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西方文化常识
传统方面:中国人重“内”,西方人崇“外”。
中国人通过节庆活动企盼丰收、享受喜悦,而西方人则更偏向借此发泄个人情绪、张扬个体人格。 思维模式,西方重唯理、思辩细节分析;中方重经验、直觉整体综合。
隐私方面,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
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时间观,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
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客套语,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
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餐饮习俗,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
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中国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话。
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
吃饭的时候,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也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不会非要你喝醉了为止。行为规范,比如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
风俗习惯,中国人对龙有着至高无上的尊重,认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西方有一个“打龙节”,龙被视为恶。
中国人将红色视为“喜庆”“吉祥”的象征,而白、黑两种颜色为“不吉利”的颜色。因此在重大节日或者婚礼上会穿红装、挂红灯笼、贴红“喜”字。
而在丧礼中,人们都会穿黑或白颜色的衣服,代表对已经过世人的哀悼。但西方人则非常喜欢白和黑这两种颜色。
外国新娘则穿白色,表圣洁,参加晚会时中国女性一般穿黄色或紫色的衣服,表高贵,而外国女性则穿黑色的衣服,表典雅。(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不断深入,中国人的一些观念也在悄悄发生转变会穿白色婚纱)饮食文化,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
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中国则是一种美性的饮食观念,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来把这种“境界”具体化,也难以涵盖全部。
宗教信仰,中国以儒学为核心,以佛教为宗教的文化体系和西方以基督教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带来了不同的文化特色。国传统文化则认为双数是吉利的数字“666”在中国是吉祥数却是魔鬼复活的日子。
这个应该够特点了。科技方面:一、成型期:“分子论”标志着西方文化的成熟 如果说东方文化是偏精神的,那么西方文化相对就是偏物质的,这里称之为“西方物质文化”。
西方文化的发展远比东方文化的发展要简单得多,他的内容变化是由神学到哲学,最后到科学。西方的神学与东方的神学不一样,东方的神学建立在深刻的经学上,而西方的神学没有很深刻的思想,就只是以敬仰美好的神来净化心灵,没有东方神学中那种很强的精神理念上的指导。
所以西方神学思想并不影响政府的管理思想,这个问题在东方就完全不一样了,特别是在中国,经学和理学思想是政府管理思想的基础,杂糅其中的神学思想也会渗透到政府的管理思想中。 西方神学与东方神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西方神学不排斥物质,东方神学极力排斥物质。
这种文化内涵上的差异,导致西方物质文化的产生,由此带来了西方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意识。东方文化由于排斥物质,也就产生不了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意识。
西方哲学文化的产生,是西方物质文化产生的前奏和思想准备,也是西方文化理性思维的开始。从神学文化走向物质文化,西方的哲学文化起到了过渡作用。
在西方哲学文化中,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物质是第一性的,还是精神是第一性的?是物质决定精神,还是精神决定物质?这种哲学上的大辩论,最终把西方文化从神学的混沌思维中解脱出来,建立了偏重于物质的理性思维,也就是物质文化的思维,。
2. 西方的文化知识
饮食观念
欧洲人都说世界上有三大美食,每一个版本里都有中国和法国的,只有关于第三家却说法不一,有说是意大利的,也有说是土耳其、突尼斯或摩洛哥等国的。尽管相持不下,但大家都有个共识,饮食常能反映出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思维等方面的差异。
一次在中餐馆举行宴会,饭店菜上得很慢,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近两个小时,但菜似乎才上了一半。临座的一位女士是第一次参加中餐宴会,忍不住问我,你们中国人请客都上这么多菜吗?我说,在中国还要多,通常是10道以上。她很惊讶,连说中国的宴会实在太丰富了,难怪中国的美食很有名。但过了一会儿,她又问我,有个现象很奇怪:中国人吃饭每次都上那么多菜,可为什么都长得那么瘦。而法国入每次菜很少,但为什么都比中国人胖呢?
