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生食品安全知识 100字左右
作为学生应掌握一定的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做好个人防护,以下几点提请大家注意: 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校园周边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在食堂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2.小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有哪些
一、造成食物中毒的危害因素1、食品本身有害有毒:如毒草、莽草、发芽的马铃薯、木薯、苦杏仁、河豚鱼、湟鱼、毒蚌等。
2、食品被有害有毒物污染,如化学毒物、有害生物污染。3、不卫生的设备,容器或用具。
4、生熟食品交叉污染。5、使用了腐败变质的原料。
6、剩余食物未重新加热。7、误用有毒有害物。
8、不适当的贮存。9、食品加工烹调不当。
10、个人卫生素质差。二、食物中毒分类1、微生物性食物中毒(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常伴有发热,其潜伏期相对于化学性的较大。
(2)真菌毒素与真菌食品中毒,特点: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物中的真菌毒素;没有传染性和免疫性,真菌毒素,一般都是小分子化学物,对机体不产生抗体;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较明确的季节性和地区性。2、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发病快,潜伏期短,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常有群体性,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中毒程度严重,病程长,发病充及死亡率高;季节性和地区性均不明显,中毒食物无特异性;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可以检测出有关化学毒物;误食混有强毒的化学物质或食入被有毒化学物污染的食物;临床表现因毒性物质不同而多样化,一般不伴有发热。
三、禁止采购的食品1、腐败变质、油质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司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2、未经曾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3、超过保质期或者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4、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3.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题
一、什么是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质量安全是指食品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
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食品的污染导致的质量安全问题。例: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等。
二是食品工业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质量安全问题。如: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配剂、介质以及辐射食品、转基因食品等。
三是滥用食品标识。例:伪造食品标识、缺少警示说明、虚假标注食品功能或成分、缺少中文食品标识(进口食品)等 一、中小学生购买食品应注意哪些问题 1、到正规商店里购买,不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
2、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 3、仔细查看产品标签。
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
4、食品是否适合自己食用。 5、不盲目随从广告,广告的宣传并不代表科学,是商家利益的体现。
二、中小学生应注意哪些饮食卫生习惯? 1、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一些饮料含有防腐剂、色素等,经常饮用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 3、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要洗干净后再吃,以免造成农药中毒; 4、选择食品时,要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 5、尽量少吃或不吃剩饭菜,如果吃剩饭菜,一定要彻底加热,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 6、不吃无卫生保障的生食食品,如生鱼片、生荸荠; 7、不吃无卫生保障的街头食品; 8、少吃油炸、烟熏、烧烤的食品,这类食品如制作不当会产生有毒物质。 三、中小学生吃甜食多多益善吗? 夏日饮品中富含糖分,孩子多吃后易患皮肤炎症和多种疾病。
在夏日过多摄取糖分,还会产生大量酸性物质,从而打破血液正常的酸碱平衡,使孩子变成酸性体质的人。有医学资料表明,70%的疾病发生在酸性体质的人身上,这无疑使孩子成了疾病“温韩国瘦身一号床”。
除了上述影响,许多饮料中还缺乏孩子发育所必需的蛋白质与脂肪,喝得过多,将影响孩子吃正餐,造成营养不良,所以喝饮料每天最好不超过100毫升。 四、使学生聪明的营养食物有哪些 使学生聪明的营养食物有: 多吃鱼,蛋黄,虾皮,紫菜,海带,瘦肉 2、每周吃一次动物内脏如猪肝、动物脑 3、每天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橘子、苹果 4、每天吃豆类或豆制品 5、每周吃蘑菇1—2次 6、多吃香蕉、红萝卜、菠菜 多吃牛奶,最好是含牛磺酸的儿童专用配方奶,而不是麦乳精类。
五、个人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煮熟后放置2小时以上的食品,重新加热到70℃以上再食用; 3、瓜果洗净并去除外皮后才食用; 4、不购食来路不明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5、不购食无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小店或路边摊点上的食品(尤其是这些店、摊上没有密封包装的食品); 6、不吃已确认变质或怀疑可能变了质的食品; 7、不吃明知添加了防腐剂或色素而又不能肯定其添加量是否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食品。 六、夏季孩子食用哪些蔬菜最适宜 瓜类蔬菜中的水分是经过多层生物膜过滤的天然、洁净、营养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是饮用水所无法替代的。
夏季也正是瓜类蔬菜上市旺季,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含水量都在90%以上。冬瓜含水量居众菜之冠,高达96%,其次是黄瓜、金瓜、丝瓜、佛手瓜、南瓜、苦瓜等。
凉性蔬菜进入夏季后,对人体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是暑湿之毒,所以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清热去火、排毒通便。如苦瓜、丝瓜、黄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等都属于凉性蔬菜,不妨经常食用。
