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文化常识

2022-11-22 综合 86阅读 投稿:小幸运

1.关于四季的知识

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现为一种天文现象,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

当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决定了温度的变化。四季的递变全球不是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变冷,南半球由冷变热。

现在分析一下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在不同季节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从春分经夏至到秋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半球处于冬半年。

在此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处于极昼,南极处于极夜;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高度始终大于平均值,南回归线以南则小于平均值。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北方的地平圈上。

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均升起于正东方,降落于正西方。 从秋分经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处于冬半年,南半球处于夏半年。

在此期间,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和太阳高度,都同上述情况相反。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南方的地平圈上。

从夏至经秋分到冬至,北半球由夏半年变为冬半年,南半球由冬半年变为夏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极昼带逐渐缩小;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极夜带逐渐缩小。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高度一直在减小,南回归线以南则在增大。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出升方向由东北变为东南,降落方向由西北变为西南。

秋分日由正东升起,正西降落。 从冬至经春分到夏至,北半球由冬半年变为夏半年,南半球由夏半年变为冬半年。

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和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上述情况相反。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的方向由东南变为东北,降落方向由西南变为西北。

从冬至到春分和从夏至到秋分,全球各地昼长都向平均值(12小时)接近,极昼、极夜的范围都逐渐缩小。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的太阳高度都在向平均值接近。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方向逐渐接近正东,降落方向接近于正西。 从春分到夏至和从秋分到冬至,全球各地昼夜长短都在向极值变化,极昼、极夜的范围都逐渐扩大。

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的太阳高度也趋向极值。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落的方向,分别向东北、东南和西北、西南移动。

由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较复杂,所占篇幅较多,我们没有充分地说明,读者自行总结出规律来也是不难做到的。在分析的时候,最好能分成几个阶段来进行。

例如,在北半球,可以从春分到太阳直射该地算做一个阶段,再到夏至为第二个阶段,夏至以后到再次太阳直射为第三个阶段,以后可以把到冬至作为下一个阶段,由冬至到春分是最后一个阶段,太阳完成了一次回归运动。每个阶段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太阳的升落方向及正午时太阳的方向(例如,北半球夏至时,太阳在正午时位于天顶以北,冬至时则在天顶以南),等等,都有较大的变化。

2.四季划分 (1),四季是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划分的。在四季的划分中,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视位置为依据,以二分日、二至日或以四立日为界限。

但是,东西方各国在划分四季时所采用的界限点是不完全相同的。 (2),第一种分类法: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的。

如春季立春为始点,太阳黄经为315°,春分为中点,立夏为终点,太阳黄经变为45°,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了90°。这是一种传统的,常见的方法. (3),第二种分类法:天文学分类法(即西方分类法)四季划分更强调四季的气候意义,是以二分二至日作为四季的起始点的,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为终止点。

这种四季比我国传统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 (4)浅论:‘1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都等于全年的平均值,具有从极大值(或极小值)向极小值(或极大值)过渡的典型特征。

因此,把春分作为春季的中点,和把秋分作为秋季的中点是非常合理的;夏季里,昼最长,夜最短,太阳高度最大的是夏至那一天,该日地表获得太阳能量是最多的。所以,夏至作为夏季的中点是很合理的;同理,冬至作为冬季的中点也是很科学的。

但是,从实际气候上讲,夏至并不是最热的时候,冬至也不是最冷的时候,气温高低的极值都要分别推迟1~2个月。我国有“热在三伏”,冷在三九”的说法。

因此,把夏至和冬至分别安排为夏季和冬季的开始日期,与实际气候能更好地对应。所以,西方四季划分更能体现实际的气候意义。

无论是我国的具有天文意义的四季划分,还是西方具有气候意义的四季划分,都是天文上的划分方法。这是因为,二分、二至和四立在天文上都有确切的含义,都是把全年分成大体相等的四个季节,每个季节三个月,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

它们都不能反映各地气候的实际情况。通过这种方法划分的季节,就是天文四季。

天文四季是半球统一的。在半球的范围内,每个季节有统一的开始和结束的时刻,并且在半球范围内,每一地点均存在着这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是等长的。