我一时语塞,但又觉得她问得多少有点道理,因为那天同桌的几个中国人都显得比较瘦弱,而几个法国人个个人高马大。想了想,和她讲了自己的一点想法:中国是个好客的民族,只有上了一桌子菜才觉得没怠慢客人。另外中国人有时候更注重形式,所以在中国的烹调里,菜的样式千变万化,具体到每一道菜又非常讲究色香味的搭配。而欧洲人似乎更实际一些,在菜的花色变化上下的工夫显然不如中国,但讲究的是其营养的搭配和保护。这是中、法饮食观念的重要差异,多少也反映出了中法文化性格的不同。
对色彩的认识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一个国家和民族也一样,对不同颜色的喜好从整体上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审美情趣与好恶倾向。
有一次碰到欧盟委员会的一对教授夫妇,谈起上海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穿的中国民族服装,他们都说非常好看,但有一点不太明白,为什么亚洲领导人大多穿红色,而西方领导人则多选择了蓝色。我说颜色都是领导人自己选定的。大概亚洲国家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红色在中国文化里,也可能在整个亚洲文化中都代表着幸运、财富和吉祥如意,所以亚洲领导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红色。我反问他们,蓝色在西方文化里代表什么?他们说西方人认为,蓝色代表冷静和沉着。
想了想,我又补充说东西方文化差异实在是太大了,比如说龙在中国是民族的象征,而在比利时的蒙斯市则有一个打龙节,龙被视作恶魔,被传说中的保护神圣·米歇尔杀掉了,因此特意搞打龙节来庆贺除灾弊感谢米歇尔。教授夫妇也非常认同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巨大,并认可文化需要交流。
思维方式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诸多方面,但简单加以概括其实并不复杂:反映到思维方式上是抽象和具象的差别,反映到生活态度上则似乎可以理解为西方人更加实用,而中国人则多少更偏重一些精神感受。比如把法语单词和中文文字加以比较,这一点就很明显。中国文字造词多注重形象,而法文里更多地注重考虑的是实用价值。像中文里的名片,法文里直译就是访问用的卡片,而航空母舰在法文里叫载飞机的军舰等等,都是从实际用途出发来造词的。而像压照片用的玻璃板,我们也是从其使用价值角度来造的词,但法国人就更加直观了,直译就是“放在照片上面的”。
反映到绘画上更是如此。大家都知道中国画的大开大阖、泼墨写意和欧洲油画讲究的人体比例和光学原理等完全是属于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技术范畴,似乎很难有共同语言。欧洲人有时不太能够理解我们过于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我们有时也会认为欧洲人的艺术技巧过于写实本分,缺乏灵气。看多了欧洲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的宗教题材画作,中国人有时在感叹其技法写实细腻的同时,也会感慨欧洲大师们想象力的贫乏:为了说明天使在飞,就非得给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加上一双翅膀。而我们的祖先不也画了几千年了吗,在那些美丽的仙女旁边加上几朵白云,她们不就飞起来了吗?多有意境,多有想象空间啊。
这就是文化的差异。但是,差异带来的并不总是分歧,它恰恰给文化艺术大师们留下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如能从中找到一个准确的结合点,那不仅会给两个民族,而且也会给整个世界带来一种更具包涵意义的和谐与美丽,比如赵无极的画作就体现出了文化交融的无尽魅力。
希望对你有帮助
3. 欧洲古代文化知识概述
欧洲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欧洲史前美术体现了欧洲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的成就,其中欧洲旧石器时代艺术是迄今所知人类最早的真正的艺术品。此外欧洲史前器具艺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被学者们称之为活动艺术。
11~17世纪,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奠定了现代高等教育的模式。
欧亚:欧洲各国在帝国主义时代曾多次入侵位于东亚的中国,现在已与中国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中华民国在欧洲仅与梵蒂冈有邦交,但与欧洲各国均有深厚的经贸关系。欧洲各国在亚洲各地曾建立广大的殖民地,例如:英国拥有印度、香港、马来西亚等;法国拥有印度支那,即今日中南半岛东部地区;葡萄牙管治澳门和东帝汶;荷兰曾拥有东印度群岛,亦即今日的印尼。也因此东南亚国家与欧洲国家的关系非常深厚,由于这般深厚的关系,今日国际关系中,欧洲对于东南亚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在曾受西班牙统治,以天主教为国教的菲律宾,教宗所指派的枢机主教亦有政治及社会上的影响力。东北亚的日本曾与德国、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组成轴心国,现在日本、韩国与欧洲各国主要是以经济关系为主,政治上的结盟已渐次减少。
