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常识

2022-10-11 综合 86阅读 投稿:萧墨尘

1.日本文化有哪些

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

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刀。在日本有著名的 "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在文化上,清朝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能够完全改变汉文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而汉文化反在日本有较多保留,如和服是根据汉服仿制;日本的音乐、建筑保留了大量汉文化(特别是唐代)的精髓,而这些在中国本土却很少能再看到这些的传统服饰。日本文化由来:从1996年开始中日两国考古学和人类学多次证实日本民族是主要由西伯利亚通古斯人、古代中国汉族、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人和少量的长江下游的吴越人、少量南洋群岛的马来人以及中南半岛的印支人融合而来。

日本文化融合:日本原来是没有文字的,所以一直使用中国的汉字,日本语言口音中80%左右是汉语的变音,日本的语言语音主要来源于商周时期到清朝的多时间段多层次的中国汉语方言口音及中南半岛的印支人口音等融合而来, 因此日本文化受到了中国的深刻影响。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几千年的历史过程。

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格斗运动——空手道 不使用任何武器、仅使用拳和脚,与其它格斗运动相比,是一种相当具有实战意义的运动形式。合气道原来只是一种用于练习“形式”的运动,其基本理念是对于力量不采用力量进行对抗。

与柔道和空手道等运动相比,没有粗野感的合气道作为一种精神锻炼和健身运动,很受老年人和女性的欢迎。书道,书法在日本不仅盛行,更是人们修行养性的方式之一。

古代日本人称书法叫「入木道」或「笔道」,直到江户时代(十七世纪),才出现「书道」这个名词。在日本,用毛笔写汉字而盛行书法,应当是在佛教传入之后。

僧侣和佛教徒模仿佛经,用毛笔抄录经书能剧是日本的传统戏剧,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能剧源于古代舞蹈戏剧形式和12世纪或13世纪在日本的神社和寺院举行的各种节庆戏剧。

“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义。演员通过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暗示故事的本质,而不是把它表现出来。

这一剧种在日本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寿司是以生鱼片【刺身(さしみ)】、生虾、生鱼粉等为原料,配以精白米饭、醋、海鲜、辣根等,捏成饭团后食用的一种食物。

寿司的种类很多,不下数百种,各地区的寿司也有不同的特点。大多数是先用米饭加醋调制,再包卷鱼、肉、蛋类,加以紫菜或豆皮,也可撒上鱼子酱等。

吃生鱼寿司时,饮日本绿茶或清酒,别有一番风味。

2.我想了解日本文化

日本文化 日本文化的缘起 日本文化有无自己的根?回答是肯定的。

尽管日本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中,始终以到如得的外来文化为媒介,但它毕竟尽有自己的根。日本文化如同一棵树,它的根深扎于日本国的风土上。

若究其缘起,则可上溯到公元前数千年的绳纹时代。“绳纹文化与后来的弥生文化、古坟文化,是日本原出文化的三个时期。”

日本历史始于石器的出现,绳纹时代即是日本的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出的那个时期的陶器表面带有丰富多彩的草绳模样,史称绳纹陶器。

绳纹陶器历史久远,外观渐趋复杂,花纹日益丰富多彩,说明其时陶器工艺的成熟以及石器加工的发达。尽管当时日本已经处于新石器时代,但因岛国的地理位置,致使当时欧亚大陆的先进文化未能进入日本。

绳纹人群居坚穴,仍以捕鱼、狩猎、采集为生,不知农耕。生产力的滞后,亦使其当时社会滞留在母系氏族公社阶段。

巫术支配人们的原始社会生活,也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日本历史进入弥生时代。

考古学家在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发掘出不同绳纹陶器的新式陶器,史称弥生陶器,史称弥生文化。弥生陶器器形简单,花纹也不繁杂,与绳纹陶器迥然不同,反映出一种新的审美情趣。

一般认为,弥生陶器是从海外输入的,即可能是从大陆迁入的民族带去了新的弥生文化。新的文化虽然战胜原有的绳纹文化而成为日本文化的主流,但外来人终被原住居民所同化,日本民族并未因之而断续。

弥生时代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因为先进的大陆文明经由朝鲜半岛传到了日本,促经日本很快进入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的农耕社会,石器时代进入了铁器时代。弥生人从事农耕,种植粮食,共同劳动逐渐形成大的村落,父系社会制度取代了母系制度,阶级差别、政治支配关系也逐渐形成。

