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受伤自救小常识

2023-01-04 综合 86阅读 投稿:欺负我

1.野外自救一问一答小常识

满意答案 1.保持冷静,迅速地分析情况.因为所有的自然灾害的发生都会有一定征兆的,越早发现越好做好逃生准备. 2.就近寻找逃生的工具 比如,如果地震了,如果是高楼,不要跳楼,或在挤拥挤的楼道下楼,最好找厕所或者坚硬的桌子底下躲起来. 在厕所是因为这里空间小,所以大块的天花板掉下来的可能性小,且有水源,可以争取更长的生存时间.桌子也能起到减压的作用. 一旦地震后,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逃生,但至于怎么科学逃生自救,还得听专家的。

地震局官员介绍说,万一地震,身处不同场所就得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夺门而逃是最不明智的选择,除非你住在平房里,在短短几秒钟内能跑到安全地带。否则,最好就地避震,等首震过后,再迅速撤离。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维持生命。

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地震发生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 "救人第一"崇高美德。

如果你在家里,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能滞留在床上或站在房间中央,更不能躲在窗户边,不要靠近不结实的墙体,不要破窗而逃。应该飞速跑到承重墙墙角、卫生间等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或躲在低矮牢固的家具处。

住在平房可躲在炕沿下,但要避开大梁。住楼房者,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能到阳台、楼梯、或去乘电梯,更不能跳楼。

因为阳台、楼梯是楼房建筑中拉力最弱的部位,而电梯在地震时则会卡死、变形,跳楼无论怎样,最后的结局都会一样恐怖。 如果在学校或公共场所,一旦发生地震,首先要做到听从老师或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千万不能慌乱、拥挤。

应就地蹲在桌子或其他支撑物下面,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尽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待地震过后,听从指挥,有组织地迅速撤离。

如果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发生地震时,还应避开玻璃门窗、橱窗和玻璃柜台以及高大、摆放不稳定的重物或易碎的货架。 再次,如果在户外发生地震时,应迅速离开各种高大危险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避开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可以就近选择开阔地避震。

如果在野外,就要飞速避开水边,如河边、湖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还应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如山脚下,陡崖边,以防山崩。

不要在陡峭的山坡,山崖上,以防地裂滑坡。如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向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要保护好自己的头部。

在野外还应注意避开变压器、高压线,以防触电。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

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室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

唐山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答案补充 ·人们对黑暗很难适应,这不仅仅是看不见,还在心理上增加了压力。因地震而停电是不奇怪的,黑暗中就是在自己的房间也很难分辨东西南北,所以手电筒随时带在身边,就不会有太多的恐惧了。

·地震发生后,电视中断,电话不通,报纸停刊,信息来源完全被断绝。此时,只有小型的收音机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重要情报,从而可以更好地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当大地震平息后,首先感到困惑的是饮用水的问题。这种场合,水道断水是经常的事,城市中井水很少,所以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地震的情况下,有必要每晚睡前准备一些应急的饮用水。

·考虑到地震后的混乱情况,准备好三个月的现金花销是必要的。因为地震之后,银行、邮局等处往往取不出款。

·人们总喜欢把急救用具藏在某一角落,或不起眼的地方。可是,这些东西在地震中又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平时要把它们放在某一固定并且容易拿到的地方。 ·地震时,穿高跟鞋对避难百害而无一利。

平时应穿或备用跑得快、耐用、平跟的棉鞋或运动鞋。拖鞋和。

2.户外受伤后,如何自救

高山反应

由于高山和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较稀薄,氧气减少,到这些地方旅行有可能会出现头痛、胸闷、呼吸短促、脉搏增快。去高山旅游之前,必须对身体进行一番认真检查,凡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慢性肺部疾病、急性中耳炎以及怀孕妇女,最好不要去高山进行户外活动。

腹泻

大多是饮食不洁,感染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等所致。大便呈稀水状,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大减等症状。为预防腹泻,除注意起居和饮食卫生外,应随身备带复方新诺明、氟哌酸等药物。

缓解疲劳

从食疗角度看,应该适当多吃一些碱性的食物,如海带、紫菜、各种新鲜蔬菜、各种水果、豆制品、乳类和含有丰富蛋白质与维生素的动物肝脏等,这些食物经过人体消化吸收后,可迅速地使血液酸度降低,中和平衡达到弱碱性,使疲劳消除。另外,热茶、咖啡、巧克力也有类似作用。维生素B和C有助于把人体内积存的代谢产物尽快处理掉,故食用富含维生素B和C的食物,能消除疲劳。

被毒蛇咬伤

在野外如被毒蛇咬伤,患者会出现出血、局部红肿和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几小时内就会死亡。这时要迅速用布条、手帕、领带等将伤口上部扎紧,以防止蛇毒扩散,然后用消过毒的刀在伤口处划开一个长1厘米、深0.5厘米左右的刀口,用嘴将毒液吸出。如口腔粘膜没有损伤,其消化液可起到中和作用,所以不必担心中毒。

被昆虫叮咬或蜇伤时

用冰或凉水冷敷后,在伤口处涂抹氨水。如果被蜜蜂蜇了,用镊子等工具将刺拔出后再涂抹氨水或牛奶。

骨折或脱臼时

用夹板固定后再用冰冷敷。从大树或岩石上摔下来伤到脊椎时,将患者放在平坦而坚固的担架上固定,不让身子晃动,然后送往医院。

外伤出血

在野外备餐时如被刀等利器割伤,可用干净水冲洗,然后用手巾等包住。轻微出血可采用压迫止血法,一小时过后每隔10分钟左右要松开一下,以保障血液循环。

食物中毒

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除会腹痛、腹泻外,还伴有发烧和衰弱等症状,应多喝些饮料或盐水,也可采取催吐的方法将食物吐出来。

3.户外急救基本知识

急救知识 户外运动受伤在所难免,但如果处理得当就可以减轻受伤的后果。

特此,把急救员学习时的笔迹陆续整理出来。希望能给大家帮助。

如何紧急止血急性出血是外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保障。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血液约有4000亳升。

