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知道冯延己的具体文学常识啊
冯延巳
〔公元九o三年至九六o年〕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人。生于唐昭宗天复三年,卒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年五十八岁。余事南唐。少有胆识,长以文学见称。尝以白衣见南唐主李璟,璟以为秘书郎,命掌书记。璟即位,用为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后迁户部侍郎,中书侍郎。晋开运三年(公元九四六年)官至宰相。继因弟延鲁等攻福建兵败,为御史所勘,改官太子少傅。后又累迁至左仆射同平章事。刘言叛,周师南侵,因朝臣反对他,极力求去。李璟不许。及江北地尽失,始罢相,但仍为太子少傅。数月后,复为相;曾疾,改太子少傅。卒,谥中心肃。延己以工词名于当时。有一天,李璟戏以他的词句部他道:“‘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他答道:“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一时传为佳话。原作多散佚,宋陈世修辑为阳春集,得词一百十九首。然除去以他人所著误入者外,仅存九十余首。
谒金门 三首
杨柳陌,宝马嘶空无迹。
新着荷衣人未识,年年江海客。
梦觉巫山春色,醉眼飞花狼籍。
起舞不辞无气力,爱君吹玉笛。
秋已暮,重叠关山歧路。
嘶马摇鞭何处去?
晓禽霜满树。
梦断禁城钟鼓,泪滴枕檀无数。
一点凝红和薄雾,翠娥愁不语。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2.湘行散记的文学常识
一、《湘行散记》的文体:散文。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精品,有种民间活泼泼的味道。1934年,沈从文返回故里,眼见满目疮夷,美丽乡村变成一片凋零景象,悲从中来,一路写下这些文字,抒发他“无言的哀戚”。书中,作者细织密缝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远行中船头水边的见闻。其间散落数十封才子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往来情书。该书文笔自然淳朴,有如行云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质朴的风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二、简介作者
沈从文(1902-1988),男,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其祖父沈宏富是汉族,祖母刘氏是苗族,母亲黄素英是土家族。因此,沈从文的民族应是汉族,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3.杨绛的文学常识
杨绛 老王 杨绛(1911- ),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生于7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1935年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一同留学于英、法等国,回国后历任上海复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写于1984年的《老王》被选为初(高)中教材。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
杨绛文学语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其沉定简洁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有时把词序变换一下,不符合常规,反倒更显别致耐读。
4.语文课本核舟记的文学常识
《核舟记》是由明作家魏学洢撰写的一篇文章,由清代学者张潮编选到《虞初新志》,《核舟记》生动地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文章描述了用桃核刻成的小舟,表明古代工艺的高超境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使用从两头到中间,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工艺的赞美。
魏学洢(yī)(约1596——约1625),字子敬,号茅檐,中国明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县)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状元,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魏大中后因弹劾朝中的宦官魏忠贤而入狱,魏学洢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核舟记》是其代表作,被清代人张潮编制的《虞初新志》收录。《核舟记》生动的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和雕刻人的高超境界。
毕竟我们初二核舟记被罚抄了二十遍。
5.关于“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文学常识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指法国的莫泊桑(1850-1893),俄国的契诃夫(1860-1904),美国的欧·亨利(1862-1910)三位文学大师。
莫泊桑(Maupassant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年仅43年生命历程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精巧合理。典型细节选用真实可信、叙事抒情的手法如行云流水,充分体现了这种的文学传统。莫泊桑的最出色的短篇代表作是《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其作品在我国影响很大,近几年来,一直被作为中学生必课的文学作品.
欧~亨利(1862~1910)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欧~亨利一生创作了270多个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还有数量很少的诗歌他颇善情节设计,处处留下玄机,结局常常以出人意料出外而收场。读后使人不禁使人豁然开朗,拍案叫绝,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黑色幽默,“含泪水的微笑”。代表作有《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等.
契诃夫(1860-1904)他常以十九世界俄国社会中所常见的凡人小事为素材,用语言简练、讽刺尖刻笔触描写小人物和知识分子两类人的命运。代表作有《小职员之死》《变色龙》。《套中人》等。契河夫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剧作家和短篇小说家,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
6.叶圣陶的文学常识
首先纠正一下,叶圣陶是现代作家,不是清朝人。一般来说,对他的识记考核通常不离下列范畴:
(1)叶圣陶作品的创作手法主要是现实主义,他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擅长创作小说、童话。
(2)叶圣陶的代表作有《潘先生在难中》、《多收了三五斗》、《倪焕之》。
(3)叶圣陶的作品擅长描写知识分子灰色的生活。
(4)叶圣陶还是现代最早从事童话创作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5)叶圣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也发掘了大量文学人才,故有“文学伯乐”之美誉。
这些内容识记好了,就基本可以应付考试中关于叶圣陶生平与创作的客观题,至于具体作品分析,就要看你自己的积累和独立分析能力了。
7.牛汗的文学常识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承汉,因为有一次牛汉考试时,写“承”字少写了一笔,因此没有得到第一名,所以改名,在他的作品《我的第一本书》中有提到。)曾用笔名谷风。远祖系蒙古族。1923年10月生于山西定襄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14岁之前一直在乡村,放牛、拾柴火、唱秧歌、练拳、摔跤、弄泥塑、吹笙、打群架,是村里最顽皮的孩子,浑身带着伤疤,一生未褪尽。上了两年小学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对,总把“承”字写错。父亲是个具有艺术气质和民主自由思想的中学教员,大革命时期在北京大学旁听过,旧诗写得颇有功力。他十岁以后就入迷地翻看父亲所藏的那些似懂非懂的书刊。母亲教他诵读唐诗。母亲生性憨直倔强,他的性格上继承了她的某些感情素质。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父亲流亡到陕西,在西安叫卖过报纸,学过几个月绘画,徒步攀越陇山到达天水,进入一个专收战区流亡学生的中学读书。入迷地画画写诗,几次想去陕北鲁艺学习未成。1940年开始发表诗,1941年在成都发表诗剧《智慧的悲哀》,1942年发表在桂林《诗创作》上的《鄂尔多斯草原》引起诗歌界的注视。1943年考入设在陕西城固的西北大学俄文专业。1945年初在西安主编文艺期刊《流火》。1948年夏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1948年8月进入华北解放区。建国初期,在大学、部队工作过。1955年5月因胡风案被拘捕审查,直到1980年秋才得到平反。70年代在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1979年以来,创作了约二三百首诗。曾写过《滹沱河和我》,描写了小时候与滹沱河的往事经历。
牛汉的《经过了长期的悼念一棵枫树》获1981年-1982年文学创作奖,《温泉》获全国优秀新诗集奖。牛汉的诗,兼有历史的深度和心灵的深度,兼有对于社会现实的体验和生命的体验,兼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详细的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