当时,自然崇拜和巫术迷信依然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特别是农耕祭祀活动盛行,成为弥生文化的一大特征。 从公元三四世纪到六七世纪,以畿内为中心,全国各地建造了许多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高冢古坟,标志着日本由弥生文化进入古坟文化的时代。

古坟的建筑需要征集大批劳动力,坟内陪葬有镜、剑、勾玉等精致工艺品,象征着死者生前拥有强大权力。这与一般民众死后的简易安葬形成鲜明对照,说明强大的专制集权已经形成,即以畿内为中心的大和国终于在5世纪初统一了日本。

这个时期,日本从大陆不仅源源不断地输入物质文明,而且开始导入大陆的精神文明。一方面,移居日本的汉人和韩人即所谓“归化人”开始使用汉字记事,一方面,中国的阴阳、天文等知识传入日本。

到6世纪,儒家经典、佛教等亦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揭开了日本精神文化的序章。 有上述可知,日本原初文化的萌发和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从迄今关于绳纹、弥生和古坟文化的研究来看,日本原初文化是原始社会的日本人在与外部自然的斗争中、在寻求和丰富自身物质生活的过程中产生的,并且一旦岛国日本与外界取得联系,外来先进文化便立即被导入,成为日本文化的生长激素。其次,在精神文化上,巫术和祭祀支配着原始社会日本人的社会生活,这种原始信仰为日本民族宗教-神道教的形成提供了基矗第三日本原初文化的形成与日本民族、国家的形成几乎同步,二者关系密切,不可分离。

即以大和地区为中心,融合诸民族而形成为“大和民族”;“大和国”也终于统一了“百余国”,建立起天皇制国家。 大和国统一日本后,不仅吸取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开始吸取中国的政治制度,特别在推古朝改革进程中(554-628),以圣德太子(574-662)为首的改革派精心研究中国经典,博采从中国和朝鲜传入的各种先进思想和文化,尤其是圣德太子制定的十七条宪法更是兼取中国法、儒、墨及佛家等思想,结合日本具体情况制定的。

在大化革新中(646),孝德天皇(587-654)则仿照唐代官制,全面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从而把日本社会推进到法制完备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从7世纪到19世纪中叶,是日本的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历经飞鸟(593-710)、奈良(710-794)、平安(794-1192)、镰仓(1192-1333)、室町(1333-1573,含南北朝、战国)、安室桃山(1573-1603)、江户(1603-1868)等时代。

早期的封建社会(飞鸟、奈良、平安时代)的日本文化,集中体现为白凤、天平文化和平安文化。所谓白凤文化是指大化革至奈良时期的文化,天平文化泛指整个奈良时期的文化。

此间,日本主动与隋唐建立密切关系,积极摄取隋唐、特别是唐代文化,有力地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佛教传来后便为朝廷所利用,受到朝廷保护以至成为国教。

以奈良药师寺为代表的佛教艺术,成为当时日本文化史上的一大景观。另外,在使用汉字记事的基础上,日本借用汉字的音和义标记日语的音和声,创造了“万叶假名”,并用之创造了和歌集《万叶集》。

至此,日本结束了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历史,这是日本文化史上划时代的大事。随着假名的出现,日本文学逐渐占据主流地位。

建筑与雕刻、绘画与音乐、书道与茶道等,也都各展“。

3.关于日本的一些小常识,谢谢提供,越多越好

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

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刀。在日本有著名的 "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中国传入日本的格斗运动。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仅使用拳和脚,与其它格斗运动相比,是一种相当具有实战意义的运动形式。

合气道原来只是一种用于练习“形式”的运动,其基本理念是对于力量不采用力量进行对抗。与柔道和空手道等运动相比,没有粗野感的合气道作为一种精神锻炼和健身运动,很受老年人和女性的欢迎。

书道,提起书法,相信不少人会认为它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其实,书法在日本不仅盛行,更是人们修行养性的方式之一。

