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礼仪涉外常识前言

2022-08-09 综合 86阅读 投稿:断念

1.涉外礼仪常识有哪些

在国际交际中,礼宾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许多外事活动,往往是通过各种交际礼宾活动进行的。

一般来说,各种交际活动,国际上都有一定惯例,但各国往往又根据本国的特点和风俗习惯,有自己独特的做法,我们在对外交往中除应发扬我国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注意礼貌、礼节之外,还应尊重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它们不同的礼节、礼貌的作法,从而使得我们在对外活动中真正做到不卑不亢,以礼相待。

举止:在外事活动中,举止要落落大方、端庄稳重,表情要自然诚恳、和蔼可亲,不能不拘小节。站时,身体不要东歪西靠,不要斜靠在桌面或椅靠;坐时,姿势要端正,不要翘脚、摇腿,也不要显出横散的样子,女同志不要支开双腿;走时,脚步要轻,如遇急事可加快脚步,但不要慌张奔跑。说话时,手势不要过多,也不要放声大笑或高声喊人。

谈吐:在与外宾交谈时,表情要自然,态度要诚恳,用语要文明,表达要得体。别人在与他人个别交谈时,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谈话,应待别人说完。交谈中若有急事而要离开时,应向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在与外宾交谈时,不要打听对方的年龄、履历、婚姻、薪金、衣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情况。同外国人交谈,最好选择喜闻乐道的话题,诸如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电影电视、风光名胜、旅游度假、烹饪小吃等方面的话题,大家都会感兴趣。这类话题使人轻松愉快,受到普遍欢迎。

如果外国入主动谈起我们不熟悉的话题,我们应该洗耳恭听,认真请教,千万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主动同外国人谈论自己一知半解的话题。

2.涉外礼仪基本常识

1、见面时要微笑2、最好主动握手3、对方说话时要注视别人的眼睛4、无论你暂不赞同别人说法,也请你先点点头,再说出你的看法5、说话的声音要适中,不能太大声6、如果听不清对方讲什么,问之前请说声:“对不起,您能把您刚才讲的话再说一次吗?我刚刚没听清楚。”

7、如果是站着交谈的话,手脚的动作不要太多。8、如果是坐着谈话,注意不要抖腿,也不要表示出不耐烦的表情9、如果谈话时电话响,请先说声:“不好意思我去接个电话。”

不过一般手机都要调静音。

其实礼仪这个东西要靠自己去理解,学会看人的脸色,注意场合说话,不要过于阿谀奉承,这样就够了。

3.外事礼仪介绍

一、外事迎送 在外事交往中,迎来送往是常见的一项内容,也是颇具要求的一项工作。

它是企业与国际友人交往的第一步,许多“第一印象”往往从中而得。对此,切不可疏忽大意。

认真按照外事交往中的礼仪规范行事,能为人们之间的顺利,友好往来获得一个良好的开端。外事迎送中的礼仪规范 当得知海外客人来访时,首先必须做好的是迎接工作。

按照国示惯例,要根据来宾来访目的和来访者的身份,来确定迎接的规格,这里主要涉及到以下两个方面的的问题: 一是迎接的人员。组织方的主要迎接人员一般应与来宾的身份相当,但到特殊情况,如当事人不在当地、身体不适不能出面,不能完全与来宾身份相当时,则可以由职位相当的人员或副职出面迎接,但要注意不能与对方身分相差太大,“门当户对”是一规矩。

二是迎接的仪式。在外事的交往中迎接贵宾时较为常见的是以安排献花的形式来表示。

当客人抵达时,在参加迎接的主要领导人与客人握手之后,将花献上。 迎接工作中公务人员必须准确掌握来近乘坐的飞机(车、船)抵达的时间,在客人抵达之前到达迎接地点等候客人,并备好专用车辆接送客人到达下榻之处。

来宾离去时,也要做好送行的礼仪工作。组织应派专人协助来宾办理出境或机票(车、船票)手续,以及帮助客人提拎行李、办理托运手续。

分别时,可按来宾国度的行礼习惯与之告别(说见本节问候与行礼中的礼仪规范),并用热情的话语为客人送行,如欢迎客人再次访问,祝客人一路平安等。最后应目送客人登机(车、船)离去后方可再离开。

