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三省六部文学常识

2022-09-03 综合 86阅读 投稿:欺负我

1.隋唐需要掌握哪些文学常识

隋唐 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杨广被绞杀,共存在了37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隋文帝的贡献最大:一是官制,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建立起三省六部制。隋文帝还制定了新的法律,刑罚不再像南北朝时那么残酷。此外,创立了科举制度,创新了官吏的选拔方式。隋炀帝除了修造大运河有一半功劳外(另一半是为了游玩),其他方面没有给后人留下好印象。隋炀帝的残暴在历史上也很有名。由于其横征暴敛,激起民怨沸腾,终于自食恶果被绞死于江都,隋朝宣告灭亡。 从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到907年被朱温灭掉,大唐王朝共存在了289年。唐朝分前期和后期,中间以安史之乱为界限,前期是昌盛期,后期则是衰亡期。唐高祖建立了唐朝,而唐太宗李世民领兵用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大业。历经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位之后,经过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此后,唐玄宗时期又出现了"开元盛世",国强民富,升平之世再次出现。但同样也是在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从此唐朝走向了衰亡。 隋唐时,典章制度方面多有建树,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等,对后世影响深远。隋唐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文学以唐诗成就最大。以初唐陈子昂,盛唐李白、杜甫,中唐白居易、元稹,晚唐李商隐、杜牧为杰出代表。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对后世影响甚大 。颜真卿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王维的绘画,《霓裳羽衣舞》等音乐舞蹈,以及众多的石窟艺术,均流传后世。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和火药两项均出现于这一时期。 后期的唐朝政治混乱,从牛李党争到宦官专权,其间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终于爆发了黄巢起义,起义领袖之一朱温开始叛降唐朝,后又取代唐朝自立为帝,建立了五代的第一个王朝--后梁。

望采纳!

2.隋朝三省六部制主要内容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 户部 吏部 兵部 工部 刑部中书省:创建之初叫内史省,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门下省: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尚书省:曾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高政令机构.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礼部: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刑部:掌法律刑狱,与最高法院性质的大理寺并列.工部: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

3.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的内容

三省 隋文帝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和内侍)。

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五省之中,只有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才是真正的中枢权力机构(秘书省掌图书典籍,职任较轻;内侍省掌侍奉宫掖,委以宦官)。

三省各有明确分工。 内史省 内史省(后改为中书省)中书省,古代官署名。

魏曹丕始设,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

隋代改为“内史省”。中书省掌握行政大权,它与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

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

地方行政一部分亦由中书省掌握。明初沿用,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

明永乐帝时设内阁,机要之任开始归“内阁”。负责起草诏令。

门下省 “门下省”为官署名称。东汉时即设侍中,秩比二千石,属于少府,职掌为侍从皇帝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皇帝外出,则侍从参乘。

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其长官称侍中,或称纳言、左相、黄门监,皆因时而异。其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

尚书省 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

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尚书省”的组织机构于隋朝定型。以唐代制度为例: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等六部,下辖吏部、主爵等24司。

六部尚书都以所在“部”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为名。负责执行诏令。

六部 三省的长官侍中、中书令、尚书令相当于秦汉时期的宰相。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其下设吏、礼、兵、度支(后改为户)、都官(后改为刑)和工六部,与诸寺、台分别处理各类事务。每部设尚书为最高长官,总管本部政务。

吏部 中国古代官署。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下设四司:明清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司的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其属官有主事,令史,书令史等。

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

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 、入籍、复名复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

户部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明清时期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庶务,职责多有交叉。

礼部 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

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

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 兵部 官署名。

隋始置,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源于三国魏五兵制。

曹魏始置五兵(中、外、骑、别、都)尚书,另有有关军事的驾部、车部、库部等曹。各曹设郎。

隋始合为兵部,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迄至清末,历代沿袭,职权则不尽相同。

宋、辽、金、元兵部不辖兵政。明代兵部尚书号为“本兵”,权最重,凡武卫官军选授简练,均为其掌。

清光绪三十二(1906),废兵部,改设陆军部。 刑部 中国古代官署。

隋文帝定六部制度,初沿北齐置都官,主官为尚书;次官,炀帝定为侍郎。后代均以刑部掌法律刑狱,与最高法院性质的大理寺并列。

明清两代,刑部作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刑部的具体职掌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