古代日本人称书法叫「入木道」或「笔道」,直到江户时代(十七世纪),才出现「书道」这个名词。在日本,用毛笔写汉字而盛行书法,应当是在佛教传入之后。

僧侣和佛教徒模仿中国,用毛笔抄录经 能剧是日本的传统戏剧,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能剧源于古代舞蹈戏剧形式和12世纪或13世纪在日本的神社和寺院举行的各种节庆戏剧。

“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义。演员通过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暗示故事的本质,而不是把它表现出来。

现在这一剧种在日本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寿司是以生鱼片【刺身(さしみ)】、生虾、生鱼粉等为原料,配以精白米饭、醋、海鲜、辣根等,捏成饭团后食用的一种食物。

寿司的种类很多,不下数百种,各地区的寿司也有不同的特点。大多数是先用米饭加醋调制,再包卷鱼、肉、蛋类,加以紫菜或豆皮。

吃生鱼寿司时,饮日本绿茶或清酒,别有一番风味。 [编辑本段]日本文化史 日本文化有无自己的根?回答是肯定的。

尽管日本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中,始终以到如得的外来文化为媒介,但它毕竟尽有自己的根。日本文化如同一棵树,它的根深扎于日本国的风土上。

若究其缘起,则可上溯到公元前数千年的绳纹时代。“绳纹文化与后来的弥生文化、古坟文化,是日本原出文化的三个时期。”

日本历史始于石器的出现,绳纹时代即是日本的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出的那个时期的陶器表面带有丰富多彩的草绳模样,史称绳纹陶器。

绳纹陶器历史久远,外观渐趋复杂,花纹日益丰富多彩,说明其时陶器工艺的成熟以及石器加工的发达。尽管当时日本已经处于新石器时代,但因岛国的地理位置,致使当时欧亚大陆的先进文化未能进入日本。

绳纹人群居坚穴,仍以捕鱼、狩猎、采集为生,不知农耕。生产力的滞后,亦使其当时社会滞留在母系氏族公社阶段。

巫术支配人们的原始社会生活,也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日本历史进入弥生时代。

考古学家在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发掘出不同绳纹陶器的新式陶器,史称弥生陶器,史称弥生文化。弥生陶器器形简单,花纹也不繁杂,与绳纹陶器迥然不同,反映出一种新的审美情趣。

一般认为,弥生陶器是从海外输入的,即可能是从大陆迁入的民族带去了新的弥生文化。新的文化虽然战胜原有的绳纹文化而成为日本文化的主流,但外来人终被原住居民所同化,日本民族并未因之而断续。

弥生时代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因为先进的大陆文明经由朝鲜半岛传到了日本,促经日本很快进入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的农耕社会,石器时代进入了铁器时代。弥生人从事农耕,种植粮食,共同劳动逐渐形成大的村落,父系社会制度取代了母系制度,阶级差别、政治支配关系也逐渐形成。

当时,自然崇拜和巫术迷信依然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特别是农耕祭祀活动盛行,成为弥生文化的一大特征。 从公元三四世纪到六七世纪,以畿内为中心,全国各地建造了许多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高冢古坟,标志着日本由弥生文化进入古坟文化的时代。

古坟的建筑需要征集大批劳动力,坟内陪葬有镜、剑、勾玉等精致工艺品,象征着死者生前拥有强大权力。这与一般民众死后的简易安葬形成鲜明对照,说明强大的专制集权已经形成,即以畿内为中心的大和国终于在5世纪初统一了日本。

这个时期,日本从大陆不仅源源不断地输入物质文明,而且开始导入大陆的精神文明。一方面,移居日本的汉人和朝鲜人即所谓“归化人”开始使用汉字记事,一方面,中国的阴阳、天文等知识传入日本。

到6世纪,儒家经典、佛教等亦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揭开了日本精神文化的序章。 有上述可知,日本原初文化的萌发和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从迄今关于绳纹、弥生和古坟文化的研究来看,日本原初文化是原始社会的日本人在与外部自然的斗争中、在寻求和丰富自身物质生活的过程中产生的,并且一旦岛国日本与外界取得联系,外来先进文化便立即被导入,成为日本文化的生长激素。其次,在精神文化上,巫术和祭祀支配着原始社会日本人的社会生活,这种原始信仰为日本民族宗教-神道教的形成提供了基矗第三日本原初文化的形成与日本民族、国家的形成几乎同步,二者关系密切,不可分离。

