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常识问题

2023-01-11 综合 86阅读 投稿:米洛安

1.体育运动的生理学常识有哪些

体育运动的一般生理卫生知识 "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必须有一定的规律性,只有掌握体育锻炼的一般生理卫生知识,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才能起到健身强体、防病治病的作用。

一、如何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已被大量科学实验所证实。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但是,人们在从事体育锻炼前经常遇到一个共同问题是,怎样进行体育锻炼?对于一般人来说,在开始参加体育锻炼前,队条进行一般的身体检查和必要的咨询外,首先要做好以下准备: (一)培养锻炼兴趣 在从事体育锻炼前,应首先培养锻炼者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是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前提。培养体育锻炼兴趣的方式有很多,如观看体育比赛、与亲朋好友进行体育活动等。

有了浓厚的体育锻炼兴趣,就能自觉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从而取得理想的体育锻炼效果。 (二)选择活动项目 在进行体育活动时,除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项目外,还要考虑体育锻炼者自身的条件。

青少年活泼好动,可以选择一些强度较大、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项目,如打篮球、踏足球、爬山、游泳、健美操等;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应选择一些活动量相对较小、而且不容易出现运动操作的活动项目,如太极拳、跑步等;对于一些为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而进行的康复性体育活动,则应根据锻炼者的身体状况选择锻炼项目,并且应在医生或运动医学工作乾的指导下进行。同时,锻炼者还应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条件确定体育锻炼项目,如冬季可进行长跑、足球、滑冰等运动,夏季可进行游泳、篮球、排球等活动。

总之,运动项目可多样化,选择的运动项目要对整体机能产生良好影响。 (三)确定运动强度 为增强体质而进行的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而不是为了创造运动成绩,所以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不宜过大,特别是中老年人和体育康复者更应如此。

体育锻炼中控制运动强度最简单的办法是测定体育锻炼时的脉搏。虽然不同年龄和机能状况的人在体育锻炼时的最佳脉搏有所不同,但对一般体育锻炼者来说,体育锻炼时的脉搏控制在140/分左右较为合适。

由于体育锻炼时运动强度相对较小,因而运动的持续时间则应相对较长。每天至少应在半小时以上。

对于刚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说,一开始锻炼的时间宜短不宜长,以后随身体机能的适应,锻炼时间可逐渐加长。 二、体育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体育锻炼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对于体育锻炼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体育活动爱好者就是由于不重视锻炼前的准备活动而导致各种运动操作,不仅影响锻炼效果,而且影响锻炼兴趣,对体育活动产生畏惧感。

因此,每个体育活动爱好者在每次锻炼前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一)准备活动的主要作用 1提高肌肉温度,预防运动操作。

体育锻炼前进行一定强度的准备活动,可使肌肉内的代谢过程加强,肌肉温度增高。肌肉温度的啬,一方面可使肌肉的粘滞性下隆,提高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速度,增强肌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减少由于肌肉剧烈收缩造成的运动操作。

2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内脏器官的机能特点之一为生理惰性较大,即当活动开始,肌肉发挥最大功能水平时,内脏器官并不能立即进入"最佳"活动状态。

在正式开始体育锻炼前进行适当 的准备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先动员内脏器官的机能,使内脏器官的活动一开始就达到较高水平。另外,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还可以减轻开始运动时由于内脏器官的不适应所造成的不舒服感。

3调节心理状态。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活动,而且也是心理活动,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心理活动在体育锻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体育锻炼前的准备活动即可以起到这种心理调节作用,接通各运动中枢间的神经联系,使大脑皮层处地最佳的兴奋状态投身于体育锻炼之中。 (二)如何进行准备活动 一般来说,准备活动时主要应考虑准备活动的内容、时间和量。

1内容。准备活动可分为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

一般准备活动主要是一些全身性身体练习,主要包括跑步、踢腿、弯腰等,一般性准备活动的作用是提高整体的代谢水平和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减少运动操作的发生;专门性准备活动是指与所从事的体育锻炼内容相适应的运动练习,如打篮球前先投篮、运球,跑步前,先慢跑等。除非进行一些专门性运动和比赛,一般人体育锻炼时只需进行一般性准备活动,即可进行正式的体育活动内容。

2时间和量。准备活动的量和时间随体育锻炼的内容和量而定,由于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锻炼量较小,所以准备活动的量也相对较小,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还未进行体育锻炼身体就疲劳了。

半小时的体育锻炼,其准备活动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气温较低时,准备活动的时间也适当长一些,量可大一些。

气温较高时,时间可短一些,量可小一些。 3时间间隔。

与运动员正式参加比赛不同,一般人进行准备活动后就可马上从事体育锻炼,运动员准备活动后适当的休息是为了使身体机能有所恢复,以便在比赛中创。

2.谁有运动心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体液调节

最大通气量

持续训练法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血液对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2.为什么儿童少年不宜做过多的力量练习?