工部 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工部起源于周代官制中的冬官,汉成帝置尚书五人,其三曰民曹。

后汉以民曹兼主缮修、功作、盐池、园苑之事。西晋以后置田曹掌屯田,又有起部掌工程,水部掌航政及水利。

后周依《周官》,置冬官府,长官为大司空。隋代开皇二年始设立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开始的时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个办事机构。六部的长官为尚书。

六部的设置成为后代封建国家中央政权的固定制度。

4.隋唐三省六部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隋唐中书省的长官为中书令(隋称内史令),副长官为中书侍郎(隋称内史侍郎),主要职官有中书舍人。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起草之责主要由中书舍人负担。

门下省的长官为侍中(隋称纳言),副长官为黄门侍郎(后改称门下侍郎),主要职官有给事中。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如认为不当,可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封驳”。驳正之权主要由给事中掌握。

中书、门下二省都设在宫内,所以又有谏诤之责,设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分属二省(左属门下、右属中书),以匡正皇帝的过失。

尚书省设在宫外,长官为尚书令,实际不任命,由副长官左、右仆射代行职权。仆射之下有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负责都省职事,总领六部。各部长官称尚书,副为侍郎;各司之长为郎中,副为员外郎,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他们对中央担任具体事务的九寺三监(或五监)及地方上的府、州、县官有领导、监督之权。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是三省分工原则,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

5.文学常识3,进来试试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1.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 、、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 ”,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是一幅写给 岁老人的寿联。5.古代兄弟之间用“ ”表示排行。

“ ”表示最大,“ ”表示最小。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 关系,“先”表示 。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 ”,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 时到 时。

10.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 、、、。11.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 年,是属 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 更。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 时,也就是现在的 时到 时。

1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 、、、、五种物质。14.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 “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 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长官均为 。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15.古代授官叫 、,降官贬官叫 、。

16.汉代郡的长官称 ,隋唐州的长官称 ,宋代州的长官称 ,明代府的长官称 。17.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 州,“ ”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 、、、、。19.“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

20.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 ,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 ,陕西省的华阴位于 之北。21.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

22.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23.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 为最尊,其次是 ,再次是 ,最下位是 。

24.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是指 、、、、、。25.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句中的“四库”指的是 、、、。

26.古代的节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动,如元宵节 ,清明节 ,重阳节 。27.旧时文人的四大雅趣是 、、、。

28.“岁寒三友”指的是 、、。29.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

30.“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 ,“悌”指善事 。

31.我国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附录:《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参考答案1.官职 谥号 号 2.令尊 家慈 3.冠礼 笄礼 字 4.141 5.伯仲叔季 伯 季 6.堂房亲属 已去世 7.王公年次记年法 帝王年号记年法 干支记年法 年号干支合用记年法 8.朔 望 晦 9.五 七 10.立春 雨水 惊蜇 春分 11.庚辰 龙 12.五 子 前天晚上11点 第二天凌晨1点 13.金 木 水 火 土 14.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尚书 吏部 15.拜 除 谪 左迁 16.太守 刺史 知州 知府 17.冀 冀 18.泰山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19.南京 20.北 北 华山 21.儒教 佛教 道教 22.盘古 女娲 精卫 23.坐西朝东 坐北朝南 坐南朝北 坐东朝西 24.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25.经 史 子 集 26.观灯 踏青扫墓 登高赏菊 27.琴棋书画 28.松竹梅 29.宫 商 角 徵 羽 30.父母 兄长 31.高山流水 广陵散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夕阳箫鼓 渔樵问答 胡茄十八拍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6.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的内容