外伤出血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出现明显的休克症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

现场抢救时,首要的是采取紧急止血措施,防止因大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因而判断出血的性质对抢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出血的特点 按损伤的血管性质分类; 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由伤口向体外喷射,危险性大。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不停地流出。

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伤面渗出,危险性小。 (二)出血的种类 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类: 1、外出血:由皮肤损伤向体外流出血液,能够看见出血情况。

2、内出血: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或脏器、体腔内,从体表看不见血。 (三)失血的表现 失血量达全身血量的20%以上时,则出现休克症状:脸色苍白,口唇青紫,出冷汗,四肢发凉,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呼吸急促,心慌气短,脉搏细弱或摸不到,血压不降或测不到。

(四)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压迫止血): 用手指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的动脉压迫点上,用力将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中断血液流通达到止血目的。指压止血是较迅速有效的一种临时止血方法,止住出血后,需立即换用其它止血方法。

①颞动脉止血: 用拇指或食指在耳屏前稍上方正对下颌关节处用力压。用于头顶及颞部的出血(图1-1)。

②颌外动脉止血: 用拇指或食指在下颌角前约半寸处,将颌外动脉压在下颌骨上。用于腮部及颜面部的出血。

③颈总动脉止血: 把拇指或其余四指,放在气管外侧(平甲状软肌)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的沟内可触到颈总动脉,将伤侧颈总动脉向颈后压迫止血。用于头、颈部大出血。

此法非紧急时不能用,禁止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防止脑缺血而昏迷死亡。

④锁骨下动脉止血: 拇指在锁骨上凹摸到动脉搏动处,其余四指放在受伤者颈后,用拇指向凹处下压,将动脉血管压向深处的第一肋骨上止血。用于腋窝、肩部及上肢的出血。

⑤尺、桡动脉止血: 将伤者手臂抬高,用双手拇指分别压迫于手腕横纹上方内、外侧搏动点(尺桡动脉)止血。用手手部出血。

⑥肱动脉止血: 将上肢外展外旋,曲肘抬高上肢,用拇指或四指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施以压力将肱动脉压于肱骨上即可止血。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下部的出血。

⑦股动脉止血: 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大腿根处可触摸到一个强大的搏动点(股动脉),用两手的拇指重叠施以重力压迫止血。用于大腿、小腿、脚部的动脉出血。

⑧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止血: 用两手食指或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间近脚腕处(足背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胫后动脉)止血。用于足部出血。

⑨指动脉止血: 将伤指抬高,可自行用健侧的拇指、食指分别压迫伤指指根的两侧。适用于手指出血的自救。

2、加压包扎止血: 先用消毒纱布垫覆盖伤口后,再用棉花团、纱布卷或毛巾、帽子等折成垫子,放在伤口敷料上面,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紧紧包扎,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度。伤口有碎骨存在时,禁用此法。

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向血。 3、加垫屈肢止血: ①前臂或小腿出血,可在肘窝或膕窝放纱布垫、棉花团、毛巾或衣服等物,屈曲关节,用三角巾或绷带将屈曲的肝体紧紧缠绑起来。

②上臂出血,在腋窝加垫,使前臂屈曲于胸前,用三角巾或绷带把上臂紧紧固定在胸前(图1-12)。 ③大腿出血,在大腿根部加垫,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用三角巾或长带子将腿紧紧固定在躯于上。

注意事项: 有骨折和怀疑骨折或关节损伤的肢体不能用加垫屈肢止血,以免引起骨折端错位和剧痛。使用时要经常注意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如血液循环完全被阻断,要每隔一小时左右慢慢松开一次,观察3-5分钟,防止肢体环死。

4、止血带止血: 用于四肢较大动脉的出血。用其他方法不能止血或伤肢损伤无法再复原时,才可用止血带。

因止血带易造成肢体残疾,故使用时要特别小心。止血带有橡皮制的和布制的两种,如果没有止血带时亦可用宽绷带、三角巾或其他布条等代替以备急需。

①橡皮止血带止血: 先在缠止血带的部位(伤口的上部)用纱布、毛巾或受伤者的衣服垫好,然后以左手拇、食、中指拿止血带头端,另一手拉紧止血带绕肢体缠两圈,并将止血带末端放入左手食指、中指之间拉回固定。 ②就便材料绞紧止血: 在没有止血带的情况下,可用手边现成的材料,如三角巾、绷带、手绢、布条等,折叠成条带状缠绕在伤口的上方(近心端),缠绕部位用衬垫垫好,用力勒紧然后打结。

在结内或结下穿一短棒,旋转此棒使带绞紧,至不流血为止,将棒固定在肢体上(图1-15)。 ③用止血带止血注意事项: 止血带止血法是大血管损伤时救命的重要手段,但用得不当,也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4.野外遇险如何自救

野外遇险如何急救和自救?1. 野外险情的预防和处置 (1)如何避免雷击 野外活动中存在遭受雷击的危险性。

但是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可以显著地降低这种危险性:①预知打雷和雷击。先看到乱积云变大,不久即变成雷云,赶紧到安全地方躲一躲。

收音机中有刺耳的杂音、忽下大粒雨滴也是打雷的预兆。②跑 向低地。

③远离高树或密叶树林。④远离铁塔,去除身上的金属物,装入塑料袋中。

⑤如在水域活动,要赶紧上岸。⑥不要聚集在一起,应分散开。

⑦小屋内、汽车内、岩背阴处或凹处也是很好的躲避之处,但注意不要靠墙。 (2)应对落石、雪崩 由高处掉落的一块小石头有时也会严重伤人,甚至致人死亡。

因此在山间行走时,一定要注意是否有落石标志,要仔细观察,分辨浮石,一般讲在多石头的地方,浮石的颜色比周围石头新;通过易发生落石区域时,应戴好安全帽或用厚衣服蒙住头,快速通过;尽量提早发现落石,及时避让,避免意外伤害;行走中不小心踏落石头时,要立刻喊出声,通知下面的同伴。 雪崩的威胁非常大。

