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课第一框自然界的物质性的例题要四道选择一道主观现在就要四道
1.基督教宣称,上帝耶和华居住在天国;佛教认为,在现实世界以外,有一个佛居住在西方极乐世界;道教也认为,玉皇大帝领导的众神居住在天宫.现代电子天文望远镜已经能使我们观察到360亿光年以外的天体,也没有发现天国在哪里.相反,现代天文学证明:每一个天体都有自己的起源、变化与灭亡的过程,那些遥远的星球和地球都具有同样的化学元素和同样的运动规律.这表明( )A.上帝及其天国离我们太遥远B.天和地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C.宇宙天体都是没有任何差别的星球D.人们对宇宙的了解还很少解析:题意是讲“天国”、“极乐世界”、“天宫”是不存在的,科技证明:所有的天体都和地球一样,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不存在“天界”、“人间”两个世界.故B项正确.A项并没有排除“上帝”、“天国”的存在,是错误的.C项属于常识性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且没有否定“上帝”、“天国”的存在.答案:B2.地球从产生到现在已经有大约46亿年的历史,经历了“天文时期”和“地质时期”两大演化阶段.地球形成时没有生命,到了距今30多亿年前,地球上才出现生命,开始了生物进化的历史.上述事实说明( )A.自然界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B.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C.事物的运动变化具有相对性D.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解析:A不是题干所反映的问题.CD观点错误.答案:B3.生物进化论指出,现代生存的各种生物有着共同的祖先;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也由少到多;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这说明( )A.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B.各种各样的神创论是极其荒谬的C.物质是一种客观实在D.物质世界具有多样性解析:A不为材料所说明.CD不是材料的主旨.答案:B4.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在玉树发生的7.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房屋倒塌,道路损毁严重,人员伤亡严重……这说明( )A.自然界是无法认识的B.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C.世界是物质的D.“天灾不由人”,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答案:B5.我国有“盘古开天”传说:在远古时代,宇宙是黑暗混沌的一团,盘古孕育于其中,一万八千年后,他越长越大,就用大斧把它劈开,轻的上升为天,重的下沉为地.盘古临死时,呼出的气变成了风云,声音变成了雷霆,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明月,躯体变成了五岳名山,须发变成了群星,血流变成了江河,皮肤、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牙齿、骨头变成了金属和玉石.盘古用自己的身体造出了天地万物.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神话传说的认识.答案:(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因此,我们应该看到世界的物质性,而不应相信材料中的传说和论调.。
2.高二必修四哲学第一课的知识框架
很多诶,都不知道该从哪里讲,我先笼统地概括一下,你看能理解啵?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求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常识》第一课导学案
政治:1.1.1《生活处处有哲学》 教学案(新人教必修4)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一课第1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哲学的含义,理解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2.能力目标: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学习重难点】 哲学是爱智之学;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课前预习 自主探究】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页虚框,思考: 1. 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之“一道”,孔子为什么不愿意呢? 2.你认为孔子的“道”是指 (二)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本第4—5页,思考: 1.哲学的智慧是不是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 2.是否说,人们只要参加了实践活动,就会产生哲学智慧? 3.是否说参加实践活动是获取哲学智慧的唯一途径? 4.课本第5页“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小结:哲学的智慧产生于 ,源于人们 。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页,思考: 1.从哲学的本义来看,哲学是一门 的学问。哲学就是 或 。
马克思说,哲学是 。 2.真正的哲学的功能是什么? 3.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综合一、二两部分,得出结论: 。
【基础自测】 选择题 1..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 ) A.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B.源自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C.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产生于人们的惊异、困惑 2.哲学智慧不像知识,它既不会老化,也不会被岁月的尘埃所覆盖。
1936年出版的土木工程、桥梁设计或化工大全等论著,尽管富于三十年代先进的知识,但早已进了造纸厂,而《道德经》和《柏拉图全集》还在不断再版、译成别国文字,并加以重新研究。为什么?因为今天《道德经》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知识而在于它的智慧。
是它的智慧,而不是它的知识,征服了人心。人类需要哲学智慧,这是因为( ) ①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总是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②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③哲学智慧是人们认识世界、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④哲学智慧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这句话表明( ) A.哲学是客观世界本来就存在的 B.哲学存在于人们的主观世界之中 C.哲学存在于高度发达的人脑中 D.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4.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是说( ) A.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基础 B.只要改造世界,就能认识世界 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需要哲学 D.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5.现实生活中人们嘲笑杞人忧天是“天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然而在今天看来,人们的嘲笑是错误的。
