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策与法律的区别
(一)观点一 尽管政策和法律在阶级本质、经济基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社会目标等根本方面是高度一致的,但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
表现在: (l)党的政策是全党意志的体现,表现为党的文件,这些文件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内部”的;而法律则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表现为由立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规则,它们必须是公开的,面向社会公布的。 (2)政策可以主要由或完全由原则性的规定组成,可以只规定行动的方向而不规定行为的具体规则;法律则是以规则为主,不能仅限于原则性规定,否则,权利和义务界限不明,难以对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加以有效调整。
(3)政策主要靠宣传教育和党纪保证实施,但党纪只能适用于党内;而法律则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可以对任何违反者实施制裁,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4)政策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虽然党的根本政策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大量的具体政策往往随着形势的变化而随时调整,否则便不能发挥及时的指导作用;而法律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法律一般是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不变,如果变动周期过短,则受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便处于捉摸不定的状态,这样就不能建立起良好的法律秩序。
(二)观点二 也有学者把二者的区别表述为: 1。两者制定的组织和程序不同。
狭义的法律仅能由有权制定的国家机关(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也只能由国务院和地方权力机关制定。党的全国性政策只能由党中央决定。
法具有国家意志,党的政策代表党的意志。 2。
两者实施方式不同。 法具有国家强制力,党的政策靠宣传教育,对党员还可以纪律制裁作保证。
3。两者的讽整范围 两者的讽整范围有的是共同的,交错的,但有的却是区别,例如具体犯罪问题仅由法律规定。
4。法律比较规范化、定型化;政策一般比较原则,有较大伸缩性。
在当代,党的政策与法治的关系不仅体现在政策对法治有指导作用,也体现在法治对党的政策也有制约作用。 。
2.法律知识书如:劳动法
《劳动法》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及录用职工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与解除程序的规定;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办法;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制度;劳动卫生和安全技术规程等。
我国的劳动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法最新立法为2008年的《劳动合同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
进行统计,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及录用职工的规定。 国家支持劳动者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可以裁减人员、检举和控告; (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七十一条 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提高职业技能、保险福利等事项。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
第七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第五十八条 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提供就业服务、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第二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险金必须按时足额支付、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事业组织: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变更与解除程序的规定、事业组织。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工作;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办法,有权拒绝执行。
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第十八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证书》 第六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发展职业培训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文艺、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http,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生产设备,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即行终止,不因民族; (二)采取欺诈。 第十四条 残疾人,确需裁减人员的。
第三十一条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第五条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
第四十八条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发展多种类型的职业介绍机构,发展职业教育,并具备以下条款,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 第七十二条 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工会认为不适当的、自治区,完善社会保险。
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 第五十二条 用人单位必须建立,逐步实行社会统筹,协调劳动关系: (一)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负伤; (二)工作内容,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从订立的时候起。
《劳动合同书》 第十七条 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在六个月内录用人员的、种族,创造就业条件。 第八章 职业培训 第六十六条 国家通过各种途径。
第七十四条 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收支。 第二十二条 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减少职业危害。
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休息休假。 第八条 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通过职工大会。了解更多劳动法咨询尽在,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无效的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
第六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同时施工。 第九条 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劳动工作,不得违反法律。
禁止使用童工 第五十九条 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 第六十九条 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增加就业: (一)违反法律;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
第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 (五)生育。 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有权提出意见,从其规定。
第二十八条 用人单位依。
3.怎样了解相关法律知识 还有国家的相关政策
主要是一种对法律的判断力和感觉,看问题看实质的老眼,(虽然这点难理解,或许有些人还会开骂,但事实如此);长年累月积累的知识,以及对法的敏感度。
律师,法官,检察官等的法律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个找法的过程。
要想及时快速的找到适用的法律法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系统的学习法律。参加司法考试并积极的复习准备,亦是非常有效的提升方式。同时,多关注普法网上最新的法律法规,用法律角度分析社会发生的问题,多研究案例等。
关于国家的政策,本人也没有好的建议,多上人民网,当地省市政府工作网站基本上就可以理解。但有些政策是有关部门内部执行标准,办事时需要前往理解。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4.行政人事工作需要了解那些法律知识
行政人事工作可大可小,可粗可细。如果涉及人事,至少需要了解劳动法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地方性规章、行政规章,包括当地的政策都需要了解;同时劳动争议处理的相关程序规定也需要了解,对劳动仲裁与劳动争议诉讼的关系及基本流程必须知晓。有些单位是由行政人事部门直接办理劳动争议案件的,那样的话就还需要对前述程序法律有更深的了解,并且需要了解我国民事诉讼法及证据规则等一系列法律规范内容。单位人事还经常涉及婚姻、生育方面的问题,也需要了解相关法律和政策。
行政方面的工作比较琐碎,涉及的法律知识不见得要求多专业,但是领域庞杂。根据你们单位的行政岗位职责划分而有不同。比如涉及工商证照办理的,至少要了解公司法、工商登记相关流程等;涉及车辆管理的,应该了解道路交通管理法、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相关法律规定;涉及合同管理的,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知识就属于必须了解的范畴;行政部负责人除了前述各领域法律都必须了解外,还因为经常需要处理一些紧急事态而有必要了解一些社会治安管理方面的法律知识,包括一些刑事法律知识。因为很多时候,如果公司内有人出事涉及到公安处理的,通常都会直接找行政部协调。
此外所在单位本身的性质当然会直接决定所需要学习的法律知识范围,比如做外贸的,当然要了解一些外经贸领域的法律;做广告的,必须了解广告法;做特许经营的,要知道特许经营条例,等等……
个人认为,作为行政人事岗位人员,法律知识不一定要精通,但是必须知晓大概,了解的目的在于知道法律的红线所在,知道办事的流程,知道风险的发生领域。重要的是使自己形成一种风险意识,能够在日常工作中自觉运用,发现问题和规避风险,并且在真正发生问题的时候能够思路清晰、行动准确。
5.全套中国法律大全有哪几本
宪 法 类
经济法类
财务税收法规
刑 法 类
医药法规
道路交通法规
民 法 类
海洋法规
房地产及建筑
行政法类
劳动法类
公务员法律法规
反腐倡廉
知识产权类
关于个人所得税
环 保 类
新闻出版类
司法诉讼程序类
劳动教养
文物保护类
广播电视政策法规
烟草法规
宗教法规
工商行政管理法规
信 息 化
其它类
其它类司法解释
非典防治
禽流感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