三省 隋文帝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和内侍)。

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五省之中,只有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才是真正的中枢权力机构(秘书省掌图书典籍,职任较轻;内侍省掌侍奉宫掖,委以宦官)。

三省各有明确分工。 内史省 内史省(后改为中书省)中书省,古代官署名。

魏曹丕始设,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

隋代改为“内史省”。中书省掌握行政大权,它与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

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

地方行政一部分亦由中书省掌握。明初沿用,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

明永乐帝时设内阁,机要之任开始归“内阁”。负责起草诏令。

门下省 “门下省”为官署名称。东汉时即设侍中,秩比二千石,属于少府,职掌为侍从皇帝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皇帝外出,则侍从参乘。

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其长官称侍中,或称纳言、左相、黄门监,皆因时而异。其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

尚书省 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

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尚书省”的组织机构于隋朝定型。以唐代制度为例: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等六部,下辖吏部、主爵等24司。

六部尚书都以所在“部”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为名。负责执行诏令。

六部 三省的长官侍中、中书令、尚书令相当于秦汉时期的宰相。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其下设吏、礼、兵、度支(后改为户)、都官(后改为刑)和工六部,与诸寺、台分别处理各类事务。每部设尚书为最高长官,总管本部政务。

吏部 中国古代官署。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下设四司:明清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司的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其属官有主事,令史,书令史等。

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

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 、入籍、复名复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

户部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明清时期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庶务,职责多有交叉。

礼部 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

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

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 兵部 官署名。

隋始置,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源于三国魏五兵制。

曹魏始置五兵(中、外、骑、别、都)尚书,另有有关军事的驾部、车部、库部等曹。各曹设郎。

隋始合为兵部,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迄至清末,历代沿袭,职权则不尽相同。

宋、辽、金、元兵部不辖兵政。明代兵部尚书号为“本兵”,权最重,凡武卫官军选授简练,均为其掌。

清光绪三十二(1906),废兵部,改设陆军部。 刑部 中国古代官署。

隋文帝定六部制度,初沿北齐置都官,主官为尚书;次官,炀帝定为侍郎。后代均以刑部掌法律刑狱,与最高法院性质的大理寺并列。

明清两代,刑部作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刑部的具体职掌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

工部 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工部起源于周代官制中的冬官,汉成帝置尚书五人,其三曰民曹。

后汉以民曹兼主缮修、功作、盐池、园苑之事。西晋以后置田曹掌屯田,又有起部掌工程,水部掌航政及水利。

后周依《周官》,置冬官府,长官为大司空。隋代开皇二年始设立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开始的时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个办事机构。六部的长官为尚书。

六部的设置成为后代封建国家中央政权的固定制度。

7.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省、尚书省、行书省

六部:户部、吏部、兵部、礼部、刑部、工部

吏部:掌文职官吏的任免、考核。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人事部。

兵部:掌军令、军政、征兵、官兵的军籍及兵籍、武官的任免、选用、考核、赏罚,驿站、装备、军械、仪仗、疆域测绘、马政。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军委下属的总参及各总部、交通部、安全部、邮政局、政府招待机构、测绘部门等部门的综合。

礼部:掌管考试、学校教育、礼乐、祭祀、宴会食品、铸造印符、册封,全国的佛、道教事务,以及少数民族的册封、招待等。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宣传部、文化部、民委、食品监督部门、新闻出版总署、宗教局、等部门的综合。

刑部:掌刑法、囚徒、复审、缉捕等事。相当于现在的高院、高检、公安部、司法部几个部门的综合职能。

户部:掌管全国的户口、财政收支及预算、田土地册、铸造货币、税收等。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民政部、央行、税务总局、审计署及公安部的户籍管理部门等部门的综合。

工部:掌管全国的工程建设、屯田水利、山林捕猎、军器制造、杂项产品的制造等。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农业部、水利部、粮食局及部门大型制造业国有企业等部门的职能。

隋唐三省六部文学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