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中国人必备的文化常识》有感,读后感
我国近代科技界的先驱、杰出的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国工程师詹天佑,曾被我们敬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的周总理称颂为“中国人的光荣”,读《中国人的光荣》有感。
他为中国科技事业和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奋斗的事迹将流传千古。 记得三年前,那时我才8 岁,曾随爸爸从北京乘火车去张家口。
在青龙桥车站看到站上巍然矗立着一座铜像,我问爸爸这是谁,爸爸说这是修筑我国第一条铁路的工程师詹天佑。当时我大惑不解,修路有何了不起,还给他塑像,那现在修了这么多的铁路,为什么不塑像呢?直到最近读了《中国人的光荣》才使我了解他的伟大之处,才更觉得他的铜像不仅矗立在珐长粹短诔的达痊惮花青龙桥,而且已经矗立在我们的心间。
文章感人肺腑,特别读到文章中“为中国人争光”这部分,使我感慨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的事迹给我的启迪颇多,对我的教育更深。
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受尽了帝国主义的欺压,连修一条铁路的权力都没有,这对有强烈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国心的詹天佑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打击呀!詹天佑凭着超人的智慧和坚强的信心,毅然接受了主持修筑铁路的任务,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给了那些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为中国人争了光,读后感《读《中国人的光荣》有感》。 在学习上,他成了我前进的动力,成了我力量的源泉,使我树立了崇高的理想。
我要努力学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我们的祖国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而奋斗终身。 在生活上詹天佑成了我的榜样。
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就想到了詹天佑,想到了他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顶着嘲笑,修筑铁路的情景,也正是这种精神使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使我成为一个“三好生”,成为一个生活能自理的好少年。 现在我真正懂得了,他的铜像正是他在中国铁路史上写下的光辉篇章,是中国人的光荣。
他将永远受到人们的崇敬和怀念,也将永远激励我走上真正的人生道路。如有机会,我一定再去瞻仰他的雕像。
2.中国 必背文学常识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集锦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6、《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7、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 13、汉赋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它是一种诗化的散文。 14、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散文中最著名的是政论文《过秦论》。 15、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辞赋的杰出作家,《子虚赋》和《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品。
16、《史记》是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史书,也是纪传文学的典范。 17、汉代乐府民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乐府本来是指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关 采纳哈~!互相帮助~十分感谢~。
3.中国传统文化小知识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小知识有:
1、【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2、【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3、【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4、【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4.中国 必背文学常识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集锦
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6、《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7、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
13、汉赋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它是一种诗化的散文。
14、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散文中最著名的是政论文《过秦论》。
15、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辞赋的杰出作家,《子虚赋》和《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品。
16、《史记》是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史书,也是纪传文学的典范。
17、汉代乐府民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乐府本来是指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关
采纳哈~!互相帮助~十分感谢~!