欧美:欧洲与美国虽然在文化、民风等各方面,有著浓厚的历史渊源和联系,但大致上于二十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和欧洲有一种较紧密的盟友关系。在此之前,由于美洲在17世纪时期,曾是欧洲国家流放异见人士和囚犯的地方,所以,在美国开国1786年的初期,与欧洲殖民主义者,尤其是曾经统治过美国的英国,有著对立的关系。其后由于美国和欧洲长时期实施政治互不干预的政策,两者在18至19世纪各自发展。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令欧洲元气大伤,但美国经济却有高度增长,西欧诸国均需要美国的经济援助,自然靠近美国。再加上东欧诸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因而与美国关系降落冰点。冷战时期,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威胁加强了除东欧外其他欧洲国家与美国的亲密度。但是在冷战结束后,威胁消失,欧洲(主要是欧盟成员国)与美国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欧洲更需要有自己的声音,因此某些欧洲国家在九一一事件、伊拉克问题、以巴冲突等方面与美国产生了不同意见,甚至有较大的分歧,但是其根深柢固的盟友关系还将保持不变。英国却在上述事件中更加靠拢美国,与美国结成极为坚定的同盟关系,但也遭人取笑这个美国原属的殖民主几乎反倒成了美国的附庸。西班牙、波兰等在美伊第二次战争时对美国的强力支持,使得美国称赞这些国家为新欧洲,但随著恐怖份子对西班牙发动攻击,西班牙已退出她与美国间的盟约,从伊拉克撤军。
欧洲与中东:地理上,欧洲与中东是紧邻,历史上,欧洲与中东的关系一向紧张,基本上是由于两者在宗教理念上的根本不同:欧洲大部份国家以基督教为主要信仰,而中东阿拉伯国家多以回教为国教。中东多个地区曾经在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英国和法国的委任统治地。欧洲帝国主义统治者在区内制造民族矛盾,导致今时今日中东地区的政治动荡。横跨欧洲与小亚细亚的回教国家土耳其本身与传统欧洲各国的关系就非常微妙,她既终结了拜占庭帝国,现在又极渴望加入欧盟。另外,欧洲各国对于阿拉伯世界遭到美国的控制与攻击产生同情,因为欧洲亦希望得到阿拉伯国家所拥有的石油资源。二次大战纳綷德国虽曾屠杀犹太人,但仍有许多视阿拉伯人为宿敌的犹太人居在欧洲,并发挥影响力。
欧非:欧洲和北非的关系,跟她与中东的关系差不多,因为北非与欧洲隔地中海相望,而北非亦是回教国家地区。历史上,只有中世纪时期,阿拉伯帝国曾经统治过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南部。自欧洲殖民主义兴起,非洲各地成为欧洲的殖民地,法国在中非﹑西非和北非建立的法属西非洲殖民地,是非洲大陆当时最大的殖民地。欧洲殖民主义者在非洲争夺自然资源,情况直至1950年代开始非洲国家各民族的独立运动浪潮,多个国家纷纷独立,才有所改进。欧洲和非洲亦循著经贸的方向发展。
欧澳:跟美国一样,欧洲开发澳大利亚的初期亦以流放囚犯的作用。但由于欧洲和澳大利亚在地理上相距甚远,令到两者有著各位发展的空间,但在经济﹑文化和宗亲的联系上,澳大利亚和欧洲仍然有著很紧密的联系。
4. 中西方文化常识
传统方面:中国人重“内”,西方人崇“外”。
中国人通过节庆活动企盼丰收、享受喜悦,而西方人则更偏向借此发泄个人情绪、张扬个体人格。 思维模式,西方重唯理、思辩细节分析;中方重经验、直觉整体综合。
隐私方面,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
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时间观,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
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客套语,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
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餐饮习俗,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
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中国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话。
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
吃饭的时候,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也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不会非要你喝醉了为止。行为规范,比如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
风俗习惯,中国人对龙有着至高无上的尊重,认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西方有一个“打龙节”,龙被视为恶。
中国人将红色视为“喜庆”“吉祥”的象征,而白、黑两种颜色为“不吉利”的颜色。因此在重大节日或者婚礼上会穿红装、挂红灯笼、贴红“喜”字。
而在丧礼中,人们都会穿黑或白颜色的衣服,代表对已经过世人的哀悼。但西方人则非常喜欢白和黑这两种颜色。
外国新娘则穿白色,表圣洁,参加晚会时中国女性一般穿黄色或紫色的衣服,表高贵,而外国女性则穿黑色的衣服,表典雅。(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不断深入,中国人的一些观念也在悄悄发生转变会穿白色婚纱) 饮食文化,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
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中国则是一种美性的饮食观念,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来把这种“境界”具体化,也难以涵盖全部。
宗教信仰,中国以儒学为核心,以佛教为宗教的文化体系和西方以基督教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带来了不同的文化特色。国传统文化则认为双数是吉利的数字“666”在中国是吉祥数却是魔鬼复活的日子。
这个应该够特点了。科技方面:一、成型期:“分子论”标志着西方文化的成熟 如果说东方文化是偏精神的,那么西方文化相对就是偏物质的,这里称之为“西方物质文化”。
