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常考文化常识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伛偻也可指驼背的残疾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不好(还可指帝王车盖、古星名)
2.高中经济.文化.哲学易错易混的知识点(怎么混淆的
《政治生活》易错知识点集锦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的易错知识点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
(注意:公民与人民不能等同。凡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
2、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注意:权利与权力不是一回事)3、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注意:人民民主与人民民主专政不一样的)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注意: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
宪法有规定,要年满18周岁,而且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5、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注意:是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6、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注意: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7、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公民的权利就越多。
(注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影响公民享有的权利的多少。)8、公民享有的权利都是一样的。
(注意:错。如,全国人大代表享有的人身特别保护权和言论特别保障权,并非人人都有。)
9、等额选举当选者已事先“内定”。(注意:不是,如果候选人的选票达不到法定的票数也是不能当选的。)
10、“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 (注意:错,这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11、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事,让公民参与决策过程,只会干扰决策的形成。
(注意:不是少数精英的事,公民参与决策,反映公民的意愿,集中公民的智慧,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决策。)12、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是弱者对强者进行监督,不起任何作用。
(注意:错,公民实行民主监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见课本第29页)13、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注意: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
14、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注意: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不是国家机关。)
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易错知识点1、中国共产党能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注意:错,政党、社会团体、政协、爱国组织都无权行使或者代替政府行使职能。)
2、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注意:政府不可以直接干预经济,而是以宏观调控为主,变直接干预为间接引导。)
3、合理行政就是合法行政。(注意:都是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4、政府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加强立法工作。政府属于立法机关。
(注意: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5、在政府民主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少数人的意见不予考虑。(注意: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尊重少数原则都是我们在民主决策中应坚持的原则。)
6、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注意: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易错知识点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以人民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注意: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不能说我国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也是立法机关。(注意: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制定有关行政法规,但不是立法机关。)
3、各级人大都能制定法律,都是立法机关。(注意:地方人大只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地方性法规不能等同于法律,不是立法机关。)
4、中国共产党要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注意: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执政,政府才是依法行政。)
5、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了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党的思想领导。(注意: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了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党的组织领导。)
6、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有共同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注意: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有共同的利益和政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各民主党派代表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利益。)7、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注意: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相互监督。)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成为对民主党派进行政治、思想、组织领导的决定性因素。
(注意: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进行政治上的领导。)9、人大代表代替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注意: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10、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注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11、人大和其它国家机关是相互监督的关系。
(注意:人大和其它国家机关是监督与被监督、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12、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注意: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1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
(注意: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
3.谁有今年高考易错易混词,成语的资料,发点上来,谢谢了
1 高考语文常考成语分类精编 (一)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1、耿耿于怀:心事萦绕,不能忘怀。
