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常识必读

2021-09-05 综合 86阅读 投稿:超甜

1.宋词基本常识

灯火稀疏, 指人烟稀少、比较冷清的地方.古时入夜后家家举灯, 至就寝才灭去灯火。

因此灯火阑珊又代表「夜深」、深宵无人之时分2、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

“麾”是军旗。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

3、身老沧洲。并非沧州,写成沧州有歧义,因而是错误的,沧州是地名,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身老沧州会让人误读为自己空有一身功夫(沧州),却不能前线(天山)杀敌。

但实际上沧州的地界在燕云十六州,当时宋朝是与金人交战,燕云十六州正是前线。在这里沧洲是指:滨水的地方。

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4、次第,此种指代光景、情况。

不是顺序 5、古时的战车,兵车。

2.宋词基本常识

1. 灯火稀疏, 指人烟稀少、比较冷清的地方.古时入夜后家家举灯, 至就寝才灭去灯火。 因此灯火阑珊又代表「夜深」、深宵无人之时分

2、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麾”是军旗。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

3、身老沧洲。并非沧州,写成沧州有歧义,因而是错误的,沧州是地名,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身老沧州会让人误读为自己空有一身功夫(沧州),却不能前线(天山)杀敌。但实际上沧州的地界在燕云十六州,当时宋朝是与金人交战,燕云十六州正是前线。在这里沧洲是指: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4、次第,此种指代光景、情况。不是顺序

5、古时的战车,兵车

3.宋词 常识

1、词是__唐___时兴起、__宋___代盛行的一种___诗歌形式____。

2、由于它可以配乐歌唱,亦称__乐府_____、__曲子词_____ ;而且它句式长短不齐,故称_长短句___;另外,它还被称为____诗余___、__琴趣 等。

3、词的主要特点:①都有___词牌名____ ;

② ____篇幅___短小(按照字数多少,词可分为 小令、中调、长调(1)_58__字以内是_小令__;(2)_59__字至_90_字是中调;(3)_91_字以上是长调,这种词另称为

③一般分段(词的段称为 阙 、片)

4、请列举常见的五种词牌:

_念奴娇__、_如梦令__、__一剪梅__ 、__卜算子__、__天净沙__。

5、柳永是北宋 婉约 派词人,字_耆卿_,世称___柳屯田____。形式上大量创作慢词,扩充了词体的容量。内容上以写男女相思之情、羁旅行役之苦、都市生活为主。后人评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6、苏轼是北宋 豪放 派词人,字 子瞻 ,号 东坡居士 ,与其父 苏洵 、弟_苏辙_并称“三苏”。他以诗为词,即凡诗能写的,词几乎都能写。

7、稍后的 姜夔 被称为词的“集大成”者,开创了南宋一代典雅词风。

8、南宋词坛最重要的词人是李清照、。李清照, 婉约 派词人,号 易安居士 ,后人辑有她的词集 《易安居士文集》。“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等是她写的名句。她是南渡词人中最重要的一位。创作以北宋灭亡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描写闺情相思,明丽清新;后期转而表现家国之恨,低徊哀怨,她的词在艺术上有较高成就,世称“_易安体”。

9、辛弃疾是南宋著名 豪放 派词人,字 幼安 ,号 稼轩居士 。其词往往抒写奋发向前、坚决抗金的雄心壮志以及 壮志难酬 的愤激不平之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是其名作。其中“永遇乐”是这首词的 词牌名 ,规定了这首词的 格式 、字数 、平仄和声韵;“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词的 词题 ,“京口”即现在的 镇江 市,“建康”是现在的 南京 市,它的别称还有 建邺 、金陵 等。

10、陆游,字 务观 ,号 放翁 ,他的诗集叫 剑南诗稿 ,文集叫 渭南文集 。

11、黄庭坚,江西诗派的创始者,他和北宋诗人张耒、晁补之、秦观 同受苏轼奖掖、提携,故天下称之为“苏门四学士”。

4.关于宋词的知识

百科上就有啊.