因此,进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首先要向当地住户打听哪些地方有潜在危险,以避开经常发生雪崩的地区。由地貌特征也能判断雪崩常发地区,如山坡上有雪崩大槽,山坡上方有悬浮的冰川,山脊上有雪檐等。

雪崩前,有雪块、冰片落下,这时要确认冰落的方向,然后再决定逃离方向。一旦来不及逃脱而卷入雪崩,手脚要快速地像游泳一样运动,尽量使头部浮在雪上,同时抛出身上携带的一些物品作为标识物,以便别人知道你被雪埋的具体位置,及时营救。

(3)迷路时 在山野,尤其是在深山密林中行走时,稍不留神就会发生迷路,这时要保持沉着冷静,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①回到认识的地方。

平时在行进的休息间歇要多注意周围的风景和标志,一旦迷失方向,最好回到自己认识的地方,用罗盘和地图确定所处的位置及目的地方位,重新开始行走。折返时不要直走下坡路,因为下坡路视野小,方向不易确认,这是很危险的。

②做好山路标志。在山野行进时要注意曾经走过的人留下的用塑料带、树枝或石头作的记号。

走在前面开路的人,遇到特殊状况时,要做标志通知后面的人。③如果迷路时天色已晚或从山崖落下受伤,动弹不得,无法按照预定时间到达目的地,这时应做深呼吸,保持镇静,不要冒然离开,在原地露宿,减少体力消耗,同时想办法发出求救信号静待救援。

(4)溺水时 在江河湖海中遇到复杂水情而无法驾驭时,千万不要慌张着急,想办法让自己浮在水面上,保持浮姿,任水冲流,并注意水波流向,再一点一点由水平方向往岸边移动。在拯救溺水者时,首先考虑用竹竿、树枝、绳索拖拉,或者用大木头、塑料桶等能很好地浮于水面的物体作为浮具实施间接救护,实在无法解决问题了才入水施行直接救护。

如果被救上岸的溺水者神志不清,就要采取急救措施,施行心肺复苏术。2. 野外伤病的急救 在野外生存生活实践中,常会遇到一些意外受伤和突发疾病,掌握一些常用的伤病急救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1)感到身体不适时 身体不舒服,感到头昏脑胀时,应放松心情,躺卧下来,解开束缚身体的衣物或包袱。告诉同行者自己的症状是发冷还是发热、何处发痛?然后再考虑处理办法。

如果脸色发红,呼吸急促,不出汗,这很可能是中暑,应将不适者抬到树荫下休息,并将头部垫高,身体平卧,保持安静,注意降温,同时可服用人丹、十滴水、淡盐开水等。有呕吐症状时,要取俯卧姿势,右手放在下巴下作枕头,放松身体,呕吐后应漱口,并安静休息,如症状加重,则赶快送医院。

打喷嚏、发寒、头痛是感冒初期的症状,使用普通感冒药,多休息即可治愈,如果在野外露营时患感冒,应注意多吃温热食物,保暖,早睡,让身体出汗,症状就会有好转,如果迟迟不退烧,可服用解热剂。腹痛的原因很多,依部位判断,左下腹部发痛,可能是食物中毒,或者身体受凉,服用正露丸这类药品,并注意保暖腹部,放松静躺休息即可痊愈;右下腹部发痛,有阑尾炎的危险,可先服用止痛剂,并迅速送医院治疗;胃部发痛、发烧、恶心时,可服用肠胃药治疗。

(2)被昆虫叮咬或蜇伤 一般情况下,被蚊子、跳蚤、臭虫等叮咬,野蜂、毛毛虫等蜇伤,蜈蚣、蚂蟥等咬伤,涂上风油精、万金油,或口水、肥皂,即能起到消炎、止痒作用;被野蜂蜇伤后,会产生剧痛、眼花恶心等症状,如果发现蜂尾部的毒腺及螫针还留在伤口上,应该用小镊子或小钳子拔除,不要用手掐。随后用醋酸涂擦伤口,消肿止痛,也可用野菊花叶、夏枯草捣烂敷伤口;遭到蚂蟥叮咬时,不要使劲往外拉,以免拉断而将蚂蟥的吸盘留在伤口内,引起伤口发炎、溃烂。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手掌在旁边拍击,蚂蟥受到惊吓会自动调下来,也可用风油精、食盐洒在蚂蟥身上,或用烟头烫;人的皮肤受到毛毛虫身上毒毛的侵害,会感到辣、痒、痛,并伴有红肿症状。这时应小心地将毛毛虫从身上清除,再用胶布粘在皮肤上,揭下时可以将毒毛去除。

还可以采些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的草药捣烂后涂擦或外敷。如果全身出现皮疹,可服用扑尔敏等抗过敏药;由于毒蝎。

5.野外如何急救和自救

1. 野外险情的预防和处置 (1)如何避免雷击 野外活动中存在遭受雷击的危险性。

但是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可以显著地降低这种危险性:①预知打雷和雷击。先看到乱积云变大,不久即变成雷云,赶紧到安全地方躲一躲。

收音机中有刺耳的杂音、忽下大粒雨滴也是打雷的预兆。②跑 向低地。

③远离高树或密叶树林。④远离铁塔,去除身上的金属物,装入塑料袋中。

⑤如在水域活动,要赶紧上岸。⑥不要聚集在一起,应分散开。

⑦小屋内、汽车内、岩背阴处或凹处也是很好的躲避之处,但注意不要靠墙。 (2)应对落石、雪崩 由高处掉落的一块小石头有时也会严重伤人,甚至致人死亡。

因此在山间行走时,一定要注意是否有落石标志,要仔细观察,分辨浮石,一般讲在多石头的地方,浮石的颜色比周围石头新;通过易发生落石区域时,应戴好安全帽或用厚衣服蒙住头,快速通过;尽量提早发现落石,及时避让,避免意外伤害;行走中不小心踏落石头时,要立刻喊出声,通知下面的同伴。 雪崩的威胁非常大。

