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常识基本图形

2021-09-06 综合 86阅读 投稿:萌面人

1.美术画画基本常识

线条要讲究轻重,流畅,粗细,这样才能使画面能具有空间感、层次感,要想迅速掌握,仅仅考理论知识是无法达到目的的,必须坚持画速写,速写是提高线条质量和技巧必要的方式,同时也能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绘画能力,多临摹大师的速写,不单单是看着画下来,要看他的线条在不同的方位运用的是怎样的,是粗还是细?是轻还是重?时间长了就可以发现虽然用眼睛看不见画面上的某些线条,但是能感觉到那里的线条的存在,就是所谓的意到笔不到,有些地方不一定非要用线条表达出来,看者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样使整幅画面线条既不繁琐,而且每条线都有它表达的含义在里面,切记没有意义的线条坚决不加上去。要做到精、准、度。

色彩的搭配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以外,更为重要的同样是对生活中色彩的赏识度,既要有感性认识,也要有理性认识,既然是美术,那么感性认识这方面往往要大于理性认识,很多大师的色彩搭配让人看起来很有新意,但是又不乏理性,也就是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无限发挥感性认识的东西,色彩同样讲究空间感和层次感,还有美感,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如冷暖对比色调、黑白色调、暖色调、冷色调、灰色调等。每种色调都被广泛的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提高色彩搭配意识,更多的还是要多感触生活中的东西,多看国外像法国这样的服装设计中的色彩搭配,多看知名油画的那些经典色彩搭配,看得多了你就会发现色彩的搭配有丰富多样的,不是固定的,色彩的搭配没有对与错,只有美与不美。

2.幼儿初入门绘画知识

一、认识基本线条 家长指导孩子绘画,应该让孩子认识基本的线条,比如:横线、竖线、斜线、曲线、弧线、波浪线、短线、长线、虚线、细线、粗线等,让孩子知道:线条是由点连续而成的,点连续成线条,线条再构成图形。

家长可以示范讲解,然后让孩子临摹线条、独自练习绘画线条,必要时进行指导纠偏。 二、认识基本形状 家长在指导孩子认识、学会画基本线条之后,可以教育孩子认识基本形状,比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五角星等,让孩子知道:学会了这几种基本形状,就可以拼成各种各样的图形了。

家长可以示范讲解,然后让孩子临摹形状、独自练习绘画基本形状,必要时进行指导纠偏。 三、认识基本颜色 家长在指导孩子认识、绘画基本形状之后,可以教育孩子认识基本颜色,比如: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然后告诉孩子:用单色加白色或黑色可以调成深浅层次不同的渐变色,红色与黄色混合可以调成橙色,用黄色与蓝色混合可以调成绿色等,然后让孩子自己尝试操作,发现各种颜色之间的关系,知道用基本色可以调成各种不同的颜色。

四、掌握定位知识 要想绘画,还必须先学会定位,知道从何处下笔,把绘画的内容安排在什么位置最合适。欢迎点击阅读《如何指导幼儿定位画面布局》,相信能够帮助您! 五、掌握构图知识 当孩子掌握了线条、形状、颜色与定位之后,就可以开始学绘画了。

要教孩子学会构图,必须先教孩子学会观察,了解自己绘画的景物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的,摆放在什么位置最合适。欢迎点击阅读《幼儿绘画有哪些基本构图步骤》,相信您会感兴趣! 只要孩子适合绘画,家长又教会孩子掌握了绘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巧,就一定能培养出小画家来。

3.幼儿初入门绘画知识

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学习:一、简单线的练习:横线、竖线、虚线、锯齿线、半圆线、小波浪线、大波浪线、电话线、螺旋线(蜗牛线)。

