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音韵学常识pdf

2021-09-23 综合 86阅读 投稿:旧事儿

1.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科学。

它包括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等学科。音韵学和语音学不同: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有时还利用各种实验方法,来征明语音的生理现象和物理现象;音韵学则是把语音作为一个系统来观察,它研究各种语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语音学既然把语音当作生理现象或物理现象来研究,因此有所谓普通语音学,讲述发音器官的作用、各种语音的构成,那是适用于全人类的,只是每一个民族的具体语言还有自己的一些语音特点罢了。至于音韵学,则不可能有“普通音韵学”,因为音韵总是属于一种具体语言的,它具有很显著的民族特点,甲语言的语音系统决不可能跟乙语言的语音系统相同。

但是,音韵学又是跟语音学有密切关系的。不能想象,一个人不懂发音的道理而能把音韵学研究好。

因此,我们又可以说,语音学是音韵学的基础。汉语音韵学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传统,它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和术语。

我们应该用现代的语音学的理论和术语去说明它。我们不能抛开古代的理论和术语不管,因为我们必须把音韵学这份文化遗产继承下来。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汉语音韵学呢?我们研究现代汉语音韵学,是为了了解现代汉语语音的严密的系统性,以便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有利于语言实践。我们研究古代汉语音韵学,因为它是与汉语史有密切关系的一个语言学部门。

必须先深入研究了古代汉语音韵学,然后有可能研究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音韵学也跟文字学有密切关系。

有狭义的文字学,有广义的文字学。前者专门研究文字的形体;后者则研究字形、字音和字义。

从广义看,音韵学又包括在文字学之中。文字学的旧名是“小学”,原来是一种识字的功课。

古代的学者认为读书必先识字,因为有些古书的时代距离现代很远了,书中的文字,无论从字形方面看,从字音方面看,从字义方面看,都有许多是我们所不认识的了。而且汉字的形、音、又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假如不懂古音,则古代的字形和字义也会不懂,或者是懂得不透彻。

古人把文字(字形)、音韵(字音)、训诂(字义)看成是继承祖国文化遗产所必备的基础知识,那是很有道理的。中国传统音韵学一向被认为是艰深的学问,甚至称为是“绝学”。

其实古代的一套音韵学理论和术语,如果拿现代语音学的理论和术语来对比,加以说明,也就变为比较易懂,甚至是很好懂的东西了。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在传统音韵学中,也有一些含胡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论,和一些玄虚的,缺乏科学根据的术语,我们在这一本小书中,或者是提出来批判,或者是索性略去不提。

我们力求把汉语音韵学讲得浅显一些,同时也不能因为要求浅显而损害它的科学性。希望这一本小书能够沟通古今,使读者对汉语音韵学能够得到比较个面的基础知识。

音韵学的功用 汉语音韵学和汉语史、汉语方言学、训诂学、考古学、校勘学、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历史、古代文献学以及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汉语音韵学的功用。

一、汉语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要研究汉语语音,指出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指导汉语的学习和使用,以保证汉语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就不能不建立汉语语音史。要建立汉语语音史,首先必须研究出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例如先秦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隋唐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元明清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等等。

只有把这些不同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的面貌弄清楚,并探寻出其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才谈得上汉语语音史的建立,而要知道汉语各个时期声、韵、调的状况,就得依靠音韵学的研究。王力先生的《汉语语音史》就是在汉语音韵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写成的,其突出的特点是比较详细地展示出了汉语各个历史阶段的声、韵系统及拟音,指出了汉语语音发展的某些规律。

二、音韵学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汉语方言学是研究汉语各地方性口语的一门科学。要对方言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能不牵涉到方言的历史,只有从历史的角度找出方言特点的根据,才能弄清方音的来龙去脉,才能对方音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作出合乎科学的解释;因此,要从事方音研究,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音韵知识。

例如“幕”字,北京话读作〔mu?〕,而广东梅县话则读作〔m?k?〕,北京人和梅县人对“幕”字的读音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异?只要有点音韵学知识就会知道,原来北京话和梅县话都源自隋唐古音。在隋唐时,“幕”属于入声“铎”韵,带有塞音韵尾〔k〕,拟音为〔mɑk〕。

北京人所以会把“幕”读成〔mu?〕,这是因为到元代时大部分北方话的入声韵尾发生了脱落,随着韵尾的脱落,其韵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梅县人所以会把“幕”读成〔m?k?〕,是因为入声韵尾脱落的这一现象在梅县话中至今也没有发生,由于塞音韵尾的稳定作用,其韵腹的变化很小。

