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广平文学常识40字

2023-01-06 综合 86阅读 投稿:夏浅浅

1.关于许广平的简要资料

许广平

出生年代:1898年

广东番禺

相关介绍:

姓名:许广平 性别:女 出生年月:1898年 籍贯:广东番禺 许广平,笔名景宋。1898年生。广东番禹人,祖籍福建。现代女作家、社会活动家,鲁迅夫人。1923年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1926年毕业,与鲁迅同车南下。1927年10月3日与鲁迅同行到上海,不久与鲁迅结婚。1937年和郑振铎等入编辑出版《鲁迅全集》。抗战时期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抗战胜利后,曾任《民主》周刊编辑。1948年底经香港转赴东北解放区。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全国妇联副主席、民主促进会副主席、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等职。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3月3日在北京病逝。著有《欣慰的纪念》等。 著作:《欣慰的纪念》等

2.关于鲁迅的文学常识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中国现代文学之父。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

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笔名除鲁迅外,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

出生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898年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生,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

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

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

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

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八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鲁迅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3.许广平的主要作品

时间 作品名备注 1925年10月12日《同行者》以“平林”笔名, 发表于鲁迅主编的《国民新报》副刊乙刊1937年4月《夜记》整理鲁迅1934年至1936年的杂文十三篇编成1937年 《鲁迅书简》影印本以三闲书屋名义自费出版且介亭杂文末编以三闲书屋名义自费出版1938年4月集外集拾遗 1938年8月《鲁迅全集》(二十卷本)胡愈之发起,许广平、郑振铎等二十人组成“复社”共同编辑1959年10月《鲁迅回忆录》 1961年8月22日《许广平对鲁迅博物馆的意见》 就“博展方针”“组织领导”“陈列内容”“人事安排问题”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而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4.许广平的主要作品

时间作品名备注1925年10月12日《同行者》以“平林”笔名, 发表于鲁迅主编的《国民新报》副刊乙刊1937年4月《夜记》整理鲁迅1934年至1936年的杂文十三篇编成1937年《鲁迅书简》影印本以三闲书屋名义自费出版且介亭杂文末编以三闲书屋名义自费出版1938年4月集外集拾遗1938年8月《鲁迅全集》(二十卷本)胡愈之发起,许广平、郑振铎等二十人组成“复社”共同编辑1959年10月《鲁迅回忆录》1961年8月22日《许广平对鲁迅博物馆的意见》 就“博展方针”“组织领导”“陈列内容”“人事安排问题”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而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5.竺可桢的文学常识

竺可桢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3年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1918年获哈法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后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建国后为中国科学院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领导并指导了我国自然区划综合考察、国家大地图集编纂、地学规划规定、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工作。在物候学研究中有创造性的贡献。《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一文,基本解决了国际上100多年的争论,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他还是我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时间的先觉先行者。

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他在地理学、气象学、资料考察、科学史、科研管理、科学普及和教育事业等方面都有重要建树。竺可桢的著述和各类文字非常丰富。据不完全统计,他的学术论文、科普作品等著述多达200万字以上,对我国近百年来社会、科技、教育、文化的发展都有如实的记录,是难得的研究资料和文化遗产。

竺可桢一生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地从事科学普及工作,他一直认为科学普及事业是整个科学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经常在各种场合提出:科学研究的提高与普及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越是高级研究人员,越应带头向群众进行科普宣传;一个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的成绩,应该计入他对科学事业的贡献内。自1916—1974年的半个多世纪中,他坚持带头进行科普工作,撰写科普讲稿、书籍约160余篇,内容除地学、气象学、物候学外,还涉及天文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等许多学科,读者对象从科学技术人员到少年儿童多个层面。

建国后,他在公务十分繁忙的情况下,仍然对科普工作倾入极大的热情,除积极进行科普创作之外,还为广播电台作科普讲演,对天文馆、自然博物馆的创建也付出了很多精力。他晚年与宛敏渭合著的《物候学》,可谓科普创作中之珍品,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竺可桢不仅在科学界、教育界受到人们广泛的尊敬,在科普界也有崇高的威望。

竺可桢是我国科学普及事业卓越的开拓者和领导者之一,是我国科学技术工作者从事科学普及工作的典范,他为科普事业辛勤耕耘,作出了不朽贡献。1918年竺可桢由美回国后,在历任高等学校教授和创建气象所期间,一本初衷,仍积极从事科普活动。他结合教学与科研工作,就自己专长的气象学、地理学、天文学等方面撰写了30多篇科普文章,作了多次科普报告,《论早婚几姻属嫁娶之害》、《空中航行之历史》、《彗星》等优秀科普文章,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今日看来仍为科普方面的上乘之作。

《物候学》是竺可桢的科普创造思想的代表作品。他根据物候学必须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让读者了解什么是物候学的定律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怎样开展物候学研究及发展前景,并广征博引,介绍我国古代的物候学知识及各国物候学的发展等,行文通俗流畅,极富文采。

6.文学常识··

1、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朝花夕拾的字面意是早晨的花到了晚上才去采摘,比喻是对陈年往事的回忆!

3、“精卫填海”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而叹息,更为精卫鸟衔运西山木石以填东海的顽强执著精神而抛洒热泪。

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

积极: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消极:做事不考虑客观条件。

7.文学常识 名人简介 100字左右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在苏黎世工业大学、布拉格德意志担任大学教授。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国籍。理论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现代物理学奠基人。

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99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8.简短的历史小故事40个,50字左右.

姜太公钓鱼 太公 姓 姜,名 尚,西周 时 人,曾 辅佐 周 武王 灭了 商朝.据 民间 传说,太公 在 出仕 之前,隐居於 渭水(在今陕西省境内)之 滨.他 常 拿 一根 不带 鱼饵 的 直钩 钓竿,在 水面 上 凭空 钓鱼.一些 樵夫 看到 他 这样 钓鱼 都 发笑.太公 说:” 我 不是 想 钓 真 的 鱼,而 是 想 钓 一位 贤明的 君主.” 太公 就 这样 期待了 几十 年,到 他 快 八十岁 的 时候,周 武王 的 父亲 周 文王 得知 太公 有 治国 才能,亲自 请 他 出来 做了 丞相.《味如鸡肋》 三国 时期,曹 操 带领 军队 攻打 一个 城市,很长 时间 没有 攻打 下来.这 时候,他 感到 进推 两难:撤退 吧,就 前功尽弃,实在 可惜;继续 攻打 下去 吧,又 实在 没有 取胜 的 把握.一天 他 在 吃鸡 的 时候,感到 这 情形 就 像 是 吃 鸡肋:实在 没有 多少 肉 可以 吃,可是 丢掉 又 舍不得.这 时候 有人 来 问 他” 今天 晚上 的 口令 是 什麽?” 他 就 随口 回答” 鸡肋.” 《胸有成竹》 宋朝 有 个 画家 叫 文 兴可,善於 画 竹子.他 在 自己的 住房 周围,栽了 许多 竹子,一年 四季,常 去 观察 竹子 的 不同 姿态 与 变化.因而 对 竹子 的 形象 非常 熟悉,所以 他 画出 的 竹子 生动 逼真.《宋史·文同 传》里 说:” 当时 人们 纷纷 请 他 画 竹子,送去 的 绢,堆了 一大堆,他 有时 厌烦地 把 它们 扔在 地上.” 当时,文 兴可 的 一位 很 要好的 朋友 兆 补之 写了 一首 诗 赞扬 他的 绘竹 艺术,其中 有 两句:” 兴可 画竹 时,胸有成竹.”。

许广平文学常识40字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