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古今美术常识

2022-09-15 综合 86阅读 投稿:落花伤

1.事业单位考试中应该知道的中国古代绘画常识有哪些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文化常识是考试的重要内容。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富,留下了许多令世人至今仍叹为观止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系统总结在考试当中常见的中国古代绘画常识。

一、知识介绍(一)古代绘画之最1.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壁画,是指人们直接画在墙上的画,这是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原始社会人类在洞壁上刻画各种图形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壁画,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

洞窟和摩崖壁画是现在发现最多的史前绘画,最早的距今已有约2万年的历史。我国最著名的道教壁画是元代山西永乐宫的《朝元图》。

2.中国最早的绘画作品(1)1949年,在长沙东南郊楚墓中发现了一幅画在白色丝帛上的绘画,后来定名为《人物龙凤图》帛画。这幅两千三百多年前的古画,是葬仪中使用的旌幡。

画中一位侧身妇女,阔袖长裙,双手合十,像在祈祷。妇人头顶上有一只腾空飞舞的凤鸟,尾羽向上卷起,左边一条体态扭曲的龙,正向上升腾,因为有一只足已经剥落,看上去好像只有一只脚,所以曾经被误认为是夔。

(2)《人物御龙图》是战国中晚期佚名创作的绢本水墨淡设色画作,1973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一号墓穴,出土时平放在椁盖板与棺材之间,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人物御龙图》描绘墓主人乘龙升天的情景。

此幅非衣帛画上端有竹轴,轴上有丝绳,为一幅可以垂直悬挂的幡,应是战国时期楚国墓葬中用于引魂升天的铭旌,属于非衣性质的战国晚期帛画。3.中国现存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韩滉《五牛图》,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中五头不同形态的牛,形象各异,姿态迥然,或俯首或昂头,或行或驻,活灵活现,似乎触手可及。韩滉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二)中国古代历朝绘画常识1.六朝时期“六朝三杰”指在中国绘画史上六朝时期著名的三位书画家,即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三位大家,人称”画界三杰”。(1)顾恺之因画绝、才绝、痴绝被称为“三绝”,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品有《女史箴图卷》和《洛神赋图卷》。(2)“画龙点睛”是张僧繇的故事,他创造了一种只用彩色而不用墨骨的“没骨法”。

2.隋唐时期(1)隋展子虔《游春图》现存的最早的卷轴画。《四季图》之一(其他三幅《童子戏水图》、《落叶图》、《踏雪图》)(2)唐阎立本,作品《历代帝王图卷》《步辇图》等。

(3)吴道子(画圣),主要创作壁画,作品有《地狱变相图》《送子天王图卷》《明皇受篆图》,《十指钟馗图》等,吴道子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故有“吴带当风”之称。其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被称为“吴家样”。

苏轼认为“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3.五代十国时期顾闳中,南唐画家。

其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

整幅作品线条遒劲流畅,工整精细,构图富有想象力。此画在美术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代表了古代工笔重彩的最高水平。

4.北宋时期(1)李公麟,北宋文人画家,人物、山水、鞍马、花鸟、竹石皆精,工写兼长,创白描人物画,代表作有《五马图》、《龙眠山庄图》等。(2)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为北宋风俗画。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折射出北宋经济的发展状况。

(3)宋徽宗赵佶,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吹弹、书画、声歌、词赋无不精擅。

历来关于赵佶的艺术成就,论者都以他的花鸟画为最高。存世画迹有《芙图蓉锦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等图。

有词集《宋徽宗词》。(4)王希孟,北宋画家,被一代艺术帝王宋徽宗赵佶慧眼识珠,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经悉心教诲终成大器。

半年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余岁即去世。《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的“千古绝唱”,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5.元朝时期(1)赵孟頫,宋太祖赵匡胤第十一世孙,代表画作《秋郊饮马图》。(2)黄公望,元代画家,代表作品《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

6.明清时期(1)沈周,明朝画家,《庐山高图》为代表,粗笔作品以《京江送别图》等为代表。(2)唐寅,明朝画家,号伯虎,又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

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其代表作有《事茗图》卷、《王蜀宫妓图》(又称《孟蜀宫妓图》)、《骑驴思归图》等。(3)朱耷,清代画家,即八大山人,与石涛、石溪、弘仁合称明末清初四僧。

代表作《荷石水禽图》。(4)郑燮(xiè),号板桥,清代画家。

为“扬州八怪”(扬州八怪: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汪士慎)之一,画中以兰竹之作最负盛名。其作品有《兰竹荆石图》等。

(三)中国古代绘画。

2.美术知识

国画造型特征和表现方法: 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

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中国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

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因而可以舍弃非本质的、或与物象特征关联不大的部分,而对那些能体现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则可以采取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加以刻画。