5.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知多少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诸说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论者有诸多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因此,(1)钢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这些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学术月刊》1986年第12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还表现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张岱年:《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载《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论集,东方出版社出版)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和与自由"。(许思园:《论中国文化二题》,《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有的学者认为,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以家族为本位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伦理纲常,是贯穿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这五个层面的主要线索、本质和核心,"这就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杨宪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评价》,载张立文等主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理性精神。集中表现为:具有悠久的无神论传统,充分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主张个体的感情、欲望的满足与社会的理性要求相一致。总的来看,否定对超自然的上帝、救世主的宗教崇拜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强烈主张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反对两者的分裂对抗,这就是中国民族的理性精神的根本。(2)自由精神。这首先表现为人民反抗剥削阶级统治的精神。同时,在反对外来民族压迫的斗争中,统治阶级中某些阶层、集团和人物,也积极参加这种斗争。说明在中国统治阶级思想文化传统中,同样有着"酷爱自由"的积极方面。(3)求实精神。先秦儒家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人论世,反对生而知之;法家反对"前识",注重"参验",强调实行,推崇事功;道家主张"知人"、"自知"、"析万物之理"。这些都是求实精神的表。(4)应变精神。(见刘纲纪:《略论中国民族精神》,《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见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发展的观点、自强不息和好学不倦的精神。(见丁守和:《中国传统文化试抡》,《求索》1987年第四期。)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义。这种人文主义表现为:不把人从人际关系中孤立出来,也不把人同自然对立起来;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在价值论上是反功利主义的;致意于做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给我们民族和国家增添了光辉,也设置了障碍;它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沟通的种种隔膜;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包袱。(见庞朴:《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光明日报》1986年1月6日。)
6.中国人应该熟知的文化基本知识,如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
其实,要说传统的文化知识。
如果你能够从小学到高中都能坚持下来,也就基本掌握了中国的基本文化知识。
太多的,也就要靠自己的兴趣去推动了。
如果他不喜欢,那没辙,填鸭式的教育必定会有这样的结果。
上过学,啥也不知道的,大有人在。
所以,尽快的解决应试教育,发展开放的人文教育是解决的好办法。
人都有所长,有时候真不必去苛求所有,如果有其他的特长,真的比什么都知道,但是什么都不行要强。
你说呢!
7.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答卷的答案
一 1·行有恒也 有过则迁 2·一胜一负 每战必殆 3·孔明 三国战略家 军事家 诫子书 4·笔 砚 墨 国画颜料 宣纸绢 5·沈括 梦溪笔谈 科学史 6`金 木 水 火 土二 1·《清明上河图》作者是张择端,反映北宋时期汴京的场景场景 (1)·迎亲队伍渐进街市 (2)·来馆前一个农舍饲养两头牛2·(1)设计运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梁柱结构塑造出标志性的斗冠形象,寓意:东方之冠鼎盛中华 (2)地区馆外墙和内部装饰用叠篆手法以地多点缀体现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3基本手段:唱 念 做 打 舞。
行当:生 旦 净 末 丑。 至于作文就给提示把:提示: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历史,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上多少关于文明礼仪的故事流传至今,多少历史人物因此而流芳百世。
在如今市场经济的历史变革中,好多人忘记了本该具有的优良美德,转而崇拜金钱和物质。人与人之间仿佛也变得越来越冷漠,交往中多了一些“自我保护”,少了本应由的的理解、尊重、互助、友爱。
朋友!请放下戒心,文明礼仪从你我做 ■真诚友爱 真诚友爱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因此,要树立“心中有他人”的观念,与同学友爱团结。
同学之间要平等待人,相互尊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平时遇见同学一定要打招呼。
打招呼的方式很多,可以问好、点头、微笑、招手或喊一声名字等。要做到热情、诚恳。
用你的真诚去爱别人,必然会得到别人真诚的回报。 ■相互尊重 每位同学都需要被他人关爱,被他人尊重。
首先是尊重他人人格。讥笑、辱骂、给同学起绰号,不仅伤害同学的自尊心,还侮辱了同学的人格,是低级趣味很不礼貌和很不道德的行为。
其次,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每位同学的生活习惯是自幼养成的,是受家庭的教育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潜移默化的结果。
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就等于对他人人格的尊重。 ■集体意识 每一个人都离不开集体,正像一滴水离不开浩瀚的江河大海一样。
因此,我们每位同学都要有集体意识。在集体生活中,要顾全大局,遵守规章制度,不可我行我素。
在你付出的同时,也将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他人的尊重。 ■善于交谈 交谈是同学之间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
交流可以增加同学间的了解、友谊和相互增长知识。同学们之间的交谈应该注意一些问题:1、说话态度要诚恳谦虚,要语调平和,不可装腔作势。