即以大和地区为中心,融合诸民族而形成为“大和民族”;“大和国”也终于统一了“百余国”,建立起天皇制国家。 大和国统一日本。

4.教给我一点日本特色文化的知识

我国和日本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开始展开音乐文化的交流,而在我国的隋唐时期,尤其是日本的圣德太子(574--622)摄政时期开始,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日益频繁,日本曾先后派遣十九批"遣隋使"和"遣唐使"到我国来,其中每个使团都设有音乐长、音乐生,他们在我国学习我国的音乐,并且又把我国的音乐带回到日本,从而使我国音乐在日本国土上得以广泛的流传,并对日本的音乐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分为音乐的内容形式和音乐理论思想两部分。 隋唐时期我国传入日本的音乐内容,主要有唐乐、伎乐、散乐三种。唐乐是唐代宴会时使用的音乐,即我们所说的燕乐或俗乐,它们流传到日本以后,被改造为日本的雅乐。唐燕乐曲调传到日本的共计百首以上,日本至今还保存有《秦王破阵乐》等二十几首唐代燕乐的古乐谱,有些曲目现在仍在日本的舞台上演奏,一些日本的民谣,如筑前的黑田节(黑田调)据说就是唐乐《越天乐》的曲调配上日语歌词而形成的一种民谣。

伎乐是指在露天演出的音乐舞蹈剧,即我国的乐舞,由于隋初设置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七部乐而得名,传入日本后或称伎乐舞。相传在隋炀帝大业八年(612 年),在吴国学习乐舞的百济人味糜之归化了日本以后,开始在日本传授伎乐,由于当时的圣德太子十分喜爱伎乐,便召集了一批日本的青少年跟从味糜之学习,并且在雅乐寮职员令里设了伎乐师、伎乐生,最后更把这种舞蹈定为佛教祭仪,随后伎乐在日本逐渐盛行起来,并对日本能乐形成了很大影响,流传到日本的伎乐曲目有:《狮子舞》、《吴公》、《金刚》、《迦楼罗》、《婆罗门》、《昆仑》、《力士》、《大孤》、《醉胡》、《武德乐》,称为十伎乐。

散乐即我国的百戏和杂戏,它是由周代的民间乐舞发展而成的曲艺、杂耍和音乐结合成的一种节目,唐代年间与唐乐一起传入日本。日本对散乐非常重视,朝廷指定散乐户,以演奏散乐为世业,受国家的保护和奖励。散乐与伎乐随着雅乐的兴盛开始从宫廷流入民间,后来与日本原有的滑稽伎结合,形成了日本特有的乐剧,即能乐。

除了上述的三种音乐,隋唐的许多民间歌曲也随着日本留学生的归国传入日本并对日本的民间音调产生很大影响,大约八世纪,日本流行一种俗称"催马乐"(saybala )的歌谣俗曲,据日本学者河口慧海考证,saybala 是西藏语"saybar"(地方恋歌)的音译,日语saybala 的内容并不限于爱情,歌词中有时掺杂着藏语,从这些乐曲中可以窥见我国隋唐时期西域音乐的踪迹。 在隋唐两代传入日本的乐器及曲谱同样对日本形成很大的影响,其中最有影响的应该算筝和琴。十三弦的筝是在唐代传入日本的,一并流传过去的还有民间的许多筝独奏曲,多数传向日本的九州。据日本的《琴曲抄》的序言中记载,一位叫石川色子的女官,在彦山跟唐人学得筝曲后于公元八八七年将这些筝曲传给了当时的宇多天皇。筝及筝曲传入日本后,发展成了日本人民群众十分喜爱的一种民族音乐形式,不少现代的日本民族音乐作品都是为筝而作。

说点题外话,第一个回答问题的朋友,希望你能理解“文化与政治相剥离”的道理。 雅乐。唐燕乐曲调传到日本的共计百首以上,日本至今还保存有《秦王破阵乐》等二十几首唐代燕乐的古乐谱,有些曲目现在仍在日本的舞台上演奏,一些日本的民谣,如筑前的黑田节(黑田调)据说就是唐乐《越天乐》的曲调配上日语歌词而形成的一种民谣。

