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常识有那些
1、事例:人民币升值压力问题。
问题:为什么我国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2、事例:个人所得税问题。
问题:为什么要调整起征点,有什么好处? 3、事例:中国房价持续上涨问题。问题:为什么会持续上涨,国家和政府应该怎么做? 4、事例:瘦肉精等假冒伪劣产品问题。
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情,如何治理? 5、事例:贫富差距扩大问题。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如何解决? 6、事例:大学生找工作难。
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就业形势这么严峻,国家和政府应该怎么做,大学生和个人应该怎么做? 7、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节约型社会、油价上涨等等。
2.经济常识有那些
1.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货币的职能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企业和经营者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企业及其作用
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2)企业的经营者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4.产业和劳动者
(1)三大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劳动合同制度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国民收入的分配
财政收入和支出
财政的巨大作用
(2)税收与纳税人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6.银行和储蓄者
(1)我国的银行
银行的产生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公民的储蓄
存款储蓄及其作用
债券与商业保险
7.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商品服务市场
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
市场交易原则
(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家庭消费的内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8.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当代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
经济全球化
外汇与汇率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2)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
关税
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
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3.经济学常识是指哪些
⒈商品和商品经济 本部分是整个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由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三部分内容组成。
商品包括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货币包括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纸币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规律包括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把握商品概念还要注意物品和商品转换的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除了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定义外,还要明确它们与商品的关系,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的非本质属性,因此,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因此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价值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含义不同;同商品的关系不同,在交换过程中二者必须分离,不能兼得,商品生产者要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要获得使用价值,必须让渡价值;它们的统一表现在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主要是考查使用价值、价值、商品三者之间的关系,另外,当前企业要面向市场、重视产品质量,其经济学依据也在这里。
商品的价值量涉及三对概念之间的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和商品价值总量。这三对关系是复习时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一定要彻底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加以巩固。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如同商品、价值等概念,都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对于货币的职能,重点把握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要把握:为什么;表现形式,价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流通手段要把握:商品流通:表现形式,支付手段与流通手段的区别。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需要储备的学科知识包括现象、原因、影响、对策以及纸币的发行规律等。 关于价值规律,重点把握价值、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区分决定和影响作用的不同,还需要把握其与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交易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
此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内容。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实施“走出去战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经济结构调整等热点问题都与价值规律的作用有直接关系。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本部分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两部分内容组成,具体包括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的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市场经济 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把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需要区分公有制与所有制、公有与国有、主导与主体三对概念,虽都是一字之差,含义却大不相同。
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有重大创新,需要予以特别关注。其中,我国的分配制度也根据十六大精神有所更新: (1)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要掌握其各点是什么、为什么,这对于我们观察市场经济中的现象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要能够记忆、理解和应用,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以后, 对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认识和把握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国家宏观调控要掌握的内容主要是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和手段。
教材对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进行了修改,复习时学生也要注意。 3.企业和经营者 本部分由企业是巾-场的主体和企业的经营者两部分组成,具体包括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国有 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关于企业这一知识点,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容易在企业和市场主体的关系上出现偏差: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都是市场主体,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不要误 解为只有企业才是市场主体;正确理解企业法人和法人代表,不要把法人代表误认为“法人”。 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不同点和共同点,股票价格的公式在教材中虽然是以小字出现的,也要认真阅读,弄清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
要侧重从国企改革的角度去把握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包括改革的重要性、方向、方针、改革进程发展的情况等。另外,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务院机构改革专门设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对它的主要职责要有所了解。
在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上,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把握;宏观上需要进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微观上除了教材所说一靠技术、二靠管理以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如 扩大规模、面向市场、名牌战略、搞好服务、正当竞争、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等。 关于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基础知识上要把握企业经营者素。
4.经济学原理的目录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1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有关概念 2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6 第三节 不同的经济体制 11 第四节 经济学发展简史 12
上篇 微观经济学理论
第二章 市场理论:需求和供给 23 第一节 需求理论 24 第二节 供给理论 29 第三节 市场均衡理论 34 第四节 弹性理论 39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55 第一节 欲望和效用 56 第二节 基数效用论 57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 63 第四节 预算线 67
第四章 厂商理论:生产和收益 73 第一节 生产和厂商目标 73 第二节 生产函数 74 第三节 成本函数 85 第四节 收益函数和利润最大化 93
第五章 市场结构理论:竞争和垄断 99 第一节 市场结构 100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 102 第三节 非完全竞争市场 108 第六章 分配理论 127 第一节 生产要素收入的决定 128 第二节 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理论 130 第三节 收入分配的平等与效率 138
第七章 政府微观经济政策 143 第一节 垄断 144 第二节 公共物品 146 第三节 外部影响 149 第四节 非对称信息 153
下篇 宏观经济学理论
第八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理论 159 第一节 国民收入概念 159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165
第九章 凯恩斯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73 第一节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173 第二节 投资函数与投资乘数 178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 183
第十章 货币市场 191 第一节 金融制度 191 第二节 货币需求 200 第三节 货币供给 205 第四节 货币均衡 209
第十一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217 第一节 失业理论 218 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 225 第三节 菲利普斯曲线 238
第十二章 开放经济理论 243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244 第二节 国际收支 255 第三节 汇率 259 第四节 经济增长理论 265
第十三章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 271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272 第二节 财政政策 277 第三节 货币政策 281 第四节 供给管理政策 284
附表 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291 参考文献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