西方文化的发展远比东方文化的发展要简单得多,他的内容变化是由神学到哲学,最后到科学。西方的神学与东方的神学不一样,东方的神学建立在深刻的经学上,而西方的神学没有很深刻的思想,就只是以敬仰美好的神来净化心灵,没有东方神学中那种很强的精神理念上的指导。
所以西方神学思想并不影响政府的管理思想,这个问题在东方就完全不一样了,特别是在中国,经学和理学思想是政府管理思想的基础,杂糅其中的神学思想也会渗透到政府的管理思想中。 西方神学与东方神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西方神学不排斥物质,东方神学极力排斥物质。
这种文化内涵上的差异,导致西方物质文化的产生,由此带来了西方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意识。东方文化由于排斥物质,也就产生不了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意识。
西方哲学文化的产生,是西方物质文化产生的前奏和思想准备,也是西方文化理性思维的开始。从神学文化走向物质文化,西方的哲学文化起到了过渡作用。
在西方哲学文化中,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物质是第一性的,还是精神是第一性的?是物质决定精神,还是精神决定物质?这种哲学上的大辩论,最终把西方文化从神学的混沌思维中解脱出来,建立了偏重于物质的理性思维,也就是物质文化的思维,。
5. 外国文学常识有哪些
1、古希腊讽喻故事集《伊索寓言》,相传为奴隶伊索所作。
2、中世纪意大利伟大诗人但丁所写的《神曲》,原名《喜剧》,包括《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
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薄迦丘的代表作是《十日谈》。
4、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最杰出的作家是塞万提斯,其代表作《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的不朽名著。
5、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大戏剧家和诗人,其代表作有讽刺喜剧《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6、拉伯雷是法国十六世纪最重要的作家,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巨人传》。
7、十七世纪法国著名喜剧作家莫里哀的代表作,有讽刺喜剧《伪君子》。
8、十八世纪英国启蒙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笛福,其代表作为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9、斯威夫特是英国启蒙运动中的讽刺小说家,其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记》。
10、歌德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其代表作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后者的创作延续了六十年之久。
11、席勒是德国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其代表作有戏剧《强盗》、《阴谋与爱情》。
12、拜伦是英国进步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有诗体小说《唐·璜》。
13、雪莱是与拜伦齐名的英国诗人,《解放的普罗米修斯》是其最优秀的作品。
14、《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是德国诗人海涅的代表作。
15、雨果是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其最著名的小说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16、司汤达是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长篇小说《红与黑》是他的代表作。
17、巴尔扎克是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代表作《人间喜剧》包括96部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其中重要作品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
18、福楼拜是法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包法利夫人》是其代表作。
19、狄更斯是英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匹克威克外传》,他的第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是《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是其后期创作的代表作。
20、萨克雷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家,其代表作是讽刺小说《名利场》。
21、夏洛蒂·勃朗特和她的妹妹爱米丽·勃朗特,都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前者写了自传体小说《简爱》,后者写了小说《呼啸山庄》。
22、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末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羊脂球》是他的成名之作,《项链》、《我的叔叔于勒》是他的名篇。
23、罗曼·罗兰是法国后期批判现实主义著名的作家,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其代表作。