伎乐是指在露天演出的音乐舞蹈剧,即我国的乐舞,由于隋初设置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七部乐而得名,传入日本后或称伎乐舞。相传在隋炀帝大业八年(612 年),在吴国学习乐舞的百济人味糜之归化了日本以后,开始在日本传授伎乐,由于当时的圣德太子十分喜爱伎乐,便召集了一批日本的青少年跟从味糜之学习,并且在雅乐寮职员令里设了伎乐师、伎乐生,最后更把这种舞蹈定为佛教祭仪,随后伎乐在日本逐渐盛行起来,并对日本能乐形成了很大影响,流传到日本的伎乐曲目有:《狮子舞》、《吴公》、《金刚》、《迦楼罗》、《婆罗门》、《昆仑》、《力士》、《大孤》、《醉胡》、《武德乐》,称为十伎乐。

散乐即我国的百戏和杂戏,它是由周代的民间乐舞发展而成的曲艺、杂耍和音乐结合成的一种节目,唐代年间与唐乐一起传入日本。日本对散乐非常重视,朝廷指定散乐户,以演奏散乐为世业,受国家的保护和奖励。散乐与伎乐

5.关于日本的小知识

日本工业分布的最突出特点是临海性。

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尤其是所谓“三湾一海”地区,即东京湾、伊势湾和大阪湾以及濑户内海沿岸地区。东起东京湾东侧的鹿岛,向西经千叶、东京、横滨—骏河湾沿岸—名古屋—大阪、神户—濑户内海沿岸,最后直达北九州,长达1,000公里,包括京滨、中京、阪神、濑户内、北九州等五大工业地带及其毗连地带,呈东西向的条带状地区,通常称之为“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

该地带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4%,但却拥有日本全国人口和工厂数的 60%,工人总数的67%以上,工业产值的75%,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设备能力的95%,以及重化学工业产值的90%以上。特别是战后新建的大量消费原料的资源型工业,全部分布在这一带,成为临海型工业区的典型代表。

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不仅是日本、也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区之一。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在这一带状地区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日本发展工业的原料、燃料大部分依靠输入,产品又大部分依靠输出,面向国外市场是战后日本工业布局的基本出发点。

在太平洋沿岸一侧的许多专业码头上,往往通过自动流水传递线,将进口的原料和燃料直接运入生产车间,就地加工;同时,所产的产品也径直通过出口专业码头由海船运销世界各地。因此,就这个意义上讲,巨型船舶和港口就成了日本工业原料、燃料的来源地和产品的销售地。

这样,既节约用地,又缩短生产周期,可获得巨大经济效益。战后资源来源地域构成的变化,即由战前和战时主要面向日本海一侧(如中国、朝鲜等),改变为战后主要面向太平洋一侧(如东南亚、大洋洲、欧洲、北美洲、非洲、拉美等),则更是工业愈加集中于太平洋沿岸的直接原因。

第二,充分发挥岛国位置条件的优越性。日本海岸线绵长,沿海又多优良港湾,尤其是太平洋沿岸,水深港阔,风平浪静,潮差不大,适宜修筑巨港和深水码头,便于大型或超级货轮停泊。

目前,太平洋沿岸的各港湾地区不仅为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且船舶结构的日益大型化又造成海上运输费用的低廉。第三,日本沿海地带虽已十分密集,用地紧张,但是近些年来这里由于填海造陆,已使地价较为便宜,利于投资设厂。

第四,沿海各大工业地带是日本工业、城市和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因而也是国内工业品最大的消费地,使生产地接近消费地的经济原则得以实现。第五,日本在实施重点发展重、化学工业方针的进程中,在沿海地区大量投资修筑公共设施和增设交通线路,从而为布局新厂提供了各种方便条件。

日本工业分布的高度集中,从整体看是很不平衡的,过于集中的布局是不合理的;但就一个企业内部来说,则布局紧凑,用地少,也便于和其它企业联系,在技术上是合理的,经济效益较高。 但是,日本工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原有工业地带已拥挤不堪,处于饱和状态,目前已提出重新布局工业的问题。

工业布局开始向其它地方分散,其总趋势是:(1)向原有工业地带的四周及其外围的内陆部分延伸,特别是那些技术密集型工业更是如此;(2)向消费地扩展;(3)趋向劳动力资源充足的地区;(4)在工业落后的地区建立地方性的工业据点。此外,日本还大力在海外投资建厂,就地加工原料,然后将半成品运回日本。

6.日本所有的历史知识以及文化、风俗.

