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哲学的常识题有那些
包括: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 1.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 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 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 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运动和发展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 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 规律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认识和利用规律 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内因和外因 内因和外因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7)量变和质变 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 坚持适度原则 (8)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3.认识论 (1)发挥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2)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象与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 (3)实践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4.人生观和价值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 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 (4)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 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 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5)理想与现实 树立崇高理想 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6)社会实践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2.哲学选择题求答案及相关讲解
荀子在《劝学》中说:“南方有鸟焉,名有(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这件事,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D) A、外因对事物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B、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C、实践必然经历“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过程 D、做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2、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A) (1)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2)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1)(3)(4) B、(1)(3) C、(3)(4) D、(1)(2)(3)(4)
3、上题材料中的“行”体现了(B ) A感性认识不如理性认识可靠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学习书本知识比实践来得重要 D对事情要有所耳闻
4、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给人哲学思考是( D) ⑴天神是人类制造的,也能为人类服务 ⑵认识自然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⑶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就能成为自然的主宰 ⑷利用自然规律首先要掌握规律 ⑸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改造规律 A、⑵⑸ B、⑴⑶⑷ C、⑵⑶⑸ D、⑵⑷
5、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其哲学含义是规律(D ) A、是不可抗拒的 B、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C、存在和发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 D、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荀子说:“凡人之患,弊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注:曲-局部;理-规律)。据此回答
6、荀子的这句话表明( B) A一切现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B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处理好整体和局部关系 C要透过事物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D由于人们易受现象的迷惑,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7、我们不受大蒙蔽而明大理,就要( C)(1)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3)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4)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A(1)(2)(3) B(2)(3)(4) C(1)(3) D(3)(4)
8、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B或C?因为选C也有一定道理) 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书本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 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9、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这一观点说明( C) 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主观比客观更重要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矛盾着的双方是不可分的
10、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正确阐述了(D )关系 A、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 B、金钱和人生价值 C、事业理想和艰苦奋斗 D、个人与他人、社会
问题补充:
11、对孟子的上述观点正确理解是(B ) ⑴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⑵个人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⑶个人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⑷个人的社会价值主要是精神贡献 A、⑵⑶ B、⑴⑵ C、(1)(4) D、(3)(4)
12、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C ) A、心是思维的器官,是智慧的支柱 B、人是用脑进行思维的 C、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 D、心和脑实际上是思维的器官
3.谁有高中政治哲理选择题
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 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 ) 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 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 ) A画家的创作灵感 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 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 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 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 ) (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 (3)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A(2)(3)(4) B(3)(4) C(3) D(4) 6、“望梅止渴”说明了( ) (1)望梅确实能解渴 ( 2)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 (3)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4)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 A(1)(2) B(1)(2)(3) C(2)(3) D(2)(4) “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 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 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是因为 ( ) 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 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 )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4)意识决定于物质 A(1)(2)(3)(4)B(1)(2)(3)C(1)(3)(4)D(2)(3)(4) 10、“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 )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 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 “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 据此回答 11、“拔苗助长”错误主要在于( )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D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12、“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 ) (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4)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的制约 A(1)(2)(4)B(2)(3)(4)C(1)(2)(3)D (1)(2)(3)(4) 13、“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他( ) A尊重规律,能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 B具有创造性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 