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常识介绍

2022-11-20 综合 86阅读 投稿:骨哀引

1.现代诗歌的知识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 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现代诗歌特点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2.诗歌知识介绍

[编辑本段]起源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

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 [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

志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

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

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

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

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

这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

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论述。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

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编辑本段]发展 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

[编辑本段]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编辑本段]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范珐顿貉塥股舵瘫罚凯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

3.现代诗歌基本知识有那些

何谓诗歌?特点有哪些?

简要定义「诗歌」:诗歌是摘要地反映生活精华的文学样式。它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丰富的想象力、高度的概括性、凝炼的语言、和谐的韵律和节奏等特点。

在创作诗歌中,要热爱、熟悉生活,培养对日常生活细节、生活现象的敏锐感受;并借用「形象语言」表现感情、思想,在各种「形式」中表现各种篇章结构、修辞手法,达成“温柔敦厚”、“喻蕴深远”的美学韵文艺术。--------参考

诗歌主要内涵:强烈的抒情性、丰富的想象力、高度的概括性、凝炼的语言。

强烈的抒情性:诗歌里有浓浓的情感总能让人喜欢,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西楼不多谈。想说的是,有些主张理性书写的诗人喜欢抽离情感的部分,突显「理性思考」,不少人以为这不合于抒情性。其实情感同样有小我与大我之分,诗词里如果蕴含了「大我之思」、「小我之爱」,无论字句是多幺冰冷坚硬,诗的背后同样指涉着浓浓的个人、亲情、民族、家国等等情感,所以「强烈的抒情性」不减。

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文字艺术的翅膀,文字如果不靠想象力只是白纸黑字没有任何意义。而诗歌的想象力运用尤其重要,想象力是可以训练的,一个字句写出来,我们可以像小孩子一样漫无边际的发挥最大的想象,而其中很可能有一种你想到的东西,正好符合作者想说的事物。而诗歌的想象力运用,多数在于定向的想象,也就是口语所说的朝著作者可能指涉的方向去想象。

西楼顺便提出哪些想象力可以让我们来运用或思考:

虚构的:特别去营造出来的,定向(最常用)

幻想:特别去营造出来的,不着边际(常用)

催眠状态的想象:虚幻不存在的状态(说多了就变成吹牛!)

回忆的想象:回忆过去并且加入自己的希望。

作梦:梦中的状态,时间空间都可以作不同拼贴重迭。

影像暂留(或说成残留影像):物理现象;如一种挥之不去印象、感觉。

高度的概括性:诗歌对现实社会生活纪录成高浓缩的语句,诗歌可以省去很多细节的描述,所以那些省去的部分必须要靠形象事物的语句与想象力来连接完成。所以,概括性绝对必要。李华基教授举杜甫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说明,其中的概括性就很明显了。

朱门,概括着权贵、富豪、高层、强权、奸商、暴力-----等等-------

酒肉臭,概括着奢侈、浪费、糜烂、可恶、贪婪、扰民、欺压----等等--------

路,概括着前途、道路、乡野、农村、贫穷、低阶层----等等-------

冻死骨,概括着现实痛苦现象、不合理、无奈、不得以、凄凉----等等-------

凝炼的语言:提出三项方法精炼、形象语句、善用名词动词。(当然还有很多方法,自行体会吧!)

精炼,简单的说,精炼就是用最少最简短的语句表达出完整的意思。

形象语句就是善用人们感官知觉(眼、耳、口、鼻、心、触觉、感觉---等)可以直接体会的文字,而不是抽象的字眼或叙述语句。

善用名词、动词;减少使用形容词(尤其非常抽象的形容词,)

我们要求评论员常挂在嘴边,因为有太多的诗友们诗句相当不精炼(有人写作精练)。诗的语句与一般叙述句,不同的最大分别就是精炼、形象,而精炼必须靠经验与用心才能做好。在此西楼指的凝炼就是精炼语句与善用形象语句的意思。

整理编辑:独上西楼

4.现代诗歌文学常识

阅读。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阅读决定着他的写作。写作的前提,或者说背景,大体可分为阅读和经历,而阅读必然大于经历,因为经历有限,而阅读无限。