日本国是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岛国。

西、北隔东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东濒太平洋。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日本的国家理念为立宪主义、国民主权、基本人权的尊重、和平主义,实行以君主天皇作为日本国家与国民的象征君主立宪政体。

日本属发达国家,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日本民间传说,日本于公元前660年2月11日建国。

“日本”这个词的意思是“朝阳升起的地方”(近日所出)。日本国一词意即“日出之国”。

日语中“日本”一词有多种读法,日本民众一般将这个词读作“にっぽん”(?Nippon)或“にほん”(?Nihon)而直至21世纪日本政府仍然没有规定日本这个词的标准读音,因此两种读法并存。由于日本地处中国东面的海洋上,故中文使用上又称其为“东瀛”或“东洋”。

国旗:日章旗,亦称太阳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也就是标准国旗的长度尺寸)。旗面为白色,正中有一轮红日。

白色衬底象征纯洁,红日居中象征忠诚。日章旗是明治3年(1869年3月9日)由太政官刘聚枫颁布制定的。

军旗:旭日旗,白底红日16道红色光芒线,由太阳旗演变而来,曾是日本陆海军旗,现为日本海军旗,平时在前部桅杆升起称舰旗,海战时在后部桅杆升起称战斗旗。 国徽:圆形,绘有16瓣黄色的菊花瓣图案。

菊花图案也是皇室御纹章上的图案。 国花:樱花 国鸟:绿雉 国石:水晶 总人口:127,767,944(世界第10名),而据日本共同社2012年1月1日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人口动态统计年度推算显示,日本出生及死亡人数分别刷新了年有统计以来的最低及最高纪录,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得出的人口自然增减数为负20.4万人,连续5年呈负值。

人口减少数量是2010年的1.5倍多,刷新了历史纪录。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11年世界各国人均寿命,日本以83.4岁排名第1。

根据日本政府在内阁会议中确定的2011年版老龄社会白皮书内容,截至2010年10月1日,日本国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23.1%;?主要民族为大和族,北海道地区约有2.4万阿伊努族人;通用日语,北海道地区有少量人会阿伊努语;主要宗教为神道教和佛教,信仰人口分别占宗教人口的49.6%和44.8%。

7.关于日本文化知识

月见(不一样的赏月) 9月の中旬から下旬にかけては「中秋の名月」と呼ばれ、秋の澄んだ空気の中、月を眺めて楽しむ风习があります。

元々は平安时代に中国から伝来したとされています。中国では月饼をお供えして盛大に祝うようですが、日本では月饼が月见団子へとかわりススキと共に、その时期に収获した芋や梨などの农作物をお供えする风习があります。

中でも関西地方では収获したばかりの里芋をお供えすることから「芋名月」とも呼ばれているのだそうです。十三夜の月见は日本独自のもので、十五夜の月见をしたならば、同様に10月中旬顷の十三夜にも月见をすることとし、一方だけの月见は「片月见」として忌み嫌われてきたのだそうですが、秋の到来を感じさせる风情ある习わしとして定着しています。

十五夜には十五个、十三夜には十三个の月见団子を三宝にのせて饰るのが一般的。十五夜同様に、その顷に収获される栗やマメを供えることから「栗名月」「豆名月」とも。

月を眺めながら饮む酒は「月见酒」と言い、黄身を月に见立て月见そばや月见うどんと呼ぶなど东洋では月を爱する习惯がありますが、西洋ではちょっと事情が违うようです。英语版のコラムに详しい解说がありますのでぜひチェックしてみてくださいね。

驯染みのない风习という人も、今年は晴れることを祈りつつ、准备を整えて月见を楽しんでみてはいかがでしょうか。(幸) 因为最近的连载日本人新年必做的事所以想解释一下“师走”的读音和来源。

“师走”、“神无月”、“弥生”都是什么呢?12个月份用日语是怎么表达的呢?这些叫法又有什么含义呢?看了这一篇文章或许你就会明白了哦。 1.睦月 むつき 12月26日~ 睦月は、亲类知人が互いに往来し、仲睦まじくする月からとする说が有力とされる。