在迎送工作中,还应注意陪车的礼仪。迎接客人抵达、欢送客人以及一些外事访问活动时,组织一般应当安排人员陪车,起到以接待和引路的作用。

在陪车中,公务人员应注意的主要是上下车的顺序和坐车时的位置安排。 在顺序上,掌握“后上先下”的原则。

“后上先下”的礼节体现了主客有序的礼仪,客人为重,客人为尊。 在坐车的位置上,应掌握“以右为尊”的原则。

按西方的礼俗,右为大,左为小。两人同行,右者为尊;三人并行中者为尊。

宴席上,主人的右座为最高宾客的位子。同样,在陪车时,应请客人从右侧门上车,坐于右座,主人或公关人员从左侧门上车,坐于左侧,翻译坐在司机旁边的座位上。

如果车中的后排冻死坐三人,则顺序是:中间为大,但是如果客人上车后,坐到了主人从垢左侧座位上,则应主随客便,不必再请客挪动位置。 二、问候与行礼中的礼仪规范 人们见面时,总要行使一定的礼节,以示礼貌和友好。

对于外国宾客,其打招呼和行礼的习惯方式与我国有较大的差异以关人员在接待外宾时,应按照他国的习惯行之,才能正确地表达礼貌与友好。 行礼。

通常,行礼和问候是见面时共同或分别行使的礼节。对于行礼,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各个国家的人们也有不同的行礼习惯,公关人员在接持不同国家的客人时,可以区别采用。

三、介绍中的礼仪规范 在人们见面的同时,通常相互之间就要进行介绍。介绍的方式很多,一般是由主方负责的工作人员或翻译,将主方迎接人员按身份高低工依次向对方一一介绍:也可以由主方中身份最高的人员介绍,或者作自我介绍,在有些场合也可以交换名片以作介绍。

介绍时应讲清国籍、单位、职务和姓名。介绍的顺序为:按来宾的身份,把身份代的介绍给身份高的人;按来宾的年龄,把年幼者介绍给年长者来宾的性别,将男子介绍给女子;按来宾的婚姻状况,将未婚女子介绍给已婚女子。

另外,当向他人作介绍时,要用手掌示决,不要用手指示意;被人介绍时,应点头、微笑以应答;听人介绍时,应全神贯注,切勿心不在焉,同时最好能附之于一定的问假语,如“您好!”“认识您很高兴!”等,以增添介绍彼此的亲切气氛。 四、称谓中的礼仪规范 在人们见面或交谈时,一声行体的称谓往往能融洽人们之间的情感和气氛,和外国友人打交道时亦是如此。

只是由于各国的风俗习惯和语言的不同,因此在称呼上存在差异,公关人员应按照国外人们的习惯相称谓。 称为的方法可以分为:按性别称谓,按职称、官衔称谓,按姓名称谓,或是按国家体制的不同区别称谓。

按性别称谓是一种最常见,也较方便的方式,因为性别一目了然的,一般不易出错,按照惯例,对大多数国家的来宾,对田子称先生(Mister),对女子,已婚的称夫人(Mistress),未婚的称小姐(Miss),在不明婚姻情况时,无论未婚或已婚的都可称女士(Madame)。 按职称、官衔称谓也是组织在接待外国来宾时经常采用的称呼方式,是在一些正式场合的交谈、演讲、祝词中,往往都以此相称谓。

如“议员先生”、“总经理先生”;对部长和部长以上要职的妇女,也可称“阁下”;对有学位的人士,可以其学位相称,如“律师女士”、“博士先生”;对军人一般称军衔,如“上校先生”、“福特中尉”;对教会中的神职人员,可按其宗教职位称呼,如“牧师先生”、“怀德神父”。 有时由于国家体制的不同,称谓也不一样。

