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常识

2021-09-09 综合 86阅读 投稿:凝笑

1.金庸小知识.

金庸(1924年2月6日—),香港“大紫荆勋贤”。

原名查良镛(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浙江海宁人,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

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2.金庸小知识.

金庸(1924年2月6日—),香港“大紫荆勋贤”。原名查良镛(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浙江海宁人,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3.关于金庸的文学知识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元好问的《摸鱼儿 雁丘词》,因金庸而闻名。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的另一代表诗,他的十四部小说开头第一字的连读。

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

——《神雕英雄传》,描写桃花岛。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鸡尺溪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着江南岸。”

——引自欧阳修《蝶恋花》,《神雕侠侣》的全篇开头。

“天苍苍兮临下土,胡为不救万灵苦?万灵日夜相凌迟,饮气吞声死无语。仰天大叫天不应,一物细琐枉劳形。安得大千复混沌,免教造物生精灵。”

——《神雕侠侣》第三回,丘处机所作。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苞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

万蕊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倚天屠龙记》开篇,赞颂小龙女。

纵横钩党清流祸 峭茜风期月旦评

绝世奇事传闻里 最好交情见面初

符来袖里围方解 椎脱囊中事竟成

无迹可寻羚挂角 忘机相对鹤梳翎

金戈运启驱除会 玉匣书留想象间

可知今日怜才意 即是当时种树心

古来成败原关数 天下英雄大可知

佳客偶逢如有约 盛名长恐见无因

琢磨颇望成全璧 激烈何须到碎琴

尽有狂言容数子 每从高会厕诸公

春辞小院离离影 夜受轻衫漠漠香

语带滑稽吾是戏 弊清摘发尔如神

翻覆两家天假手 兴衰一劫局更新

放逐肯消亡国恨 岁时犹动楚人哀

关心风雨经联榻 轻命江山博壮游

粉麝余香衔语燕 佩环新鬼泣啼乌

法门猛叩无方便 疑网重开有譬如

金刚宝杵卫帝释 雕篆石碣敲头陀

九州聚铁铸一字 百金立木招群魔

残碑日月看仍在 前辈风流许再攀

金剪无声云委地 宝钗有梦燕依人

老衲山中移漏处 佳人世外改妆时

天生才士定多癖 君与此图皆可传

爱河纵涸须千劫 苦海难量为一慈

乌飞白头窜帝子 马挟红粉啼宫娥

草木连天人骨白 关山满眼夕阳红

滇海有人闻鬼哭 棘门此外尽儿嬉

未免情多丝宛转 为谁辛苦窍玲珑

卷幔微风香忽到 瞰床新月雨初收

镇将南朝偏跋扈 部兵西楚最轻剽

罗甸一军深壁垒 滇池千顷沸波涛

歌喉欲断从弦续 舞袖能长听客夸

谁无痼疾难相笑 各有风流两不如

一纸兴亡看复鹿 千年灰劫付冥鸿

曾随东西南北路 独结冰霜雨雪缘

乞鸟蛮花天万里 朔云边雪路千盘

辕门谁上平蛮策 朝议先颁谕蜀文

纵横野马群飞路 跋扈风筝一线天

先生乐事行如栉 小子浮踪寄若萍

待兔只疑株可守 求鱼方悔木难缘

渔阳鼓动天方醉 督亢图穷悔已迟

九重城阙微茫外 一气风云吐纳间

身作红云长傍日 心随碧草又迎风

人来绝域原拼命 事到伤心每怕真

尚余截竹为竿手 可有临渊结网心

千里帆樯来域外 九霄风雨过城头

云点旌旗秋出塞 风传鼓角夜临关

都护玉门关不设 将军铜柱界重标

好官气色车裘壮 独客心情故旧疑

鹗立云端原矫矫 鸿飞天外又冥冥

——《鹿鼎记》的回目全是对联。

仁者无敌

——《鸳鸯刀》,虽算不上对联与诗词,但也是金庸小说的一句经典了。

这里仅给出几例。

4.金庸犯过哪些常识性错误

本人从小就喜欢看书,幼时尤喜武侠小说。

金庸是享誉海内外的大文豪,其作品影响之大,阅读人数之多,几乎没有人能与之比拟。他的作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在初中即全部读之,好多章节到现在都能通篇背诵。