起源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唐代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五代时期的《花间集》就很明显地展露了词美丽绚烂的文采,但是这期间的词题材还仅限于描写闺情花柳、笙歌饮宴等方面,可以说还显得很“小气”。虽然艺术成就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但是在思想内涵上层次还不够。宋代初期的词一开始也是沿袭这种词风,追求华丽词藻和对细腻情感的描写。像曾因写过“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当时的词被认为是一种粗俗的民间艺术,不登大雅之堂,以至于宋朝的晏殊在当上宰相之后,对于他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自己写的。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它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才子们一起共同推动了词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发展

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就其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看,继承与创新也不是相互脱节的。

5.谁能介绍些宋词的基本知识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 表一代文学之胜。

唐诗的兴盛和发展,达到了古代诗歌史上的巅峰。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 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

广义来说,词本属诗之一体,然逐渐与传统诗歌分庭 抗礼,经宋代无数词人于此倾注深情,寄托豪兴,驰骋才华,精心琢磨,创作 出大量晶莹、灿烂、温润、磊落,反映时代精神风貌而且具有不同于传统诗歌 艺术魅力的瑰宝,遂与唐诗如峰并峙,各有千秋。 一、曲子词与长短句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 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归纳起来,这许多名称主要是分别说明词 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我国古代诗乐一体,《诗三百篇》与汉魏六朝乐府诗大都是合于音乐而可 歌唱的。“乐府”原为汉时政府音乐机关之名。

汉以后的五、七言古体诗和唐 以后的近体诗始为徒诗而不可歌。唐人的拟乐府古题与新乐府不再合乐,实为 古体诗了。

唐代绝句也有可配乐歌唱的,或称“唐人乐府”,有时与词相混, 如《阳关曲》《杨柳枝》等,也被作为词调名。 唐宋之词,系配合新兴乐曲而唱的歌词,可说是前代乐府民歌的变种。

当 时新兴乐曲主要系民间乐曲和边疆少数民族及域外传入的曲调,其章节抑场抗 坠、变化多端,与以“中和”为主的传统音乐大异其趣;歌词的句式也随之长 短、错落、奇偶相间,比起大体整齐的传统古近体诗歌来大有发展,具有特殊 表现力。曲子词、近体乐府、诗余、长短句之名由此而得。

作词一般是按照某 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 叫做“词调”或“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

宋词唱法 虽早已失传,但读者当时的倚声或后来依谱所填的词,仍然可以从其字里行间 感受到音乐节奏之美,或缠绵宛转,或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 令人回肠荡气,别有一种感染力量。 前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

有 的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有的主张62字以 内为小令,以外称“慢词”,都未成定论。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 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 “四叠”。

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 遍。

“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词虽 分片,仍属一首。故上、下片的关系,须有分有合,有断有续,有承有起,句 式也有同有异,而于过片(或换头)处尤见作者的匠心和功力。

我们看到宋代 许多词人于此惨淡经营,创造出离合回旋、若往若还、前后映照的艺术妙境, 在一首词中增添了层次、深度和荡漾波澜。 大部分词的句式长短不齐,押韵也变化多端。

例如为唐宋词人所常用的词 调《菩萨蛮》,系唐代时据从东南亚传入的乐曲所制。北宋魏夫人依此调所填 的词云: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

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

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本词调全首八句,句句押韵。

上片前两句七言押仄韵,本词用仄声中上声“纸” 韵;后两句五言押平韵,本词押平声中“麻”韵。下片四句均是五言,前两句 押仄韵,本词用仄声中的去声“遇”和“御”韵;后两句押平韵,本词押平声 中“微”韵。

通常近体诗八句的,全篇都是七言句,或都是五言句,隔句押同 一个韵,首句也有押韵的。两者比较,词调显然别呈错综参差之美。

本词上片 写景色,下片写女主人公的行动与心理活动,环境与人物、人物的动作与内心, 通过五、七言长短参差的句式、“麻”“微”平韵和“上”“去”仄韵的交替 迭代,臻于多角度、多层次地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 平仄诸韵分别具有声情之美。

一般说来,平声声调长,不升不降,宜于慢 声吟唱,表达不尽的情意、盎然的韵味。仄也称“侧”,是不平之意。

诗词中 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声调都是短的。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 特别短促。

