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里的文学常识

2022-08-02 综合 86阅读 投稿:仰望天

1.关于韩愈的文学常识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扩展资料: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和散 文具有很高的造诣,为后人留下了许多 千古佳作,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创作理论上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

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韩愈

2.求师说的文言知识

【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通“逗”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一词多义】

(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作“专门技艺人”讲

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之)

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

郯子之徒: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些”、“那些”

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其)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只是指示代词,那些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

(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道)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也:名词,风尚

余嘉其能行古道:名词,道路、途径

(乎)

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

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于)

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

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词类活用】

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 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 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

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古今异义】

学者-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小学-古:小的方面 今:小学生的学校

众人-古:一般人 今:表示大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用来……的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吾从而师之:从而 古:跟随并且 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句读之不知:读 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ou四声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u二声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 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

圣人无常师:常 古:永久的 今:平常的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 古:风气 今:道理

【特殊句式】

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

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不拘于时-被动,介词结构后置

学于余-介词结构后置

耻学于师-介词结构后置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其可怪也欤-判断句

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结构后置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判断句

人非生而知之者-判断句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则曰-省略句

3.师说的文言知识积累

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通“逗”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一词多义(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作“专门技艺人”讲 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则耻师:v. 动词 拜师 (之) 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 郯子之徒: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些”、“那些” 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其)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指示代词,那些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 (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道)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余嘉其能行古道:名词,道路、途径 (乎) 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 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于) 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 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词类活用 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 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 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 吾未见其明也。

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古今异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小学而大遗---小学----古:小的方面 今:小学生的学校 今之众人---众人---古:普通人 今:表示大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用来……的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并且 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句读之不知---读---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 圣人无常师---常---古:永久的;固定的 今:平常的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古:风气 今:道理 无贵无贱---无---古:不论;不分 今:没有特殊句式 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 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不拘于时-被动,介词结构后置 学于余-介词结构后置 耻学于师-介词结构后置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其可怪也欤-判断句 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结构后置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判断句 人非生而知之者-判断句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判断句 则曰-省略句。

4.汉语言文学常识

一、中 国 文 学 一先秦 作 家 课 文 说 明 孔 子(名丘,字仲尼。)

《论语》 孔子是我国历史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是我国历史和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左丘明(春秋时鲁国史官) 《曹刿论战》 《肴之战》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

孟 轲(名畸,字子舆。儒学大师。)

《鱼我所欲也》 《庄暴见孟子》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思想及言行的书。孟子的思想主要是仁政、民贵、君轻。

庄 周(道学大师) 《庖丁解牛》 庄子有在政治和主张无为,在精神和主张自由。 屈 原(名平,战国时楚国人) 《涉江》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长诗。

《涉江》是“九章”一。 荀 子(名况) 《劝学》 《荀子》是诸子散文。

列 子(名寇,又名御寇。) 《愚公移山》 韩 非(法家学派的代表。)

《五囊》 《扁鹊见蔡桓公》 《战国策》(作者无法考证。现传本经西汉刘向整理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是国别体散文,记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略和言论。 二两汉 作 家 课 文 说 明 贾 谊(世称贾生,西汉文学家。)

《过秦论》 《论积贮疏》 刘 安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列》 司马迁(字子长。) 《鸿门宴》 《信陵君窃符救赵》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历史和第一部记传体通史。

有12本纪(帝王传记)、30世家(诸侯传记)、70列传(著名人物传记)、10表、8书,共130篇。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孔雀东南飞》 见于南朝陈徐陵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

三魏晋南北朝 作 家 课 文 说 明 曹 操(字孟德,魏武帝。) 《观沧海》 曹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才高八斗)。 诸葛亮(字孔明。)

《出师表》 干 宝(东晋史学家。) 《搜神记》(写神怪灵异的故事。)

陈 寿 代表作:《三国志》 刘义庆 《世说新语》又名《世说新书》。 范 晔(南朝宋史学家) 《后汉书》,它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四史”。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靖节先生,东晋诗人。) 《归园田居》 《饮酒》 刘 勰 《文心雕龙》是我国最早的文艺理论著作。

四唐代 作 家 课 文 说 明 王 勃(字子安。) 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全称为“初唐四杰”。

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 《回乡偶书》 王之涣(字季陵。) 《凉州词》 孟浩然 王 维 并称“王孟”,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多描写自然景物,诗风清新自然。

李 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诗风宏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自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有“诗仙”之称。杜甫被称为“诗圣”。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本杜工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代表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史”。

他首创了即事成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后来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 高 适(字达夫。)

岑 参 边塞诗人:以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岑参为代表,题材多反映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风格悲壮宏伟,笔势豪健。 韩 愈(字退之,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

《师说》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刘禹锡(字梦得。)

《陋室铭》 铭:本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警戒自己或歌颂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和种形式短小、文字简洁的独立的文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琵琶行(并序)》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与朱元思书》) 2 文学常识 代表作:《长恨歌》。

新乐府:用自拟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 柳宗元(字子厚。

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 韩柳:唐代散文家韩愈和柳宗元的合称。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主张摒弃六朝华而不实的骈丽文,而创作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散文。 杜 牧(字牧之。)

《阿房宫赋》 赋:讲究辞藻、对偶、用韵的一种文体。但也有以散文为主,夹着少数韵语的。

李商隐(字义山。) 李杜:一是指李白和杜甫;二是指李商隐和杜牧(又称小李杜)。

五宋代 作 家 课 文 说 明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 《岳阳楼记》 柳 永(原名三变,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雨霖铃》 词:诗歌的一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朝,盛于宋朝。

又叫曲子词、长短句、诗余。58字内称小令;59—90字称中调;91字称长调。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伶官司传序》 作品集《欧阳文忠公文集》。

苏 洵(字明允。) 《六国论》 三苏:苏洵与儿子苏轼、苏辙的并称(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此高。)

周敦颐(字茂叔,哲学家。) 《爱莲说》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事,跟现代的杂文或杂感相近。

司马光(字君实,史学家。) 《赤壁之战》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游褒禅。

师说里的文学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