“杀菌”蔬菜夏季是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这时多吃些“杀菌”蔬菜,可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这类蔬菜包括大蒜、洋葱、韭菜、香葱、蒜苗等。
七、饮用牛奶应注意哪些? 1、不宜空腹饮。不少人喜欢将牛奶煮沸后,放凉饮用,视同一般的饮料、果汁,这样虽然方便了,但空腹饮奶使牛奶在肠胃中停留的时间过短,过快地进入排泄系统,从而影响营养成分的全面吸收。
饮牛奶时要吃点点心,如面包。饼干之类,以利延长其在消化系统内停留的时间。
关于肾病饮食健康知识 2、不宜饮冰牛奶。将牛奶冷藏或加冰块饮用,虽然口感爽,但冰牛奶对肠胃的刺激,易致发腹泻。
3、不宜温藏。有人喜欢图省事,将牛奶早上煮好后,装入保温瓶中存放,想喝时再倒出来饮用。
殊不知,牛奶这种营养丰富的饮料,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极易滋生细菌,导致牛奶腐败变质。 4、不宜久煮。
有人将牛奶煮沸时间过长,其实这样不好。因为煮牛奶一般要放白糖,煮时过长,奶的赖氨酸与白糖在高温下产生果糖基赖氨酸,而这是一种难以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物质。
5、不宜饮结块奶。牛奶中若出现块状或絮状性物质,即不宜再饮用,因为这样的牛奶已变质。
八、如何分清食品保质期和保存期? 所谓保质期(最佳食用期、最短适用日期)是指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超过此期限,在一定时间内食健康有效的减肥药品依然可以食用。
保存期(推荐最后食用日期)是指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预计的终止食用日期,超过此期限,产品不宜再食。
4.中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一、造成食物中毒的危害因素 1、食品本身有害有毒:如毒草、莽草、发芽的马铃薯、木薯、苦杏仁、河豚鱼、湟鱼、毒蚌等。
2、食品被有害有毒物污染,如化学毒物、有害生物污染。 3、不卫生的设备,容器或用具。
4、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5、使用了腐败变质的原料。
6、剩余食物未重新加热。 7、误用有毒有害物。
8、不适当的贮存。 9、食品加工烹调不当。
10、个人卫生素质差。 二、食物中毒分类 1、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常伴有发热,其潜伏期相对于化学性的较大。
(2)真菌毒素与真菌食品中毒,特点: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物中的真菌毒素;没有传染性和免疫性,真菌毒素,一般都是小分子化学物,对机体不产生抗体;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较明确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2、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发病快,潜伏期短,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常有群体性,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中毒程度严重,病程长,发病充及死亡率高;季节性和地区性均不明显,中毒食物无特异性;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可以检测出有关化学毒物;误食混有强毒的化学物质或食入被有毒化学物污染的食物;临床表现因毒性物质不同而多样化,一般不伴有发热。
三、禁止采购的食品 1、腐败变质、油质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司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2、未经曾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3、超过保质期或者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4、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四、为什么说剩菜应彻底加热后才能食用 各种剩菜应尽早放入冰箱冷藏,再食用时应彻底加热,这是消除微生物的最好办法,剩菜在贮存时微生物也许已经生长繁殖,因为适宜的贮存仅能减慢微生物的生长,并不能杀灭它们。
所以剩菜应尽量当餐食用。彻底加热是指食品所有部位的温度至少达到70℃以上。
通常情况下,这样可保证食品卫生质量。 但是新鲜蔬菜最好不隔夜、隔餐食用。
各种叶菜尤其如此,如白菜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吃剩的白菜经过一夜后,由于细菌的作用,无毒的硝酸盐会转化为剧毒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使人体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等中毒症状,亚硝盐还是一种致癌物质。
五、为什么说有些手部不良的习惯动作具有潜在危险性 我们双手有很多的小动作是不自觉而又经常重复的。如擦鼻子、抓弄头发、挠胡子、触摸口部、抓痒,这些动作若与做饮菜连在一起,有相互污染的风险。
历史上曾发生过由于这些动作导致疾病流行的事件。我们在制作食品时应避免这些小动作,若发觉有这些动作应立即洗手,不要怕麻烦。
集体食堂、宾馆、饭店等尤其如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防止疾病流行,确保吃的卫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六、为什么应避免用手去直接接触熟食和其他随时可吃的食物 手上有大量的细菌,尽管在接触食品前进行了洗后,但不可能全部洗掉。
熟食和其他随时可吃的食物大多不再加热处理,一旦污染了细菌,细菌会随这些食物进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 如果这一定要用手处理食物,应该戴手套(如果食物是已包好或需要再煮的可不用戴手套)。
戴手套要注意以下要求: 1、当手套破损了,被污染了或因任何理由脱下来后,这些手套一律应弃掉。 2、在处理生和熟食之间要更换手套。
3、手套要经常更换(至少每小时一次)。 4、用过后的手套不能再用。
七、为什么烹调方法不当,可产生多种致癌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烹调方法不当,会产生多种致癌因素。 1、动物肉、鱼类等动物蛋白,火候超度,容易产生致癌物氨甲基衍生物,所以动物禽畜肉类、鱼肉类,不可爆炒,烧焦后更不宜吃。
2、高温加热或油炸食品,可产生致癌的多环芳烃物,因此应少食或不食油炸食品。 3、新鲜蔬菜洗切后搁置时间过长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因此蔬菜应现洗、现切、现炒、现吃,这样既避免产生亚硝酸盐产生,也减少了营养素的损失,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
4、严禁用煤、原油、木柴等燃料熏制食品,否则会产生致癌物3.4苯并芘,对人体有害。 八、为什么会出现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首先应有中毒的食物,并且该食物中带有足够剂量的致病因子,具备了这两条,即可引起食物中毒。
经分析,引起食物中毒常见的有十大因素: 1、不适当地冷藏食物(冷藏温度不够); 2、在室温下贮藏食物(室温在危险温度带范围内); 3、过早地准备食物(使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 4、不适当地冷却食物(冷却时间过长); 5、不适当地加热食物(加热不彻底或低温长时间加热); 6、内务管理不善(偶然的污染事故); 7、交叉污染(卫生制度不健全,个人卫生习惯不良); 8、不适当地解冻食物(在室温条件下解冻); 9、食品加工或制作人员有感染并且有不良卫生习惯; 10、已加工的食物被污染。 一。
