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质灾害应急常识有哪些
地质灾害的概念: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称为地质灾害。
危害最大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崩塌等。 如何识别汛期的一些常见地质灾害: (1)怎样识别可能的崩塌体? 对于可能发生的崩塌体主要根据坡体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的特征进行识别。
通常,可能发生崩塌的坡体在宏观上有如下特征: ①坡度大于45度,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弧立山嘴,或为凹形陡坡;②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裂缝发育,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将可能贯通,使之与母体(山体)形成了分离之势;③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发育,这说明曾经发生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 具备了上述特征的坡体,即是可能发生的崩塌体。
尤其当上部拉张裂缝不断扩展、加宽,速度突增,小型坠落不断发生时,预示着崩塌很快就会发生,处于一触即发状态之中。 (2)怎样识别滑坡体是否稳定? 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衣表迹象和特征,粗略地判断它的稳定性如何。
已稳定的堆积层老滑坡体有以下特征: ①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②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无沉陷现象;③滑坡前缘的斜坡较缓,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坍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迹象;④目前的河水已远离滑坡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⑤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⑥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不稳定的滑坡一般情况下具有下列迹象: ①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较长,坡面高低不平;②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不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③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④滑坡体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⑤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⑥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 (3)泥石流形成一般情况下具备哪些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应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遭遇泥石流时如何自救: ①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附近安全的高地,离山谷越远越好,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②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是否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如听到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③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遭遇山体滑坡时如何自救: ①滑坡停止后,不应立刻回家检查情况。
因为滑坡会连续发生,贸然回家,从而遭到第二次滑坡的侵害。只有当滑坡已经过去,并且自家的房屋远离滑坡,确认完好安全后,方可进入;②及时清理疏浚,保持河道、沟渠通畅。
做好滑坡地区的排水工作,可根据具体情况砍伐随时可能倾倒的危树和高大树木;③公路的陡坡应削坡,以防公路沿线崩塌滑坡;④救助被滑坡淹埋的人和物应将滑坡体后缘的水排开,从滑坡体的侧面开始挖掘,先救人后救物。
2.汛期应注意哪些安全
明确要求各县(市)区要坚持以预防为主、以监测预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的“三为主”方针,认真执行“四项制度、三项措施”:
一是层层落实负责制度。各级政府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层层分解落实监测和防治工作责任制,逐一将监测责任落实到乡、村、点、户、人,严格实行“四包三落实”,即县(区)领导包乡、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群众和落实转移路线地点、落实报警人员及信号、落实避险场地,确保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位。
二是严格汛期值班制度。各县(市)区要坚决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实行领导带班和专人值班。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和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以及应急处置人员必须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切实安排好节假日应急处置工作,确保足够的应急力量,以保证能够随时启动应急预案。
