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 [编辑本段]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
“至”意为极、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夏至雨连连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
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芒种火烧天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
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 立春:斗指东北。
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
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 斗指壬。
太阳黄经为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斗指丁。
太阳黄经为345°。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
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
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分:斗指壬。
太阳黄经为0°。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
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
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清明:斗指丁。
太阳黄经为15°。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能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
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谷雨:斗指癸。
太阳黄经为30°。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
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斗指东南。
太阳黄经为45°。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
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小满:斗指甲。
太阳黄经为60°。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北斗指向已。太阳黄经为75°。
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
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
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夏至:北斗指向乙。
太阳黄经为90°。太阳在黄经90°“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
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心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生到最北的一日。
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
2.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显著特点 1,世代相传。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 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2,民族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3,历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历史。4,博大精深。
“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文化总述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传统纵览★: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
★农业文化★:农家、农民起义、锄头。 ★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 ;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①道家(老子、庄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 ②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③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④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子》) ⑤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⑥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⑦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⑧小说家( 吴承恩《西游记》、罗贯中《三国演义》、蒲松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梦》)施耐庵(《水浒传》) ⑨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思想: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 ⑩医家(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 下面有著作) ★琴★: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 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渔樵问答》) ★棋★: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
★书★: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 ★画★: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传统文学★:《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 ★传统节日★: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 。如下是15个主要节日: 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花神节)、上巳节(女儿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 ★中国戏剧★:昆曲、湘剧、京剧、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 | 京戏脸谱 中国传统文化之昆曲 ★中国建筑★: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