要进行方言研究,一般少不了进行方言调查,搞方言调查,需要亲自到方言区去口问、耳听、手记,做静态的分析描写工作,这同样需要具备音韵学知识。凡是有关方言调查的书籍,都免不了要。

2.关于语言学的教材

回答:

两本书各有特色。

Radford的书是一个非常棒的语言学入门教程,我很喜欢,因为全书就分三个部分,即音、词、句,在每一部分都详细讲解并贯穿经典理论。全书系统性、可读性很强,语言浅显易懂,最大的特点是编写者都是英国人,语言很地道。读完全书,英语语言学基础知识就够用了。

胡的书我个人观点是把他列为一个论文集更恰当,因为从书的前言可以看出,从1987年第一版到2001年修订版,一直到现在的最新版,这本书都是由很多的专家学者写的英语文章凑在一块儿的,甚至某些章节居然有两三个人合作完成。这就导致了本书致命的缺陷是:系统性和连贯性很差,并且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并无独创之处,很多都是引用别人的观点,非常像学术论文。章与章之间是断裂的,并且语言风格相差很大,有的文字非常啰嗦,语言和行文远远不如Radford他们那本书。

但胡的书一个优点是按照中文书籍的体例,分章节,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练习并配有答案,可能更符合中文教材的习惯。Radford则是把问题融入书中,附有练习但没有给出答案,典型的西方书籍体例。

两本书在知识的涵盖上侧重点不同,章节分类差别很大,而在问题的解答上侧略不同,篇幅与时间所限,很难一一提到。你可以分别读一下前言,大致了解内容。

不同的学校考研指定书目各不相同,而大多指定的是胡的书。建议两本书都看看,互相参照。并强烈建议购买戴、何的《新编简明语言学教程》,外教社的,很薄,很简洁,并且价格只有前面两本书的三分之一左右,非常适宜初学者。

祝学习进步!

3.汉语音韵学怎么学最容易入门,古代声韵的背诵有技巧吗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

杨剑桥《音韵学入门》

董同龢:《汉语音韵学》

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

杨剑桥:《汉语现代音韵学》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

李荣:《切韵音系》

[清]陈澧:《切韵考(附外篇)》

丁声树、李荣:《汉语音韵讲义》

王力:《汉语史稿》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

.郑张尚芳:《上古音系》

冯蒸:《汉语音韵研究方法论》

[宋]陈彭年等:《宋本广韵》

4.怎样学习音韵学知识

音韵学在旧时代被称为“绝学”、“天书”,现代仍有人对 它有神秘感。

主要原因在于汉字不是表音文字,很多人缺少语音 分析的素养;加上很多音韵著作写得深奥或玄虚,不易看懂。 1980年叶圣陶先生对王力先生说:“你们所写的有关音韵学的书 和文章都太深了,令人望而生畏。

希望你写一本浅近的。”(见 王力《音韵学初步序》)总之,学习音韵学要讲究方法和入门 途径。

我认为最基本的工夫是首先掌握现代汉语语音知识,掌握汉 语拼音方案及有关的国际音标知识。比如说,“东”部和“帮” 母这两个名词,用拼音注出来,“东”部大体相当〇ng,只取其后 一部分以代表韵母;“帮”母相当b,只取其前一部分以代表声 母。

有了注音对照,便不抽象难懂了。即使比较难的术语,如 五音、七音、等呼、对转、旁转之类,只要用现代语音知识加以 阐述,由今及古,也是非常好懂的。

掌握现代汉语语音知识,应包括熟悉一些方言材料。中国地 广人多,方言丰富,是语音学的一个丰富宝库。

每个人至少对自 己的方言是了解的。如:入声调,北京人很难掌握,但很多方言 区保留了入声调,粤方言还保留了入声韵;浊声母,在北方话中 已经消失,但在老湘方言和吴方言中保存着。

熟悉一两种方言, 对学习古代音韵大有好处。 掌握现代语音知识之后,便可识别和抛弃古代音韵学中一些 故弄玄虚、牵强附会的说法。

如:清代著名音韵学家江永《音学 辨微》论清浊说:“清浊本于阴阳,一说清为阳,浊为阴,天清 而地浊也。”从现代语音学分析,清音便是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 声母,浊音便是声带颤动的声母。

江永扯到阴阳、天地等哲学与 自然现象上去,非常牵强,看了反而使人糊涂。 元代刘鉴《切韵 指南》更有很多混乱玄虚的说明,且看:“四斤四两属牙肝,心 重十二两舌间。

唇肾一斤零一两,三斤三两肺中编……”牙音即 是舌根音,本易理解,他却扯到肝脏上去,又杜撰出四斤四两的 重量;舌音、唇音也是一样。没有现代语 音知识的人,当然会视 为畏途,不敢问津。