近日偶尔翻之,综合一些其他史料,发现其中有一些科技史方面很可笑的常识性错误,略记几笔供大家参考,我相信,这些微疵的败笔也不会损害金大侠的“内功”吧。 一、《倚天屠龙记》第十六回:“(张无忌)在矮树上摘了几枚不知名的果子,拿在手里,已闻到一阵甜香,咬了一口,更是鲜美绝伦,桃子无此爽脆,苹果无此香甜,而梨子则逊其三分滑腻。”

据史料记载:苹果原产欧洲东南部,小亚细亚及南高加索一带,在元朝末年传入我国,当时只有在宫廷才能享用。张无忌当时是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少年,绝不可能吃过苹果。

所以,张无忌不可能拿从未听说的“苹果”与“不知名的果子”相比较,当然更不会知道“苹果无此香甜”。 二、《神雕侠侣》第六回:“他(杨过)自幼闯荡江湖,找东西吃的本事着实了得,四下张望,见西边山坡上长着一大片玉米,于是过去摘了五根棒子。

玉米尚未成熟,但已可食得。” 玉米亦非我国本土作物。

原产于美洲,1494年哥伦布从美洲回来后才传入欧洲,辗转传进我国的时间大约在16世纪中期(现在对玉米最早的记载是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 南宋末年的杨过想要在陕西的山坡上找到一片玉米地,简直是白日做梦。

至少要等上三四百年才有可能找得到的。三、《射雕英雄传》第一回:“(曲三)慢慢烫了两壶黄酒,摆出一碟蚕豆、一碟咸花生,一碟豆腐干,另有三个切开的咸蛋。”

“杨铁心见一壶酒已喝完了,又要了一壶,三人只是痛骂秦桧。那跛子又端上一碟蚕豆、一碟花生。”

“两人有时也仍去小酒店对饮几壶,那跛子曲三仍是烫上酒来,端来蚕豆、花生等下酒之物。” 作者在此很不经意地把蚕豆、花生、南瓜子写成寻常的下酒物,他不知道,其实这三种作物也都是舶来品。

蚕豆又名胡豆、寒豆、罗汉豆,大概在元朝时才由波斯传入中国,到明朝时才普遍种植。 花生、南瓜则是出自美洲的农作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才开始在美洲之外的地区传播。

花生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蚕豆迟得多,大约1530年左右才传入中国,由沿海传入内陆地区又经过很长时间,直到乾隆末年花生还是筵席珍贵之物,寻常人很难吃到。 在这里,1199年的临安乡下一个穷乡偏壤的小店,跛子曲三居然能够摆出波斯和美洲的进口食品(蚕豆、花生)作为菜肴,郭啸天和杨铁心对这样匪夷所思、连当时皇上也没见过的新奇东西,竟然也毫不惊奇,按常理说二位大侠至少该对曲三大喝一声:“兀那跛子,你哪来的外国食品? 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成?” 四、《天龙八部》里也有这样一个情节:老英雄萧远山也给儿子萧峰捎带了若干花生作为下酒之物。

花生至少在四五百年后才传入中国,真不知北宋时的萧老英雄是从哪里搞来的。 五、《天龙八部》第十一回:“自此一路向东,又行了二十余日,段誉听着途人的口音,渐觉清雅绵软,菜肴中也没了辣椒。”

显然作者认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一带都嗜好辣椒,但辣椒却也和玉米、花生、南瓜、烟草等一样,是美洲农产品,明末才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辛香料不是辣椒,而主要是花椒。