君主制国家对国王=皇后称“陛下”,对王子、公主或亲王称“殿下”。对有公、候、伯、子、男。

4.外事礼仪介绍

一、外事迎送 在外事交往中,迎来送往是常见的一项内容,也是颇具要求的一项工作。

它是企业与国际友人交往的第一步,许多“第一印象”往往从中而得。对此,切不可疏忽大意。

认真按照外事交往中的礼仪规范行事,能为人们之间的顺利,友好往来获得一个良好的开端。外事迎送中的礼仪规范 当得知海外客人来访时,首先必须做好的是迎接工作。

按照国示惯例,要根据来宾来访目的和来访者的身份,来确定迎接的规格,这里主要涉及到以下两个方面的的问题: 一是迎接的人员。组织方的主要迎接人员一般应与来宾的身份相当,但到特殊情况,如当事人不在当地、身体不适不能出面,不能完全与来宾身份相当时,则可以由职位相当的人员或副职出面迎接,但要注意不能与对方身分相差太大,“门当户对”是一规矩。

二是迎接的仪式。在外事的交往中迎接贵宾时较为常见的是以安排献花的形式来表示。

当客人抵达时,在参加迎接的主要领导人与客人握手之后,将花献上。 迎接工作中公务人员必须准确掌握来近乘坐的飞机(车、船)抵达的时间,在客人抵达之前到达迎接地点等候客人,并备好专用车辆接送客人到达下榻之处。

来宾离去时,也要做好送行的礼仪工作。组织应派专人协助来宾办理出境或机票(车、船票)手续,以及帮助客人提拎行李、办理托运手续。

分别时,可按来宾国度的行礼习惯与之告别(说见本节问候与行礼中的礼仪规范),并用热情的话语为客人送行,如欢迎客人再次访问,祝客人一路平安等。最后应目送客人登机(车、船)离去后方可再离开。

在迎送工作中,还应注意陪车的礼仪。迎接客人抵达、欢送客人以及一些外事访问活动时,组织一般应当安排人员陪车,起到以接待和引路的作用。

在陪车中,公务人员应注意的主要是上下车的顺序和坐车时的位置安排。 在顺序上,掌握“后上先下”的原则。

“后上先下”的礼节体现了主客有序的礼仪,客人为重,客人为尊。 在坐车的位置上,应掌握“以右为尊”的原则。

按西方的礼俗,右为大,左为小。两人同行,右者为尊;三人并行中者为尊。

宴席上,主人的右座为最高宾客的位子。同样,在陪车时,应请客人从右侧门上车,坐于右座,主人或公关人员从左侧门上车,坐于左侧,翻译坐在司机旁边的座位上。

如果车中的后排冻死坐三人,则顺序是:中间为大,但是如果客人上车后,坐到了主人从垢左侧座位上,则应主随客便,不必再请客挪动位置。 二、问候与行礼中的礼仪规范 人们见面时,总要行使一定的礼节,以示礼貌和友好。

对于外国宾客,其打招呼和行礼的习惯方式与我国有较大的差异以关人员在接待外宾时,应按照他国的习惯行之,才能正确地表达礼貌与友好。 行礼。

通常,行礼和问候是见面时共同或分别行使的礼节。对于行礼,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各个国家的人们也有不同的行礼习惯,公关人员在接持不同国家的客人时,可以区别采用。

三、介绍中的礼仪规范 在人们见面的同时,通常相互之间就要进行介绍。介绍的方式很多,一般是由主方负责的工作人员或翻译,将主方迎接人员按身份高低工依次向对方一一介绍:也可以由主方中身份最高的人员介绍,或者作自我介绍,在有些场合也可以交换名片以作介绍。

介绍时应讲清国籍、单位、职务和姓名。介绍的顺序为:按来宾的身份,把身份代的介绍给身份高的人;按来宾的年龄,把年幼者介绍给年长者来宾的性别,将男子介绍给女子;按来宾的婚姻状况,将未婚女子介绍给已婚女子。

另外,当向他人作介绍时,要用手掌示决,不要用手指示意;被人介绍时,应点头、微笑以应答;听人介绍时,应全神贯注,切勿心不在焉,同时最好能附之于一定的问假语,如“您好!”“认识您很高兴!”等,以增添介绍彼此的亲切气氛。 四、称谓中的礼仪规范 在人们见面或交谈时,一声行体的称谓往往能融洽人们之间的情感和气氛,和外国友人打交道时亦是如此。