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D热爱解牛工作,有利可图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14、这两个成语共同说明了(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觉地认识与利用创造规律 C实践决定认识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15、“智子疑邻”的主要错误在于( ) A对墙坏必被盗未能预见 B不及时筑墙,造成其财产损失 C凭主观经验办事 D凭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16、“智子疑邻”告诉我们( )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17、“审时度势”是说( ) 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 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 18、将上题中的观点运用于市场经济中,要取胜必须( ) A改造和利用规律 B自觉遵循和运用规律 C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D实行对外开放 19、“尽力而为”符合下列哲理( )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0、我们之所以要“尽力而为”是( ) (1)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的需要(2)认识事物本质与规律的需要 (3)运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的需要(4)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需要 A(1)(2)(3)B(1)(3)(4)C(2)(3)(4)D(1)(2)(4) 21、“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 ) 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2、“杞人忧天”错在( ) 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23、“人定胜天”思想( ) A是正确的,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B是错误的,它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C是不科学的,它片面夸大了主观能动性,而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D是正确的,它承认人有主观能动性 24、“事在人为”的观点错在( ) A承认和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C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 D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2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 ) 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
4.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选择题型)难为大大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所有选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测试题 (一) 一、解释概念 (每小题3分,共18分) 1、唯物主义 2、辨证矛盾 3、理性认识 4、社会意识 5、上层建筑 6、必然王国 二、区别范畴 (每小题6分,共24分) 7、世界观和方法论 8、人类世界和自然界 9、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10、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 三、简答问题 (每小题7分,共28分) 1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2、为什么说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13、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4、简述人的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 四、论述问题 (每小题15分,共30分) 15、运用辨证否定观分析批判,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态度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
16、试析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中所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测试题 (二) 一、解释概念 (每小题3分,共18分) 1、唯心主义 2、辨证联系 3、经济基础 4、社会存在 5、感性认识 6、英雄史观 二、区别范畴 (每小题6分,共24分) 7、必然性和偶然性 8、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 9、消极反映论和能动反映论 10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式 三、简答问题 (每小题7分,共28分) 11、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指出割裂此关系所导致的错误。
1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13、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特点是什么 14、简述社会意识的构成 四、论述问题 (每小题15分,共30分) 15、试述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辨证关系,并指出这对范畴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 16运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说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测试题 (三) 一、解释概念 (每小题3分,共18分) 1、客观唯心主义 2、实践 3、矛盾 4、必然性 5、先验论 6、真理 二、区别范畴 (每小题6分,共24分) 7、哲学和世界观 8、人类世界和自然界 9、抽象可能性和现实可能性 10、消极反映论和能动反映论 三、简答问题 (每小题7分,共28分)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12、简述意识的本质 13、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1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四、论述问题 (每小题15分,共30分) 15、试述唯物辩证法的辨证否定观,并用这个观点分析批判在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16、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并用它分析批判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测试题 (四) 一、解释概念 (每小题3分,共18分) 1、生产方式 2、自由王国 3、共产主义 4、意识形态 5、人民群众 6、历史人物 二、区别范畴 (每小题6分,共24分) 1、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 2、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 3、社会意识和群体意识 4、国体和政体 三、简答问题 (每小题7分,共28分) 1、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简述社会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 3、人的本质和价值是什么 4、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什么 四、论述问题 (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我们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并说明在社会主义改革中坚持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试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并用这个原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测试题 (五) 一、解释概念 (每小题3分,共18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 2、人类世界 3、形而上学 4、客观真理 5、经济结构 6、群众史观 二、区别范畴 (每小题6分,共24分) 7、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8、量变和质变 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0、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 三、简答问题 (每小题7分,共28分) 11、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 1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3、社会意识形态有那些形式 14、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四、论述问题 (每小题15分,共30分) 12、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伟大意义 13、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测试题 (六) 一、解释概念 (每小题3分,共18分) 1、物质 2、辩证法 3、反映论 4、国家 5、自由 6、哲学 二、区别范畴 (每小题6分,共24分) 7、运动和静止 8、原因和结果 9、阶级和等级 10、社会形态和社会有机体 三、简答问题 (每小题7分,共28分) 11、怎样理解意识的本质和功能 12、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 13、实践在认识活动中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14、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四 、论述问题 (每小题15分,共30分) 15、试述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16、试析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中所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测试题 (七) 一、解释概念 (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主要矛盾 2、历史人物 3、自由王国 4、社会实践 5、政治结构 6、主观唯心主义 二、区别范畴 (每小题6分,共24分) 7、现象和本质 8、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9、国体和政体 10、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 三、简答问题 (每小题7分,共28分简答) 11简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13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4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四、论述问题 (每小题15分,共30分) 15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