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辛弃疾的文学常识1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
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2.关于辛弃疾的史上最短资料
1、最短简答:辛弃疾,南宋词人。
2、较短简答: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3、正常回答: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4、详细回答: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
3.关于辛弃疾的散文
辛词的内容比苏词更为广阔,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的地步。
辛词中思想内容最集中、最进步的当属爱国词。辛弃疾具有一般作家所不具备的戎马生涯,他首先是一个爱国斗士,然后才是一个词人,因而他的爱国词最自然真切,“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其词。”(徐釚《词苑丛谈》卷4)
因此,在爱国词中尤值得重视的是那些表现自我经历、自我形象、自我感触的作品。
那些记录自己战斗生涯,或借助追念自己战斗生活而抒发感慨的词,当属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作品,如: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
这首词上阕所描写的正是“粤辛巳岁,逆亮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蜂起,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美芹十论·序》)的经历。下阕写因追念往事而引发的理想落空的悲哀与感慨。但辛弃疾痛苦悲愤,却不消沉,在苦闷时依然能保有昂扬奋进的精神,如在与另一爱国志士陈亮的酬唱中,他既道出了自己不被重用的悲愤心情,又道出了他的坚定信念: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
辛弃疾还有很多评议时局,议论世事,关心国家命运,陈述恢复大业,批判投降苟合势力的词。在这些词中,他不是空泛地去议论、陈诉,而是用全身心的感情去倾诉、哭泣、呼号、鼓动。如《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以“无数山”比兴抗金事业的重重阻力,以江水东流比兴抗敌救国力量是阻挡不住的,真可谓忠愤之气,拂拂指端。
辛弃疾的爱国词是通过各种题材加以表现的,最主要的一是酬唱词。辛在酬唱词中很少写尔汝相思的陈词,而多以北伐恢复大业共勉,使酬唱词内容为之一新。仅以祝寿词为例,他写道:“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二是登临写景词。辛词中许多爱国名著,如《念奴娇·我来吊古》、《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永遇乐·千古江山》、《南乡子·何处望神州》都是这类作品。如《水龙吟》曰: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共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勾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三是怀古词。如被杨慎评为辛词第一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上阕“意在恢复,故追述孙刘”(宋翔凤《乐府余论》);追述孙刘,即是批判“三国两晋形势与今日不同”,“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中原”,“天下无事,须南自南,北自北”的苟合派论调。下阕意在慎兵,故感慨宋文帝;感慨宋文帝即是提醒当局不要重蹈草率用兵而失败的覆辙。最后感伤廉颇,感伤廉颇即是感伤自己生不逢时,不得重用。由于借助了咏古,使讽今具有了更深沉的内含。
除爱国词外,辛弃疾还有许多其它题材的词。直接或间接描写农村的约有三四十首。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等都是词史上难得的农村词。辛弃疾曾赋闲家居近20年,因此又写有很多闲适词,但闲适非其所愿,故尔这类词又常包含着怨艾的感情,成为表现其爱国思想的一种变调。辛弃疾也偶作情词,但“绝不作妮子态”《毛晋《稼轩词跋》),更有一种他人难以企及的高远之怀,如: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
与其说是写对情人的追求,不如说是“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衡馆词选》引梁启超语)的自白。
4.有关辛弃疾的资料急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tuo1)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浣溪沙 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花向今朝粉面匀,柳因何事翠眉颦?东风吹雨细于尘。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闲愁闲恨一番新。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 赏心亭为叶丞相赋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 检校山园书所见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太常引 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西江月 示儿曹以家事付之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鹧鸪天 戏题村舍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 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