学习音韵知识要树立发展变化的观念。正如明末古音学家陈 第所说的那样:“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 (《毛诗古音考序》)没有这种变化观念,便对古音系统觉得不可 理解,或者犯以今律古的错误。

学习古代音韵学从哪里入手呢? 一般专门家都主张从中古音 入手。 因为中古时代留下了丰富的音韵学资料,上古时代却没有 系统的音韵学著述。

学习声调,中古的韵书明确记载了平上去入 四声;学习韵母,中古的韵书明确记载了韵部;学习声母,中古 创制了三十六字母。而且,现代汉语的各种方言往往与中古有千 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熟悉了中古的韵部(《广韵》二百零六 部,或诗韵一百零六部)和声母(三十六字母),便可向上追索上古 语音系统,向下阐述近代和现代的语音变化,这叫作“上推古 音,下推今音”。 学习音韵学要随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包括对普通话语言现 象的理解,对方言现象的阐释,对古书中的通假、异读现象的说 明,以及分析诗词的押韵、平仄等等。把学与用结合起来,学起 来才不觉得空洞无用。

如形声字中,排、悲、辈等字为什么以非 字作声旁呢?都、堵、屠等字为什么以者字作声旁呢?这都牵涉 到古音韵知识。 反过来说它们又是学习古代音韵知识的活材料。

又如大家都熟悉这样一首诗:“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 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李益《江南曲》)这个“儿”字为什么 与“期”字押韵呢?从儿得声的很多字“麇、霓、猊、鲵、倪、睨”等为什么都读ni呢?音韵学将给你解决这些问题,而这类实 际问题的解决又会提高你学习音韵的兴趣与自觉性。

5.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专业本科全部教材都有什么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专业本科全部教材有:语言学 1,美国结构语言学 (American linguistics) 参考书目:Hockett 《现代语言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Sapir 《语言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Bloomfield《语言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实验语音学 (phonetics) 参考书目: 吴宗济 林茂灿 《实验语音学概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 P.B.邓斯 E.N.平森著 曹剑芬 任宏谟 译 《言语链——听和说的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理嘉,《音系学基础》,语文出版社 3、汉语音韵学 参考书目: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耿振声 《音韵通讲》, 河北教育出版社 唐作藩,《汉语音韵学常识》,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 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 《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江苏教育出版社 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 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 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 李新魁,《韵镜校正》,中华书局 杨军,《韵镜校笺》,浙江大学出版社 4、汉语史(上) 参考书目: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 ——《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年 何九盈《音韵丛稿》(版本原文未注明) 下面的著作只研究某一时期的语音情况: 上古:李方桂 ,《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最好将李、王、何三家对比阅读) 何九盈、陈复华,《古韵通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何九盈,《上古音》,商务印书馆 龚煌诚 ,《汉藏语研究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唐作藩 ,《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工具书) 中古:李荣,《切韵音系》,科学出版社(最好读1956年版) 邵容芬,《切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好将邵、李两家对比阅读) 张渭毅,《中古音论》,河南大学出版社 周祖谟,《周祖谟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近代:宁继福,《中原音韵表稿》,吉林文史出版社 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近代汉语音论》,商务印书馆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 5、汉语史(下) 参考书目: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 向熹,《简明汉语史》(语法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太辰田夫(著)蒋绍愚、徐昌华(译)《中国与历史文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宋绍年,《马氏文通研读》,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 6、《切韵》导读 参考书目: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 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 李荣,《切韵音系》,科学出版社(最好读1956年版) 邵容芬,《切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现代汉语 参考书目: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商务出版社 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 —— 《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8、古代汉语 参考书目: 郭锡良等,《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王力(主编),《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9、汉语和汉语研究 参考书目: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冯胜利1997《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商务印书馆 刘丹青(主编):《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商务印书馆。 沈家煊:《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沈阳:《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沈阳(编):《20世纪现代汉语八大家?陆俭明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沈阳(编):《20世纪现代汉语八大家?朱德熙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沈阳(编):《20世纪现代汉语八大家?吕叔湘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沈阳、何元建、顾阳(2001)《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黑龙江 教育出版社 宋国明:《句法理论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洪君1999《汉语非线性音系学—汉语的音系格局与单字音》,北京大学 出版社 吴福祥、洪波(主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袁毓林:《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商务印书馆。 詹卫东:《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清华大学 出版社 张伯江、方梅1996《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王理嘉等(编著),《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10、汉语方言学 参考书目: 《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60年出版,1983第二版。

《汉语方音字汇》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1962年出版。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