二、装饰线的练习(每条线画两条,一节课可先画四条线,以后逐步巩固练习)。圆圈、点、S线、五角星、爱心、波板糖(个人设计,类似于黑板报的装饰线)。

三、图形的练习:竖长方形、横长方形、半圆形、圆形、三角形、梯形、椭圆形等其他图形(圆形讲究方法,上下左右四个点,先画左上右三个点呈半圆形,再画左下右三个点呈半圆形,由于绘画时用到最多的就是圆形,多带孩子练习画圆)。四、熟悉色彩:36个颜色油画棒,可每节课先带孩子认识6个色,第二节课认识6个色再加上上节课的6个色 巩固练习,依次类推。

颜色认识可根据平时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提醒。(例如朱红色,可以形容这个色姓朱,就跟某个小朋友的姓氏一样。

钴蓝色,可做敲鼓的动作提醒。学习颜色时,不要让幼儿改变油画棒的位置,方便幼儿确定颜色位置。

五、练习涂色:厚涂法的练习、薄涂法的练习、渐变色的练习、混合色的练习(涂色讲究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横着涂时一直横着涂,竖着时一直竖着涂,薄涂法时能明显感觉到涂法的重要性)。六、范画的准备:色彩鲜艳、主体大、画面由简单到难。

4.关于绘画的知识

所谓构图,也就是艺术家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着空间把它们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方面诉诸于视觉的点、线、形态、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

构图的目的:构图的目的是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物加以强调、突出,从而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繁琐的、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安排陪体,选择环境,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在我们平时训练和考试当中所面对的石膏像及人物、静物组合时主要任务是根据视角安排位置和比例的关系以及适当的灵活变动用运。

构图的重要性:中国传统绘画中又有 "展纸作画章法第一" 因此构图称为画面总要,所谓总要就是纲要、概要的意思,画面构图象写文章一样,做到有章有法,有次有主,相互呼应,虚实对比,藏露隐现,简繁适中,疏密无间等的构图规律,服从于主题表现的要求,同时又要取得整体形式感的完美和谐的统一,可见构图对于画面的重要性。 高考美术试卷的评定与一般美术教学作业评分过程不太一样。

高考试卷数量多、水平悬殊;工作量大、时间紧、评委劳累。每张试卷在评委面前只能停留几秒钟,不可能放在远处反复斟酌。

评分多采用划分分数段形式。所以,试卷大效果(第一印象)对于成绩的高低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

而第一印象则是大效果、自然 包括构图,不了解这一点,很难取得优异成绩。 考生要在四开铅画纸上用三个小时完成一个写生或默写,并非易事。

从历年高考美术专业招生考试的卷面情况看,除部分优秀者外,一般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构图问题则是首要问题和普遍问题。

画面构图不当,或画得过大,甚至把对象某些部分挤出了画面;或画得过小,空白过多,主体不突出;或画得过偏,左右失去平衡;或画得过高,顶天不着地;或画得过低,沉地不着天。这些毛病都会损害画面效果和成绩的提高。

下面就简单谈谈高考美术的构图原则和方法、以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怎样进行合理有效的构图训练。 构图的两个原则 (1)"完整"要求画面饱满、舒适,形象完整、主题突出。

一些考生往往容易把物体对象画的太大或太小;过于集中或过于松散。都不能给人以美感,失去了构图的意义。

(2)"变化统一"变化统一是构图的手段。构图的美学原则主要是既要有对比和变化,又要能和谐统一,最忌呆板、平均、完全对称及无对比关系的画面,因为这将令人感到非常乏味和沉闷。

画面如果有聚散疏密和主次对比,有内在的接合及非等量的面积和形状的左右平衡,就会产生生动、多变、和谐统一的画面效果。懂得这一规则,会使我们的构图千变万化,并展现其特有的魅力。