在构图上,中国画讲求经营,它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于是,风晴雨雪、四时朝暮、古今人物可以出现在同一幅画中。

因此,在透视上它也不拘于焦点透视,而是采用多点或散点透视法,以上下或左右、前后移动的方式,观物取景,经营构图,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同时在一幅画的构图中注重虚实对比,讲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中国画以其特有的笔墨技巧作为状物及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段,以点、线、面的形式描绘对象的形貌、骨法、质地、光暗及情态神韵。这里的笔墨既是状物、传情的技巧,又是对象的载体,同时本身又是有意味的形式,其痕迹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意趣,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由于并不十分追求物象表面的肖似,因此中国画既可用全黑的水墨,也可用色彩或墨色结合来描绘对象,而越到后来,水墨所占比重愈大,现在有人甚至称中国画为水墨画。其所用墨讲求墨分五色,以调入水分的多寡和运笔疾缓及笔触的长短大小的不同,造成了笔墨技巧的千变万化和明暗调子的丰富多变。

同时墨还可以与色相互结合,而又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形成墨色互补的多样性。而在以色彩为主的中国画中,讲求“随类赋彩”,注重的是对象的固有色,光源和环境色并不重要,一般不予考虑。

但为了某种特殊需要,有时可大胆采用某种夸张或假定的色彩。中国画,特别是其中的文人画,在创作中强调书画同源,注重画家本人的人品及素养。

在具体作品中讲求诗 、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并且通过在画面上题写诗文跋语 ,表达画家对社会、人生及艺术的认识,既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又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 编辑本段国画的分类 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按表现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按表现方法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按表现形式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装潢之。

人物画从晚周至汉魏、六朝渐趋成熟。山水、花卉、鸟兽画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科。

五代、两宋流派竞出,水墨画随之盛行,山水画蔚成大科。文人画在宋代已有发展,而至元代大兴,画风趋向写意;明清和近代续有发展,日益侧重达意畅神。

在魏晋、南北朝、唐代和明清等时期,先后受到佛教艺术和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作画之工具材料为我国特制的笔、墨、纸、砚和绢素。

近现代的中国画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技法上,有所突破和发展。 ◆ 水墨画 中国画的一种。

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

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

“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

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

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 院体画 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

3.美术常识

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应该对他讲天赋之类的词,这样很容易让他思想走极端,也或多或少会打击他的信心。

没有美感也不用害怕,把心放冷静多去观查周围的人、物、事,还没有学画就想能有很好的画技,那是不可能了。想画好画首先就要去学,然后用心的多练。想要搭配好颜色,多看看色彩画,可丹青,可小汾,可油画等等,一切有颜色的画都可以。

不过话又说回来,不管是刚刚学,还是自己练习,或是自己创作都要有信心,把心也稍放淡漠点。

多加练习,找一个你理想的美术学校的老师对你一个人进行单练.多观察生活,多浏览优秀美术作品,并临摹.多听关于美术的讲座.还必须多写生.多上网看看世界各地的风景.在画完某幅画一周后,拿出来找不足,并纪录不足处.往后画画的时候多留意你往常的缺陷,把薄弱变得坚固. 祝你考出理想的成绩!!!!

4.古今中外有哪些绘画名人以及他们的作品

顾恺之是东晋人,生于公元345年,江苏无锡人。善画人物画,也精于山水、鸟兽题材。据画史记载,顾恺之的作品有著述的约有70多件。但现也仅存《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两件,属宋代摹本,原作已失。 周昉,是唐代著名人物画家。

《簪花仕女图》绢本,高46厘米,长180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院。 齐白石是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师,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于1864年生于湖南湘潭。原名纯芝,字谓清,后改齐璜,别号白石。早年当过木匠,30岁以后开始学画,兼善诗文,精通篆刻。50岁以后,艺术进入巅峰期。其绘画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生灵,如虾、蟹、鱼、青蛙、雏鸡等。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于1895年出生在江苏宜兴,自幼喜爱绘画。后留学法国,学习西洋绘画技法。他提出了中西结合的主张,既反对因袭陈规的保守派,又防止“全盘西化”的崇洋派,为中国画的发展开拓了一条新路子。徐悲鸿不仅画油画,也画国画。他的油画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息和民族风格;他的国画则融中西技法于一炉,雄健明快,生气盎然,人物画喜用历史题材反映现实;山水画善于从墨色沁化中,创造迷人的意境,花鸟画简练传神,富有生活气息,特别是以画马而驰名中外。他曾任第一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代表作有《奔马》《群马图》。

5.美术小常识

【美术】 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

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

例如鲁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写道:“美术为词……译自英之爱忒。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