★汉字汉语★:汉字、汉语、对联、谜语(灯谜)、歇后语、熟语、成语、射覆、酒令等…… ★传统中医★: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宗教哲学★:佛、道、儒、阴阳、五行、罗盘、八卦、司南、法宝、算命、禅宗、佛教、观音,太上老君;烧香、拜佛、蜡烛。 ★民间工艺★: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塑、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凤眼、千层底、檐、鹫。
★中华武术★:太极拳、咏春拳、南拳北腿、少林、武当、峨嵋、崆峒、昆仑、点苍、华山、青城、嵩山。 ★地域文化★:中土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乡、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天涯海角、中原、巴陵文化…… ★民风民俗★:礼节、婚嫁(红娘、月老)、丧葬(孝服、纸钱)、祭祀(祖);门神、年画、鞭炮、饺子。
★衣冠服饰★:汉服(汉族)、唐装(汉族盘领袍)、苗服(苗族)、维服(维吾尔族)、绣花鞋、虎头鞋、伪唐装(满族马褂)、旗袍(满族)、肚兜(满族)、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丝绸。 中国传统服饰 汉服 ★四大雅戏★:花鸟虫鱼、牡丹、梅花、桂花、莲花、鸟笼、盆景、鲤鱼; ★动物植物★:龙、凤、狼、麒麟、虎、豹、鹤、龟、大熊猫。
;梅兰竹菊:梅花,兰花,竹子,菊花。松、柏。
★器物随身★:玉(玉佩、玉雕……)瓷器、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壶、蜡染、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宝剑等)、青铜器、古玩(铜钱等)、鼎、金元宝、如意、烛。
3.中华文化传统知识有哪些
中华文化传统知识有哪些1;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儒家学说 古典儒学 两汉经学 儒道释的交会与融通 义理之学 考据之学 ·道家道教 老子哲学 庄子哲学 早期道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道教的鼎盛 金元时期新道教 道教的衰落 ·中国佛教 教义教规 历史源流 教下诸宗 教外别传 礼仪制度 藏传佛教 ·诗歌词曲 先秦诗 两汉魏晋 南北朝诗 唐诗 宋诗 元明清诗 ·文章骈赋 散文 骈文 辞赋 ·章回小说 形成与演变 流派与名著 民族风格 ·书法篆刻 先秦书法 秦汉书法 魏晋南北朝书法 隋唐书法 五代两宋书法 元明书法 清代书法 书论与欣赏 篆刻 ·中国绘画 教化人伦——人物画 山境水情——山水画 花鸟精神——花鸟画 玄妙之门——绘画理论 ·雕塑造像 明器雕塑 陵墓表饰雕塑 宗庙造像 石窟造像 寺庙造像 建筑雕塑 工艺雕塑 ·传统音乐 民歌 乐器和器乐 舞蹈音乐 曲艺音乐 戏曲音乐 乐论、乐志和乐律学 ·古代舞蹈 原始舞蹈 周代乐舞 秦代百戏 隋唐乐舞 宋代队舞 元、明、清舞蹈 ·古典戏曲 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宋元南戏 元杂剧 明清传奇 清代地方戏 京剧 传统戏曲理论 ·史官史学 史官史家 史书体裁 历史思想 史学理论 ·汉字的形质 汉字的基本类型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语方言 汉语语音 汉语词汇 汉语语法 ·书简典籍 古籍形态 古籍整理 古典书目 ·教育科举 教育制度 教育思想 科举制度 ·中华武术 拳术 武术器械 对练 集体项目 攻防技术 ·中华气功 渊源探踪 历史发展 门类划分 研究方法 理论基础 要领简述 应用价值 外气研究 ·棋艺博戏 围棋 象棋 ·兵家韬略 韬略的形成与发展 韬略的理论原则 国防韬略 治军韬略 用兵韬略 ·政治谋略 政治谋略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及其作用 政治谋略的类型 ·刑名律令 渊源与发展 理论基础 形式特征 主要罪名及处罚 刑罚体系主要适用原则 ·中医中药 基础理论 临床基本原理 针灸学 中药学 养生学 名医名案 ·建筑园林 构造与材料 色彩与布局 传统居住建筑 城市和城市公共建筑 宫殿建筑 礼制与祠祀建筑 陵墓建筑 佛教建筑传统园林建筑 ·古玩器皿 陶器 玉器 铜器 瓷器 漆器 金银器 文房四宝 ·衣冠服饰 起源与初步发展 周礼缙绅与汉官威仪 从魏晋的日月改易到唐代博采兼收 宋代的守古尚简与明代的恢复汉俗 满汉并存的清代服侍 ·美食名饮 斗茶品茗 琼浆美酒 玉盘珍馔 ·中国民俗 鬼神 丧葬 婚姻 宗法 节日 禁忌 相术 风水 自己选吧!2;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特征是突出的地域性。中国国土辽阔、地大物博,自周秦以来除个别分裂割据时期外,在大部分时间内保持着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这一政治机构。
因而,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体系之中,既有源自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作为主体,也有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补充,相得益彰。中华传统市场早在数千年前就与异国文化开始了交流。
汉唐时代,中国文化是相当开放的。在许多方面,中华民族的祖先曾非常勇敢地、毫不犹豫地吸收外来文化因素,并加以改造,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
从意识形态方面看,中国接受了从印度传来的佛教,这是世界主要文明体系之间的最大规模的交流之一。从艺术方面看,中国大量吸收了沿丝绸之路传来的异国音乐、舞蹈,并使之中国化。
“胡琴”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重要代表,但如同其名称所示,它原来是外来品。从饮食、服饰、民俗等方面看,中国所吸收的异国文化内容也十分惊人。
与此同时,中国也将自己的文化向外输出,如造纸等四大发明、丝绸与瓷器等工艺制作等,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传统文花的许多精华,如中医、气功、武术等,至今仍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中外文化的交流与比较,是文化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需要加以专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若干文化的交流必将进一步扩大,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华文化,必将以崭新的资态迈进未来的世界文化体系之中。
4.中国文化传统知识