因此,进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时,首先要向当地住户打听哪些地方有潜在危险,以避开经常发生雪崩的地区。由地貌特征也能判断雪崩常发地区,如山坡上有雪崩大槽,山坡上方有悬浮的冰川,山脊上有雪檐等。

雪崩前,有雪块、冰片落下,这时要确认冰落的方向,然后再决定逃离方向。一旦来不及逃脱而卷入雪崩,手脚要快速地像游泳一样运动,尽量使头部浮在雪上,同时抛出身上携带的一些物品作为标识物,以便别人知道你被雪埋的具体位置,及时营救。

(3)迷路时 在山野,尤其是在深山密林中行走时,稍不留神就会发生迷路,这时要保持沉着冷静,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①回到认识的地方。

平时在行进的休息间歇要多注意周围的风景和标志,一旦迷失方向,最好回到自己认识的地方,用罗盘和地图确定所处的位置及目的地方位,重新开始行走。折返时不要直走下坡路,因为下坡路视野小,方向不易确认,这是很危险的。

②做好山路标志。在山野行进时要注意曾经走过的人留下的用塑料带、树枝或石头作的记号。

走在前面开路的人,遇到特殊状况时,要做标志通知后面的人。③如果迷路时天色已晚或从山崖落下受伤,动弹不得,无法按照预定时间到达目的地,这时应做深呼吸,保持镇静,不要冒然离开,在原地露宿,减少体力消耗,同时想办 法发出求救信号静待救援。

(4)溺水时 在江河湖海中遇到复杂水情而无法驾驭时,千万不要慌张着急,想办法让自己浮在水面上,保持浮姿,任水冲流,并注意水波流向,再一点一点由水平方向往岸边移动。在拯救溺水者时,首先考虑用竹竿、树枝、绳索拖拉,或者用大木头、塑料桶等能很好地浮于水面的物体作为浮具实施间接救护,实在无法解决问题了才入水施行直接救护。

如果被救上岸的溺水者神志不清,就要采取急救措施,施行心肺复苏术(CPR)。 2. 野外伤病的急救 在野外生存生活实践中,常会遇到一些意外受伤和突发疾病,掌握一些常用的伤病急救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1)感到身体不适时 身体不舒服,感到头昏脑胀时,应放松心情,躺卧下来,解开束缚身体的衣物或包袱。告诉同行者自己的症状是发冷还是发热、何处发痛?然后再考虑处理办法。

如果脸色发红,呼吸急促,不出汗,这很可能是中暑,应将不适者抬到树荫下休息,并将头部垫高,身体平卧,保持安静,注意降温,同时可服用人丹、十滴水、淡盐开水等。有呕吐症状时,要取俯卧姿势,右手放在下巴下作枕头,放松身体,呕吐后应漱口,并安静休息,如症状加重,则赶快送医院。

打喷嚏、发寒、头痛是感冒初期的症状,使用普通感冒药,多休息即可治愈,如果在野外露营时患感冒,应注意多吃温热食物,保暖,早睡,让身体出汗,症状就会有好转,如果迟迟不退烧,可服用解热剂。腹痛的原因很多,依部位判断,左下腹部发痛,可能是食物中毒,或者身体受凉,服用正露丸这类药品,并注意保暖腹部,放松静躺休息即可痊愈;右下腹部发痛,有阑尾炎的危险,可先服用止痛剂,并迅速送医院治疗;胃部发痛、发烧、恶心时,可服用肠胃药治疗。

(2)被昆虫叮咬或蜇伤 一般情况下,被蚊子、跳蚤、臭虫等叮咬,野蜂、毛毛虫等蜇伤,蜈蚣、蚂蟥等咬伤,涂上风油精、万金油,或口水、肥皂,即能起到消炎、止痒作用;被野蜂蜇伤后,会产生剧痛、眼花恶心等症状,如果发现蜂尾部的毒腺及螫针还留在伤口上,应该用小镊子或小钳子拔除,不要用手掐。随后用醋酸涂擦伤口,消肿止痛,也可用野菊花叶、夏枯草捣烂敷伤口;遭到蚂蟥叮咬时,不要使劲往外拉,以免拉断而将蚂蟥的吸盘留在伤口内,引起伤口发炎、溃烂。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手掌在旁边拍击,蚂蟥受到惊吓会自动调下来,也可用风油精、食盐洒在蚂蟥身上,或用烟头烫;人的皮肤受到毛毛虫身上毒毛的侵害,会感到辣、痒、痛,并伴有红肿症状。这时应小心地将毛毛虫从身上清除,再用胶布粘在皮肤上,揭下时可以将毒毛去除。

还可以采些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的草药捣烂后涂擦或外敷。如果全身出现皮疹,可服用扑尔敏等抗过敏药;由于毒蝎。

6.野外自救的方法

在野外生存生活实践中,常会遇到一些意外受伤和突发疾病,掌握一些常用的伤病急救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1)感到身体不适时 身体不舒服,感到头昏脑胀时,应放松心情,躺卧下来,解开束缚身体的衣物或包袱。告诉同行者自己的症状是发冷还是发热、何处发痛?然后再考虑处理办法。

如果脸色发红,呼吸急促,不出汗,这很可能是中暑,应将不适者抬到树荫下休息,并将头部垫高,身体平卧,保持安静,注意降温,同时可服用人丹、十滴水、淡盐开水等。有呕吐症状时,要取俯卧姿势,右手放在下巴下作枕头,放松身体,呕吐后应漱口,并安静休息,如症状加重,则赶快送医院。

打喷嚏、发寒、头痛是感冒初期的症状,使用普通感冒药,多休息即可治愈,如果在野外露营时患感冒,应注意多吃温热食物,保暖,早睡,让身体出汗,症状就会有好转,如果迟迟不退烧,可服用解热剂。腹痛的原因很多,依部位判断,左下腹部发痛,可能是食物中毒,或者身体受凉,服用正露丸这类药品,并注意保暖腹部,放松静躺休息即可痊愈;右下腹部发痛,有阑尾炎的危险,可先服用止痛剂,并迅速送医院治疗;胃部发痛、发烧、恶心时,可服用肠胃药治疗。