作为一个诗写者,必须大量阅读与诗有关以及与诗无关的书籍。最起码也要读诗。

这并非虚妄之说。因为我发现好多年轻的诗写者只知自己写自己的,而从不阅读他人的作品。

写什么不阅读什么,如同卖什么不吆喝什么,往往事倍而功半。前人留下来的以及当下一些优秀诗家的作品,可能蕴藏着诗写的全部秘密,这些间接经验可以让你避免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少走一些弯路,从而大大缩短诗写的成熟期。

一个成熟的写作者,应当是阅读大于他的写作,思考大于他的表达。厚积而薄发。

写作拼到底拼的是你的文化底蕴。 懂与不懂之说,历来是困挠诗界的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而且至今似乎并未得到有效解决,虽然叙事性的引入为诗歌的解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我不担心“读不懂”,因为诗歌文本在语言、结构、诗意呈现方式等方面较之其它文学样式的特殊性,决定了阅读诗歌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也要有一定的阅读技巧。 臧棣说:“现代诗歌在探索意义或真理的显现的时候,它最基本的方式不是要展现一个完美的结论,而是如保罗·克利所说的,现代诗歌也想把诗歌的思维过程也放进一首诗最终的审美形态。”

因此,阅读现代诗歌,就不能像阅读古典诗词那样,“仅仅从诗歌的效果上去阅读它,批评它,阐释它”,必须随着“诗歌的思维过程”的推进而进入。更不能苛求一字一句的解读,要从语言、结构、诗意呈现方式等整体上去把握。

确切点说是“体会”——“它是读者在面对一部文学作品时忘我的浸入,是不带意思预设和解释企图的浸没,‘体会’即浸没、交融、重合。”(余怒《体会与呈现:阅读与写作的方法论》) 也有读者不断生发“诗歌就不能雅俗共赏吗”的困惑和疑问。

对此,我要说:“诗歌是用来雅俗共赏的吗?”任何艺术都有一定层次的读者群。《红楼梦》雅俗共赏吗?有不少大学生对其前五章的含义都不知其所以然。

毛老头子还说过不读五遍就没有发言权。《高山流水》雅俗共赏吗?对于一个乐盲或民族乐器和民乐知识缺乏的人而言,恐怕也如听弹棉花声。

杨丽萍的舞蹈雅俗共赏吗?就连一些圈内人士也只能赏析个大概。显然,你无法要求一个正在泥土道上猫腰拾粪的农民和焊接车间几个挥汗如雨的工人,去理解和欣赏你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需要说明的是,这跟菲薄一方则抬高另一方无关,也含有“术业有专攻”之意。 诗歌只能在一定层次的群体中发生和发展。

那种希图诗歌的大众化和普及的想法及做法,不是出于无知,便是一种虚妄的冲动。大众的,只能是流行歌曲。

普及的,也只有仅供中学生毕业留言的汪诗,而非真正意义的诗歌。设想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人人都在读诗,即使有几千万在读,那种情形和场面,也是生孩子不叫生孩子,叫下(吓)人。

理想的诗歌阅读,必须具备一定的诗歌知识,了解掌握诗歌发生、发展的历史以及诗歌内在的全部秘密。这好比车前子所说的欣赏苏州园林,“修养是必不可少的。”

“没有一点传统文化的准备,不熟悉一点古典诗词,不了解一点造园时期的画风书风,尽管也可以欣赏,但总有些不得要领。”(《秋天的故事》)作者/东篱 2003-8-29 记忆。

常读一些诗人的访谈。问:“最近几年的中国诗歌,您对哪一首(或哪几首)印象最深?”答:“似乎没有什么印象。”

或“印象深的不多。”有人于此便断言中国新诗不行,最起码也有问题、大问题。

似乎印象深浅也成了衡量诗歌的一个标准。可诗歌从来不是用来印象(深)或者说记忆的。

当你写诗的时候,你脑子里只想如何把诗写好。恐怕没有一个人,一边写诗,一边在思考如何让读者记住这首诗。

这正如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所言:“当我写一首诗,我的眼睛不是落在读者身上,而是在这里(自己)。” 当然,让人记住自己的作品并不是一件什么坏事,甚至可以说是好事。

但问题的关键是,作品的好坏并不总与读者的记忆成正比。比如至今仍在一些语文教师、中学生和初学诗写者口头挂着的汪诗、席诗、徐诗。

在快餐文化的时代,更容易让人记住的肯定不是诗歌,而是一些通俗易懂的流行歌曲、广告词以及黄段子。因为诗歌从来不是也永远不会是快餐文化。

听说布罗茨基七十年代初来到美国的时候,曾要求哈佛的本科生读诗背诗,给美国的文学教育留下了很好的传统,也无疑影响了美国诗歌事业的传播和发展。希尼说布罗茨基“所做的,是坚持记忆的重要性。”