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金家即聘周。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鹧鸪天 送人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鹧鸪天 代人赋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玉楼春 戏赋云山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西风瞥起云横渡,忽见东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鹊桥仙 山行书所见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孤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踏莎行 和赵国兴知录韵吾道悠悠,忧心悄悄,最无聊处秋光到。西风林外有啼鸦,斜阳山下多衰草。
长忆商山,当年四老,尘埃也走咸阳道。为谁书到便幡然?至今此意无人晓。
定风波 暮春漫兴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 老去逢春如病酒。
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卷尽残花风未定。
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定风波 送卢提刑,约上元重来少日犹堪话别离,老来怕作送行诗。极目南云无过雁。
君看,梅花也解寄相思。无限江山行未了。
父老,不须和泪看旌旗。后会丁宁何日是?须记,春风十日放灯时。
破阵子 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醉里挑灯看剑。
5.寻求有关辛弃疾的资料内容包括1生平经历2文学创作大致分期3文学发
辛弃疾(1140 - 1207):著名爱国词人、抗金英雄 一、生平简介 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辅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i、铅山一带。晚年韩?腚械闭欢绕鹩茫痪貌∽洹F浯适阈戳ν蓟指垂彝骋坏陌榛常闼咦持灸殉甑谋撸阅纤紊喜阃持渭诺那柰督到薪衣逗团校灰灿胁簧僖饔阶婀由降淖髌贰R帐醴绺穸嘌院婪盼鳌H惹檠笠纾犊常柿π酆瘢胨臻⒊啤杆招痢埂P疗彩悄纤谓艹龅拇嗜耍羌趟臻笏未侍车牧硪晃缓婪排纱笫Α? 辛弃疾善诗文,但以词明世。
其《稼轩词》还六百二十余首,无论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冠两宋。乃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稼轩词向来被人称为「英雄之词」。这些词主要表现了词人以英雄自许,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壮志豪情。
他时常回忆起少年十突入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的英雄事迹。 如《鹧鸪天》上片道「壮岁旌旗涌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埔J,汉箭朝飞金仆姑。」辛词还表现了壮志难酬,报国无路的悲愤心情。
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词中通过看吴钩宝剑,拍遍栏杆的典型动作,生动表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心情。辛弃疾这类「英雄之词」,大都使气岑才而作,情感激昂悲壮,风格沉郁雄放。
此外,辛弃疾也有写一些乡村景物和田园情趣的词﹕《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的词也不乏风格婉约,又寓意深曲的作品。如《青玉案.元夕》,上片铺叙元宵夜的欢乐场面,下片转写一位幽居自处,不同凡响的女子﹕「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实际上表现词人「自怜幽独」的情怀。
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极力使气逞辞,以文为词,大为扩展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又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的格调,可以说熔铸百家,自由挥洒,多姿多彩。 豪放派大词人辛弃疾,一生为南宋朝廷战沙场,屡立战功,南归后却被闲置,或走马灯似的调动,使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他在《永遇乐》中,借自己的姓氏来调侃自己,说“辛”即“艰辛”、“悲辛”、“辛酸”、“辛辣”,真是忧虑忧伤得五内俱焚。他的另一首《摸鱼儿》写尽“辛”味,读来字字血,句句泪。
辛弃疾的一生代表了一个悲剧性的时代,他的一切个人的不辛无不打上社会的本质烙印,因此,读他的作品不仅使人忧伤,而且悲愤,不仅悲愤,而且激发出内心的一种力量:对封建腐朽的否定,以对合理的社会和人生的探索和追寻。 辛弃疾(号瓢翁)与朱熹(号晦翁)、陆游(号放翁)被称为 “武夷三翁”;。
淳熙八年,辛弃疾被贬到武夷山任冲佑观祠官,与结庐山中的朱熹结为知己。填词对朱熹极为推崇。
二、有关辛弃疾的故事 1。辛弃疾活捉叛徒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济南人。
出身贫苦农民,是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 他出生的时候,家乡已经沦陷在金朝统治者的手里。
祖父辛赞虽然在金朝占领区里做过几年地方官,但是心里却一直向着宋朝。辛赞常常给小孙子讲北宋灭亡的惨痛历史,带着辛弃疾登上高山,眺望祖国的大好河山,给辛弃疾留下很深的印象。
完颜亮发动南侵,二十二岁的辛弃疾眼看机会到来,就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起义队伍,投奔耿京。 在耿京的起义队伍里,像辛弃疾那样有文才的人是少有的。
公元1162年,贾瑞、辛弃疾带着十几个随从人员到了建康。宋高宗听说山东义军派人来归附,十分高兴。
就在他们离开义军的那段时间,耿京被人杀害了。 杀害耿京的是个义军的将领张安国。
辛弃疾听到这个消息,又是痛心,又是气愤,一定要除掉叛贼,为耿京报仇。他跟守将一商量,就有不少将士自动要求跟辛弃疾去除奸。
辛弃疾带了五十名勇士,一起骑马奔向济州。 辛弃疾的队伍到了济州官府,叛徒张安国正在里面设宴请客,一听是辛弃疾来了,有点心虚,但是一时还弄不清他们的来意,就吩咐兵士让他们进来。
辛弃疾和同去的勇士闯进大厅,看见张安国跟一些叛将正在宴席上喝酒作乐,气得眼都红了。他们也不跟张安国说话,拥了上去,七手八脚把张安国捆绑起来,拉出衙门。
等济州兵士赶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把张安国缚在马上。 济州的兵士见了辛弃疾威严的神色,没人敢动手。
辛弃疾当场向兵士们宣布说:“朝廷大军马上就要来了。大家谁愿意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