杞人忧天的合理思想是( ) A.预见到外部世界的发展趋势 B.看到了天地万物的变化趋势 C.触及到思考世界、思考人与世界关系的问题 D.认识到人类在自然世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6.科学家说哲学是科学之王;艺术家说哲学是艺术之舟;社会学家说哲学是领导社会秩序的掌舵者;诗人说哲学的终点,往往是诗歌的起点。哲学犹如一片水中漂浮的落叶,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 ) A.哲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科学 B.对普通百姓来说,哲学只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C.哲学总是与人们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的 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7.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
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与无知;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脱出愚蠢。”这句话意在说明( ) ①哲学的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③人们创造哲学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④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8.真正的哲学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的、理性的、智慧的明灯,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这表明( ) A.真正的哲学能够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B.只要掌握真正的哲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能取得成功 C.真正的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真正的哲学是解决一切问题和困难的灵丹妙药 9.下列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哲学来源于生活②哲学就是生活经验 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④哲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0.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这句话主要批判那些把哲。
4.【:用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看问题.求这个课题的教案.下星期4可能要试
“量变与质变”教案设计一、教学活动指导思想贯彻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二、教材分析 “量变与质变”这一框题既是对第二课发展观点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课矛盾分析方法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事物发展的状态,即回答“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自觉处理好这一框题与第二课、第三课及第四课各框题的关系,引导学生把握其内在联系,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三、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识记量变、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⑵能力目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为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任何成功的取得都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恒心、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2、难点: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会引起质变.五、教法与学法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结合学生实际,运用小游戏、小品、漫画(动画)等形式,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生成能力、提高觉悟.六、教学手段及时数多媒体教学、一课时.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课前放背景音乐《众人划浆开大船》.组织上课.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26页,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把量变与质变这一框题内容预习一下.好了,同学们:为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做一个小游戏―――吹气球.(学生吹,老师旁白:这是一只气球.气球里已经充了较多的空气,请大家想一想,能无限地充下去吗?这还是气球吗?)同学们,《众人划浆开大船》这首歌说得好:“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在刚才的游戏中,气球从小变大再到破裂,我们可以看出来,事物的变化发展要经过两种状态―――量变、质变.这正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量变与质变》.(展示幻灯片3).(二)新课导学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那么,什么是量变、质变呢?(展示幻灯片4)请大家读一遍书上第127页的定义(学生读).它们有何不同呢?请对照前面的表思考、讨论(展示幻灯片5).抽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结合气球变化分析,展示幻灯片6).同学们能否举一些量变、质变的例子呢?抽学生举例(量变:庄稼每天的生长、学生每节课对知识的学习和每天身体的生长、珠穆朗玛峰每年都在长高…… 质变:冰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化学变化、新旧中国的变化、新旧事物的变化、生与死……).2、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好,我们知道了量变、质变的区别,那么,它们有没有联系呢?对,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展示幻灯片7).这里有一段名言(展示幻灯片8),这是《荀子•劝学》中的一段,我们齐读一遍.这段话在强调量变还是质变呢?(学生答) 它说明了什么道理呢?对,它说明了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展示幻灯片9).有一个故事叫《愚人吃饼》(展示幻灯片10),可能很多同学都比较熟悉.谁来讲一下?(学生讲)这个“愚人”错在什么地方?对,没有前六个包子的铺垫,怎么会第七个包子就有饱的感觉呢?没有量变作准备,怎么会有质变的发生呢?!(展示幻灯片11)刚才我们说的都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规模等方面的变化引起了质变.那么在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能不能发生质变呢?课前有两位同学给我们准备了一个小品,(展示幻灯片12)下面我们来欣赏小品《买刷子》.(学生表演)小品中的商人通过文字不同顺序的组合而造成歧义、行骗,这当然应当受到谴责,但这也说明:事物在总体数量上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另一种情形,也是本节课我们理解的难点(展示幻灯片13) .请同学们看屏幕(展示幻灯片14、15):这是甲醚与乙醇的分子示意图,二者构成上仅是氧原子的位置不同,但它们性质上的区别又是多么的大呀!类似的例子,同学们能否再举一些呢?(如:成语典故――田忌赛马、金刚石和石墨的区别、字母D-G-O的不同组合等).能不能和已经学过的经济常识和哲学常识的知识进行联系呢?(如经济常识中的经济结构调整目标、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哲学常识中部分与整体关系中的: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刚才,我们理解了量变的两种情形.那么,事物的变化会不会永远停留在量变的水平上呢?不会.(展示幻灯片16) 首先,我们要知道: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展示幻灯片17).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可以联系矛盾的观点想一想.(学生回答后,展示幻灯片18,教师总结:我们前面已经学过,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内部矛盾是事。