根据记忆的无意和有意分类情况,对现代诗歌应当采取的是有意记忆,也就是强化记忆,即像布罗茨基要求哈佛学生一样的去背诵。因此说,喜欢一个人的诗或某某作品,不妨多读、反复地读,这样自然会印象深刻。

有没有耐心、沉静下来读诗,也是对一个诗人对诗歌的态度和诗人真假身份的检验。 当下诗歌区别于古典诗词和二、三年代的诗歌而不易让人记忆的内在因素主要有两点,一个是诗歌外在韵律的缺乏,一个是“叙事性”这一诗歌策略的大量涌入。

而影响诗。

5.关于现代诗的知识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吴利梅

[标签:标题]

篇一:现代诗常识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主要流派为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中国代表人物

徐志摩、闻一多、艾青、茅盾等

外国代表人物

普希金、歌德、雪莱、泰戈尔

现代诗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分类

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韵脚诗、爱国诗等。

按表达方式分:叙事诗、抒情诗

按照表达方式划分

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篇二:诗歌常识

诗歌常识

1.对古代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初步鉴赏。

2.对作品的思想、内容、风格进行评价。

如何鉴赏诗歌。

了解诗歌特点、分类,鉴赏诗歌。

自己出题

导入:

诗歌起源于劳动,“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诗言志”。

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在我国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优秀诗人像群星灿烂,众多体裁、风格流派像群芳斗艳,诗作更是浩如烟海。

读诗固然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另外也可以陶冶一个人美好的情操。

中国历来有重视诗教的传统,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4定势思维和惯性思维。要有这么一个认识,想象力的翅膀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及的。

6.现代诗歌一些知识

现代诗歌是一种用于表达诗者心境的文学艺术,一种音乐,一种画中有画的动态建筑体。

诗人至少应该具有哲人, 文学家,美师, 乐师 和 建筑师的部分素质. 诗歌自然要富于情感,哲理, 音乐美和建筑美(不仅是文字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诗歌意象结构上的). (一) 诗歌的思想性 思想是诗歌的精髓, 没有思想, 诗歌就没有灵魂. 诗歌必须含情, 源于真正的生活灵感, 而不是凭空杜撰的。 诗歌是用经历和心编织的,笔只是诗歌的剪刀. 诗歌不是花篮, 没有思想,无病呻吟的华丽文字永远苍白无力。

(二)诗歌的文学性 诗歌是跳动的火苗, 流动的心河,会走路的灵魂. 事实上, 很难给诗歌一个完满的定义. 这才使诗歌有了超乎寻常的内涵和外延, 然不是任意涂鸦的移行文字就是诗歌. 有别于散文, 诗歌要求文字凝炼, 凝炼,再凝炼。 这是诗歌与散文等其它文体的根本区别。

细细道来的诗歌一定不是出自出色的诗人之手。诗歌要求流畅的而不是蹩脚的,优美的而不是做作的文字表述。

(三)诗歌的音乐性 诗歌,诗歌,诗歌是一种歌,是歌的文字表现形式,在表达张力上,胜过普通的歌曲. 诗歌在行文上要有节奏感和韵律,现代诗歌渐渐地抛弃了音韵之美,这是诗歌的退化。 脍炙人口的诗歌, 每读一句, 心就象击在鼓点上一次. 没有抑扬顿挫和韵律的作品, 读起来不会朗朗上口. (四)诗歌的建筑美 诗歌表达的结构最好有意境, 意像,甚至有意象结构上的多层或多维的建筑美,而不是一条线. 诗歌除了要有情, 有景,有声,有建筑外,要有的放矢, 贴近生活, 贴近读者。

诗歌不是玄学,不能故弄玄虚,即使是荒诞诗歌,也不要任意驰骋,不要让家犬产卵,孵出夏天;不要让天狗狂吠,唤回童年.不能永远违反逻辑。再美丽的花朵, 也要开在现实的土壤上, 否则它就象爆竹一样, 会昙花一现, 不会永远璀璨! 一句话, 诗歌是用凝炼的语言表达复杂感情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五)诗歌精神 诗歌要歌颂人类的真善美, 鞭挞假恶丑。

