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些文学常识填空
1、《战国策》是一部( 国 别 体 )体史书,最早使用这一体例的史书是(《 国 语 》 );史书还有( 纪 传 体 )和( 编 年 体 )等体例,如(《 史 记 》 )和(《 左 传 》 )。
2、先秦诸子散文在文风上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论语 》和《 老子 》都简托含蓄,富有哲理;《 孟子 》和《庄子 》都洋洋洒洒,以气势取胜;《 墨子》《荀子 》和《韩非子 》都以精于说理、逻辑严密见长。
3、我国宋词分为两的派别:(豪放 )派,代表人物是(苏轼 )(辛弃疾 ); (婉约 )派,代表人物是 (柳永 )(李清照 )(秦观)。我国第一位专业词人是(柳永 )。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荀子,名况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荀子,名况,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荀卿”,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代表词人。
C.郁达夫,名文,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与郭沫若等人组织了创造社。
D.郑愁予,中国台湾诗人,现居美国。诗集有《郑愁予诗集》《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代表作《错误》。
这个题选A。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并非春秋。
3.有关于《劝学》的所有文学常识
1、文学常识:
荀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它发展了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他反对天命、鬼神的迷信之说,提出了“性恶”的思想,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2、固定词语:
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
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有以。有……的(办法)。
3、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4、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曝”,晒。
(3)、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
5、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用法,使……弯曲。
(2)、其曲中规:形容词做名词,弯曲的程度,弧度。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形容词做动词,变直;变锋利。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名词作状语,往上;下,名词。
扩展资料: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
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劝学》在写作上的再一个特点是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文章一开始就是一组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样的排比句式在文中举不胜举,既富于论辩色彩,又富有文学韵味,甚或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流动在其中。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