构图原则是对画面内容和形式整体的考虑和安排。同时在构图中还要注意三个要点 (1)画面主体图形的位置。

主要部分置于画面中心,将对象整体与边框距离处理得当。同学们要注意,"画面中心"并不是画面的等分中心,它是以人的视觉方式确定的。

这一中心,是以黄金分割定律原理确定的位置,即以1∶0.618的比例分割画面,得出画面中的四个相交位置,这四个位置即是接近画面中心的"构图中心点"。我们可以将写生对象的主要部分,置于其中任何一点,即可得到满意的构图形式(见下图)。

(2)非主体图形的位置以及与主体图形的关系。画面的主体中心确定之后,就要考虑次要物体及陪衬物体的定位。

主体物可以是一件较大的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组合物;次要物体一般在面积上应小于主体物;而陪衬和点缀物的单体面积则应更小一些;衬布的选择与安排应考虑画面的色调联系;画面物体的组织与安排,有了主次、大小变化就能使我们较容易地制造丰富的对比和变化。 (3)画面底形的位置以及与图形的关系。

在三个要点中,第一要点是构图的决定因素,它在画面中的位置决定了画面的样式。 一般来讲人物头像类构图的应用相对简单,而静物、风景类构图的应用则相对复杂一些。

考生需要对此进行专题学习和训练,认真掌握好它的操作步骤和方法,以及其表现原则和样式类型。 在平时的训练中老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对优秀作品构图形式解度和欣赏来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就是通过作业的形式有意识、有针对性让学生进行学习训练,以达到从思想意识和理论认识两方面加深重视程度和理解认识、如何在画面中取景、以何种视角来确立画面;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摆静物、训练组织物体的能力。

因为在日常的静物写生训练中,大量的时间是需要考生独立完成写生练习的,所以对静物写生的构图安排,不仅体现在画面中,而且还直接反映在对写生对象的摆设和组织上。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考生应培养自己的应变组织能力,因为如果是在写生考试中,经常出现的是已确定的内容,而考生的考位是随机和偶然的,这就要求考生能在面对对象的任何角度熟练、合理地组织画面的构图,使它符合构图原则, 构图的样式分为两大类:对称式构图和均衡式构图。

对称式构图:主形置于面面中心,非主形置于主形两边,起平衡作用,底形被均匀分割。对称式构图一般表达静态内容。

对称构图的变化样式有:金字塔式构图、平衡式构图、放射式构图等; 均。

5.尺规作图的八种基本作图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已知一角、一边作等腰三角形

已知两角、一边作三角形

已知一角、两边作三角形

6.素描作图的基本知识

(一)素描基本知识

1、素描概述

概念、分类、素描演变(主要代表人物)、造型能力(认识能力、表现能力)、素描造型基本特征(立体性、体积感)、形准的依据、素描造型的语言、造型原则、艺术的概括。

2、素描造型基础

形与体、形体与体面、体面三种形式(方向、性质、大小)、结构、结构与形体、结构与造型、几何形体、几何化归纳法;

形体的透视知识:透视、透视原理、透视缩形、常用术语(视点、视平线、灭点、原线与变线)、透视变化基本规律(平行、成角、倾斜、圆面);

形体的明暗规律:光与明暗、明暗变化规律、明暗的表现。

3、构图知识

构图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运用、构图的形式法则(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安定与比例)。

4、人物头像基本知识

头部形体结构、外形特征、比例与五官位置(三庭五眼)、头部运动与透视。

(二)素描技能部分

1、几何形体写生

正确的观察方法(整体、比较、本质)、写生要点、方法与步骤、素描工具、材料与使用、作画常识。

2、静物写生

静物配置原则、写生中常见问题(结构、色调、整体问题)、写生要点(立体感、空间感、色彩感、质感和量感)、写生基本要求:构图完整,正确表现形体、结构、比例、透视及相互关系,有一定空间感、色彩感、质感。

3、头像写生

头像写生要点(形体特征、动态变化、表情与神态、表现方法与技巧)

4、结构素描

结构形态的构成要素、表现要素、几何体结构造型方法(“穿透性”、“逻辑性”结构造型)