(5),第三种分类法:为了准确地反映各地的实际气候情况,划分四季常采用气候上的方法既近代学者张宝坤分类法,采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

2.有关四的文化知识

罗列一些我们现代人,推举出来的一些带“四”的地名、人及其他。

我国的四大淡水湖: 潘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 我国的四大河流; 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

我国的四大岛屿; 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岛。 我国的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巍巍苍苍、冰封千丈、百里悬河、山川相映; 内蒙古高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黄土高原、秃岭黄丘、山梁相绕、沟谷纵横、世界少见; 云贵高原、洼地罗列,山川相间、熔岩地表、结构奇妙。

我国的四大盆地: 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 我国四大石窟: 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

我国四大古典戏剧: 《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 我国的四大古典名园: 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

我国四大古桥: 潮州广济桥、赵县赵州桥、北京卢沟桥、泉州洛阳桥。 我国四大古镇: 广东佛山、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

我国四大古城: 四川阆中古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 四大古建筑群: 北京故宫、曲阜三孔、泰安岱庙、承德避暑山庄。

我国的四大瀑布: 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吉林的长白山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黑龙江的吊水楼瀑布。 我国四大自然景观: 吉林雾凇、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

我国四大古刹: 成都灵岩寺、当阳玉泉寺、南京西霞寺、天台国清寺。 峨眉金顶四大奇观: 日出、云海、圣灯、佛光。

黄山四绝: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泰山四大景观: 旭日东升、黄河金带、晚霞夕照、云海玉盘。

清末四大冤案: 杨乃武与小白菜;杨月楼冤案;张文祥刺马案;太原奇案。 清宫四大奇案: 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被刺;狸猫换太子。

民间四大传说: 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 广东四大名状: 陈梦吉、方唐镜、刘华东、何淡如。

文学作品四大体裁: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四大古琴: 周的号钟、春秋的绕梁、西汉的绿绮、东汉的焦尾。

汉字书法四体: 真草隶篆。 中医四诊: 望闻问切。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 我国四大名亭: 安徽滁县醉翁亭;北京陶然亭; 湖南长沙爱晚亭;浙江杭州湖心亭。

我国四大火炉之地: 南昌、重庆、武汉、南京。(不过也有地方为此叫屈,济南人说他们那里才是火炉) 我国四大菜系: 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

花中四君子: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文房四宝: 笔、浙江吴兴(湖州)的湖笔; 墨、安徽歙县(徽州)的徽墨; 纸、安徽泾县(宣城)的宣纸; 砚、广东高要(端州)的端砚。

过去秀才需要会的四艺: 琴棋书画。 人生四大喜: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人生四大悲: 少年丧父母;中年丧配偶;老年丧独子;年少无良知。 哪怕是上面发个文件,定个制度也要把四请来,什么四个统一,四个落实,四个基本,四个现代化,四个文明,要求女性的四有和四自: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人们从而还引出了许许多多的:四大善、四大恶、四大勤、四大绿、四大黑、四大红啊,以及一些无聊的累啊、硬啊、嫩啊什么的。

我国四大鬼节: 清明节、三月三上巳节、七月十五鬼节、十月初一寒衣节。 人们排列了这些还不算完,又把目光停留在了人的身上,这个时候“四”字已经不在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数字,而是一种地位与追捧的象征,是一个代名词。

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京剧四小名旦: 张君秋、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

京剧四大须生: 前有余叔岩、高庆奎、马连良、言菊朋; 后有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就是这个被称之为国粹艺术的京剧,看她的发展史也是离不开四字,1790年秋,为了庆贺我们那位风流倜傥的乾隆爷八十寿诞,安徽安庆艺人高朗亭组建了一个“三庆班”的徽戏戏班,进京参加祝寿演出,崭露头角,获得成功,随后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等徽班相续进京,并占据了京华的剧坛,独领风骚,也就是人们经常提起的“四大徽班进京”,四大徽班进京献艺,也就拉开了二百年中国京剧史的序幕。