以欹侧短促的仄声押韵,易于寄寓奇拗不平的感慨,令人激动不已。 不少词调中平仄诸韵递押,也就是长短声调递用、平调与升、降调或促调递用, 不仅声调抑杨顿挫,激荡而和谐,蕴蓄的感情也显得更加丰富曲折。

这是我们 诵读宋词时所值提注意的。 词调有一般诗体中罕见的一字、两字句,或八字以至十字以上的长句,交 错迭出。

例如蔡伸《苍梧谣》(即《十六字令》):“天!休使圆蟾照客眠。 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开头以一字句振起全篇,接以七字、三字、五字句, 又有摇曳的余韵。再看辛弃疾的《唐河传》: 春水,千里。

孤舟浪起,梦携西子。觉来村巷夕阳斜。

几家? 短墙红杏花。 晚云做些儿雨,折花去。

岸上谁家女?太狂颠! 那边,柳棉,被风吹上天。 这里二字句、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押平韵的、仄韵中上、去声 的,错综递用,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描绘出无边春色的生意盎然,青春少女 的天真娇憨,全词在写作上对前举魏夫人《菩萨蛮》似有所借鉴,而。

6.关于“宋词"的知识 50字左右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归纳起来,这许多名称主要是分别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婉约与豪放——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

明张綖:“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当以婉约为主。”清王士祯加以补充道:“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见《花草蒙拾》)这些从宏观角度概括宋词中两种主要艺术风格,而以秦观、李清照和苏轼、辛弃疾分别为其代表作者。这几乎已成为宋词研究中的通论。

7.问宋词中一文学常识

你说的这个“啄玉者”不是出自 吴文英 的词, 而是苏轼的 《定风波·王定国》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云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注释: 1.王定国:王巩,字定国,宰相王旦之孙,与苏轼交密。

2.缀词:作词。 3.琢玉郎:卢仝《与马异结交诗》:"白玉璞里琢出相思心,黄金矿里铸出相思泪。

"可知"琢玉郎"应指善于相思的多情男子,词中当用于形容王巩。 4.点酥娘:此处指柔奴。

5.清歌传皓齿:意指美妙的歌声从唇齿间传出。杜甫《听杨氏歌》"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

" 6."云飞"句:意指柔奴的歌能使人的心境归于恬适安静。 7."此心"句:只要心安,便是家乡。

此处也代表了苏轼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白居易《初出城留别》:"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苏轼当是受其启发。 苏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因为受到使苏几遭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

王定国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元丰六年(1083)王巩北归,出柔奴(别名寓娘)为苏轼劝酒。

苏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

词中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上片总写柔奴的外在美,开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描绘柔奴的天生丽质、晶莹俊秀,使读者对她的外貌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质感的印象。

第三句“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这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

苏词横放杰出,往往驰骋想象,构成奇美的境界,这里对“清歌”的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独特的艺术效果。“诗言志,歌咏言”,“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班固《汉书·艺文志》),美好超旷的歌声发自于美好超旷的心灵。

这是赞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颂其广博的胸襟,笔调空灵蕴藉,给人一种旷远清丽的美感。 下片通过写柔奴的北归,刻画其内在美。

换头承上启下,先勾勒她的神态容貌:“万里归来年愈少。”岭南艰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饴,心情舒畅,归来后容光焕发,更显年轻。

“年愈少”多少带有夸张的成分,洋溢着词人赞美历险若夷的女性的热情。“微笑”二字,写出了柔奴在归来后的欢欣中透露出的度过艰难岁月的自豪感。

“岭梅”,指大庾岭上的梅花;“笑时犹带岭梅香”,表现出浓郁的诗情,既写出了她北归时经过大庾岭这一沟通岭南岭北咽喉要道的情况,又以斗霜傲雪的岭梅喻人,赞美柔奴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为下边她的答话作了铺垫。最后写到词人和她的问答。

先以否定语气提问:“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陡转,使答语“此心安处是吾乡”更显铿锵有力,警策隽永。白居易《初出城留别》中有“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种桃杏》中有“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语,苏轼的这句词,受白诗的启发,但又明显地带有王巩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着词人的个特征,完全是苏东坡式的警语。

它歌颂柔奴随缘自适的旷达与乐观,同时也寄寓着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这首词不仅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而且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

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细腻柔婉,是这首词的风格所在。

宋词常识必读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