(2)被昆虫叮咬或蜇伤 一般情况下,被蚊子、跳蚤、臭虫等叮咬,野蜂、毛毛虫等蜇伤,蜈蚣、蚂蟥等咬伤,涂上风油精、万金油,或口水、肥皂,即能起到消炎、止痒作用;被野蜂蜇伤后,会产生剧痛、眼花恶心等症状,如果发现蜂尾部的毒腺及螫针还留在伤口上,应该用小镊子或小钳子拔除,不要用手掐。随后用醋酸涂擦伤口,消肿止痛,也可用野菊花叶、夏枯草捣烂敷伤口;遭到蚂蟥叮咬时,不要使劲往外拉,以免拉断而将蚂蟥的吸盘留在伤口内,引起伤口发炎、溃烂。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手掌在旁边拍击,蚂蟥受到惊吓会自动调下来,也可用风油精、食盐洒在蚂蟥身上,或用烟头烫;人的皮肤受到毛毛虫身上毒毛的侵害,会感到辣、痒、痛,并伴有红肿症状。这时应小心地将毛毛虫从身上清除,再用胶布粘在皮肤上,揭下时可以将毒毛去除。

还可以采些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的草药捣烂后涂擦或外敷。如果全身出现皮疹,可服用扑尔敏等抗过敏药;由于毒蝎子、毒蜈蚣等的毒性比较大,遭到袭击后应采用对付蛇伤的方法处理。

(3)被蛇咬伤 ①如何判断是否被毒蛇咬伤。从外表看,无毒蛇的头部呈椭圆形,尾部细长,体表花纹多不明显,如火赤练蛇、乌风蛇等,毒蛇的头部呈三角形,一般头大颈细,尾短而突然变细,表皮花纹比较鲜艳,如五步蛇、蝮蛇、竹叶青、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等(但眼镜蛇、银环蛇的头部不呈三角形);从伤口看,由于毒蛇都有毒牙,伤口上会留有两颗毒牙的大牙印,而无毒蛇留下的伤口是一排整齐的牙印;从时间看,如果咬伤后15分钟内出现红肿并疼痛,则有可能是被毒蛇咬了。

②被毒蛇咬伤后的急救。咬伤后不要剧烈奔跑,以减慢人体对蛇毒的吸收和蛇毒在人体内的传播速度,减轻全身反应;记住伤口的形态,详细告知急救的医务人员,如果把蛇打死,则带上死蛇,以便医务人员及时、正确地给以治疗;被毒蛇咬伤后,应立即用柔软的绳或带结扎在伤口上方,以阻断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减少毒液吸收,防止毒素扩散;应急排毒。

立即用冷茶、冷开水或泉水冲洗伤口,有条件的话可用生理盐水、肥皂水、双氧水、千分之一的过锰酸钾溶液、四千分之一的呋喃西林溶液冲洗。施行刀刺排毒,用清洁的小苗刀、痧刀、三棱针或其它干净的利器挑破伤口,不要太深,以划破两个毒牙痕间的皮肤为原则,或在伤口周围的皮肤上,用小苗刀挑数孔,刀口如米粒大小,这样就可防止伤口闭塞,使毒液外流,刀刺后应马上清洗伤口,从上而下向伤口不断挤压15分钟左右,挤出毒液。

如果伤口里的毒液不能畅通外流,可用吸吮排毒法,采用拔火罐、针筒前端套一条橡皮管来抽吸毒液,无工具时可直接用嘴吸吮,但必须注意安全,边吸边吐,每次都用清水漱口。内服、外敷药物,具体用什么蛇药,应根据当时当地能立即采到为原则,灵活运用。

③避免被蛇咬,在山野中行走时,不要随便将手插入树洞或岩石空隙等蛇在白天的休息之处,手中持一小棍或树枝,行走时“打草惊蛇”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避免被蛇咬的方法。 (4)损伤出血的急救法 在野外,有时因意外而造成身体某部位损伤出血,小的出血无需特殊处理可以自行愈合,而严重出血常会危及生命,须采用紧急的止血措施。

如果是一点伤口,用手指或清洁布块直接压在伤口上面即可止血,血渗透布块应反复替换,直到出血减弱,这时才用消毒纱布盖好,绷带固定。如果是切伤或砍伤,血流不止,这是动脉出血,危险性很大,必须用止血带止血,但注意止血带扎紧后应有间隔的松开再扎紧,以免被捆扎处以下的肢体血液循环完全中断而引起肢体坏死。

另外还可用清洁的纱布或止血棉等止血剂填塞在伤口内,再用加压绷带固定。 (5)骨折及扭伤 野外生存生活实践中,脚滑倒或身体失去平衡而摔倒很容易发生骨折、脱臼或扭伤。

发生骨折或扭伤时,首先应保持安静休息,不要勉强走动,使伤口恶化。接着可用河水、冰、雪等。

7.野外生存高手进

立刻回停车处打退烧针,有带阿司匹林的话吃点,不要再走动,在野外治疗发烧的办法就是休息调养,持续喝热水。

我给你翻了翻书,如果你是丛林野外生存的话找找这些植物,

春荒局属植物:浸泡花叶

酸模属草类:浸泡叶与果实

接骨木:煎熬树皮

小白菊:浸泡整株植物,除去根部

酸橙:浸泡花

上面这些是退烧的

再给你找些抗菌剂,可以外用也可以内服,在受感染的伤口使用特别有效

大蒜:提取榨出的汁液

锦葵属植物:提取榨出的叶子和花朵的汁液

湿地锦葵属植物:浸泡根部,提取榨出的叶子和花朵的汁液

山葵:浸泡根部

百里香属植物:浸泡花叶

希望对你有帮助啊。阿弥陀佛

8.野外自救的方法

在野外生存生活实践中,常会遇到一些意外受伤和突发疾病,掌握一些常用的伤病急救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1)感到身体不适时 身体不舒服,感到头昏脑胀时,应放松心情,躺卧下来,解开束缚身体的衣物或包袱。告诉同行者自己的症状是发冷还是发热、何处发痛?然后再考虑处理办法。