5.如何预防食物中毒,学生食品卫生安全注意事项
学生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种类。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1],真菌中毒。 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肉、鱼、蛋、乳等及其制品,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菜等。
霉变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麦、霉变甘蔗等中毒 (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10] 1、有毒动物组织中毒,如河豚、贝类及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等。[11] 2、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豆角,毒蕈、含氰甙植物及棉子油的游离棉酚等中毒。
[12] (三)化学性食物中毒,如重金属、亚硝酸盐及农药中毒等。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受有毒藻类污染的海产贝类等。
(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能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甘蔗;未加热煮透的豆浆、芸豆角、杏仁、木薯、鲜黄花菜等。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另外,菜豆中毒、豆浆中毒和因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也时有发生。
食物中毒的特点 1、中毒者在相近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相同的可疑中毒食物,未食用者不发生中毒,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 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
3、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4、所有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一般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
那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呢? 针对年龄特点,同学们应该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
从而引起腹泻。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
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qs号)等标识。
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否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生吃瓜果要洗净。
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
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4、尽量不吃剩饭菜。
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粒上有霉点),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6、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
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 7、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
8、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
最好是喝白开水。 9、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
只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我卫生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度,从而预防食物中毒,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食物中毒的处理 1、立即停止供应食用可疑中毒食物。
2、采用指压咽部等紧急催吐办法尽快排出毒物。 3、尽快将病人送附近医院救治。
4、马上向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所或防保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注意保护好中毒现场,就地收集和就地封存一切可疑食品及其原料,禁止转移、销毁。 5、配合卫生部门调查,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各项措施。
常用的预防食品中毒和学校的相结合。 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1、保持厨房环境和就餐用具的清洁卫生。
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切勿购买和食用腐败变质、过期和来源不明的食品,切勿食用发芽马铃薯、野生蘑菇、河豚鱼等含有或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
3、蔬菜按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顺序操作处理。 4、肉及家禽在冷冻之前按食用量分切,烹调前充分解冻。
5、彻底加热食品,特别是肉、奶、蛋及其制品,四季豆、芸豆角、豆浆等应烧熟煮透。 6、烹调后的食品应在2小时内食用。
7、妥善贮存食品。食品贮存在密封容器内,生、熟食品分开存放,新鲜食物和剩余食物不要混放。
提前做好的食品和需要保存的剩余食品存放在高于60摄氏度或低于10摄氏度的条件下。 8、经冷藏保存的熟食和剩余食品及外购的熟肉制品,食用前应彻底加热,食物中心温度须达到70摄氏度,并至少维持2分钟。
9、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把“病从口入”关,勤洗手、不喝生水。
10、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11、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点和卫生条。
6.大学生必须重视的食品安全常识
一、基本知识 食物中毒 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 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主要具有病人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食物,未食用者不发病,一般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无传染性等特点。常见以下几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菜等。
2、化学性食物中毒:误食有毒化学物质,或食入被被农药等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所致。 3、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常见有:河豚鱼、毒蘑菇、腐烂变质的青皮红肉的鱼类、腐烂蔬菜、发芽土豆、苦瓠子等。