戏剧舞台上有《四进士》,《四郎探母》,《杀四门》等剧目。 戏剧演员的四门功课: 唱念做打。

相声演员的四门功课: 说学逗唱。 就是一些作家也偏爱要创作出与“四”有关的人物来,金大侠笔下不是有四大恶人么: 恶贯满盈段延庆、无恶不作叶二娘、 凶神恶煞南海鳄鱼、穷凶极恶云中鹤。

温瑞安也就来了一个四大名捕: 无腿行千里,有手不能防的无情; 双臂如铜,碎石断金,铁拳无敌的铁手; 踏雪无痕,嗜酒如命,诙谐风趣的追命; 性格坚韧,冷峻无情,只攻不守的冷血。 香港影视圈里也有公认的四大恶人: 何家驹、成奎安、李兆基、黄光亮。

更有那歌坛偶像四大天王: 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 最早期的四大歌后: 梅艳芳、叶倩文、林忆莲、陈慧娴。

现在又有新的四小天王,四小歌后,不过叫法不一,。

3.中国文学文化中有关四的文学常识

战国四公子: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齐国的孟尝君。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黄鹤楼 腾王阁 太白楼

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

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 老残游记(刘鄂)

孽海花(曾朴)

民间四大传说: 牛郎织女 孟姜女寻夫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与许仙

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 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 杨玉环(羞花)

古代四美:音乐 珍味 文章 言谈/ / 良晨 美景 赏心 乐事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 秦观 曾补之 张来

四史: 史记 汉书 君汉书 三国志

历史上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 长沙岳麓 衡阳石鼓 商丘应天府

宋中兴四诗人:陆游 杨万里 范大成 尤袤

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生 殿士-进士

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还有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斌

四君子是梅兰竹菊。

哈哈,楼主你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我们深入探讨,希望我的回复对你有帮助!

4.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 [编辑本段]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

“至”意为极、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夏至雨连连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

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芒种火烧天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

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 立春:斗指东北。

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

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 斗指壬。

太阳黄经为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斗指丁。

太阳黄经为345°。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

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

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分:斗指壬。

太阳黄经为0°。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

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

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清明:斗指丁。

太阳黄经为15°。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能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

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谷雨:斗指癸。

太阳黄经为30°。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

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斗指东南。

太阳黄经为45°。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

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小满:斗指甲。

太阳黄经为60°。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北斗指向已。太阳黄经为75°。

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

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

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夏至:北斗指向乙。

太阳黄经为90°。太阳在黄经90°“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

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心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生到最北的一日。

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

5.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 [编辑本段]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

“至”意为极、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夏至雨连连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

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芒种火烧天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

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 立春:斗指东北。

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

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 斗指壬。

太阳黄经为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斗指丁。

太阳黄经为345°。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

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

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分:斗指壬。

太阳黄经为0°。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

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

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清明:斗指丁。

太阳黄经为15°。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能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

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谷雨:斗指癸。

太阳黄经为30°。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

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斗指东南。

太阳黄经为45°。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

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小满:斗指甲。

太阳黄经为60°。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北斗指向已。太阳黄经为75°。

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

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

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夏至:北斗指向乙。

太阳黄经为90°。太阳在黄经90°“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

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心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生到最北的一日。

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

6.有关“四”的知识

对于“四”,则有另一番说法,谓之周全、称心,事事(四四)如意矣。故岁有春、夏、秋、冬“四季”,面有东、南、西、北“四方”,经书上称地、火、水、风为“四大”,人的双手双脚叫“四体”。古诗以四式为主,五言七言绝句流传众多,五律七律名篇交相辉映。西天如来旁必是四大金刚,《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四人为伍,西天取经。古代文房有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四宝”,古代文人操琴、棋、书、画“四艺”,汉字书法有真、草、隶、篆“四体”,国画有梅、兰、竹、菊“四君子”,古代贵族有诗、书、礼、乐“四术”,古代儒家评论人物标准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初唐四杰”,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为“北宋文坛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为“元曲四大名门”,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是“明永南四才子”……至于其它方面诸如“四绝”、“四大奇观”、“四大名花”、“四大名绣”、“四大石窟”之类的,举不胜举,真是魅力无穷。