3.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皮肤散热的四种方式?

2.论述决定无氧耐力的生理基础?

运动心理学(75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1分)

1、观察

2、注意

3、运动知觉

4、气质

5、意志

6、运动表象

7、高原现象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8、心理现象发生在反射的——环节。

9、感觉是心理活动的——,10、是一切11、复12、杂心理活动的——,

13、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基础。

14、心理学把心理现象分为————和————两大类 。

15、思维有两个特征即:————和————。

16、根据记忆内容划分可将记忆分为:————、抽象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

17、性格是具有————的个性心理特征,18、因而19、是人与人之间————的关键。

20、动机的两个基本概念是——和——。

21、个性的心理结构包括—————和—————。

22、动作的节奏就是一连串动作在————上的恒定性。

23、反应类型有———、中间型、———。

24、由于刺激对分析器持续作用而25、发生的感受性变化的现象叫——。

26、按社会内容可将情感划分为———美感、———。

27、各种知觉的活动规律主要表现在选择性、———、理解性、和———等方面。

28、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观原因有:需要、兴趣、————和————。

29、气质类型包括:多血质、胆汁质、———、———。

30、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状态主要有:过分激动状态、————、——————、战斗准备31、状态。

三、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32、对一个分析器的弱刺激能降低其它分析器的感受性。

33、人容易形成知觉的刺激范围是每秒10—15次。

34、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表象起到了纽带作用,35、是两者必不36、可少的中间环节。

37、识记的内容在保持过程中,38、在量的方面不39、断减少,40、在质的方面不41、断变化。

42、注意分配的先决条件是,43、在同44、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45、有一种是非常熟练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活动。

46、自认效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运动成绩,47、自认效能高者运动成绩好,48、反之则差。

49、刺激相同50、反应不同51、的两种运动技能之间容易形成干扰。

52、某一时刻最强烈的需要构成最强的动机,而53、最强的动机决定人的行为。

54、高度焦虑与低能力或一般能力结合会抑制学习。

55、感觉的大小和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56、刺激物的刺激强度增加10倍,57、感觉强度仅增加1倍58、。

四、简答(每题7分,共14分)

59、心理定向及其在技术训练中的意义

60、心理训练的作用

五、论述(15分)

举例说明影响战术思维的因素及方式

3.运动心理学

以前上运动心理学的时候好像讲过,不过时间太久我也记不太清楚了,大概说一些吧~

倒U型理论认为只有适当的焦虑程度才可以帮助运动员取得好的成绩,过高和过低的焦虑反而不能有效唤醒。

突变模型理论认为焦虑程度一旦超过了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使得运动员的竞赛成绩迅速突然下降。

所以运动员赛前准备要把焦虑水平控制在其能承受的范围内。注意控制可控制因素,做好竞赛对策库(例如程序对策库)等等。

并且教运动员进行放松训练、积极的暗示训练和表象训练等等,有利于运动员调整其状态。

4.简述情绪调控的几种方法

生活中自会有“否极泰来”、“因祸得福”之事,或从光明的角度看问题。

在遇到挫折时,一些大医院设有心理咨询门诊,是通过写信、愤怒、痛苦等向老师,对树木。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些调节挫折的心理学方法。

所以说。 总之,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挫折,调整情绪,从而使心理健康成长。

例如,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投入到紧张而又充实的学习生活中去。“心病还需心药医”,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从到主客观因素的阻碍或干扰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缺乏对行为后果的预见性、固执、偏激,去看电影、电视、朋友或亲人一一倾诉或大哭一场,以缓解心理压力。

一般说来、石头发泄一通,效果也是一样的。书写宣泄,散步,进行体育运动或做其他有意义的事。

这种方法很有效。 三、反向思维法。

即换个角度看问题,及不少大学也设有心理咨询中心或辅导中心,而通过适度发泄、工作上等等,使她重新恢复了自信。但挫折并不可怕,努力从不利因素中找到有利因素,从而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抑郁、苦闷,也会有挫折,要从积极的方面去想。

遇到烦恼苦闷之事,可采取暂时回避的方式。目前,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均设有心理咨询中心,受挫时由于负性情绪的干扰,个体容易变得思维狭窄。

向人倾诉宣泄,则是把自己的烦恼,并适时应用。幸亏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只要我们摆正心态,勇敢的面对它,有一位新生还不适应环境,听音乐。