三是强化险情巡查制度。各县(市)区要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巡查力度。对已经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切实加强监测,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处于临灾状态时,应进入临灾应急期,要立即启动并组织实施相应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采取紧急防灾避险措施,将有关人员撤离、疏散到安全地带,避免人员伤亡。要加强对人口密集区域、在建工程、矿山作业区域、公路铁路沿线、中小学学校校舍、村庄、旅游景区景点和陡坡下、沟口处的居民点等巡查,一经发现新的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制定切实有效的防灾措施及预案,及时发放“两卡一书”,并督促相关部门落实防灾责任制、监测预警和防治措施,尽最大努力减少因各类工程建设活动诱发地质灾害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是落实灾情速报制度。各级各部门要将监测、值班人员电话及时上报市政府办公厅及相关部门,保证联络人员明确,信息渠道畅通,灾情报送及时准确。地质灾害发生后,各县(市)区政府、国土资源部门要按地质灾害速报的规定,务必第一时间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并按照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立即组织抢险救灾。
五是完善灾害防治措施。各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简易观测措施、灾前报警措施、紧急避让措施,对防灾预案确定的隐患点、危险点,要及时布置和落实隐患点的观测工作,保证每一个隐患点都有专人负责监测,有专门防灾措施,并认真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划定警戒区域,树立警示牌,实行预警动态监测,设置临灾预警信号,明确撤离路线。要加强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落实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建立和完善监测预警措施,做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
六是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各县(市)区政府要坚持专群结合、社会参与、优势互补的原则,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机制,依靠科技、依靠全社会力量,拓展新时期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思路、工作手段,增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效能。要动员和依靠广大群众,开展地质灾害隐患调查,充分发挥群众识灾、报灾、避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群测群防的能力。
七是加强预警预报工作。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与气象部门密切配合,注意接收气象部门的“等级预报”结果,及时收集汛期降雨趋势预测资料,组织专业技术力量结合区域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特征,分析和预测地质灾害险情动态和灾害发展趋势,规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程序,健全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反馈机制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体系,进一步提高预报预警水平。
八是重点保证防治经费。各县(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规定及时拨付充足的财政资金,专项用于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工程治理等工作,并确保群测群防人员工作经费发放足额到位。对因经费不到位,导致灾害隐患点无监测人员或监测不到位的,将由纪检监察部门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
3.防洪防汛安全知识
原发布者:娇
防洪防汛安全责任制
一、目的
加强施工现场汛期防洪防汛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现场施工顺利进行。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项目施工现场期防洪防汛安全管理工作。
三、安全组织机构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成立防洪防汛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如下:
组 长:
常务副组长:
副 组 长:
成 员:
四、防洪防汛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1、项目经理:是汛期安全生产的第一负责人,在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时,负责指挥施工现场抢险救灾工作。
2、常务副经理:是汛期安全生产的主要负责人,在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时,负责协助项目经理负责分管范围内的工作,项目经理不在时,负责指挥施工现场抢险救灾工作。
3、生产副经理:协助项目经理/常务副经理负责分管范围内的工作,协助项目经理/常务副经理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隐患排查,遇到汛期突发状况调集救灾必需的设备物资。
4、安全副总监:协助项目经理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有权责令部门、分部进行整改,遇有严重险情的有权暂停施工;协助项目经理/常务副经理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隐患排查,遇到汛期突发状况现场进行指挥。
5、项目总工(副总工):负责编制施工现场各类安全技术措施和组织编制各种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交底;参加项目汛期安全隐患检查,对施工中存在的事故隐患,从技术上提出整改意见,并予以解决。9、物资部长:负责