2、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 3、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4、目无全牛:比喻技艺高超。也比喻洞察事理,办事精熟。
5、差强人意:(1)还能振奋人们的意志。(2)大致上还能够令人满意。
6、不刊之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7、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灾难。
8、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 9、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
10、罪不容诛:指杀了也抵不了其所犯的罪行。形容罪大恶极。
11、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12、万人空巷: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
13、振聋发聩:比喻高超的言论能使麻木糊涂的人觉醒。 14、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15、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使人们心里感到非常痛快。 16、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17、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18、不名一文:连一文钱都没。形容极为贫穷。
19、惨淡经营:(1)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2)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
20、侧目而视:形容敬畏、憎恨等神情。 21、明日黄花:多用来比喻过时的事物。
22、师心自用: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23、事半功倍: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24、洛阳纸贵:形容好的著作,风行一时,广为流传。 25、不情之请:不合理的请求。
常用作求助于人时的客套话。 26、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越来越糟糕。
27、穷兵黩武:用尽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28、匪夷所思:不是平常人所能想像的。 29、七手八脚:形容很多人一起动手。
也形容人多手杂,非常忙乱的样子。 30、苦心孤诣: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31、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32、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
33、始作佣者: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34、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形容法纪严明,严格执行。 35、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
形容人不讲道理。 --------------------------------------------------------------------------------2 回复:高考语文常考成语分类精编 (二)褒贬易误用的成语 贬义词 1、弹冠相庆:指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
2、粉墨登场: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3、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做。
指什么事都干。 4、死灰复燃:比喻失势的人又重新得势。
也比喻已经消灭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 来。 5、炙手可热:比喻气炎盛,权势大。
6、上行下效:指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 7、亦步亦趋:比喻因缺乏主见,任何事都模仿、追随他人。
8、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相追逐、趋附。 9、处心积虑: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
形容用尽心思的谋划。 10、评头品足:泛指对人对事等多方议论、挑剔。
11、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变形式,而内容、实质不变。 12、沆瀣一气:比喻气味相投者结合在一起。
13、摇旗呐喊:比喻为别人助长声势。 14、翻云覆雨:比喻玩弄手段,反复无常。
15、坐而论道:指空谈大道理而不见行动。 16、一团和气:指态度温和而不讲原则。
17、一唱一和:比喻相互呼应配合。 18、以邻为壑: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
19、颐指气使:形容有势力的人的傲慢神情。 褒义词 1、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2、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颂。 3、东山再起:指隐退后复出任职。
4、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迅速地涌现出来。 5、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流行,行成风气。
6、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7、不刊之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8、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 9、耳提面命: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
10、苦心孤诣: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无法达到的地步。 --------------------------------------------------------------------------------3 回复:高考语文常考成语分类精编 (三)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1、灯红酒绿:(1)形容夜饮聚会的情景。
(2)多用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2、苦心孤诣:(1)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2)指为了达到目的而费尽心思。 3、想入非非:(1)指意念进入玄妙虚幻的境界。
(2)形容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 。 4、按图索骥:(1)比喻做事死守教条,而不懂得变通。
(2)比喻依据一定的线索去寻找事物。 5、左右逢源:(1)比喻做事很顺利。
(2)比喻办事圆滑。 6、不绝如缕:(1)形容形势十分危急。
(2)形容声音微弱而悠长。 7、暗送秋波:(1)比喻美女暗中以眉目传情。
(2)比暗中讨好别人或暗中勾搭。 8、行云流水:(1)形容诗文书法等自然流畅,不受拘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 动着的水一样。
(2)形容事物流传不远,易于消失。 9、风花雪月:(1)指华丽空洞的诗文或言论。
(2)比喻男女欢爱的风流事。 10、瞻前顾后:(1)形容做事谨慎。
(2)形容顾虑太多,处理事情犹豫不决。 --------------------------------------------------------------------------------4 回复:高考语文常考成语。
4.高考政治易混易错知识点有哪些便于学生查缺补漏
高中政治易错、易混淆知识点集锦 经济常识 1、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以环保、三农。
为中心)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是追求历史上的“小康”理想,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 3、科技是渗透性要素 经营管理是联结性要素 土地、劳动、资本是实体性要素(劳动是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 4、工业化为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5、GDP:国土法统计(最终产品;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都能创造GDP) GNP:国籍法统计 6、GDP总量: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人均GDP:人们的富裕程度 7、公共物品的两大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8、贷款消费不一定是最佳的消费方式(要考虑自身的还贷能力,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等) 9、消费水平不等于生活质量,但消费水平的高低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 10、倡导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等于抑制消费,而是反对脱离生产发展和个人收入水平的奢侈浪费 11、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 ①家庭消费总支出不等同于家庭总支出 ②恩格尔系数是一个比重关系,恩格尔系数下降,不等同于食品消费支出在减少 12、攀比心理、炫耀心理―――不可取 从众心理、逆反心理―――要具体分析 13、消费是个人行为,与社会发展无关(这句话是错误的。