纵观“四”,我们可以发现,当时及后来人们评定的名人名物名胜等远不止这“四”个名次,只是人们把“四”视为吉祥,取“四”名而呼之,沿袭下来,约定俗成。

这些“四”,集中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的结晶,“四”的用法,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誉,对纷繁世界的概括和提炼。

7.四季养生常识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等。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简言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

四时养生,也即指四季养生,是指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通过调养护理的方法,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关于养生之道与健康长寿的关系,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已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书中还根据四季不同的气候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养生细则,为四时养生理论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后世医家又继承和发展了四时养生的理论,使之在促进人们健康长寿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而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四时养生作为中医传统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对于调整人的心态,延缓人的衰老,提高人的寿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四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四时与人体健康关系非常密切,祖国医学理论在预防保健方面特别强调气象因素的重要性,如《黄帝内经》中记载的“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就是在治病时首先应明确一年的天气变化情况,在预防保健中必须充分考虑气象因素和季节、节气的变化,以顺应自然规律,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目的。

(二)四时养生的内涵中医养生学是数千年来历代医家经验的结晶。从所涉及的内容和方法来看,可谓资料丰富、记载翔实、效用确切、简便易行。

随着“回归自然”的热潮,中医养生学方法的“整体、自然”特性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医学关于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是极其丰富的,而其中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即是——顺时养生。

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顺四时而适寒暑”,这是中医养生学里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也可以说是长寿的法宝。

四时养生,就是指按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调养,从而达到养生和延年益寿的目的。四季春、夏、秋、冬,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是一年中阴阳消长形成的。

冬至阳生,由春到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温,夏之热;夏至阴生,由秋至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客观自然条件而生存,而是要顺应四时的变化以调摄人体,以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气血充盛、经络通达、情志舒畅的养生保健目的。

1、天人相应的养生观中国哲学“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医学的理论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理论也提示人们要在生产、生活中处处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如此才能安然生息。而对于人类生存最为相关的莫过于自然界日、月、星辰以及四季的变化了。

日月变化古人早就发现,日升则阳气盛,日落则阳气衰,故而古人日出而作,日没而息。月圆时,人的气血流畅,肌肤致密,外邪不易侵入;月缺时体内气血流行较慢,肌肤疏松,外邪易乘虚而入。

若月缺时遇到急风暴雨,则人较易生病。四季更替一年四时气候的更迭、阴阳寒热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人的生命活动。

欲得安康,必须对自然界周期性的四季变化作出相应的调节。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

根据四时气候的特点,人们总结出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的五脏调养法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经验,对于四季养生有着重要意义。2、形神合一的养生观形与神的统一,是尽享天年的关键。

神寓于形,形统于神。神伤则形伤,神亡则形亡,此所谓“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精神衰败,必显于形,如两目无神、面色无华、四肢乏力、纳食不佳、形体瘦削等。由于人体精神是由心神来主宰的,志、意、魂、魄皆归心神统辖,故有“心神乃形之大主”之说。

因此,调养心神也就成为调摄形体的关键。所以,中医养生学强调清静养神,因为“心静可以固元气,百病不生,百岁可活”(《遵生八笺》)。

精、气、神被称为人体“三宝”,三者是不可分离的,它的盛衰直接体现人的生长、发育,以至衰老的状态。精,是生命之源,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气乃精之所化,精为气之本。神,是指精神意识状态而言,是神志和生命活动之外观。

有精则有神,神是五脏六腑、先后天精气与人体最高主宰活动的具体表现。它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精、气、血、津液活动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

《寿亲养老新书》曾对精、气、神三者关系进行了概括:“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所以说,神的充沛需要有精和气这样的物质基础,精、气的充盈或匮乏可直接影响到神的作用。

鉴于此,善养生者必须保养精气,达到精气神的协调统一。3、动态平衡的养生观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在动态中进行,并通过调节达到“以平为期”。

中医养生学非常重视阴阳、气血的动态平衡。阴阳平衡人体阴阳平衡是健康长寿、养生疾病的前提。

阴阳有着彼此消长、相互转化的关系,二者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只有机体阴阳达到动态的平衡。

四季文化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