1;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儒家学说 古典儒学 两汉经学 儒道释的交会与融通 义理之学 考据之学 ·道家道教 老子哲学 庄子哲学 早期道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道教的鼎盛 金元时期新道教 道教的衰落 ·中国佛教 教义教规 历史源流 教下诸宗 教外别传 礼仪制度 藏传佛教 ·诗歌词曲 先秦诗 两汉魏晋 南北朝诗 唐诗 宋诗 元明清诗 ·文章骈赋 散文 骈文 辞赋 ·章回小说 形成与演变 流派与名著 民族风格 ·书法篆刻 先秦书法 秦汉书法 魏晋南北朝书法 隋唐书法 五代两宋书法 元明书法 清代书法 书论与欣赏 篆刻 ·中国绘画 教化人伦——人物画 山境水情——山水画 花鸟精神——花鸟画 玄妙之门——绘画理论 ·雕塑造像 明器雕塑 陵墓表饰雕塑 宗庙造像 石窟造像 寺庙造像 建筑雕塑 工艺雕塑 ·传统音乐 民歌 乐器和器乐 舞蹈音乐 曲艺音乐 戏曲音乐 乐论、乐志和乐律学 ·古代舞蹈 原始舞蹈 周代乐舞 秦代百戏 隋唐乐舞 宋代队舞 元、明、清舞蹈 ·古典戏曲 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宋元南戏 元杂剧 明清传奇 清代地方戏 京剧 传统戏曲理论。
5.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简介
1、四书四书又称四子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
南宋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记录孟子言行的《孟子》合为“四书”。 四书增删注释包括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孟子、程子、朱熹等,其编撰时间间隔达一千八百年。
宋元以后,《大学》《中庸》成为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五经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诗》温柔宽厚,《书》疏通知远,广博易良,《易》洁静精微,《礼》恭俭庄敬;《春秋》属词比事。中医学指指肝、心、脾、肺、肾五脏的经脉。
3、六艺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4、对联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5、灯谜灯谜又称文虎,猜灯谜,亦称打虎、弹壁灯、商灯、射、解、拆等,但人们都习惯用“灯谜”一称。
灯谜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综合性艺术。早在夏代,就出现了一种用暗示来描述某种事物的歌谣。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歌谣发展,演变成“瘦辞”(亦称“隐语”)。当时由于列国纷争,有不少游客在进谏时,往往都用“隐语”道出已见,使君王从中得到启发。
《国语·晋语》记载:“有秦客瘦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可见那时的这些“瘦辞”和“隐语”,就是我国灯谜的雏形。
直至南朝宋文学家鲍照作“井”、“龟”、“土”三个字谜,并以《字谜三首》收入他的诗集后,才有了“谜”字一称。
6.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 [编辑本段]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
“至”意为极、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夏至雨连连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
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芒种火烧天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
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 立春:斗指东北。
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
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 斗指壬。
太阳黄经为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斗指丁。
太阳黄经为345°。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
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
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分:斗指壬。
太阳黄经为0°。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
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
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清明:斗指丁。
太阳黄经为15°。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能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
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谷雨:斗指癸。
太阳黄经为30°。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
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斗指东南。
太阳黄经为45°。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
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小满:斗指甲。
太阳黄经为60°。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北斗指向已。太阳黄经为75°。
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
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
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夏至:北斗指向乙。
太阳黄经为90°。太阳在黄经90°“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
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心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生到最北的一日。
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
7.传统文化小知识有哪些
传统文化小知识有哪些
农历节日 记录了很多传统 比如九月九日登高 牛郎织女的七夕节 纪念屈原的端午节 拜访亲戚塞红包 祭祀祖宗
建筑方面 飞檐走壁 坐北朝南 顺龙脉 对天象的讲究 北方红黄相映 南方淡漠水色
玩物方面 也记录了传统 比如斗蟋蟀 打麻将 茶馆 武馆 舞龙舞狮 扭秧歌 陶器
服饰方面 如意 玉器 金银 肚兜 开锁 刺绣
道德方面 女子忠贞 三从四德 男子君臣父子
文化方面 考试制度
哎呀 太多了 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