24、左拉是法国著名作家,《卢贡——马加尔家族》(包括《娜娜》、《萌芽》、《金钱》等20篇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
25、易卜生是挪威戏剧家,《玩偶之家》是其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
26、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27、斯托夫人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女小说家,其代表作是《汤姆叔叔的小屋》通过老黑奴汤姆的命运,控诉了南部反动的蓄奴制。
28、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民主诗人惠特曼,其诗集《草叶集》,对我国新诗产生过影响。
29、马克·吐温是十九世纪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百万英镑》等,短篇小说《竞选州长》。
30、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代表作是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历史小说《上蔚的女儿》、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
31、果戈理是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是五幕喜剧《钦差大臣》、长篇小说《死魂灵》。
32、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33、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草原》、《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变色龙》、《万卡》、《套中人》、剧本《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
6. 西方文化知识
Ronaldo, King of the World Biography Ronaldo Luiz Nazario de Lima1 was born on 22 September 1976 in a poor suburb of Rio de Janeiro2. Like most of his childhood friends, Ronaldo began his soccer career playing barefoot in the streets of his neighborhood. At the age of 14, he joined So Cristovo3 soccer club and only two years later became the star of Cruzeiro Belo Horizonte4 scoring a total of 58 goals in 60 matches and earning himself a reputation for his explosive5 pace and outstanding finishing skills. His goal-scoring record and unusual agility6 led him to be included in the Brazilian World Cup winning team the following year. After the World Cup, many top European football clubs were trying to sign him. Many people, including Brazilian football legend Pelé7, referred to him as the most promising8 footballer of his generation. Since his transfer to Dutch team PSV Eindhoven9, Ronaldo s biography10 is one of success after success. Two Copa América s11, a UEFA12 Cup, a Dutch Cup, a Spanish League Cup, and two awards as best player in the world, all in the space of two years, are some of Ronaldo s impressive13 achievements. On arrival to Inter-Milan in 1997, Ronaldo became the idol14 of the local fans who refer to him as "il Fenomeno15." Since the 98 World Cup he has suffered two serious knee injuries that have severely limited his appearances. Just when people began to wonder whether Ronaldo would be able to continue with his football career, he proved to the world that he still could play. In the World Cup held in Korea and Japan, the magical striker16 won the Golden Shoe award and tied Pele s Brazilian record for career World Cup goals with 12. He helped Brazil capture17 its fifth World Cup championship on June 30 with a 2-0 win over Germany. It was the third time that Ronaldo has ever played in the World Cup. 我的体育偶像:世界球王--罗纳尔多 罗纳尔多1976年9月22日出生在里约热内卢的贫困郊区。