4.如何做好汛期地质灾害的防治
明确要求各县(市)区要坚持以预防为主、以监测预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的“三为主”方针,认真执行“四项制度、三项措施”:
一是层层落实负责制度。各级政府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层层分解落实监测和防治工作责任制,逐一将监测责任落实到乡、村、点、户、人,严格实行“四包三落实”,即县(区)领导包乡、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群众和落实转移路线地点、落实报警人员及信号、落实避险场地,确保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位。
二是严格汛期值班制度。各县(市)区要坚决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实行领导带班和专人值班。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和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以及应急处置人员必须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切实安排好节假日应急处置工作,确保足够的应急力量,以保证能够随时启动应急预案。
三是强化险情巡查制度。各县(市)区要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巡查力度。对已经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切实加强监测,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处于临灾状态时,应进入临灾应急期,要立即启动并组织实施相应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采取紧急防灾避险措施,将有关人员撤离、疏散到安全地带,避免人员伤亡。要加强对人口密集区域、在建工程、矿山作业区域、公路铁路沿线、中小学学校校舍、村庄、旅游景区景点和陡坡下、沟口处的居民点等巡查,一经发现新的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制定切实有效的防灾措施及预案,及时发放“两卡一书”,并督促相关部门落实防灾责任制、监测预警和防治措施,尽最大努力减少因各类工程建设活动诱发地质灾害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是落实灾情速报制度。各级各部门要将监测、值班人员电话及时上报市政府办公厅及相关部门,保证联络人员明确,信息渠道畅通,灾情报送及时准确。地质灾害发生后,各县(市)区政府、国土资源部门要按地质灾害速报的规定,务必第一时间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并按照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立即组织抢险救灾。
五是完善灾害防治措施。各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简易观测措施、灾前报警措施、紧急避让措施,对防灾预案确定的隐患点、危险点,要及时布置和落实隐患点的观测工作,保证每一个隐患点都有专人负责监测,有专门防灾措施,并认真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划定警戒区域,树立警示牌,实行预警动态监测,设置临灾预警信号,明确撤离路线。要加强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落实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建立和完善监测预警措施,做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
六是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各县(市)区政府要坚持专群结合、社会参与、优势互补的原则,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机制,依靠科技、依靠全社会力量,拓展新时期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思路、工作手段,增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效能。要动员和依靠广大群众,开展地质灾害隐患调查,充分发挥群众识灾、报灾、避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群测群防的能力。
七是加强预警预报工作。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与气象部门密切配合,注意接收气象部门的“等级预报”结果,及时收集汛期降雨趋势预测资料,组织专业技术力量结合区域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特征,分析和预测地质灾害险情动态和灾害发展趋势,规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程序,健全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反馈机制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体系,进一步提高预报预警水平。
八是重点保证防治经费。各县(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规定及时拨付充足的财政资金,专项用于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工程治理等工作,并确保群测群防人员工作经费发放足额到位。对因经费不到位,导致灾害隐患点无监测人员或监测不到位的,将由纪检监察部门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
5.关于汛期的知识你知道吗
自入汛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形势复杂,南方持续高温,全国强对流天气多发,台风又组团来袭,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极大威胁。