如果脸色发红,呼吸急促,不出汗,这很可能是中暑,应将不适者抬到树荫下休息,并将头部垫高,身体平卧,保持安静,注意降温,同时可服用人丹、十滴水、淡盐开水等。有呕吐症状时,要取俯卧姿势,右手放在下巴下作枕头,放松身体,呕吐后应漱口,并安静休息,如症状加重,则赶快送医院。

打喷嚏、发寒、头痛是感冒初期的症状,使用普通感冒药,多休息即可治愈,如果在野外露营时患感冒,应注意多吃温热食物,保暖,早睡,让身体出汗,症状就会有好转,如果迟迟不退烧,可服用解热剂。腹痛的原因很多,依部位判断,左下腹部发痛,可能是食物中毒,或者身体受凉,服用正露丸这类药品,并注意保暖腹部,放松静躺休息即可痊愈;右下腹部发痛,有阑尾炎的危险,可先服用止痛剂,并迅速送医院治疗;胃部发痛、发烧、恶心时,可服用肠胃药治疗。

(2)被昆虫叮咬或蜇伤 一般情况下,被蚊子、跳蚤、臭虫等叮咬,野蜂、毛毛虫等蜇伤,蜈蚣、蚂蟥等咬伤,涂上风油精、万金油,或口水、肥皂,即能起到消炎、止痒作用;被野蜂蜇伤后,会产生剧痛、眼花恶心等症状,如果发现蜂尾部的毒腺及螫针还留在伤口上,应该用小镊子或小钳子拔除,不要用手掐。随后用醋酸涂擦伤口,消肿止痛,也可用野菊花叶、夏枯草捣烂敷伤口;遭到蚂蟥叮咬时,不要使劲往外拉,以免拉断而将蚂蟥的吸盘留在伤口内,引起伤口发炎、溃烂。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手掌在旁边拍击,蚂蟥受到惊吓会自动调下来,也可用风油精、食盐洒在蚂蟥身上,或用烟头烫;人的皮肤受到毛毛虫身上毒毛的侵害,会感到辣、痒、痛,并伴有红肿症状。这时应小心地将毛毛虫从身上清除,再用胶布粘在皮肤上,揭下时可以将毒毛去除。

还可以采些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的草药捣烂后涂擦或外敷。如果全身出现皮疹,可服用扑尔敏等抗过敏药;由于毒蝎子、毒蜈蚣等的毒性比较大,遭到袭击后应采用对付蛇伤的方法处理。

(3)被蛇咬伤 ①如何判断是否被毒蛇咬伤。从外表看,无毒蛇的头部呈椭圆形,尾部细长,体表花纹多不明显,如火赤练蛇、乌风蛇等,毒蛇的头部呈三角形,一般头大颈细,尾短而突然变细,表皮花纹比较鲜艳,如五步蛇、蝮蛇、竹叶青、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等(但眼镜蛇、银环蛇的头部不呈三角形);从伤口看,由于毒蛇都有毒牙,伤口上会留有两颗毒牙的大牙印,而无毒蛇留下的伤口是一排整齐的牙印;从时间看,如果咬伤后15分钟内出现红肿并疼痛,则有可能是被毒蛇咬了。

②被毒蛇咬伤后的急救。咬伤后不要剧烈奔跑,以减慢人体对蛇毒的吸收和蛇毒在人体内的传播速度,减轻全身反应;记住伤口的形态,详细告知急救的医务人员,如果把蛇打死,则带上死蛇,以便医务人员及时、正确地给以治疗;被毒蛇咬伤后,应立即用柔软的绳或带结扎在伤口上方,以阻断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减少毒液吸收,防止毒素扩散;应急排毒。

立即用冷茶、冷开水或泉水冲洗伤口,有条件的话可用生理盐水、肥皂水、双氧水、千分之一的过锰酸钾溶液、四千分之一的呋喃西林溶液冲洗。施行刀刺排毒,用清洁的小苗刀、痧刀、三棱针或其它干净的利器挑破伤口,不要太深,以划破两个毒牙痕间的皮肤为原则,或在伤口周围的皮肤上,用小苗刀挑数孔,刀口如米粒大小,这样就可防止伤口闭塞,使毒液外流,刀刺后应马上清洗伤口,从上而下向伤口不断挤压15分钟左右,挤出毒液。

如果伤口里的毒液不能畅通外流,可用吸吮排毒法,采用拔火罐、针筒前端套一条橡皮管来抽吸毒液,无工具时可直接用嘴吸吮,但必须注意安全,边吸边吐,每次都用清水漱口。内服、外敷药物,具体用什么蛇药,应根据当时当地能立即采到为原则,灵活运用。

③避免被蛇咬,在山野中行走时,不要随便将手插入树洞或岩石空隙等蛇在白天的休息之处,手中持一小棍或树枝,行走时“打草惊蛇”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避免被蛇咬的方法。 (4)损伤出血的急救法 在野外,有时因意外而造成身体某部位损伤出血,小的出血无需特殊处理可以自行愈合,而严重出血常会危及生命,须采用紧急的止血措施。

如果是一点伤口,用手指或清洁布块直接压在伤口上面即可止血,血渗透布块应反复替换,直到出血减弱,这时才用消毒纱布盖好,绷带固定。如果是切伤或砍伤,血流不止,这是动脉出血,危险性很大,必须用止血带止血,但注意止血带扎紧后应有间隔的松开再扎紧,以免被捆扎处以下的肢体血液循环完全中断而引起肢体坏死。

另外还可用清洁的纱布或止血棉等止血剂填塞在伤口内,再用加压绷带固定。 (5)骨折及扭伤 野外生存生活实践中,脚滑倒或身体失去平衡而摔倒很容易发生骨折、脱臼或扭伤。