诗歌表达内容的应该是诗人对人生,真理和宇宙的潜在规律的揭示。诗人应该是真理和正义的捍卫者,而不是权势的走卒。

诗歌表达的方向不应该是低级趣味,整天围着生殖器绕来绕去;也不要总是用底层心理破解一切,应多歌颂阳光,人类的进步,真情和友善。 (六)现代诗歌存在的问题 一些诗作者的诗歌存在很多问题, 小的方面有: 语言僵硬, 缺乏流畅, 用词生僻, 牵强附会, 八股盛行, 平板打油, 任意移行, 随意加标点, 分段, 分节, 留空格, 无病呻吟, 云里雾里捉梦影, 海阔天空捞月亮, 等等; 大的方面主要有两个极端倾向。

1. 过于朦胧 相当多的诗歌爱好者把朦胧诗视为诗歌的真经,将毫不相干的句子拼在一起, 结果搞得文体支离破碎,脉络不明,连自己都不知所云何. 朦胧诗是文字狱的产物,朦胧之美不是不可提倡,关键要朦胧得体,不要故弄玄虚。就连唐诗一般都是用的白话,一目了然,关键要白而不俗。

用浅显的词句和手法表达高深的意境是诗歌的最高境地,也是未来诗歌追求的方向。 2. 口水诗 过于直白的口水诗是诗歌的另一个极端。

诗歌缓缓道来的流水账,一条线思维,单层结构,没有跳跃,类似白开水。遗憾的是,很多名诗人写的分行文字连起来读,实际上是散文或小说。

7.现代诗歌文体知识

一、诗歌 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

我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无论合乐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内容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四类。 1、古体诗 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

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2、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3、律诗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规格和要求。

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4、绝句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5、楚辞 诗歌的一种体式,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 特点:熔汇大量神话故事,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除抒情外,大用铺陈的方法;句式比较散文化,大量用“兮”字。

6、新诗 又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 7、歌行体 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

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与“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 特点:①有固定的词调,而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主,语多口语化,通俗生动;②音韵节奏上押韵比较自由,不讲平仄、对仗;③表现手法:除比兴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塑造形象。

二、赋 本为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成为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

以铺叙事物为主的是“大赋”,以抒情为主的叫“小赋”,接近于散文的称“文赋”。 它有别于今天的散文标题的“赋”,已不是铺陈的字眼,而是“赞”“颂”意。

古人“辞”“赋”合称,是因二者都体形灵活,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六言为主,且允许有错落参差;从风格上看,都讲究文采,多用铺张手法。二者的区别是“辞”在句中或结尾多用“兮”以调节音节,而“赋”则较多的使用散文句式,甚至整篇韵文中夹杂完全不押韵的散文语句。

三、骈体文 是以双句(即俪偶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与散文相对的一种韵文。最大特点是,全文用对偶句组成,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对称,词性、词义相互合对。

而偶句通常用四字和六字组成,互相交替(四六文),如“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起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

唐初仍沿习此,到韩、柳继起后,这种文体才衰落。 和韩、柳倡导的古文相比,古文讲“气势”,骈文讲“气韵”;古文讲通畅,骈文讲含蓄;古文讲古朴,骈文讲典丽。

四、词 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倚声填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乐府”等。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曲牌),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大部分都分为片(段),“片”也叫“遍”或“阕”,是音乐唱完一遍的意思。

词概括乐调长短,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慢词)。 词远在梁代时已有雏形,晚唐定型,盛于宋朝。

五、小说 文学作品的一大样式。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

中国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按内容不同分为社会小说、神话小说、历史小说、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

1、志怪小说 指我国汉魏六朝的谈鬼神怪异的一种旧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和传说。

如《搜神记》。 2、轶事小说 用于记叙魏晋以来崇尚清谈的知识分子的狂放传闻和轶事是一种小说。

3、传奇小说 是一种情节多奇、神异的古典小说。一般指唐、宋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是元、明、清三代小说、戏剧作家吸取题材的宝库。其源出于六朝“志怪”。

4、话本小说 指宋元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用通俗的语言把小说、讲史的内容记录下来自己备忘或为传授别人。

后成为小说的一种样式,即话本小说。它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拟话本小说) 5、章回小说 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样式。是在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章叙事的小说。

特点是概括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的段落,划分为若干回。

8.诗歌知识内容有哪些

诗歌知识 (一)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二)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三)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四)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五)现代诗歌的分类