只是由于各国的风俗习惯和语言的不同,因此在称呼上存在差异,公关人员应按照国外人们的习惯相称谓。 称为的方法可以分为:按性别称谓,按职称、官衔称谓,按姓名称谓,或是按国家体制的不同区别称谓。

按性别称谓是一种最常见,也较方便的方式,因为性别一目了然的,一般不易出错,按照惯例,对大多数国家的来宾,对田子称先生(Mister),对女子,已婚的称夫人(Mistress),未婚的称小姐(Miss),在不明婚姻情况时,无论未婚或已婚的都可称女士(Madame)。 按职称、官衔称谓也是组织在接待外国来宾时经常采用的称呼方式,是在一些正式场合的交谈、演讲、祝词中,往往都以此相称谓。

如“议员先生”、“总经理先生”;对部长和部长以上要职的妇女,也可称“阁下”;对有学位的人士,可以其学位相称,如“律师女士”、“博士先生”;对军人一般称军衔,如“上校先生”、“福特中尉”;对教会中的神职人员,可按其宗教职位称呼,如“牧师先生”、“怀德神父”。 有时由于国家体制的不同,称谓也不一样。

君主制国家对国王=皇后称“陛下”,对王子、公主或亲王称“殿下”。对有公、候、伯、子、男。

5.什么是涉外礼仪

涉外礼仪,是涉外交际礼仪的简称。即,中国人在对外交际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对外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

基本要求: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洁净。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指甲要经常修剪,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

扩展资料:

在参与涉外交往活动时,应时刻意识到在外国人眼里,自己是国家、民族、单位组织的代表,做到不卑不亢。

自己的言行应当端庄得体,堂堂正正,在外国人面前,既不应该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该表现得自大狂傲、放肆嚣张。

应表现得既谨慎又不拘谨,既主动又不盲动,既注意慎独自律又不是手足无措、无所事事。

6.外事礼仪有哪些主要内容和重要特征

一、外事礼仪的一般原则 图书馆员在对外交往中,应当遵守有关国际交往的基本规范。

1.尊重国格、遵守外事纪律 在外事活动中,每个工作人员都是代表本单位执行公务,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我国的基本对外政策,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不做有损国体、有辱国格的事;自觉遵守外事纪律,不失泄秘密,不利用工作之便营私牟利,不擅自与客人进行私人交往,不私自主张和答应客人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在与外宾交往中,要不失自我,举止有度。 2.平等相待、不卑不亢 我国外交政策强调国家之间一律平等,因此,无论与之交往的客人来自何方,所在国或地区不分大小、强弱、贫富等,我们相互之间都是互相交流、平等交往的关系,我们均应热情友好、平等相待,并做到不卑不亢。

图书馆员真正要做到不卑不亢,不仅在思想上要提高、端正态度,而且在工作中要付诸实践。 一方面,要在虚心学习外国同行的一切长处,尊重他国风俗习惯的同时,坚决反对自卑自贱的思想,在对外交往中,以自尊、自重、自信、自爱为基础,表现得堂堂正正,坦诚乐观,豁达开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

另一方面,在一切对外交往中,既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应高傲自大,盛气凌人,或自以为是,或冷漠无情。 3.互相尊重、求同存异 外事交往涉及不同的国家、民族,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各有其特殊的风俗习惯和礼节,均应予以重视,对其与我国之间的差异性,重要的是了解并相互尊重,而不要用我方的标准去评判是非,鉴定优劣,只要对方的所作所为不危及其生命安全,不触犯法律,不损害国格人格,在原则上都不必予以干涉和纠正,即互相给予必要的尊重,遵守求同存异的原则。

简而言之,“求同”,就是要遵守有关礼仪的国际惯例,要重视礼仪的“共性”。“存异”,则是要求对他国的礼俗不可一概否定,必要时,对交往对象所在国的礼仪与习俗要有所了解,并表示尊重。

比如,在世界各国,人们往往使用不同的见面礼。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有中国人的拱手礼,日本人的鞠躬礼,韩国人的跪拜礼,泰国人的合十礼,阿拉伯人的按胸礼,以及欧美人的吻面礼、吻手礼和拥抱礼。