从心理学家来说。面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种种挫折,我们应有良好的承受能力。

挫折承受能力能通过后天的学习加以提高,它就会在我们面前低头,最终的胜利者还是我们,诸如爱情上,没有这一条件,找一个僻静的角落,向人倾诉宣泄。“出气室”宣泄法是指在专门建立的软体房间内,对橡胶制品类的物体大打出手。

当然作为学生,情绪放松,则认知恢复正常。 二、注意转移法。

即把注意力从消极情绪的事情上转移开来,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能力。调节挫折情绪的心理学方法有: 一、心理宣泄法。

人在受挫时,会产生很多负性情绪,这种情绪靠堵是堵不住的,比较好的方法是在合适的场合发泄出来。这种方法一般包括“出气室”宣泄,书写宣泄、学习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师调适挫折心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会被人们越来越多地接受。

四、日记、绘画等形式发泄自己的不满几种调节情绪的方法 再平坦的道路,也会有坎坷;再顺利的人生。

5.什么是运动技能形成中的高原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运动技能形成中的高原现象主要是人体的自我保护,他有一个休息调整的机会,短暂的停留不仅没有坏处,还可以更加坚实的打基础。另外,厌倦情绪、运动伤害、过度训练造成的成绩停止就比较复杂了,需要完全的休息调整,甚至有可能造成离开运动的悲剧。

比如在学习中产生的主要原因:需要改变旧的学习活动结构和方式方法,代之以新的活动结构和方法。在学生没有完成这种改造以前,学习就会处于停顿状态,在这种改造过程中,学习成绩甚至可能暂时下降;当完成了改造过程,成绩又会提高。

扩展资料:

科学实验方法:

最早用实验方法证明高原现象的是1897年布瑞安(Bryan)等的研究。布瑞安等研究了收发电报中动作技能的进步,结果发现,在收报练习15~28天之间,成绩一度停顿下来,虽有练习,但成绩不见提高,这就是练习进程中的高原时期(Bryan & Herter,1897)。

弗兰克斯等(Frank & Wilberg,1982)的研究中发现高原现象。在该研究中,实验任务是追踪物体,每天练习105次,共10天。在最初的4天中,进步十分明显;在第5,6,7三天中,学习没有提高,呈现高原现象;而7天后,学习成绩进一步提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原现象

6.运动心理学的内容简介

本书是人文与科学融合的体育专业素质教育课程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共分十一章,内容包括:认知与体育运动,情感、意志与体育运动,个性与体育运动,青少年学生和运动员的心理特点,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心理分析,运动训练心理,运动竞赛心理,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体育运动中的社会心理学问题,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科研论文撰写规范等。

7.运动心理学包括哪些部分

运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从事体育运动时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也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与体育学、体育社会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理论和方法,以及其他各项运动的理论和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运动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们在参加体育运动时的心理过程,如感觉、知觉、表象、思维、记忆、情感、意志的特点,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人们参加各种运动项目时,在性格、能力和气质方面的特点及体育运动对个性特征的影响;研究体育运动教学训练过程和运动竞赛中有关人员的心理特点,如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特点。赛前心理状态、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等。

运动心理学这个术语首先出现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顾拜旦的文章中。在他的倡议下,国际奥委会于1913年在洛桑召开运动心理学专门会议,它标志这个学科进入科学的行列。

1920~1940年,苏联、德国美国等国都对运动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运动心理学受到广泛重视,大多数国家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成立运动心理学会并召开专门会议,有关的文章和书籍也大量问世,使这门科学得到迅速发展。

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如技能学习、竞赛心理、运动对人的意义、从事运动的动机,以及运动员之间、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运动员和观众之间的相互关系,心理训练和运动心理治疗方法等等。20世纪初期,研究的问题多集中在技能学习上,包括学习的分配、保持和迁移等,而后深入到运动行为的理论方面。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通过研究逐渐形成运动行为的信息程序论,层次控制论、行为系统模式论等理论学说。随着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健康心理学的发展,运动行为的研究更深入到运动心理学联系着技能学习与控制和技能发展的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也从实验室的对单个动作的研究,发展到联系运动实践、提高运动效能的研究。随着运动实践的发展更进一步扩大了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发展到有关认识,解释和主动影响运动行为的研究,也就是提高运动效能的理论性研究。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多是优秀运动员,也有青少年运动员;它也研究群众体育中的心理学问题。各国体育界近年来对运动员心理训练和运动员的心理选拔越来越重视。

因为在运动水平越来越接近的竞赛中,心理因素对竞赛的胜败往往起决定性作用,致使心理测量和心理诊断学被广泛运用,各种心理训练方法不断出现。 由于运动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理论体系还不完善,例如是否应将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分开还存在着不同看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结合运动实践的需要,在各体育院校、系科开设了运动心理学课程,开展了一些运动心理训练及心理选拔的研究,但对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不多。

运动心理学常识问题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