二、预防食物中毒措施 (一)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1、避免熟食品受到污染 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成品、半成品、原料应分开加工、存放;员工要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应消毒手部,发现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及化脓性皮肤病者, 应即暂停其接触直接人口食品工作;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使用禽蛋前应先清洗、消毒外壳。
未经许可严禁餐饮单位及个人提供凉菜、烧卤食品、生食海鲜水产品、糕点、裱花等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2、控制温度 一定要烧熟煮透所有食品,尤其是肉、奶、蛋及其制品以及海产品,如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外购熟食和隔餐冷藏食品食用前均须彻底加热(中心温度应高于70℃),加热前应确认食品未变质。
冷藏(冻)设施,生熟食品必须严格分类分柜存放,半成品、成品应用保鲜膜等密封措施分隔保存,并注明贮存日期和具体时间。 3、控制时间 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
熟食品应尽快吃掉;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10℃以下),如在10℃-60℃的常温下保存,应于出品后2小时内食用。
4、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
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对其表皮进行清洗消毒。 5、控制加工量 食品的加工量应与加工条件相吻合。
食品加工量超过加工场所和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卫生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不得超出供餐能力承接大规模的聚餐活动如年夜饭、大型宴会等。
(二)预防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 6、严防四季豆中毒!四季豆又称面豆、东北油豆、菜豆、架豆、芸豆、刀豆、扁豆等,如果加工方法不当(多数为炒煮不够熟透),本身含有毒素(皂甙和红血球凝集素等)没有被完全破坏,就容易导致中毒,是每年造成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多发生于集体食堂,冬春季高发。 预防方法:就是要将四季豆煮熟焖透。
注意不买、不吃老四季豆,把四季豆两头和豆荚摘掉,因为这些部位含毒素较多。烹调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使四季豆外观失去原有的生绿色,吃起来没有豆腥味。
集体食堂不提倡加工销售四季豆,防止因加工不当引起的食物中毒。 7.预防亚硝酸盐中毒!亚硝酸盐是剧毒物质,是一种白色不透明结晶的化工产品,形状极似食盐,味略咸。
人摄入纯亚硝酸盐后10-15分钟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全身皮肤粘膜紫绀等症状,严重者死亡。常为误作食盐使用或人为投毒引起中毒。
使用者务必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使用;禁止用于腌菜、肉等制品。严格遵守餐饮业和个人禁止购买、使用亚硝酸盐的深圳市特别规定。
绿叶蔬菜中含有不同量的硝酸盐,经加热或存放的时间过长,硝酸盐被细菌还原成有毒的亚硝酸盐。甜菜、莴苣、菠菜、芹菜及萝卜等硝酸盐含量较高。
因此加工的蔬菜应新鲜并避免加温时间过长,宜当餐用完;避免提供腌制时间不足20天的腌菜。 8.预防豆浆中毒!应注意豆浆加热至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
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坏。 9.预防农药中毒! 蔬菜烹调程序:一洗二浸三烫四炒。
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涤剂(洗洁精)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提倡所有集体食堂、大型及有条件的单位,尤其是A级单位均宜建立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制度。
10.预防瘦肉精中毒!消费者禁止采购、使用无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肉类及制品。 不要购买肉色较深、肉质鲜艳,后臀肌肉饱满突出,脂肪非常薄等有可能使用过“瘦肉精”的猪肉,少吃内脏。
(三)预防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11.禁止使用毒蘑菇、发芽马铃薯等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及原料! 12.禁止食用河豚鱼!河豚鱼是一种味道鲜美但含有剧毒物质的鱼类。每年2-5月份河豚鱼生殖产卵期含毒最多,因此春季是易发生中毒季节。
其特点为发病迅速且症状剧烈,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病死率高达40%—60%。河豚中毒多为误食而引起,有的则因喜食河豚,但未将其毒素除净而引起中毒,一般在食后10分钟至3小时发病。
先感觉手指、口唇、舌尖麻木或有刺痛感。
7.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宋江668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套、勤晒被褥。
保持教室、寝室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
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一、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1、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2、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二、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三、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2、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3、不吃变质剩饭菜。
4、少吃、不吃冷饮。 5、少吃、不吃零食。
6、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7、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8、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或喝水。 9、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
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10、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
四、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查看市场准入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