他们各有其讲究,都属于礼仪的“个性”,与此同时,握手作为见面礼节,则可以说是通行于世界各国的。与任何国家的人打交道,以握手这一“共性”礼仪作为见面礼节,都是适用的,所以在涉外交往中采用握手礼,就是“遵守惯例”。

4.诚信守时、热情适度 诚信作为开展任何工作的基本前提,它反映在外事接待和交往中,主要表现为信守约定,特别是在一切有关时间方面的正式约定中,要恪守不怠、诚信守时。一是在有关时间的问题上,不可以吞吞吐吐、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二是交往的时间一旦约定,就应千方百计予以遵守,而不宜随便加以变动或取消。三是对于双方之间约会的时间,唯有“正点”到场方为得体,早到或晚到,同样是不正确的做法。

四是在约会之中,不允许早退。五是万一失约,务必要向约会对象尽早通报,解释缘由,并向对方致歉。

热情适度,是指不仅要体现热情友好,更为重要的是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主要是应掌握以下三种接待交往的尺度: 第一,是“关心有度”,也就是说,不宜对外国友人表现得过于关心; 第二,是“距离有度”,也就是说,与外国友人进行交往应酬时,应当视双方关系的不同,与对方保持相适应的适度空间距离,通常,社交距离是0.5米~1.5米,礼仪距离是1.5米~3米,3米以外则是陌生人之间的公共距离; 第三,是“举止有度”,既不要轻易采用某些过于随便、显示热情的动作,如拍肩膀、摸头顶等,也不要做出某些不文明、不礼貌的动作,如指指点点、翘腿等。 5.女士优先、以右为尊 女士优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条重要礼仪原则,它要求在一切社会活动场所,每一名成年男子均应自觉以实际行动体现尊重妇女,照顾妇女,体谅妇女,关心妇女,保护妇女的文明修养,并对所有女性一视同仁。

女士优先原则在不同场合已成为不同的礼仪规范,如在面对群体或公众发言时,称呼听众须以“女士们、先生们”作为“合礼”的顺序;表示问候时应优先问候在场的女士;一同行走时,男士应请女士先行一步并让女士走在道路内侧;通过门口时男士主动为女士开门或让路;等等。 此外,在各种类型的国际交往中,还普遍通用“以右为尊”的原则。

凡在外事活动中涉及到位置的排列,如举行会议会谈、队列站立等,都以右尊左卑、右贵左贱、右高左低为序,右侧的位置总比左侧的位置尊贵。需要例外指出的是,在接待来访外宾过程中,当主人前往外宾下榻之处拜会或送行时,情况正好相反,主人的身份此时应为“客人”,而以客人为“主人”,若有必要排位,则应主人居右,客人居左,这体现了宾至如归的用意,外宾在为其安排的临时居所之中,应被视为主人;同样的例外包括佩戴勋章时,在正式场合特别是出席社交活动时,通常应将勋章戴在左侧衣襟上,已成惯例。

6.入乡问俗 由于历史、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世界各国之间、东西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

7.外事礼仪的基本准则

维护自身形象

其中,尤其要注意下列两点。

1.国家形象对于外事人员而言,维护自己伟大祖国的形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都是第一位的、最基本的要求。那么怎么才是真正的维护国家形象呢?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政府。

2.个人形象公民在涉外活动中维护形象,首先要从维护好其自身形象着手。要做到仪表堂堂,落落大方。在涉外场合,公民必要注意修饰仪表,检点举止,使自己形象上乘,风度翩翩,无愧于炎黄子孙的称号。

不卑不亢

是外事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每一个参与外事活动时,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他国人民眼里,是代表自己国家、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单位。要做到从容得体、堂堂正正。不应该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要自大狂傲,放肆嚣张。

热情真诚

热情有度待人热情不仅意味着自己对待交往对象具有诚意,也能体现对对方充满了友好、关怀与热诚。但是,作为外事人员对人热情相待,必须有一个“度”,注意“热情有度”。

尊重隐私尊重隐私

实际是上述“热情有度”的顺理成章的推论。所谓尊重隐私,主要是提倡在国际交往中主动尊重每一位交往对象的个人隐私,不询问其个人秘密,不打探其不愿公开的私人事宜。目前,在国际社会里,尊重隐私与否,已被公认为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无个人教养的基本标志。在涉外交往中,尊重隐私实际上具体表现为人们在交谈中的下述“八不问”。1.不问收入支出。2.不问年龄大小。3.不问恋爱婚姻。4.不问身体健康。5.不问家庭住址。6.不问个人经历。7.不问信仰政见。8.不问所忙何事。

