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杜甫的文学常识

2021-09-14 综合 86阅读 投稿:兰皖溪

1.27.岳阳楼记文学常识

一词多义

1.以来:属予作文以记之

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观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景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一一:一碧万顷

全:长烟一空

4.开放晴:连月不开

打开:开我东阁门

开设,设置:旁开小窗

5.则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

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6.极极点:感极而悲者矣

尽:此乐何极

7.或有时候:而或长烟一空

或许,也许:或异二者之为

8.为行为,活动:或异二者之为

做,为:全石以为底

9.空天空:浊浪排空

消散:长烟一空

10.通顺利:政通人和

通向:北通巫峡

11.和和乐:政通人和

和煦:至若春和景明

第二个问题 请点击

2.杜甫的文学常识是什么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同年代“诗仙”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唐大历四年(769年),杜甫由湖北入湘,登岳阳楼、游洞庭湖,溯湘江而上,至耒阳,次年四月病故,据《旧唐书.杜甫传》记载, 杜甫在耒阳游岳庙,“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馈送牛肉白酒,甫饮过多,一夕而卒”,葬于杜甫墓。

1、新乐府"在古代文学史上,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

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

2、“诗圣”的得名,要到明朝才正式成名。明朝中期,武宗之时,白沙学派的盟主陈献章,在《随笔》之六中曰:“子美诗之圣,尧夫更别传。

后来操翰者,二妙少能兼。”陈献章在当时的明朝诗坛地位很高,他的评价,正式给杜甫以“诗圣”之尊,从此,“诗圣”杜甫算是正式称名。

3.我要关于杜甫的文学常识还有他写的诗里的一些名句,至少五句

五更鼓角声悲壮。 《蜀相》

29、读书破万卷,孤舟一系故园心,乃父杜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映阶碧草自春色、烽火连三月,春风花草香。 《梦李白二首》

32。 《江南逢李龟年》

9,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 《春望》

7,下笔如有神,相亲相近水中鸥。 《咏怀古迹五首》

15,乾坤日夜浮,恶竹应须斩万竿、画图省识春风面。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 《天末怀李白》

30。 《春夜喜雨》

27,路有冻死骨。 《咏怀古迹五首》

14。 《戏为六绝句》

23,再使风俗淳。 《春日忆李白》

4。唐肃宗时。后入蜀。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18,润物细无声。《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字子美,自在娇莺恰恰啼、新松恨不高千尺,俊逸鲍参军、随风潜入夜、万里尽征戍、霍如羿射九日落、一去紫台连朔漠,烽火被冈峦。 《江村》

28,风雨不动安如山。 《春望》

8,与李白并称“大李杜”。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21,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登岳阳楼》

10,片片轻鸥下急湍。 《蜀相》

34、出师未捷身先死、朱门酒肉臭、文章憎命达,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公元712--770)。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26,环佩空归月夜魂,矫如群帝骖龙翔,三峡星河影动摇、迟日江山丽。 《旅夜抒怀》

1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2,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自号少陵野老。 《绝句四首(其三)》

19、两个黄鹂鸣翠柳。《兵车行》

生女犹得嫁比邻、娟娟戏蝶过闲幔,汉族。 《阁夜》

13,富贵于我如浮云,今上岳阳楼、丹青不知老将至。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魑魅喜人过、杜工部。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致君尧舜上,月涌大江流、边亭流血成海水、浮云终日行。

1,恨别鸟惊心。吴楚东南坼、尔曹身与名俱灭、冠盖满京华、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生男埋没随百草,家书抵万金、清新庾开府。 《登高》

12、细雨鱼儿出。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不尽长江滚滚来。 《绝句二首(其一)》

20! 《兵车行》

5。 《梦李白二首》

31,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官左拾遗,独留青冢向黄昏、自去自来梁上燕、白日放歌须纵酒。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6,游子久不至、无边落木萧萧下、昔闻洞庭湖,斯人独憔悴,武皇开边意未已,青春作伴好还乡,微风燕子斜。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24、星垂平野阔、安得广厦千万间、感时花溅泪。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5。 《秋兴八首》

16、正是江南好风景、留连戏蝶时时舞,人称“诗圣”,长使英雄泪满襟。 《垂老别》

33。 《小寒食舟中作》

11,一行白鹭上青天、丛菊两开他日泪,落花时节又逢君

4.石壕吏 又呈吴郎 登岳阳楼预习词解译文文学常识重要句型

石壕吏词句注释(1)暮:傍晚。

投:投宿。石壕村: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七十里。

(2)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逾(yú):越过;翻过。走:跑,这里指逃跑。

(4)呼:诉说,叫喊。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5)啼:哭啼。

苦:凄苦。(6)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前,上前,向前。致,对……说。

(7)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8)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

至,回来。(9)新:刚刚。

(10)存:活着,生存着。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

(11)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2)室中:家中。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13)惟: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14)未:还没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15)完裙:完整的衣服。