7.绘画的常识是什么,如何精通绘画

绘画常识【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

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

例如鲁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写道:“美术为词……译自英之爱忒。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

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一词翻译“爱忒”,“美术”一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型表现手段】造型艺术中创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和手段。

如绘画借助于色彩、明暗、线条、解剖和透视;雕塑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这些手法和手段,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这些造型艺术各自独具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并决定了这些艺术各不相同的表现法则,关系到塑艺术形象的成败,以及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艺术家对造型表现手段的规律性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是使艺术创作能够表现新的生活内容和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审美爱好的必要条件。【黄金分割】亦称黄金律、黄金比例。

在一条线段上,按照最佳长短比例,将此线段分割为长段与短段,或按此最佳长短线段的比例构成一个矩形的最佳的长边与短边的比例,即构成黄金分割。【二度空间】绘画术语。

指由长度(左右)和高度(上下)两个因素组成的平面空间。在绘画中为了真实的再现物象,往往借助透视、明暗等造型手段,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造成纵深的感觉和物象的立体效果,即以二度空间造成自然对象那种三度空间的幻觉。

有些绘画,如装饰性绘画、图案画等,不要求表现强烈的纵深效果,而是有意在二度空间中追求扁平的意味,来获得艺术表现力。【三度空间】绘画术语。

指由长度(左右)、高度(上下)、深度(纵深)三个因素构成的立体空间。绘画中,为真实地再现物象,必须在平面上表现出三度空间的立体和纵深效果。

【质感】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表现出各种物体所具有的特质,如丝绸、肌肤、水、石等物的轻重、软硬、糙滑等各各不同的质的特征,给予人们以真实感和美感。【量感】借助明暗、色彩、线条等造型因素,表达出物体的轻重、厚薄、大小、多少等感觉。

如山石的凝重,风烟的轻逸等。绘画中表现实在的物体都要求传达出对象所特有的分量和实在感。

运用量的对比关系,可产生多样统一的效果。【空间感】在绘画中,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使之在平面的绘画上传达出有深度的立体的空间感觉。

【体积感】绘画术语。指在绘画平面上所表现的可视物体能够给人以一种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感觉。

在绘画上,任何可视物体都是由物体本身的结构所决定和由不同方向、角度的块面所组成的。因此,在绘画上把握被画物的结构特征和分析其体面关系,是达到体积感的必要步骤。

【透视】绘画法理论术语。“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

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透视有三种】1 色彩透视 2 消逝透视 3 线透视.这是达芬奇总结的其中最常用到的是线透视.透视学在绘画中占很大的比重,它的基本原理是,在画者和被画物体之间假想一面玻璃,固定住眼睛的位置(用一只眼睛看),连接物体的关键点与眼睛形成视线,再相交与假想的玻璃.在玻璃上呈现的各个点的位置就是你要画的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点的位置.这是西方古典绘画透视学的应用方法.如中国画在的透视学应用:(1) 【多视点】中国画善于表现丰富的情节,西方绘画注重单视点(类似于摄影).中国画讲求的丰富情节用单视点是不能完成的.因此,中国画用(类似于把摄象的多镜头分割再重新组合)多视点来表现.如(2) 【高视高】采用微俯的视角表现,"远山即高"高山往往是画在远处的,其间再用云雾缭绕加以衔接.表现一种人比山高的心情.中国画是不采用近距离仰视来表现高山的.(2) 【远视距】中国画讲求"仗山尺树,寸马豆人"要求画中物体符合事物的正常比例,因此,画者必须采用远视距来表现.毕加索的作品打破了透视学的基本规律,把一个物体的正面反面,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全都表现在一个二维的空间中.理解毕加索的画首先要抛弃透视学.现在的画家已经开始无视一切规则,尝试打破所有的规则.但这些做法又在一个基本的哲学规则之中----打破一个旧的规则,创造新的规则.透视的基本术语【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

绘画常识基本图形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