并且辣椒最早也只是作为观赏植物,放进菜肴中的时间更迟,据史料记载贵州、湖南一带最早开始吃辣椒的时间在清朝乾隆年间,而普遍开始吃辣椒到了清朝道光以后。《天龙八部》小说写的是宋哲宗时代的事,所以段誉在一路东下时,不是菜肴里“也没了辣椒”,而是当地人从来就没见过辣椒, 当然更没吃过辣椒。

六、《天龙八部》中,段誉在苏州燕子坞还喝到了600年后才出现的碧螺春茶。碧螺春,原名“吓煞人香”,自古就是茶中珍品,传说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采制历史。

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南巡到太湖,巡抚以此茶进呈,康熙皇帝觉得这个名字太俗,才将之改名“碧螺春”。段誉喝的应该是“吓煞人香”,当时绝不会有“碧螺春”这个称法的。

七、《天龙八部》第二十四回“烛畔鬓云有旧盟”中写道:萧峰看不清楚,听她这么说,便过去推开窗子,亮光照进屋来,一瞥之下,不由得微微一颤,只见马夫人肩头、手臂、胸口、大腿,到处给人用刀子划成一条条伤口,伤口中竟密密麻麻的爬满了蚂蚁。 在此情节的前文中,作者交代了当时的季节:“炕中想是炭火烧得正旺,马夫人颈中扣子松开了,露出雪白的项颈,还露出了一条红缎子的抹胸边缘。

炕边点着的两枝蜡烛却是白色的,红红的烛火照在她红扑扑的脸颊上。屋外朔风大雪,斗室内却是融融春暖。”

无疑,当时正是寒冬。而蚂蚁可是冬眠的动物,阿紫显然是找不来蚂蚁的。

马夫人“伤口中竟密密麻麻的爬满了蚂蚁”,只能是作者的一厢情愿,此时的蚂蚁正冬眠于地层深处,想听也听不到阿紫的“指挥”。 八、《天龙八部》第二十六回“赤手屠熊搏虎”中写道:“匆匆数月,冬尽春来,阿紫每日以人参为粮,伤势颇有起色。

女真人在荒山野岭中挖得的人参,都是年深月久的上品,真。

5.金庸犯过哪些常识性错误

本人从小就喜欢看书,幼时尤喜武侠小说。

金庸是享誉海内外的大文豪,其作品影响之大,阅读人数之多,几乎没有人能与之比拟。他的作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在初中即全部读之,好多章节到现在都能通篇背诵。

近日偶尔翻之,综合一些其他史料,发现其中有一些科技史方面很可笑的常识性错误,略记几笔供大家参考,我相信,这些微疵的败笔也不会损害金大侠的“内功”吧。 一、《倚天屠龙记》第十六回:“(张无忌)在矮树上摘了几枚不知名的果子,拿在手里,已闻到一阵甜香,咬了一口,更是鲜美绝伦,桃子无此爽脆,苹果无此香甜,而梨子则逊其三分滑腻。”

据史料记载:苹果原产欧洲东南部,小亚细亚及南高加索一带,在元朝末年传入我国,当时只有在宫廷才能享用。张无忌当时是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少年,绝不可能吃过苹果。

所以,张无忌不可能拿从未听说的“苹果”与“不知名的果子”相比较,当然更不会知道“苹果无此香甜”。 二、《神雕侠侣》第六回:“他(杨过)自幼闯荡江湖,找东西吃的本事着实了得,四下张望,见西边山坡上长着一大片玉米,于是过去摘了五根棒子。

玉米尚未成熟,但已可食得。” 玉米亦非我国本土作物。

原产于美洲,1494年哥伦布从美洲回来后才传入欧洲,辗转传进我国的时间大约在16世纪中期(现在对玉米最早的记载是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 南宋末年的杨过想要在陕西的山坡上找到一片玉米地,简直是白日做梦。

至少要等上三四百年才有可能找得到的。三、《射雕英雄传》第一回:“(曲三)慢慢烫了两壶黄酒,摆出一碟蚕豆、一碟咸花生,一碟豆腐干,另有三个切开的咸蛋。”