针对公众比较关心的汛期天气气候以及安全生产问题,8月1日中国气象网联合新华网和中国安全生产网,邀请气象专家和安全生产专家做客直播间,为公众详解汛期安全生产那些事儿。嘉宾: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 李佳英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协调部综合处工程师 王一主持人:新华网记者李海韵 中国气象报记者叶海英 中国安全生产报记者翟琳直播平台:微博@中国气象局、一直播、今日头条统筹策划:颜昕、叶海英、刘佳、王亮、赵丽记者:今年汛期天气有何特点?有哪些高影响天气?李佳英:我国汛期总体天气气候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南方洪涝灾害较重。二是高温天气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三是台风生成集中、登陆闽粤台风多。今年汛期出现的高影响天气主要是暴雨、高温和台风。
入汛以来南方地区暴雨过程多,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山洪、滑坡等灾害。6月29日至7月2日,贵州、湖南至江淮一带出现持续强降雨,湘江干流全线、资水中下游、沅江干流全线及洞庭湖区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
6月30日,受强降雨影响,湖南长沙湘江干流全线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图片来源:新华网高温天气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北方地区高温从6月26日开始,到7月15日减弱缓解。期间,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等10个省(区)149个县市日最高气温突破40℃。
南方在梅雨结束后,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7月10日至28日共有185个县(市)日最高气温超过40℃。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0个台风生成,比多年平均(8.4个)偏多1.6个,其中4个登陆,登陆个数较常年同期偏多。
7月下旬西北太平洋台风进入活跃期,7月21日至28日一周内有6个台风生成,非常罕见。汛期影响生产安全的常见气象次生灾害。
记者:汛期容易发生哪些类型的安全事故?汛期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分别有哪些?王一: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大、影响重、持续时间长,特别是在汛期,暴雨、台风、大风、雷电等都会影响生产安全。台风易导致船舶倾覆、生产设施翻沉;暴雨引发的洪水会导致煤矿淹井、井工矿透水、尾矿库垮坝、露天矿滑坡、建筑物坍塌等事故;大风易导致塔吊倒塌;雷电可导致危险品、烟花爆竹火灾、爆炸、电气设备损坏、露天作业人员遭雷击等事故。
李佳英:持续的暴雨、大暴雨可能引发流域性洪水、城市洪涝灾害、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进而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城市道路特别是下沉式立交桥下很容易积水,造成交通瘫痪;城市地铁、地下商场等地下空间,也可能发生洪水倒灌而被淹。
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强风可能致使房屋建筑倒毁、庄稼树木摧折、车辆船舶失控、电力通信交通设施受损、建筑塔吊倒塌等,冰雹常常砸毁农作物、果园、损坏建筑物和车辆等。汛期安全生产重点关注行业。
记者:面对这些灾害性天气,生产经营单位应如何进行提前防范?王一:汛期是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和水上交通、建筑施工、电力、水利等重点行业领域事故的易发时期,因此生产经营单位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提前做好防范工作。一要制定汛期安全生产防范措施。
针对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明确重点防范区域和环节,制定防范应对方案和措施。二要深入开展汛期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
例如矿山企业防洪和防治水工作检查等,对检查出的隐患和问题立即整改。三要进一步完善事故应急预案。
组织开展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做好和地方政府应急预案的有效衔接,做好装备、物资、队伍等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四要及时掌握预报预警信息。
一旦接到相关等级预报预警信息,立即做好停产撤人等防范工作。记者:气象部门针对灾害性天气如何做好决策服务?李佳英:气象部门开展决策服务时会针对即将发生的灾害性天气,进行重点灾害防御服务。
例如有台风时,如果风力较大,会重点关注沿海地区大风带来的危害;台风深入内陆后有持续强降雨会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会重点提醒山区注意防御地质灾害;降雨较强的地区可能出现城市内涝,会提出具体的防御建议。记者:汛期灾害性天气给安全生产带来了挑战,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做了哪些工作?王一:一是及时安排部署工作。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会同中国气象局印发了《中国气象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强化气象相关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做好2017年重要时段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从7月开始至10月的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中,专门把汛期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作为对企业检查的五项重要内容之一。
二是组织开展汛期安全生产检查。各地结合实际完善应急预案并加强了应急演练,开展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和集中整治。