その他、稲の実をはじめて水に浸す月で、「実月(むつき)」が転じたとする说。元になる月で、「もとつき」が「むつき」に転じたとする说がある。

所谓的「睦月」是指阴历正月。在这一月里亲朋好友互相拜访,和睦关系而得来.,因此被称为「睦月」之说被认为比较权威.除此之外,由于这是第一次浸泡稻种的月份,所以也是“実月”(种子之月)的转称。

2.如月 きさらぎ 1月16日~如月は、寒さで着物を更に重ねて着ることから、「着更着(きさらぎ)」とする说が有力とされる。その他、気候が阳気になる季节で、「気更来(きさらぎ)」「息更来(きさらぎ)」とする说。

草木が生えはじめる月で、「生更木(きさらぎ)」とする说。草木の芽が张り出す月で、「草木张り月(くさきはりづき)」が転じたとする说がある。

所谓的「如月」是阴历2月的意思。在2月里因为天冷穿得很多,所以有叫“着更着”的说法。

另外因为天气变暖了,也有叫做"気更来”和“息更来”。草木刚生长的月叫做“生更木”。

还有草木刚出芽的月份叫做“草木张り月”的说法。3.弥生 やよい 2月4日~ 弥生は、「弥生(いやおい)」が変化したものとされる。

弥生の「弥(いや)」は、「いよいよ」「ますます」などを意味する。弥生の「生(おい)」は、「生い茂る」と使われるように、草木が芽吹くことを意味する。

草木がだんだん芽吹く月であることから、弥生となった。所谓的「弥生」是阴历三月的意思。

“弥生(やよい)”是由“弥生(いやおい)”变化过来的词。 “弥生”的“弥”有“更~”“越~”等的意思。

“弥生”的“生”,就像“生长茂盛”这个词,表示草木生长发芽的意思。因为是草木渐渐萌芽的月份,所以就叫做“弥生”。

4.卯月 うづき 3月4日~ 卯月は、卯の花(ウツギの花)が咲く季节なので、「卯の花月」の略とする说が有力とされる。その他の说では、卯月の「う」は「初」「产」を意味する「う」で、一年の循环の最初を意味したとする说。

稲を植える月で「植月」が転じたとする说。十二支の四番目が「卯」であることから、干支を月に当てはめ、卯月になったとする说がある。

ただし、「植月」の说は皐月の语源と似ているため、似た意味から付けられたとは考え难しく、干支の说は他の月に例がないため不自然と思われる。所谓的「卯月」就是阴历的四月。

有这样的说法,卯月是水晶花开花的季节,作为“水晶花的花月”的简称被用来称呼。在另外的说法中,因为卯月的“う”的读音有“开始”,“产出”的意思,所以有一年循环的最开始的意思这样的说法。

还有作为种稻子的月份被叫做“种植月”。有这样的说法,正因为十二支的第四个是“卯”,把干支适用于月份,就叫做“卯月”。

但是,由于“种植月”的说法和皐月(阴历5月)的语源相似,付有相似的意思,就很难明白,因为干支的其他月份没有例子来解释,被认为不太好。5.皐月 さつき 4月6日~ 皐月とは、阴暦で五月のこと。

ツツジ科の常绿低木。関东以西の川岸の岩山などに自生し、古くから観赏用として栽培されている。

皐月は、耕作を意味する古语「さ」から、稲作の月として「さつき」になった。早苗を植える月「早苗月(さなえづき)。

8.日本历史上的冷知识,你看过哪些

1.古代日本披甲武士打仗最怕两件事,一是阴雨绵绵,二是淌水作战,原因是日本铠甲大量使用棉织物,一旦吸饱了水分外的沉重不说穿在身上还很快就会发出发酵腐败的恶臭非常恶心人。

2.以前的日本内阁情报部并非情报机关,而是负责对国内言论、出版、文化等进行检查和管制的文化统制机关。新闻、报纸、广播、电影、戏剧、艺术创作等都属于其管辖范围。还负责对外宣传报道和文化输出。

3.从1932年开始,日本在全国发起“国防捐款”运动,号召百姓、企业和社团组织捐款购买飞机和坦克。捐给陆军的飞机和坦克称为“爱国号”,海军称为“报国号”,并以捐款者的名字命名。该运动一直持续到1945年4月,日本国民一共向陆军捐献了7066架飞机,向日本海军捐献了5987架飞机。

日本文化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