“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16)老妪(yù):老妇人。

衰:弱。(17)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请,请求。从,跟从,跟随。

(18)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应,响应。

河阳,今河南孟州,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19)犹得:还能够。

得,能够。备:准备。

晨炊:早饭。(20)夜久:夜深了。

绝:断绝;停止。(21)如:好像,仿佛。

闻:听。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

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22)明:天亮之后。

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

前途,前行的道路。(23)独:唯独、只有。

白话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创作背景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

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公元759年(乾元二年)春,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

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他在由新安县西行途中,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

又呈吴郎词语注释(1)呈:呈送,尊敬的说法。这是用诗写的一封信,作者以前已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这是又一首,所以说“又呈”。

作者用了小辈给老辈的“呈”让吴郎更易接收。(2)吴郎:系杜甫吴姓亲戚。

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

杜甫为此写诗劝阻。(3)扑:打。

(4)任:放任,不拘束。(5)西邻:就是下句说的“妇人”。

(6)不为:要不是因为。(7)宁有此:怎么会这样(做这样的事情)呢?宁:岂,怎么。

此:代词,代贫妇人打枣这件事。(8)只缘:正因为。

(10)恐惧:害怕。(11)转须亲:反而更应该对她表示亲善。

亲:亲善。(12)即:就。

(13)防远客:指贫妇人对新来的主人存有戒心。防:提防。

(14)多事:多心,不必要的担心。(15)便:就。

(16)插疏篱:是说吴郎修了一些稀疏的篱笆。(17)甚:太。

(18)征求:指赋税征敛。(19)贫到骨:贫穷到骨(一贫如洗)。

(20)戎(róng)马:兵马,指战争。作品译文草堂前的枣树任由西邻的一个寡妇打枣,这位西邻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

“如果不是因为穷得万般无奈,她又哪里会去打别人家的枣子呢?正由于她扑枣时总是怀着一种恐惧的心情,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干涉,反而还要表示些亲善,使她安心扑枣。那寡妇一见你插篱笆就防你不让她打枣,虽未免多心,未免神经过敏;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却也很像真的要禁止她打枣呢!贫妇人已经诉说过了因为赋税的征求而一贫如洗,我不由想到现在战乱带给百姓的灾难而眼泪打湿了衣巾。

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杜工部集》。767年(大历二年),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kuí)州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

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他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

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

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作《又呈吴郎。

5.了解杜甫的基本文学常识(名、时、地、评、作)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同年代“诗仙”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〇。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杜甫到成都后的住所。

杜甫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流传至今一千五百余首。

唐大历四年(769年),杜甫由湖北入湘,登岳阳楼,游洞庭湖,溯湘江而上,至耒阳,次年四月病故。据《旧唐书.杜甫传》记载, 杜甫在耒阳游岳庙,“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馈送牛肉白酒,甫饮过多,一夕而卒”,葬于杜甫墓。

6.登岳阳楼 杜甫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的意境是十分宽阔宏伟的。

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杜甫到了晚年,已经是“漂泊西南天地间”,没有一个定居之所,只好“以舟为家”了。所以下边接着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亲戚朋友们这时连音信都没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诗人泛着一叶扁舟到处飘流!从这里就可以领会到开头的两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本来含有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了。

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来,意境象是很简单:诗人说他在若干年前就听得人家说洞庭湖的名胜,今天居然能够登上岳阳楼,亲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因此清人仇兆鳌就认为:“‘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杜诗详注》)但仅这样理解,就把杜诗原来的意境领会得太浅了。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而是在这平平的叙述中,寄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桑田沧海,壮气蒿莱……许许多多的感触,才写出这么两句:过去只是耳朵里听到有这么一片洞庭水,哪想到迟暮之年真个就上了这岳阳楼?本来是沉郁之感,不该是喜悦之情;若是喜悦之情,就和结句的“凭轩涕泗流”连不到一起了。我们知道,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哪里想到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诗里的“今”、“昔”两个字有深深的含意。因此在这一首诗的结句才写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眼望着万里关山,天下到处还动荡在兵荒马乱里,诗人倚定了阑干,北望长安,不禁涕泗滂沱,声泪俱下了。

这首诗,以其意境的开阔宏丽为人称道,而这意境是从诗人的抱负中来,是从诗人的生活思想中来,也有时代背景的作用。清初黄生对这一首诗有一段议论,大意说: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写得那么宽阔广大,五、六两句叙述自己的身世,又是写得这么凄凉落寞,诗的意境由广阔到狭窄,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变;这样,七、八两句就很难安排了。哪想到诗人忽然把笔力一转,写出“戎马关山北”五个字,这样的胸襟,和上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写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就能够很好地上下衬托起来,斤两相称。这样创造的天才,当然就压倒了后人,谁也不敢再写岳阳楼的诗了。

7.杜甫的《登岳阳楼》的内容,感情,手法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吴楚:指今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鴅省一带. 【简析】大历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峡,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这年冬天,杜甫从公安到了岳阳,这首诗就是登岳阳楼后所作.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地忧虑和关心.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 登岳阳楼译文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一、背景介绍 .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二、诗歌赏析 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三、总结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四、〖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五、〖链接〗 (一) 写洞庭湖的佳句 1 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岳阳楼的名联: 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4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5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

登岳阳楼杜甫的文学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