三是组织指导专业救援队伍开展汛期事故灾害救援准备工作。四是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预警预报联合处置机制。
强化与气象、水利、国土、海洋。
6.有关地质灾害的知识、地质灾害自救的方法
地质灾害是:自然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在另一方面,由于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也可衍生出一系列的其它灾害,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也可纳入地质灾害的范畴。如由于地质条件的变化导致的地质农业灾害;由于地质体组成元素的影响而导致的人类和生物病变,即地质生物灾害等等。因此,广义的地质灾害既包括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地质环境和地质体的变异所导致的灾害,也包括由于地质作用和地质条件的变异所衍生的灾害。这样便使得我国地质灾害的分类十分复杂。
发生地质灾害后,该如何应急自救?自治区资深地质专家、高级工程师钱小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地质灾害发生后,专业救灾队伍未到之前,应及时采取五项必要的避灾措施:
首先,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搜寻财物,以免再次发生滑坡、崩塌。当滑坡、崩塌发生后,后山斜坡并未立即稳定下来,仍不时发生崩石、滑坍,甚至还会继续发生较大规模的滑坡、崩塌。因此,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去挖掘和搜寻财物。
第二,立即派人将灾情报告政府。偏远山区地质灾害发生后,道路、通信毁坏,无法与外界沟通。应该尽快派人将灾情向政府报告,以便尽快开展救援。
第三,迅速组织村民查看是否还有滑坡、崩塌发生的危险。灾害发生后,在专业队伍到达之前,应该迅速组织力量巡查滑坡、崩塌斜坡区和周围是否还存在较大的危岩体和滑坡隐患,并应迅速划定危险区,禁止人员进入。
第四,查看天气,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关注是否还有暴雨。根据多年的经验,并注意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了解近期是否还会有发生暴雨的可能。如果将有暴雨发生,应该尽快对临时居住的地区进行巡查,建立防灾应急预案,指定专门的人员时刻监视斜坡和沟谷情况,避免新的灾害发生。
第五,有组织地搜寻附近受伤和被困的人员。撤离灾害地段后,要迅速清点人员,了解伤亡情况。对于失踪人员要尽快组织人员进行查找搜寻。特别指出的是对泥石流中受伤人员的救治主要是避免窒息。为此,将压埋在泥浆或倒塌建筑物中的伤员救出后,应立即清除口、鼻、咽喉内的泥土及痰、血等,排除体内的污水。对昏迷的伤员,应将其平卧,头后仰,将舌头牵出,尽量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如有外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方法处理,然后转送急救站。
7.汛期应注意哪些安全
明确要求各县(市)区要坚持以预防为主、以监测预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的“三为主”方针,认真执行“四项制度、三项措施”: 一是层层落实负责制度。
各级政府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层层分解落实监测和防治工作责任制,逐一将监测责任落实到乡、村、点、户、人,严格实行“四包三落实”,即县(区)领导包乡、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群众和落实转移路线地点、落实报警人员及信号、落实避险场地,确保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位。 二是严格汛期值班制度。
各县(市)区要坚决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实行领导带班和专人值班。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和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以及应急处置人员必须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
切实安排好节假日应急处置工作,确保足够的应急力量,以保证能够随时启动应急预案。 三是强化险情巡查制度。
各县(市)区要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巡查力度。对已经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切实加强监测,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处于临灾状态时,应进入临灾应急期,要立即启动并组织实施相应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采取紧急防灾避险措施,将有关人员撤离、疏散到安全地带,避免人员伤亡。
要加强对人口密集区域、在建工程、矿山作业区域、公路铁路沿线、中小学学校校舍、村庄、旅游景区景点和陡坡下、沟口处的居民点等巡查,一经发现新的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制定切实有效的防灾措施及预案,及时发放“两卡一书”,并督促相关部门落实防灾责任制、监测预警和防治措施,尽最大努力减少因各类工程建设活动诱发地质灾害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是落实灾情速报制度。
各级各部门要将监测、值班人员电话及时上报市政府办公厅及相关部门,保证联络人员明确,信息渠道畅通,灾情报送及时准确。地质灾害发生后,各县(市)区政府、国土资源部门要按地质灾害速报的规定,务必第一时间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并按照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立即组织抢险救灾。
五是完善灾害防治措施。各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简易观测措施、灾前报警措施、紧急避让措施,对防灾预案确定的隐患点、危险点,要及时布置和落实隐患点的观测工作,保证每一个隐患点都有专人负责监测,有专门防灾措施,并认真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划定警戒区域,树立警示牌,实行预警动态监测,设置临灾预警信号,明确撤离路线。