诗歌的分类也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本的有以下几种:

1.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2.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六)简介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陆机则认为:“诗缘情而绮靡”。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后世将两者统称为诗歌。

《诗经》→ 《楚辞》→乐赋→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近代诗、现代诗

9.现代诗歌一些知识

现代诗歌是一种用于表达诗者心境的文学艺术,一种音乐,一种画中有画的动态建筑体。

诗人至少应该具有哲人, 文学家,美师, 乐师 和 建筑师的部分素质. 诗歌自然要富于情感,哲理, 音乐美和建筑美(不仅是文字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诗歌意象结构上的). (一) 诗歌的思想性 思想是诗歌的精髓, 没有思想, 诗歌就没有灵魂. 诗歌必须含情, 源于真正的生活灵感, 而不是凭空杜撰的。 诗歌是用经历和心编织的,笔只是诗歌的剪刀. 诗歌不是花篮, 没有思想,无病呻吟的华丽文字永远苍白无力。

(二)诗歌的文学性 诗歌是跳动的火苗, 流动的心河,会走路的灵魂. 事实上, 很难给诗歌一个完满的定义. 这才使诗歌有了超乎寻常的内涵和外延, 然不是任意涂鸦的移行文字就是诗歌. 有别于散文, 诗歌要求文字凝炼, 凝炼,再凝炼。 这是诗歌与散文等其它文体的根本区别。

细细道来的诗歌一定不是出自出色的诗人之手。诗歌要求流畅的而不是蹩脚的,优美的而不是做作的文字表述。

(三)诗歌的音乐性 诗歌,诗歌,诗歌是一种歌,是歌的文字表现形式,在表达张力上,胜过普通的歌曲. 诗歌在行文上要有节奏感和韵律,现代诗歌渐渐地抛弃了音韵之美,这是诗歌的退化。 脍炙人口的诗歌, 每读一句, 心就象击在鼓点上一次. 没有抑扬顿挫和韵律的作品, 读起来不会朗朗上口. (四)诗歌的建筑美 诗歌表达的结构最好有意境, 意像,甚至有意象结构上的多层或多维的建筑美,而不是一条线. 诗歌除了要有情, 有景,有声,有建筑外,要有的放矢, 贴近生活, 贴近读者。

诗歌不是玄学,不能故弄玄虚,即使是荒诞诗歌,也不要任意驰骋,不要让家犬产卵,孵出夏天;不要让天狗狂吠,唤回童年.不能永远违反逻辑。再美丽的花朵, 也要开在现实的土壤上, 否则它就象爆竹一样, 会昙花一现, 不会永远璀璨! 一句话, 诗歌是用凝炼的语言表达复杂感情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五)诗歌精神 诗歌要歌颂人类的真善美, 鞭挞假恶丑。

诗歌表达内容的应该是诗人对人生,真理和宇宙的潜在规律的揭示。诗人应该是真理和正义的捍卫者,而不是权势的走卒。

诗歌表达的方向不应该是低级趣味,整天围着生殖器绕来绕去;也不要总是用底层心理破解一切,应多歌颂阳光,人类的进步,真情和友善。 (六)现代诗歌存在的问题 一些诗作者的诗歌存在很多问题, 小的方面有: 语言僵硬, 缺乏流畅, 用词生僻, 牵强附会, 八股盛行, 平板打油, 任意移行, 随意加标点, 分段, 分节, 留空格, 无病呻吟, 云里雾里捉梦影, 海阔天空捞月亮, 等等; 大的方面主要有两个极端倾向。

1. 过于朦胧 相当多的诗歌爱好者把朦胧诗视为诗歌的真经,将毫不相干的句子拼在一起, 结果搞得文体支离破碎,脉络不明,连自己都不知所云何. 朦胧诗是文字狱的产物,朦胧之美不是不可提倡,关键要朦胧得体,不要故弄玄虚。就连唐诗一般都是用的白话,一目了然,关键要白而不俗。

用浅显的词句和手法表达高深的意境是诗歌的最高境地,也是未来诗歌追求的方向。 2. 口水诗 过于直白的口水诗是诗歌的另一个极端。

诗歌缓缓道来的流水账,一条线思维,单层结构,没有跳跃,类似白开水。遗憾的是,很多名诗人写的分行文字连起来读,实际上是散文或小说。

现代诗歌常识介绍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