坂,被曹军追及,刘备大败,连妻子和儿子都丢下了,只带了十几个人逃走。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战士还者:失败回来的战士,“还”是修饰中心词“战士”的。关羽水军:荆州被曹操占领后,刘备派关羽乘船数百艘,从水路到江陵,这部分军队未受损失。

关羽,字云长,刘备手下的将领。精甲:精兵。

甲,铠甲,这里代兵士。合:集合。

江夏:郡名,今湖北省黄冈市一带,刘琦做江夏太守,驻军于此。○刘备虽败,但还有精兵,大有联合的价值。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众:这里指军队。远:指远道。

疲敝:疲劳不堪。敝,坏,这里指疲劳到极点的意思。

闻追豫州,轻骑(jì)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 轻骑:轻装的骑兵。

骑,名词,一人一马叫“骑”。 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此所谓……者也:这就是常说的……啊。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强弓射出的箭,到射程的末尾,不能穿透鲁地出产的薄绢。弩,一种利用机械发箭的弓。

鲁缟,鲁地出产的绢。鲁,山东。

缟,未经染色的绢。山东出产的白色生绢,以轻细著名。

故兵法忌之,。

4.资治通鉴《赤壁之战》的文学常识

楼上的,你那句要改成是你杜撰的,而不是你归纳的,你是据的哪个野史上说曹操要自焚船只而逃?不靠火攻8万人怎么能让人家80万人自焚而逃?欲待天雷殛杀之?赤壁之战自古以来就是名战,居然就给你考古给推翻了。

以下陈寿《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 中 原文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

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

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

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

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

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

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资治通鉴等其他史书记载也是大同小异,却不知楼上的根据是从那本书里得来,也让我们长长见识。

5.初中文学常识赤壁之战是哪一年

战争日期:公元208年7月~12月

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曹操军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战马无粮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

6.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的所有文学常识(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译文: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

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

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

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通假字:华:通“花”,花白。

尊:通“樽”,酒杯。词类活用:东:向东;古今异义:大江:古意是指长江,现代意义是泛指江河。

文学常识: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宋集珍本丛刊》之《东坡乐府》,元延祐刻本,作“强虏”。延祐本原藏杨氏海源阁,历经季振宜、顾广圻、黄丕烈等名家收藏,卷首有黄丕烈题辞,述其源流甚详,实今传各版之祖。

扩展资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

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7.急求《赤壁之战》的文言知识点

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重要战役。战后,曹操退回北方,一时无力南下,便向关西(潼关或函谷关以西地区)方面发展势力。刘备在荆州站住了脚,得以向益州地区进军。孙权在江东的统治进一步稳固,便向岭南地区扩张势力。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后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最后形成。

在赤壁之战前,刘备基本没什么实力,也没什么根据地,但通过赤壁之战,曹操实力大损,刘备趁机夺了荆州,自此开始了发展,若没有着一战,那么曹操实力大过于孙权,更不用说那个尚无自主安身之地的刘备了,这就形不成三国鼎立的局势。

赤壁之战之后,曹操在军事上的优势地位被打破。孙权的势力进一步得到巩固。同时,刘备借赤壁一战也有了安身立命之处,再也不用被人追得到处跑啦。为蜀汉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了一个相对稳固的基础。因此赤壁之战对魏蜀吴三方都是具有决定性的——原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由一家独尊变成了三足鼎立。导致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谁也奈何不了对方。因此,赤壁之战的重要性决非汉中,襄樊之役可比。另外,如果曹操南下征讨江东得手,那么三国的历史就会提前结束。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赤壁之役的重要性。

习题:

《赤壁之战》习题精选

一、比一比,再组词。

率( ) 瑜( ) 谴( ) 渡( ) 滔( )

蟀( ) 愉( ) 遣( ) 度( ) 稻( )

眺( ) 硫( ) 缆( ) 幔( ) 苇( )

跳( ) 流( ) 览( ) 慢( ) 违( )

二、多音字组词。

三、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调兵( )将 自不( )力 无心( )战

丢盔( )甲 不( )其数 以少( )多

四、把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

2.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高兴还来不及,哪儿想到防备?

五、照样子,将句子中蓝色的部分换上一个成语。

例如:周瑜调动兵马,派遣将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调兵遣将)

1.黄盖向周瑜提出“火攻”的建议是因为看到双方兵力悬殊,敌人多,我方兵力少,长期相持于己不利,曹操铁索连船,用火攻就能以少胜多。( )

2.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对自己的情况和对方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利用天时地利,发扬长处,避开短处。( )

六、写出下面歇后语的后半句。

1.曹操败走华容道——

2.程咬金上阵——

3.缸里点灯——

4.给老虎医病——

5.狗咬吕洞宾——

答案:

一、率领、蟋蟀;瑕瑜互见、愉悦;谴责、派遣;渡口、欢度;滔天、稻子;眺望、跳动;硫磺、流逝;缆绳、展览;幔子、缓慢;芦苇、违反

二、略

三、遣:派遣;量:估量;应:应付;弃:扔掉;计:计算;胜:战胜。

四、1.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肯定要失败。2.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高兴都来不及,更想不到防备。

五、1.敌众我寡 2.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六、1.走对了路子 2.就那三板斧 3.照里不照外 4.提心吊胆 5.不识好人心

赤壁文学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