要加强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落实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建立和完善监测预警措施,做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 六是健全群测群防网络。
各县(市)区政府要坚持专群结合、社会参与、优势互补的原则,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机制,依靠科技、依靠全社会力量,拓展新时期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思路、工作手段,增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效能。要动员和依靠广大群众,开展地质灾害隐患调查,充分发挥群众识灾、报灾、避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群测群防的能力。
七是加强预警预报工作。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与气象部门密切配合,注意接收气象部门的“等级预报”结果,及时收集汛期降雨趋势预测资料,组织专业技术力量结合区域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特征,分析和预测地质灾害险情动态和灾害发展趋势,规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程序,健全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反馈机制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体系,进一步提高预报预警水平。
八是重点保证防治经费。各县(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规定及时拨付充足的财政资金,专项用于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工程治理等工作,并确保群测群防人员工作经费发放足额到位。
对因经费不到位,导致灾害隐患点无监测人员或监测不到位的,将由纪检监察部门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
8.在汛期期间应注意哪些安全
为确保学生生活平安,特制定暑假安全公约如下,请家长进行监督指导,确保孩子假期安全。
1、电话号码要牢记:火警 119 ,匪警 110 ,急救中心 120 。 2、暑假正值汛期,因此,严禁到池塘、水库、河、海等处私自玩耍洗澡。
3、不用湿手摸电器,发现别人触电不能用手拉,要用干木棒把电源打掉。 4、注意饮食卫生,不在剧烈运动后大量喝凉水;不随便在不卫生的地方乱吃东西,禁止暴饮暴食。
5、提醒孩子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不玩火、不玩电、不去公路上、建筑工地等一切危险的地方玩耍,不与陌生人打交道,在没有大人监护的情况下,不私自外出;特别提醒孩子外出时注意交通安全。 6、禁止上网吧,禁止到游戏室、台球室、录像室、歌舞厅;禁止参加非法集会等不文明活动。
7、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8、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安全公约主要内容 一、交通安全 1、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在公路上跑闹、玩耍。 2、横穿公路要走斑马线,不得随意横穿。
3、小学生不得在马路上骑自行车。 4、遵守公共秩序,排队等车,车未停稳不得靠近车辆,上下车时不得拥挤。
5、文明乘车,乘车主动让座,不得在车厢内大声喧哗。 二、水的安全 1、不得到海边、水库、方塘、水井等危险的地方玩耍、洗澡。
2、不得随同大人到海边、水库、方塘等地方钓鱼。 3、到游泳馆游泳必须要有家长陪同,不得单独游泳。
三、电的安全 1、要在家长的指导下逐步学会使用普通的家用电器。 2、不要乱动电线、灯头、插座等。
3、不要在标有“高压危险”的地方玩耍。 四、火的安全 1、不准玩火,不得携带火种。
2、小心、安全使用煤气、液化气灶具等。 3、不要玩火,以免发生火灾。
发现火灾及时拨打119,不得逞能上前扑火。 五、饮食安全 1、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2、购买有包装的食品时,要看清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一定不要购买食用。 3、生吃瓜果要注意洗干净后才可食用,不吃腐烂、变质的瓜果。
六、防汛防暑安全 1、夏季多雨,任何同学不得在大树及高大建筑物下避雨。 2、大雨天气,任何学生不得外出,如遇洪峰要顺楼梯到高楼层或地势较高的地方防汛。
3、高温天气,要采取降温措施,防止中暑。 七、假期特长班的安全 1、按时到校,遵守班级纪律。
2、不疯打闹,不玩危险物品,不做危险游戏。 3、讲究卫生,不乱吃零食。
4、放学排好路队,不在外面逗留,及时回家,注意交通安全。 八、运动员训练安全 1、保证训练期间到校、回家乘车、走路的安全。
2、训练期间,师生要绷紧安全弦,防止运动损伤和意外伤害的发生。 3、高温天气,教师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运动地点,防止中暑。
4、运动员不到校训练必须请假,如没请假,教师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问清原因。 5、体育运动时,穿好运动服,口袋不要装刀子、铁钉、发卡等危险物品 6、运动员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零食,不吃不卫生食品。
7、比赛期间,教师要强调乘车安全和比赛过程中的安全。 8、训练或比赛结束后要及时回家,不得私自外出游玩。
九、其他方面的安全 1、不要轻信陌生人,陌生人敲门不要开防盗门。 2、外出旅游或走亲访友,万一迷路不要惊慌,要呆在原地等候父母回找或及时拨打110,请求警察叔叔的帮助。
3、观看比赛、演出或电影时,排队入场,对号入座,做文明观众。比赛或演出结束时,等大多数人走后再随队而出,不可在退场高峰时向外拥挤。
4、睡觉前要检查煤气阀门是否关好,防止煤气中毒。 5、不得玩易燃易爆物品和有腐蚀性的化学药品。
6、不偷不抢,不拉帮结火,打架斗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