发生骨折或扭伤时,首先应保持安静休息,不要勉强走动,使伤口恶化。接着可用河水、冰、雪等冷。

9.户外受伤如何紧急处理

急救常识--受伤1、外伤 :人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组织撕裂或损害。

引起外伤的原因很多,根据有无伤口,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1-①、闭合性外伤:由钝力造成,无皮肤、体表粘膜破裂,常见的有挫伤和扭伤。

1-①-a、挫伤:钝力打击所致的皮肤和皮下软组织损伤,皮肤无裂口,伤部青紫,皮下瘀 血、肿胀、压痛。轻者可用伤湿止痛膏外贴受伤区。

对胸腹部挫伤及头部挫伤,应考虑有无深部血肿或内脏损伤出血,宜到医院观察诊断。1-①-b、扭伤:扭伤常发生在踝部、腰部、颈部及手腕等处。

扭伤的一般处理原则是让患者安定情绪,固定受伤部位,用冷湿布敷盖患处。手足扭伤者可抬高患部。

颈部、腰部扭伤者在搬运时不可移动患部。扭伤常伴有关节脱位或骨折,宜立即到医院诊疗。

另外,扭伤后无论轻重,不可即刻洗澡、胡乱按摩,须送医院治疗。扭伤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局部封闭(用0.25%~0.5%普鲁卡因)、药物外敷内服、理疗等。

1-②、开放性外伤:多数由锐器和火器所造成,少数可由钝力造成,常有皮肤、体表粘膜破裂。1-②-a、割伤:浅的伤口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拭干后,以碘酊或酒精消毒、止血,或以“好得快”喷雾剂喷于伤口,然后包扎,一般都能较快痊愈。

对较小伤口外用“创可贴”即可。对较深的伤口,应立即压迫止血,速到医院行清创术,视伤情进行缝合修补等。

刀伤伤口不可涂抹软膏之类的药物,否则伤口难愈合。1-②-b、刺伤:宜先将伤口消毒干净,用经灭菌过的针及镊子,将异物取出,再消毒后包扎伤口。

异物留在体内易化脓感染,对伤口小、出血少者,宜在伤口挤压出一些血液比较好,指甲的刺伤不易处理,可先将指甲剪成V字型口,将刺拔出,或到医院处理。若被针、金属片等刺伤而留于体内,应到医院在X光下取出。

深的伤口可能有深部重要组织损伤,常并发感染,可予抗炎药物治疗。不洁物的刺伤要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宜到医院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1-③外伤总的处理原则:对大量出血的患者,宜首先采取止血方法;对切割伤、刺伤等小伤口,若能挤出少量血液反而能排出细菌和尘垢;对伤口宜用清洁的水洗净,对无法彻底清洁的伤口,须用清洁的布覆盖其表面,不可直接用棉花、卫生纸覆盖。2、烫伤:烫伤可分为烧伤和水烫伤两种类型。

除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开水和火焰、蒸气等高温灼伤外,还包括工业上的强酸、强碱等化学灼伤,电流、放射线和核能等物理灼伤。面积愈大,深度愈深,对全身和局部的影响也愈大、愈严重。

2-①、烫伤的程度:烫伤可分为一度烫伤(红斑性,皮肤变红,并有火辣辣的刺痛感);二度烫伤(水泡性,患处产生水泡);三度烫伤(坏死性,皮肤剥落),对局部较小面积轻度烫伤,可在家中施治,在清洁创面后,可外涂京万红、美宝润湿烧伤膏等。对大面积烫伤,宜尽早送医院治疗。

2-②、烫伤的处理:烫伤处理的原则是首先除去热源,迅速离开现场,用各种灭火方法,如水浸、水淋、就地卧倒翻滚等,立即将湿衣服脱去或剪破衣服淋冷水,肢体浸泡在冷水中,直到疼痛消失为止。还可用湿毛巾或床单盖在伤处,再往上喷洒冷水。

不要弄破水泡。烫伤的创面处理最为重要,先剃除伤区及其附近的毛发,剪除过长的指甲。

创面周围健康皮肤用肥皂水及清水洗净,再用0.1%新洁尔灭液或75%酒精擦洗消毒。创面用等渗盐水清洗,去除创面上的异物、污垢等。

保护小水泡勿损破,大水泡可用注射空针抽出血泡液,或在低位剪破放出水泡液。已破的水泡或污染较重者,应剪除泡皮,创面用纱布轻轻辗开,上面覆盖一层液体石蜡纱布或薄层凡士林油纱布,外加多层脱脂纱布及棉垫,用绷带均匀加压包扎。

烫伤还可采用包扎疗法、暴露疗法等。烫伤常易并发感染,故宜加用抗菌素,还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大面积烫伤的治疗护理要求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往往遗留广泛疤痕,造成严重的畸形和功能障碍。

所以务必注意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居民、儿童的防火教育,在工矿企业要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并制订严格的防火管理制度。3、冻伤:是机体由于暴露在寒冷环境中过久而形成的损伤。

冻伤可分为局部和全身两种:局部冻伤好发于指、趾、鼻尖、耳廓、脸颊等暴露部位,而且容易在同一部位复发。3-①、冻伤的程度:第一度(红斑性):冻伤部皮肤从苍白变为斑块状紫蓝色,以后转为红、肿、充血。

并有痒、痛、麻木等现象。约5~7天症状消失,不留疤痕。

第二度(水泡性):冻伤部除红肿外,尚可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局部剧痛,对冷、热、针刺感觉不敏感。2~3周后水泡干枯形成干痂,痂皮脱落时,有薄的新皮覆盖创面。

