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本原理常识

2022-09-27 综合 86阅读 投稿:柠稔

1.哲学的原理有哪些

哲学原理 《哲学原理》 Principle Philosophiae R.笛卡尔的哲学著作。

1644年发表。书的正文共4部分。

全书的重点是论述物理学。第一部分论人类知识的原理,介绍了形而上学的唯理论和二元论学说;第二部分论物质事物的原理,反映了他的机械唯物主义理论;第三部分论可见的世界,专论各种天体的规律和形成;第四部分论地球,论述地球上各物体的规律。

(一)辩证的唯物论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世界观和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

(二)唯物的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2.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量、度。掌握适度原则的重要意义。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

4.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否定之否定。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哲学原理和方法论,希望能帮上你。

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共四部分: 1、辩证唯物论 只需掌握两个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包括各自的方法论) 2、认识论 也是两个原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原理。

(包括各自的方法论) 3、唯物辩证法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原理,量变质变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包括各自的方法论) 4、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辩证关系原理 。

(包括各自的方法论) 只有这些,可以说比文化生活好背得多。还有,说到“哲学道理”实际就是让你从哲学的角度谈认识,只要是哲学上学到的都可以说不仅包括原理,明白了么。

2.哲学原理有哪些

高中哲学原理总结一、(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方法论】: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⑵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1)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4、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l)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 (l)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6、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 (1)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2)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8、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 ⑴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规律是隐藏在事物之中的本质的东西,人们不能直接感觉到它,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调查研究,并认真思索,才能了解和掌握规律,并利用规律去改造世界。 ⑵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 ⑶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物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

3.哲学的基本常识

(philosophy)

哲学是人类对于存在的思考与探索.

1.探求有关世界和人的智慧·原理的学问。包括:存在论、认识论、实践论、感性论等部门。

2.个人基于自身经验等得出的基本认识,人生观。

哲学是一门反思性与前瞻性并存的学科,它所关心的是探讨具体事物背后的抽象本质。由于这些特点,使得哲学这门学科的内涵自古以来就有非常多的争议。

不少的哲学家认为别人的哲学不是哲学。事实上,我们可以概括的说,这些哲学家的批评,是批评对方对于真理的认识有所偏差。不过,即便是错误的理论,也常常被后来的学者所讨论,并且增进我们对于真理的认识。

4.哲学基本常识

思路分析] 这样做不是很妥当的,对哲学尝试部分,关键是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尽管这样,还是按照你的要求列了些 [解题过程] 1. 物质意识辩证关系?答: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促进,错误阻碍. 2. 一切从实际出发含义及重要意义?答:即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的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 3.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答:基本问题即物质意识的关系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又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4. 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对青年学生的要求?答: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放在国情上.客观的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5.联系的概念及普遍性表现?答:联系指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具有普遍性.(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6.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及方法论意义?答:区别: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有序合理).整体功能小于部分之和(无序欠佳) 联系: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相互影响:整体影响部分,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7.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答: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8.静止的两种情况?答:一是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9.如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答:要把事物如实的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阶段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10.规律的含义?答: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11.规律客观性的表现: 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12.矛盾的含义及矛盾统一性的两种表现?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13.矛盾普遍性的表现及方法论意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14.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及方法论的意义?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务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及意义?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的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列宁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它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1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方法论意义?辩证统一的关系:一 相互衔接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二. 二者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17.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含义及统一关系? 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两者是紧密相连的。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重点谈两点或是离开两点谈重点,都是错误的。 18.内外因的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引起作用→重视内因,对外因做一分为二的分析,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19.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及方法论意义?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20.新事物为什么能战胜旧事物? 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②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③在社会领域里,因为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21.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个艰难曲折的过程?:①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②旧事物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地位,它总是竭力扼杀和摧残新。

5.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原理:

1、物质存在形式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2、实践本质原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主体能动性等特点)。

3、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原理。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世界本质的原理,是唯物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原理:

1、普遍联系的观点中关于系统及其整体性、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普遍联系的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2、质量互变规律的内涵及其方法论意义;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即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原理:

1、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原理;

2、认识的主体及其形成和发展;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4、认识发展辩证过程的原理;

5、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原理;

6、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原理:

1、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原理;

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原理;

3、社会的实践本质原理;

4、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原理;

5、社会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原理。

扩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

1、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无产阶级已经由自在阶级开始向自为阶级转变。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3、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

4、大体上在1842~1844年间,他们积极投身于现实的政治斗争、工人运动和科学研究,转变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5、1848年2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对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作了系统的表述,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以后他们的毕生活动中,继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克思主义哲学

6.哲学的基本常识

(philosophy)哲学是人类对于存在的思考与探索. 1.探求有关世界和人的智慧·原理的学问。

包括:存在论、认识论、实践论、感性论等部门。 2.个人基于自身经验等得出的基本认识,人生观。

哲学是一门反思性与前瞻性并存的学科,它所关心的是探讨具体事物背后的抽象本质。由于这些特点,使得哲学这门学科的内涵自古以来就有非常多的争议。

不少的哲学家认为别人的哲学不是哲学。事实上,我们可以概括的说,这些哲学家的批评,是批评对方对于真理的认识有所偏差。

不过,即便是错误的理论,也常常被后来的学者所讨论,并且增进我们对于真理的认识。

7.哲学基本知识梳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①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从总体上说是互相分离的。唯物主义也只存在于自然领域,而在社会历史观上,总体上一直由唯心主义占据统治地位。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表现在理论内容上,是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而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这就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揭示了人类自身活动的规律,使人们对历史的研究真正成为科学,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基石。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指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为人类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批判精神,它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由它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也是它的阶级性所要求的,因而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在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时代的前进、实践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在同其他各种学说的比较和斗争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改变自己的形式。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集中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本质特征和社会功能。具体地说:第一,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第二,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的批判的本质所在;第三,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开拓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也是它的强大功能;第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

8.哲学常识

辩证唯物论: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唯物辩证法: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因果联系;整体部分辩证关系;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内外因辩证关系;量变质变辩证关系;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客观性、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个人利益和集合利益的辩证关系;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哲学基本原理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