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一词翻译“爱忒”,“美术”一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 【造型表现手段】 造型艺术中创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和手段。

如绘画借助于色彩、明暗、线条、解剖和透视;雕塑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这些手法和手段,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这些造型艺术各自独具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并决定了这些艺术各不相同的表现法则,关系到塑艺术形象的成败,以及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艺术家对造型表现手段的规律性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是使艺术创作能够表现新的生活内容和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审美爱好的必要条件。 【黄金分割】 亦称黄金律、黄金比例。

在一条线段上,按照最佳长短比例,将此线段分割为长段与短段,或按此最佳长短线段的比例构成一个矩形的最佳的长边与短边的比例,即构成黄金分割。 【二度空间】 绘画术语。

指由长度(左右)和高度(上下)两个因素组成的平面空间。在绘画中为了真实的再现物象,往往借助透视、明暗等造型手段,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造成纵深的感觉和物象的立体效果,即以二度空间造成自然对象那种三度空间的幻觉。

有些绘画,如装饰性绘画、图案画等,不要求表现强烈的纵深效果,而是有意在二度空间中追求扁平的意味,来获得艺术表现力。 【三度空间】 绘画术语。

指由长度(左右)、高度(上下)、深度(纵深)三个因素构成的立体空间。绘画中, 为真实地再现物象,必须在平面上表现出三度空间的立体和纵深效果。

【质感】 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表现出各种物体所具有的特质,如丝绸、肌肤、水、石等物的轻重、软硬、糙滑等各各不同的质的特征,给予人们以真实感和美感。 【量感】 借助明暗、色彩、线条等造型因素,表达出物体的轻重、厚薄、大小、多少等感觉。

如山石的凝重,风烟的轻逸等。绘画中表现实在的物体都要求传达出对象所特有的分量和实在感。

运用量的对比关系,可产生多样统一的效果。 【空间感】 在绘画中,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使之在平面的绘画上传达出有深度的立体的空间感觉。

【体积感】 绘画术语。指在绘画平面上所表现的可视物体能够给人以一种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感觉。

在绘画上,任何可视物体都是由物体本身的结构所决定和由不同方向、角度的块面所组成的。因此,在绘画上把握被画物的结构特征和分析其体面关系,是达到体积感的必要步骤。

【透视】 绘画法理论术语。“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

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明暗】 绘画术语。指画中物体受光、背光和反光部分的明暗度变化以及对这种变化的表现方法。

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出现三种明暗状态,称三大面,即:亮面、中间面、暗面。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间面、暗面。

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又显现为五个基本层次,即五调子:① 亮面一直接受光部分;②灰面一中间面,半明半暗;③明单间交界线一亮部与暗部转折交界的地方;④暗面一背光部分;⑤反光一单间面受周围反光的影响而产生的暗中透亮部分。依照明暗层次来描绘物象,一直是四方绘画的基本方法。

文艺复兴时期瓦萨里在其《美术家列传》中就曾论述:“作画时,画好轮廓后,打上阴影,大略分出明暗,然后在单间部又仔细作出明暗的表现,亮部亦然。”欧洲画家中伦勃朗是擅长明暗法技巧的大师。

【轮廓】 造型艺术术语。指界定表现对象形体范围的边缘线。

在绘画和雕塑中,轮廓的正确与否,被视为对作品的成败至关重要。 【构图】 造型艺术术语。

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色彩】 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各种物体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反射光量,作用于人的礼堂所显现出的一种复杂现象。

由于物体质地不同,和对各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的程度不同,使世间万物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 【色相】 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

自然界中各各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 【色度】 指颜色本身固有的明度。

如七种基本色相中,紫色色度最深暗,黄色色度最明亮。 【色调】 亦称调子。

在一定的色相和明度的光源色的照射下,物体表面笼罩在一种统一的色彩倾向和色彩氛围之中,这种统一的氛围就是色调。 【色性】 色彩的没属性。

色彩基本分为暖色(也称热色)和冷色(也称寒色)两类。红、橙、黄为暖色,给从以热烈、温暖、外张的感觉。

6.古今中外有哪些艺术品包涵着故事

怀素小时候家里很穷,年少时就出家当了和尚,诵经坐禅等佛事之余,他对练字产生了兴趣。因为买不起纸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 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乾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他勤学精研;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写至再三,盘板都穿,秃笔成冢,以“狂草”出名。“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前人评其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的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也很大。怀素晚年草书趋于平淡。他存世草书墨迹很多,著名的有《东陵圣母帖》、《论书帖》,是含有章草笔意的优秀作品;《苦笋帖》、《千字文》和《自叙帖》,均为狂草,笔势狂怪怒张,神彩飞舞,可以说是着力的佳作

中外古今美术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