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一、年龄称谓 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0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0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0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0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13、期颐之年:一百岁 二、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三、古代主要节日 (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四、古代的刑罚 (0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 (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0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 (0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 (0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 (07)大辟:砍头 (08)炮烙:将人烧烤死 (0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 (10)汤镬:将人煮死 (11)腰斩:从腰部斩簖 (12)凌迟:又叫“千刀万剐” (13)弃市:暴尸街头 五、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
其特点是: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将公历年换算成干支年的方法(略) (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
如:康熙元年等。 *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六、有关官职的问题 1、词语 (1)授官:除 拜 (2)升官:迁 擢 (3)降官:谪 左迁 (4)免官:罢 黜 (5)招聘:征 辟 (6)京官调任地方官:出 徙 (7)大臣辞职:乞骸骨 2、六部: (1)吏部(官职任免升调等) (2)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 (3)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 (4)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 (5)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 (6)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 *“六部”是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理山川 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临安、钱塘--杭州;姑苏、吴郡--苏州;淮上、江都、维扬--扬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
6、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地名 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茺为荒远之地。
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2.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构分类,各家学派标准不同,分类也不同:有物质与精神两分法;有物质、制度、精神三分法;有物质、制度、行为、心态四分法;还有物质、社会、精神、艺术、语言、风俗六分法等。这些划分尽管层次不一,但都是按照人类创造文化的发展进程由物质到精神、由感性到理性的层次划分的,适用于专业人员的学习研究。中学生学习教材中的中国古代文化,应根据教育功能的不同来划分。
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它包括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政区历法、军事刑律、阴阳五行、家族礼法、音乐美术、饮食服装、车马冠盖、文化奠基、政治经济制度、明君贤相的治国方略,以及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等,但由于教材中没有专门论述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课文,这些知识都零散地分布在古文典籍之中,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更难,因此,教学时应将分散的古代文化知识根据教育的功能不同梳理归类,每一类下分若干知识点,以课文中的某一古代文化知识点为突破口作分析,成扇面辐射展开,拓宽范围并向纵深发展。然后再探讨下一个知识点。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将课文中零散的知识归类成系统,建立知识链条。二是教师们在传播零散的古代文化知识时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的方法。三是给学生提供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打开思路,养成良好的治学习惯。
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后感
因为在做关于《节日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研究》这一课题,所以最近多接触关于传统文化、中外文化、节日文化等类似的书籍,而我对传统文化尤为感兴趣,所以就打开了王力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这本书,徜徉书中,趣味多多。
读传统文化的书一般都感觉比较枯燥晦涩,甚至会有大量的生僻字不知其音其意。这本书涉及天文地理、衣食住行,传统文化涵盖面之广自不用说,且文笔风趣诙谐,插图精美,图文结合,穿插故事、文献等,配有相关注释,读来不觉无味深奥,通俗易懂,趣味横生。书中的插图,或是关于器皿,或是关于建筑,或是关于丝帛……线条清晰,真实可感,触摸上去好像在和中国古代的这些精品做最亲密的接触,不禁感慨传统文化的美好和厚重。
本书简介中就是一连串的发问“你知道知名的司母戊鼎有一个假耳朵么?你知道孟姜女姓姜不姓孟么?你知道最古老的同心结是什么样子么?你知道黄帝战蚩尤的真相么?”……真想做一位学识渊博、旁征博引的老师,如果真能在语文教学中,必要之时,将这些知识、故事、文献信手拈来,延伸引用,我的课堂肯定颇受欢迎吧。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是需要汲取多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才能给予学生最好的文学渗透。
关于传统节日书中也有涉及。比如中元节是中国人非常重要的祭祀去世亲人的节日,又叫“盂兰盆节”或“河灯节”。盂兰盆是梵文音译,原意为“从苦难中拯救”。这个故事和目犍连(也就是中国民间目连戏的男主角目连)救母的故事有关。传说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成就神通后,欲度化父母,以报生养哺育之恩。结果送给母亲的饭食一递到母亲手上就化成火炭。佛陀说每年七月十五日,是佛欢喜日,我们都要集结佛法僧三宝的力量,超度我们的七世父母。这个故事的内涵,其实还远比它表面上看要来得深刻。实际上,佛教界内的人大多认为盂兰盆的故事讲的就是小乘佛教向大乘佛教转化的原因。
其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小说中关于中元节的描写并不少。中元节作为寄托哀思,为已逝亲人祈福的传统节日,历史甚至比清明节更为悠久,意义也不在清明节之下。它已被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均有不同的民俗活动,类似的传统节日还有上巳节和寒衣节。
仅以中元节为例,关于节日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的运用需要筛选、提取、比对、舍弃。关于节日文化中的消极思想是糟粕,需要摒弃,涉及的诗词文化、哲学思想、节日意义则是精华,可以酌情保留。同一节日的不同资源需要深思熟虑,找准切入口;不同节日的文化资源,也要需要对比和取舍。这要看这种节日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是否必要,是否有意义,是否有积极意义。这是一个长期研究和思考的命题。