像多数童年的伙伴一样,他的足球生涯是从小区的街道上赤脚踢球开始的。14岁的时候,他加盟圣克里斯托旺足球俱乐部,仅仅两年后他就成长为克鲁塞罗俱乐部的明星,60场比赛进了58粒球,快捷有力的步伐和非凡的射门技巧令其名声大噪。
第二年,他射门得分的纪录以及超凡的敏捷使他入选巴西国家队参加世界杯。世界杯结束后,许多欧洲顶级足球俱乐部都削尖脑袋想同他签约。
许多人,包括巴西传奇人物贝利,都认为他是同代人中最有希望的足球运动员。 自从转会到荷兰的埃因霍温足球俱乐部后,罗纳尔多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两次美洲杯冠军、一次欧洲足协联盟杯冠军、一次荷兰杯冠军、一次西班牙联赛冠军、两次获得世界最佳球员奖,所有这一切都是在短短两年内取得的。
1997年,他一到国际米兰队,就成为当地球迷心中的偶像,被称为“奇才”。 自1998年世界杯以来,罗纳尔多经历了两次严重的膝伤,这极大地限制了他上场踢球的时间。
正当人们怀疑他是否能继续踢球的时候,他向全世界证明他风采依旧。在韩日举行的世界杯上,这位神奇的前锋获得金靴奖,以12粒进球平了贝利创造的世界杯进球纪录。
他帮助巴西队在6月30日的比赛中以2比0的比分战胜了德国队,从而第五次获得世界杯冠军。这也是罗纳尔多第三次参加世界杯。
7. 外国文学基础知识
外国文学基础知识 (2011-01-25 12:16:05)转载
标签: 文化
1. 古希腊最著名的散文作家,被称为“历史之父”的历史学家是希罗多德。
2. 古罗马第一位诗人和剧作家是安德罗尼库斯。
3. 古希腊罗马神话传说的总汇是《变形记》。
4. 首先提出“寓教于乐”的文艺理论家是贺拉斯。
5. 荷马史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时代是从原始公社向奴隶制过渡时期。
6.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
7. 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是隘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8. 《俄狄埔斯王》表现了命运的无比威力以及人的懦弱和屈服。
9. 基督教的主要典籍是《圣经》,分《旧约》和《新约》两部分。
10. 中世纪属于早期的英雄史诗有《埃达》。
11. 城市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民间文学。
12. 欧洲中世纪文学发展最兴盛的国家是法国。
13. 欧洲中世纪文学按照性质可以分为教会文学和世俗文学两大类。
14. 但丁是意大利的第一位民族诗人,他在创作时,开创性地运用了意大利语。
15. 但丁最早一部关于意大利语及其文体和诗律的著作是《论俗语》。
16. 薄伽丘的代表作是《十日谈》。是欧洲近代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集。
17. 塞万提斯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其代表作是《堂 ·吉诃德》。
18.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为《哈姆雷特》、《麦克白》、《奥塞罗》、《李尔王》。
19. 启蒙运动是西方中产阶级继文艺复兴后进行的第二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文化运动
20. 启蒙作家最普遍喜欢采用的文学形式是哲理小说。
21. 歌德首先预见到从民族文学向世界文学发展的前景。
22. “狂飙运动”时期席勒的主要戏剧是《强盗》、《阴谋与爱情》。
23. 法国著名思想家蒙田的代表作是《随笔集》。
24. 曾被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来说明货币本质的一段独白,出自莎士比亚作品《雅典的泰门》。
25. 伊阿古是莎士比亚悲剧中利己主义野心家的形象,这出悲剧是奥塞罗。
26. 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作是《熙德》。
27. 启蒙运动首先发生在英国。
28. 最早提出并实践以正剧代替古典悲剧和古典喜剧的戏剧理论家是狄德罗。
29. 《浮士德》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
30. 《悲惨世界》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31.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被马克思称赞的“出色的小说家”有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爱米莉·勃朗特 、狄更斯。
32. 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艺批评家有别林斯基 、车尔尼雪夫斯基 、杜勃罗留波夫。
33. 斯丹达尔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34. 《巴马修道院》是斯丹达尔继《红与黑》之后的另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
35. 针对七月王朝腐败的现实,巴尔扎克在《乡下医生》中全面地提出了自己的乌托邦理想和主张。
36. 狄更斯的两部代表作是(《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
37. 哈代的代表作是《德伯家的苔丝》。
38. 俄国“自然派”的文艺理论家是别林斯基。
39. 俄国文学史上的“新人”形象,是指平民知识分子。
40.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长篇小说《怎么办?》中指出一种道德原则是合理利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