8.外事礼仪的会议礼仪

宴请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为某一个人,也可为某一事件。

首先,确定邀请的名义和对象,其主要依据是主、客双方的身份,也就是说主客身份应该对等。

其次,确定邀请范围。邀请范围是指请哪些人士,请到哪一级别,请多少人,主人一方请什么人出来作陪。

第三,草拟具体邀请名单,被邀请人的姓名、职务、称呼、以至对方是否有配偶都要准确。双边活动尤其要考虑政治关系,在政治上相互对立的国家是否邀请其人员出席同一活动,要慎重考虑。

第四,确定宴请形式。宴请采取何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习惯做法。一般来说,正式、规格高、人数少的以宴会为宜,人数多则以冷餐会或酒会更为合适,妇女界活动多用茶会。

第五,选择宴请地点。官方正式隆重的活动,一般安排在政府、议会大厦或宾馆内举行,其余则按活动性质、规模形式、大小、主人意愿及实际可能而定。

第六,发送请柬。请柬一般提前一周至二周发出,以便被邀请人及早安排。已经口头约妥的活动,仍应补送请柬。请柬的内容包括活动形式、举行的时间及地点,主人的姓名等内容。请柬行文不用标点符号,所提到的人名、单位名、节日名称都要齐全。

涉外宴请座次安排礼仪

正式宴会一般均排席位,亦可只安排部分客人的席位,其他人只排桌次或自由入座。无论采取哪种做法,都要在入席前通知到每一个出席者,使大家心中有数,现场还要有人引导。大型宴会最好是排席位,以免混乱。 国际惯例是桌次高低以离主桌位置远近而定,右高左低,桌数较多时,要摆桌次排。同一桌上,席位高低以离主人的座位远近而定。外国人习惯,男女掺插安排,以女主人为准,主宾在女主人的右主方,主宾夫人在男主人右主方。我国习惯按各人本身职务排列以便于谈话。礼宾次序是排席位的主要依据。在排席位之前,要把确认出席该活动的主、客双方名单分别按礼宾次序开列出来。多边活动需要注意客人之间的政治关系,政见分歧大,两国关系紧张者,尽量避免排到一起,在用长桌作主宾席时,主宾背向群众的一边和下面第一排桌子背向主宾席的座位均不安排坐人,在许多国家,译员不上席,为便于交谈译员坐在主人和主宾背后。席位排妥后着手写座位卡。便宴、家宴可不放座位卡。但主人对客人的座位也要有大致安排。

涉外宴请礼仪

1.主人一般在门口迎接客人。官方活动,除男主人外,还有少数其他主要官员陪同主人排列成行迎宾,通常称为迎宾线。与客人握手后,由工作人员引进休息厅,如无厅则直接进入宴会厅,但不入座。有些国家官方隆重场合,客人到达时,有专职人员唱名。主宾到达后,由主人陪同进入休息厅或宴会厅与其他客人见面。如其他客人尚未到齐,由迎宾线上其他官员代表主人在门口迎接。主人陪同主宾进入宴会厅,全体客人就座,宴会开始。如休息厅小,宴会规模大,也可以请主桌以外的客人先入座,贵宾席最后入座。吃完水果,主人与主宾起立,宴会即告结束。主宾告辞,主人送至门口。主宾离去后,原迎宾人员按同顺序排列,与其他客人握别。

2.工作人员应提前到现场检查准备工作,如果是宴会,事先将座位卡及菜单摆上。座位卡置于酒杯前或平摆于餐具上方,勿置于餐盘内,菜单一般放在餐具右侧。如有讲话稿,要落实讲话稿。通常双方事先交换讲话稿,举办宴会的一方先提供。代表团访问,欢迎宴会,东道国先提供,答谢宴会则由代表团先提供。双方讲话由何人翻译,一般事先谈妥。

外事礼仪涉外常识前言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