我看《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与其说是研究,更像是一种“扫盲”,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意蕴深刻,真正感悟绝非一朝半夕之事。了解未知领域或不精通的领域,是一种自我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读书多一点,发现多一点,懂得多一点,仅希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或课题研究中有所价值,有所运用。这是一种责任,需要坚持。
4.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古诗文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 装在套子里的人 3* 边城 第二单元 4 归去来兮辞 并序 5 滕王阁序 6* 逍遥游 7* 陈情表 第三单元 8 咬文嚼字 9 说“木叶” 10* 谈中国诗 第四单元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13* 宇宙的未来 ★表达交流★ 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 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 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 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 访谈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 有趣的语言翻译 ★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 《堂吉诃德》
后记
5.人教版高中语文目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目录 必修1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3 2.诗两首 雨巷。
戴望舒 6 再别康桥。
徐志摩 8 3.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10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16 5.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18 6.鸿门宴。
..司马迁 22 第三单元 7.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27 8.小狗包弟。
.巴金 32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36 第四单元 10.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 杨兴 39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罗森塔尔 41 11.包身工。
..夏衍 44 12.*飞向太空的航程。
.贾永曹智 白瑞雪 52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朗诵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名著导读 《论语》 《大卫·科波菲尔》必修2 第一单元 1.荷塘月色。
..朱自清 2.故都的秋。
..郁达夫 3.*囚绿记。
..陆蠡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 氓 采薇 5.离骚。
屈原 6.孔雀东南飞 并序 7.*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
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第三单元 8.兰亭集序。
王羲之 9.赤壁赋。
..苏轼 10.*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第四单元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 12.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表达交流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 演讲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修辞无处不在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名著导读 《家》 《巴黎圣母院》必修3 第一单元 1.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2.祝福。
鲁 迅 3. *老人与海 。
海明威 第二单元 4.蜀道难。
李白 5.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琵琶行 并序。
白居易 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 8.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9.劝学 。
《荀子》 10.*过秦论。
..贾 谊 11.*师说。
.韩 愈 第四单元 12.动物游戏之谜 。
..周立明 13.宇宙的边疆 。
卡尔·萨根 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加来道雄 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讨论 梳理探究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名著导读 《红楼梦》 《高老头》必修4 第一单元 1.窦娥冤。
..关汉卿 2.雷雨。
.曹 禺 3. *哈姆莱特 。
.莎士比亚 第二单元 4.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三单元 8.拿来主义。
.鲁 迅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
.弗罗姆 10.*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
..蒙 田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帕斯卡尔 信条。
富尔格姆 第四单元 11.廉颇蔺相如列传 。
..司马迁 12.苏武传 。
.班 固 13.张衡传 。
.范 晔 表达交流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发现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 辩论 梳理探究 逻辑和语文学习 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 名著导读 莎士比亚戏剧 《谈美》 附录 中华文化精神 必修5 第一单元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2.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 3.*边城 。
..沈从文 第二单元 4.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5.滕王阁序。
王 勃 6.*逍遥游 。
庄 周 7.*陈情表 。
李 密 第三单元 8.咬文嚼字。
.朱光潜 9.说“木叶”。
林 庚 10.*谈中国诗。
..钱钟书 第四单元 11.中国建筑的特征 。
..梁思成 12.作为生物的社会 。
..刘易斯·托马斯 13.*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霍金 表达交流 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 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 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 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 访谈 梳。
6.高中语文必修四必修五必背的古文(只需列出目录)
必修四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1 窦娥冤