第三度:轻的局限于皮肤,皮肤从苍白变紫而黑,伤部周围皮肤肿胀并可有水泡,大多有剧痛。坏死组织脱落后创面愈合需二个月以上,且形成疤痕。

3-②、全身冻伤:全身冻伤时,除体表血管收缩、皮肤苍白外,伤者出现寒战以增加机体发热、维持体内温度。但当体温继续下降时,伤者就感觉疲乏,瞌睡。

再进一步就神志迟钝,常出现幻觉。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危及生命。

3-③、冻伤的处理:发生冻伤后,伤部要迅速复温,可将伤部浸泡。

10.自护自救知识

版面有限★蛇咬伤 一、临床表现:根据不同蛇毒所含的不同毒液分为三类。

1.以神经毒素为主的毒蛇咬伤 局部反应轻,全身症状有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复视,说话和呼吸困难,出现不同程度的瘫痪等神经中毒症状。 2.以溶血毒素为主的毒蛇咬伤 局部反应严重,全身症状有血液循环的改变,如全身性出血,心肾功能受损,休克等。

3.兼有神经毒素和溶血毒素的毒蛇咬伤 兼有两种毒素的中毒症状,且互相加重,短时间内即可至死。 二、诊断:要与毒虫的咬伤,刺伤相鉴别。

目睹蛇咬即确诊,还要鉴别有毒蛇和无毒蛇的咬伤,难以鉴别时,均按毒蛇咬伤处理,不能等症状出现后再行处理。无毒蛇咬伤一般仅有一排整齐的小齿印,而毒蛇咬伤还有或仅有一对较大的齿痕。

掌握后可减轻心理负担哦。 三、处理: 1.在咬伤部位之近心端,距伤口5-10厘米处扎止血带,可减少毒液吸收。

2.伤侧肢体制动以减慢毒液播散。伤后可缓慢步行,不可慌乱跑动,以免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毒素的扩散与吸收。

3.严禁使用酒精涂擦,以免血管扩张,加速毒素吸收。 4.尽量排出伤口毒液:(1)可用肥皂水或清水(禁热水)清洗伤口。

(2)向肢体远端方向挤压。(3)用口吸吮,口腔粘膜破溃禁用。

(4)拨火罐。(5)注射器吸引。

5.解毒药物治疗。季德胜蛇药片由多种中草药加工配成,既可内服、亦可外敷于伤口周围。

6.及早送医院处理。 [/size][size=2]★简述心肺复苏术(CPCR) 一、基本概念:心跳呼吸停止是医学上最紧急的情况,一般称之为死亡。

死亡的全面概念有三种,即: 1.临床死亡:心跳呼吸已停止,但时间在4-6分钟之内,大脑皮层细胞还没有发生完全性的、不可逆性的改变。此期完全可以恢复。

越早进行复苏成功率越高,时间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时间就是生命。 2.生物学死亡:心跳呼吸停止,时间超过6分钟,大脑皮层细胞发生了完全性的、不可逆性的改变。

此期不能抢救成功。但是请注意,个体差异与普遍规律不一定一致,可能超过6分钟能复苏的,尤其是溺水和电击所至,冬天溺水的病人更易抢救,此期行动上必须抢救,不允许此时此刻不抢救。

3.社会死亡:心跳呼吸停止经抢救,心肺复苏成功,但脑复苏不成功或不完全成功,严格讲是真正植物人。 二、死亡是怎样发生的(发生的形式) 1.心跳呼吸同时停止,多由心脏疾病引起。

2.呼吸先停止,导致组织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酸中毒加重,因没有呼吸支持,机体储氧经数分钟耗尽,继而心跳停止。 三、死亡的判断:要点为“一看、二摸、三听”。

“一看”,病人意识丧失,无任何反应,面呈死相,瞳孔散大或一大一小,胸廓无起伏。“二摸”,大动脉搏动消失,一般摸劲动脉(离心最近,喉结两侧2-3厘米)或股动脉(体表最大)。

“三听”,听不到心跳音和呼吸音。整个判断过程要在10-20秒内完成。

四、心肺复苏的方法: 国际标准的心肺复苏分为三期九步,I期为基础生命支持,就是现场抢救、初期复苏;II期和III期为专业医务人员的事。I期现场抢救的三步为: A(air way)保持呼吸道通畅:首先要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呕吐物,异物,利用将下颌托起和将头部后仰的方法消除舌后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开放气道。

或在肩下垫小枕。 B(breathing)进行人工呼吸:有口对口和口对口鼻两种方法,是将空气由抢救者的口直接对准病人的口(或鼻、口鼻)吹入肺内,再借助肺脏的自动回缩将空气排出。

C(circulation)建立人工循环:有胸外和胸内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是通过有节律地按压胸骨下段(胸骨中、下1/3交界处),间接地按压左右心室,使血液流入动脉,也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对心脏进行挤压,以代替心脏的自然收缩,从而达到维持循环的目的。

五、心肺复苏操作 1.判断:方法上述,可以拍肩,不可摇头,可按人中,时间5-8秒,不超过10秒。整个判断过程必须在10-20秒内完成。

2.开放气道:解开病人衣服,置病人于平卧仰头位(头低足高位亦可),躺在硬地板或硬板床上,或在病人背下垫一块木板,否则无效。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见上述。

3.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抢救者位于病人右侧(视现场情况不强求)一手将病人的下颌向上、后方钩起,使其头部向后仰;另一手压迫于病人前额保持病人头部后仰位置,同时以拇指和示指将病人的鼻孔捏闭。然后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包住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

人工呼吸的频率为10-14次/分,潮气量(每次吹入气体量)为800-1200毫升。呼出性人工呼吸的含氧量为15-18%(空气含氧量为21%)。

有效指标为,吹气时胸廓扩张上抬,在吹气过程中可听到呼吸音。 4.判断颈动脉有无搏动,5秒内完成。

若有,表示恢复,抢救成功,继续观察;若无,继续下一步。 5.胸外心脏按压:抢救者立于或跪于病人一侧,沿季肋摸到剑突,选择剑突以上4-5厘米处的部位(挤压点,即胸骨下段)将一手掌根部置于挤压点,另一手掌的根部复于前者之上,手指向上方跷起,两臂伸直,然后抢救者凭自身重力通过双臂和双手掌,垂直向下加压,使胸骨下陷3-5厘米(视病人体形),压后即放开,使胸骨自行恢复原位。

如此反复操作,挤压时心脏排血,松开时心脏再充盈,形成人。

野外受伤自救小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