消费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不良的消费习惯将形成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从而影响整体消费效益) 14、安全权是消费者校友的最基本的权利 15、消保委是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不属于政府部门 16、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品( 农业是衣食之源) 17、工业、农业是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是非物质生产部门 18、现代产业发展趋势(两降一升)P79-80 上升、下降是指比重,不等同于工农业的总量在下降 19、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支付促进就业。 20、完成劳动任务是劳动者最基本的义务 维护劳动者安全既是劳动者的权利又是劳动者的义务 21、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最重要的环节(不是诉讼) 22、合理的财政赤字对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过多的财政赤字可能会造成通货膨胀,给政府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 23、为了使财政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而非财政支出) 24、税收的相对固定性不等于税收是一成不变的(税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作出相应的变动,通过修改税法将这种变动确定下来,亦体现了税收的相对固定性) 25、纳税人是指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并非任何人都是纳税人) 征税对象是国家征税的根据,是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它的高低及调整直接体现了国家政策引导的方向和宏观调控的意图 26、税收调节经济的杠杆与经济监督作用的区别 27、纳税人义务与权利的区别 28、纸币就是货币,支部已不再是货币的代表与符号。在我国纪念币也具有货币的基本功能 29、央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是受国务院领导的行政机关;是整个金融活动的枢纽 商业银行是银行业的主干,占主体地位 30、我国金融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
分别由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实施监督管理 31、商业银行在办理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业务中,充当“信用中介”作用;在办理中间业务中,充当“服务中介”作用 32、当代发达国家,中间业务收费正逐步取代存贷利差成为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 33、参加保险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财务上的保障,不是为了赚钱,实现资产的增值 34、债券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公司财产所有权证书 35、理性投资原则要求首先要搞清衡量投资价值的标准;其次要量力而行 36、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7、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①在某些行业或地区,非公经济可能占优势 ②公有资产占优势不等于国有资产占优势 ③优势既有量,更强调质的优势) 38、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39、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并非唯一形式) 股份制不等于公有制,股份制中的国有、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的范围 40、非公有制经济(个私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41、按土地要素、资本要素分配属于非劳动收入 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技术要素、管理要素分配属于劳动收入 42、初次分配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之间进行的 再分配是政府进行的收入的调节 43、社保制度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障的制度(并非部分困难群体) 44、实行宏观调控并不否认或取代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而是在尊重市场作用的前提下进行的 45、财政政策是通过税收、财政支出进行调节的 货币政策是通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节的 46、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是跨国公司 47、最惠国待遇原则是指一国对待不同的贸易伙伴要平等 国民待遇原则是指外国人与本国人要平等 48、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而实行对外开放又有利于增强本国自力更生地发展经济的实力。
5.高考语文错题类型有哪些
1、字音字形题,耗时过多而丢分。字音字形题耗时不要超过1分钟,否则既降低了答对的机率,还挤压了其他题的时间。俗称“丢双份”。高考(课程)语文选择题多为复查负效题,不复查还好,越查越易改错。
【对策】选择常见100个多音字和100个常错形近字,遵循“以义定音定形”原则,适度联想发散,逐一记忆过关,每天一题,适当训练。
2、词语(成语)运用题,不知分类而丢分。成语题中只要出双重语义的一般是选择项,比如灯红酒绿、想入非非等。当然成语还有因不了解成语意思误用、因不明成语适用对象误用、因不明成语感情色彩误用等角度进行分类。
【对策】1)选择100个常考成语和100个常错成语,逐一过关,每天一题,适当训练。2)其他实词虚词不能放松。
3、语病辨析题,不分轻重而丢分。语病题是命题人最头疼的题目,因为语言本就讲求约定俗成,因此答题时不要苛求完美,只比较哪个选择项更好一些——“认对不认错”。
【对策】汇总高考题,熟悉六种语病类型,分类解析,每周一题,适应训练。语病题是训练低效题。
5、实词理解题,教材不熟而丢分。实词题与教材文言文联系最紧,出题点一般为教材内容。
【对策】汇总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中的文言文,每天一篇,翻译梳理过关。
6、文言筛选题、分析概括题,忽略原文而丢分。
【对策】文言筛选信息题的关键是将选择项内容代入原文,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排除。分析概括题除了要重视原文,代入原文外,还须盯紧该题设错的五大方面(搅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语意逻辑)。
7、文言翻译题,得分点不全而丢分。
【对策】汇总必修教材中22篇文言文,每天一篇,翻译过关。重视四个落实(一是字字落实,重点在单音节词翻译为以该单音节词为核心的双音节词;二是句式落实,不仅有句式还包括活用法;三是文从句顺语言落实,四是得分点定位落实,是得分点的绝对不能译错更不能译掉。)
8、文言断句题,不懂标志而丢分。
【对策】断句题命题点在于标志。标志有哪些?句前“犹、况、夫、其”,句末“耶、者”,当然还有句中的“而”等。此外,要善于利用句式特点、主谓、动宾关系等技巧。断句答问命题自由,但无非内容概括和常识考查。内容概括摘原文,常识考查适当须积累文学、文化常识
6.高考易错字音
挨(ái)饿受冻
白雪皑(ái)皑
不谙(ān)水性
熬(āo)菜
煎熬(áo)
鏖(áo)战
拗(ǎo)断
纵横捭(bǎi)阖
稗(bài)官野史
扳(bān)平
炮(bāo)羊肉
薄(báo)纸
蓓(bèi)蕾
迸(bèng)发 ؤ
鞭笞(chī)
整饬(chì)
炽(chì)热ؤ
不啻(chì)
叱(chì)咤风云
忧心忡(chōng)忡
黜(chù)免
椽(chuán)子
创(chuāng)伤
凄怆(chuàng)
啜(chuò)泣
宽绰(chuò)
淙(cóng)淙流水
殚(dān)思极虑
瓜熟蒂(dì)落ؤ
掂(diān)掇
恫(dòng)吓
踱(duó)步 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