2 雷雨
3 哈姆莱特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单元说明
4 柳永词两首
5 苏轼词两首
6 辛弃疾词两首
7 李清照词两首
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8 拿来主义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10 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信条
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
12 苏武传
13 张衡传
表达交流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发现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
辩论
梳理探究
逻辑与语文学习
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
附录
必修五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 装在套子里的人
3 边城
第二单元
4 归去来兮辞 并序
5 滕王阁序
6 逍遥游
7 陈情表
第三单元
8 咬文嚼字
9 说“木叶”
10 谈中国诗
第四单元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13 宇宙的未来
表达交流
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
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
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
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
访 谈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
有趣的语言翻译
7.高中语文课文请告诉我高中阶段所有的语文课文{新课改版},只要题目
必修1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 长沙 2 诗两首 雨巷 再别康桥 3 大堰河 4 中外短诗五首 断章风雨 错误回旋舞 在一个地铁车站 第二单元 5 兰亭集序 6 赤壁赋 7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8 游褒禅山记 第三单元 9 记念刘和珍君 10 小狗包弟 1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2 金岳霖先生 第四单元 13 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14 包身工 15 寻找时传祥 16 飞向太空的航程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朗诵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名著导读 《论语》 《大卫·科波菲尔》 后记 必修2 第一单元 1 荷塘月色 2 故都的秋 3 囚绿记 第二单元 4 《诗经》两首 氓 采薇 5 离骚 6 孔雀东南飞 并序 7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第三单元 8 兰亭集序 9 赤壁赋 10 游褒禅山记 第四单元 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2 我有一个梦想 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表达交流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 演讲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修辞无处不在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名著导读 《家》 《巴黎圣母院》 必修3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林黛玉进贾府 2 祝福 3* 老人与海 第二单元 4 蜀道难 5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6 琵琶行并序 7*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 8 寡人之于国也 9 劝学 10* 过秦论 11* 师说 第四单元 12 动物游戏之迷 13 宇宙的边疆 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讨论 ★梳理探究★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名著导读★ 《红楼梦》 《高老头》 必修4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窦娥冤 2 雷雨 3* 哈姆莱特 第二单元 4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7*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三单元 8 拿来主义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10* 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信条 第四单元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 12 苏武传 13 张衡传 ★表达交流★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发展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 辩论 ★梳理探究★ 逻辑和语文学习 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 ★名著导读★ 莎士比亚戏剧 《谈美》 必修5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 装在套子里的人 3* 边城 第二单元 4 归去来兮辞 并序 5 滕王阁序 6* 逍遥游 7* 陈情表 第三单元 8 咬文嚼字 9 说“木叶” 10* 谈中国诗 第四单元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13* 宇宙的未来 ★表达交流★ 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 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 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 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 访谈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 有趣的语言翻译 ★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 《堂吉诃德》 。
8.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5课文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 装在套子里的人
3* 边城
第二单元
4 归去来兮辞 并序
5 滕王阁序
6* 逍遥游
7* 陈情表
第三单元
8 咬文嚼字
9 说“木叶”
10* 谈中国诗
第四单元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13* 宇宙的未来
★表达交流★
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
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
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
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
访谈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
有趣的语言翻译
★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
《堂吉诃德》
后记
祝你预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