2、交谈中力求语言文雅注意场合分寸。3、开玩笑,应注意,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不说。
听同学说话时态度要认真,不得轻易打断别人的讲话,要插话或提问应选择适当的时机,若同学说得欠妥和说错了,应在不伤害同学自尊心的情况下,恳切、委婉地指出。吵架、骂人说难听话是一种无教养的行为及无礼的表现。
■借物还物 同学们经常在一起,难免相互之间借用东西,但是须谨记有借有还,即使随便用一下别人的物品,也应事先打招呼,征得他人同意。 ■帮助他人 乐于助人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校园礼仪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当有同学需要帮助时,应分清是非,弄明情况,如果是对的,应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助其一臂之力,忌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如果要你弄虚作假,或者是违反校纪的事,就要有正确的是非观,不可同流合污。
自己需要帮助时不要强求别人,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替他人考虑。尽量不给别人造成困难,甚至带来麻烦。
(北京礼仪学院院长校李柠) 一位母亲正骑自行车带着年幼的女儿迎面而来。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饼干掉在地上。
母亲马上停下车,轻声对女儿说:“来,咱们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说着便把孩子抱下来,俩人弯腰一起去捡地上的碎饼干。
就是这一普通的一幕,不由让人想起一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仔细想想,不是吗?无论这位母亲,还是将来的孩子文明素质如何,在这一细节中已有了答案。
文明礼仪的故事: 1.团结友爱--心平气和的刘铭传 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一起推荐了另外两个书生。
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去面谈。可是到了约定的时刻,曾国藩却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细观察他们的态度。
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刘铭传一人答得出来。
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 按语:没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坚毅持久、克服万难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甚么伟大的事业。
我们希望将来能有所作为,首先便须磨炼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2.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
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
8.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中国画使用的工具是(毛笔)和(墨汁),材料是(砚台)和(颜料),载体是(宣纸)和(画绢)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一、填空
1。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己知彼者,(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3。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出自他的《诫子书》。
4。中国画使用的工具是(毛笔)和(墨汁),材料是(砚台)和(颜料),载体是(宣纸)和(画绢)。
5。最早使用“石油”这一名称的人是(沈括),著有综合性著作《梦溪笔谈》,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称他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6。我国古代思想家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世界上万物的五种元素。
二简答
1。国画《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它反映了哪个朝代、什么地方的那些生活场景?请举出其中的两个场景。
答: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张择端(1085年-1145年), 字正道,北宋著名画家。它反映了北宋末年,徽宗时代首都汴京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来往船只很多,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的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驶。有的大船由于负载过重,船主雇了很多纤夫在拉船行进。有只载货的大船已驶进大桥下面,很快就要穿过桥洞了。这时,这只大船上的船夫显得十分忙乱。有的站在船篷顶上,落下风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劲撑篙;有的用长篙顶住桥洞的洞顶,使船顺水势安全通过。这一紧张场面,引起了桥上游客和邻近船夫的关注,他们站在一旁呐喊助威。《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画作的生活气息。
2。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被称为“东方之冠”,主体造型凝聚着诸多中国元素,请你列举加以说明(不少于两个)。
答: ①中国红
中国馆大面积地采用大气、沉稳的“中国红”作为建筑物的主色调,色彩夺目,又容易被世界理解。
②体承天地
中国馆组成中,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为“天”,高耸于上,宛如华冠;地区馆为“地”,如同基座延展于下,寓意惠泽神州,富庶四方。
国家馆63米的绝对高度中,下部33米完全挑空,这些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为人们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场所。而这种开放性、公共性,是国际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
③斗冠造型
国家馆以整体大气的斗冠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要素。同时,传统的曲线被拉直,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这种简约化的装饰线条,自然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
3。京剧被誉为中国的国粹,它的基本表演手段有哪些?行当有哪些?
答:它的基本表演手段有:手 眼 身 法 步 。行当有生 旦 净 末 丑。
9.中华文化知识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6.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动笔写作(《史记》)。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大部分,记载了(3000 )年的历史,共(130)卷,(526500)字。
7.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的代表作品,作者(张择端)。他描绘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汴京两岸的风光,生动的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