5.求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常识》第一课导学案
政治:1.1.1《生活处处有哲学》 教学案(新人教必修4)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一课第1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哲学的含义,理解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2.能力目标: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学习重难点】 哲学是爱智之学;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课前预习 自主探究】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页虚框,思考: 1. 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之“一道”,孔子为什么不愿意呢? 2.你认为孔子的“道”是指 (二)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本第4—5页,思考: 1.哲学的智慧是不是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 2.是否说,人们只要参加了实践活动,就会产生哲学智慧? 3.是否说参加实践活动是获取哲学智慧的唯一途径? 4.课本第5页“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小结:哲学的智慧产生于 ,源于人们 。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页,思考: 1.从哲学的本义来看,哲学是一门 的学问。哲学就是 或 。
马克思说,哲学是 。 2.真正的哲学的功能是什么? 3.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综合一、二两部分,得出结论: 。
【基础自测】 选择题 1..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 ) A.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B.源自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C.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产生于人们的惊异、困惑 2.哲学智慧不像知识,它既不会老化,也不会被岁月的尘埃所覆盖。
1936年出版的土木工程、桥梁设计或化工大全等论著,尽管富于三十年代先进的知识,但早已进了造纸厂,而《道德经》和《柏拉图全集》还在不断再版、译成别国文字,并加以重新研究。为什么?因为今天《道德经》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知识而在于它的智慧。
是它的智慧,而不是它的知识,征服了人心。人类需要哲学智慧,这是因为( ) ①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总是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②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③哲学智慧是人们认识世界、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④哲学智慧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这句话表明( ) A.哲学是客观世界本来就存在的 B.哲学存在于人们的主观世界之中 C.哲学存在于高度发达的人脑中 D.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4.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是说( ) A.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基础 B.只要改造世界,就能认识世界 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需要哲学 D.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5.现实生活中人们嘲笑杞人忧天是“天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然而在今天看来,人们的嘲笑是错误的。
杞人忧天的合理思想是( ) A.预见到外部世界的发展趋势 B.看到了天地万物的变化趋势 C.触及到思考世界、思考人与世界关系的问题 D.认识到人类在自然世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6.科学家说哲学是科学之王;艺术家说哲学是艺术之舟;社会学家说哲学是领导社会秩序的掌舵者;诗人说哲学的终点,往往是诗歌的起点。哲学犹如一片水中漂浮的落叶,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 ) A.哲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科学 B.对普通百姓来说,哲学只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C.哲学总是与人们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的 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7.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
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与无知;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脱出愚蠢。”这句话意在说明( ) ①哲学的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③人们创造哲学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④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8.真正的哲学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的、理性的、智慧的明灯,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这表明( ) A.真正的哲学能够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B.只要掌握真正的哲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能取得成功 C.真正的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真正的哲学是解决一切问题和困难的灵丹妙药 9.下列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哲学来源于生活②哲学就是生活经验 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④哲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0.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这句话主要批判那些把哲。
6.哲学常识
辩证唯物论: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唯物辩证法: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因果联系;整体部分辩证关系;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内外因辩证关系;量变质变辩证关系;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客观性、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个人利益和集合利益的辩证关系;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