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岳阳楼记的记是什么文体
记是中国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
2.27.岳阳楼记文学常识
一词多义
1.以来:属予作文以记之
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观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景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一一:一碧万顷
全:长烟一空
4.开放晴:连月不开
打开:开我东阁门
开设,设置:旁开小窗
5.则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
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6.极极点:感极而悲者矣
尽:此乐何极
7.或有时候:而或长烟一空
或许,也许:或异二者之为
8.为行为,活动:或异二者之为
做,为:全石以为底
9.空天空:浊浪排空
消散:长烟一空
10.通顺利:政通人和
通向:北通巫峡
11.和和乐:政通人和
和煦:至若春和景明
第二个问题 请点击
3.岳阳楼记的体裁
岳阳楼记的体裁:散文。
一、赏析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
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二、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
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扩展资料文章体裁分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1、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2、说明文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2、议论文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4、应用文 应用文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处理各种事物时,经常使用的具有明道、交际、信守和约定成俗的惯用格式文体。
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 5、诗歌 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6、散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 7、小说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8、戏剧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阳楼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体裁。
4.《岳阳楼记》属于“记”一类文体,这类文体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目的: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记”,古时公文的一种,如奏记。又是记载事物的书籍和文章,如《醉翁亭记》。
“记”从实用文章的体裁演变为文学作品的体裁,始于唐,成于宋,与“古文运动”密切相关。散句结体的形式一直没有变,但是文章的内容不同了。
让“录言载事”的“记”成为古代散文第一体裁并名重一时的,是唐宋八大家,他们创作了大量用“记”命名的散文,以“我”的眼界观物、察景、看事、论人,让“我”笔下的事、景、物皆“着我之色彩”,“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建筑、景物与事件,从远古“记”体文章的主体变成了承担记游记事者
之目光、情感或思考的载体。正是“古文运动”,让“记”从“录言载事”的实用文进化到为抒我心迹、遣我情怀而“记游记事”的文艺文,演变为有一定的描述对象、有一定的表达方式、有一定的文体格局与风范的散文。
这样的散文,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高中课文中,著名的记体文章有《五人墓碑记(碑记,又叫碑志,刻在墓碑的背面,多有序而无铭。这里的“碑记”已经成了一种叙述兼议论的文体)》《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登泰山记》《病梅馆记》。这些文章,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5.《岳阳楼记》的常识
岳阳楼记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译文: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
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象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
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端的种种情绪了。 就象春日晴和、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成群的沙欧,时而飞翔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
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象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象现下的白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
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
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一部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堪称为千古绝唱,被一代代人传颂着。
与此同时,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故事,也在邓州世世代代流传着。 很多人都知道,岳阳楼在湖南的岳阳,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却在河南邓州的花洲书院写成的。
范仲淹没去岳阳却激情洋溢撰写出楼记,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范仲淹与滕子京同在朝中为官,且志同道合,后因二人竭力拥护王安石搞变法,触犯了权贵们的利益,便多次在皇帝面前造谣中伤范、滕等人,因此相继被贬为地方官。 俗话说是金子到哪儿都闪光。
范仲淹被贬到邓州后,建学府,重农桑,兴水利,惩贪官,几年间便把邓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们安居乐业,一派盛世景象。可他没想到一方富了,八方讨荒乞丐涌向邓州。
面对这成流扯行的乞讨者,范仲淹感触颇深,他想到仅仅治理好一方是不行的,只有整个国家富了,百姓才能真正安居乐业。 国不强,民不富,责任不在百姓,在为官者。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动笔向朝廷写一份奏折,论述施政之道,强调为官者应以天下为公,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贵品质和以天下忧乐为己任的胸怀气魄。谁知这奏折刚写了,滕子京的信使到了。
再说滕子京被贬到岳阳,几年过去便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于是重修古迹岳阳楼,这是一件大事,让谁写篇文章作序呢?滕子京便想到了文采出众的好友范仲淹,于是,画了一幅岳阳楼的形势图,写一封信派人快马驰送邓州。 范仲淹对滕子京千里求文之举很感动,当晚以邓州好酒览秀亭招待信使,开怀畅饮到二更。
安排信使休息后,范仲淹乘着酒兴,于花洲书院秉烛执笔,参照岳阳楼形势图,展开想象的翅膀,状物写景,一气呵成岳阳楼记的前半部分。景物铺衬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