“杨铁心见一壶酒已喝完了,又要了一壶,三人只是痛骂秦桧。那跛子又端上一碟蚕豆、一碟花生。”

“两人有时也仍去小酒店对饮几壶,那跛子曲三仍是烫上酒来,端来蚕豆、花生等下酒之物。” 作者在此很不经意地把蚕豆、花生、南瓜子写成寻常的下酒物,他不知道,其实这三种作物也都是舶来品。

蚕豆又名胡豆、寒豆、罗汉豆,大概在元朝时才由波斯传入中国,到明朝时才普遍种植。 花生、南瓜则是出自美洲的农作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才开始在美洲之外的地区传播。

花生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蚕豆迟得多,大约1530年左右才传入中国,由沿海传入内陆地区又经过很长时间,直到乾隆末年花生还是筵席珍贵之物,寻常人很难吃到。 在这里,1199年的临安乡下一个穷乡偏壤的小店,跛子曲三居然能够摆出波斯和美洲的进口食品(蚕豆、花生)作为菜肴,郭啸天和杨铁心对这样匪夷所思、连当时皇上也没见过的新奇东西,竟然也毫不惊奇,按常理说二位大侠至少该对曲三大喝一声:“兀那跛子,你哪来的外国食品? 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成?” 四、《天龙八部》里也有这样一个情节:老英雄萧远山也给儿子萧峰捎带了若干花生作为下酒之物。

花生至少在四五百年后才传入中国,真不知北宋时的萧老英雄是从哪里搞来的。 五、《天龙八部》第十一回:“自此一路向东,又行了二十余日,段誉听着途人的口音,渐觉清雅绵软,菜肴中也没了辣椒。”

显然作者认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一带都嗜好辣椒,但辣椒却也和玉米、花生、南瓜、烟草等一样,是美洲农产品,明末才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辛香料不是辣椒,而主要是花椒。

并且辣椒最早也只是作为观赏植物,放进菜肴中的时间更迟,据史料记载贵州、湖南一带最早开始吃辣椒的时间在清朝乾隆年间,而普遍开始吃辣椒到了清朝道光以后。《天龙八部》小说写的是宋哲宗时代的事,所以段誉在一路东下时,不是菜肴里“也没了辣椒”,而是当地人从来就没见过辣椒, 当然更没吃过辣椒。

六、《天龙八部》中,段誉在苏州燕子坞还喝到了600年后才出现的碧螺春茶。碧螺春,原名“吓煞人香”,自古就是茶中珍品,传说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采制历史。

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南巡到太湖,巡抚以此茶进呈,康熙皇帝觉得这个名字太俗,才将之改名“碧螺春”。段誉喝的应该是“吓煞人香”,当时绝不会有“碧螺春”这个称法的。

七、《天龙八部》第二十四回“烛畔鬓云有旧盟”中写道:萧峰看不清楚,听她这么说,便过去推开窗子,亮光照进屋来,一瞥之下,不由得微微一颤,只见马夫人肩头、手臂、胸口、大腿,到处给人用刀子划成一条条伤口,伤口中竟密密麻麻的爬满了蚂蚁。 在此情节的前文中,作者交代了当时的季节:“炕中想是炭火烧得正旺,马夫人颈中扣子松开了,露出雪白的项颈,还露出了一条红缎子的抹胸边缘。

炕边点着的两枝蜡烛却是白色的,红红的烛火照在她红扑扑的脸颊上。屋外朔风大雪,斗室内却是融融春暖。”

无疑,当时正是寒冬。而蚂蚁可是冬眠的动物,阿紫显然是找不来蚂蚁的。

马夫人“伤口中竟密密麻麻的爬满了蚂蚁”,只能是作者的一厢情愿,此时的蚂蚁正冬眠于地层深处,想听也听不到阿紫的“指挥”。 八、《天龙八部》第二十六回“赤手屠熊搏虎”中写道:“匆匆数月,冬尽春来,阿紫每日以人参为粮,伤势颇有起色。

女真人在荒山野岭中挖得的人参,都是年深月久的上品,真。

金庸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