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调查主题: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调查调查目的: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懂得对中国文化的欣赏。
调查方式:上网调查,去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调查结果:搜集到相关资料,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整理资料,总结出一份调查报告。
总结报告: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悠历史,古老的文化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气息。欣赏一下中国传统的文化,你会发现它的与众不同。
1.盛大的传统佳节——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华民族最重大的传统节日——春节,自汉武帝时起,一直延续到今天。这一天古时称为元旦、元日或“三元”(岁之元、月之元、日之元)。
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采用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就把农历年改为春节,把阳历年作为元旦。大年初一一大早就要放鞭炮。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古人把竹节放在火中烘烤,使它爆发出巨大的声响,用来辟疫驱疠,这是爆竹的起源。
宋代起,以纸裹硫磺,用火点燃作响,称为爆仗。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春节是欢乐气氛最浓的节日。历来在街头和公共场所,都有艺人表演说唱、杂技、百戏杂陈,热闹非凡。
2. 传统的饮食文化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蔬菜,外加少量肉食。
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
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膻。”
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食谱广泛、烹调技术的精致而闻名于世。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聚食制。
聚食制的起源很早,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发掘中可见,古代炊间和聚食的地方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篝火,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聚食。这种聚食古俗,一直至后世。
聚食制的长期流传,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到今天,中国人的团圆之意也是这种观念的反映。
3.服饰文化清代男子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此风在康熙后期雍正时期最为流行,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至清代也愈来愈多样,如背心、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层出不穷。
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款式几经变化,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来束胸裹臂的旧貌,让女性体态和曲线充分显示出来。后来,旗袍还传至国外,为他国女子效仿穿着。
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丰富多彩,在不断地发展着、娈化着,值得我们进一步了解。
2.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征答卷答案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6.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动笔写作(<;史记>;).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大部分,记载了(3000)年的历史,共(130)卷,(526500)字.
7.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的代表,作者(张择端).它描绘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汴京河两岸的风光,生动的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8.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的京杭大运河贯穿(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全长约(1700)公里,支开找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航线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运河。
9.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10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有价值,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应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11.敦煌壁画:标志:飞天。特点:从造型上说.俗人形象富于生活气息,时代特点也表现得更鲜明;而神灵形象则变化较少,想象和夸张成分较多。从手法上说,敦煌壁画继承了传统绘画的变形手法,巧妙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和植物形象。
12.同意,因为长城在今天已经失去了它本身的守卫意义,而都江堰却仍然在为天府之国输送清泉。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同意。
清晨绿色的阳光透过温柔的叶子洒向大地,年轮中曾经青涩的时光向未来讲述着美丽的传说。2008,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数字,但是,一提到它,会让多少中国人热血沸腾!一个数字怎么会有如此大的魔力?答案是简单而神圣的,在这一年里,北京将举办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那时,世界的目光将齐聚北京,而北京,也将以主人的身份,展现她最美丽的风采!
2008,北京的奥运将是一届绿色的奥运、科技的奥运、人文的奥运。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作为一名中国的小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更有义务积极地为奥运做准备,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一定从自身做起,作推行礼仪的典范。
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的作用太多了。
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生礼仪洋溢在美丽的校园呢?首先我们小学生要着装得体,即体现出新世纪学生篷勃向上的风采,又要符合学生身份。 每天的升旗仪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会更显得鲜艳。此时此刻,国旗下的我们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高唱国歌。其次,课堂礼仪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上课时认真听讲,不要有小动作,举手回答问题。再次,校园礼仪体现的是一个学校的文明程度。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上下楼梯一律右行,见到老师和客人要用普通话主动问好,服从老师管理;讲文明、讲卫生,爱护花草树木,不穿越绿化带;得到帮助,应主动诚恳地说谢谢;互相理解、宽以待人,同学之间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多说对不起;培养协作精神,使班级更团结、同学间的友谊更深厚。
在这全中国都在迎奥运的时刻,我们将挑起传承礼仪的使命,无愧于未来,无愧这培育我们的美丽校园。为迎接2008北京奥运做一个文明礼仪的好学生!
3.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知多少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对传统文化一直有很高自信的传统。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传统文化教育既要承传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
本研究试图弄清传统文化教育在目前小学校中的现状,及广大老师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否愿意为传统文化的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吸引广大教师同心同德继承和传扬中国传统文化。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辖颍州、颍泉、颍东三区和临泉、太和、阜南、颍上四县及界首。
阜阳师范学校是阜阳市唯一一所专门培养幼儿教师和幼儿园园长培训机构。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针对来自阜阳市三区四县50位小学骨干教师做的调查问卷和访谈。
在这些骨干教师中有45位女性教师和5位男性教师,这些教师70%人的年龄在31到40岁之间,基本上从教年龄在5年以上,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占了65%,他们分别来自阜阳市的三区四县,也就是说这份调查报告主要反映的是传统文化教育在阜阳地区小学校中的现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是本研究的基本方法,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是本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
为了求得对阜阳地区小学教师这一群体的总体把握,采取了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为了提高研究的信度,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一方面是为了尽可能避免研究者的先入为主的影响,同时也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基础性资料,但需要指出的是本报告在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并非单纯为描述而描述,而是描述与论述相结合,在展现客观情况的同时加入历史的分析、思辨性的探讨,强调价值判断与数据描述的有机结合。
我们认为这种抽样与描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满足研究需要。三、调查结果 这些教师基本上成长于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从整体上看,他们拥有相对充裕的物质条件、多元的价值取向和多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现代化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在他们的认识和观念中也逐渐被淡化。但不管怎么说,每个人都肯定对这一问题有初步的、直观的、笼统的认识。
因此,我们在设计调查问卷时,首先考虑的是从宏观上把握教师对此问题的认识,以便使我们对此问题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我们主要是围绕教师对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认知程度、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的个人偏好、获得途径、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等几个方面展开的。
(一)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常识了解不多。调查结果看下表:图1:您对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了解多少?序号 选 项 选择人数 所占比率1 愿意,毕竟是民族智慧的结晶1224%2 想了解,但没有良好的途径1632%3 不愿意,这些东西已经过时2244%4 其他00 由此可以看出,老师们选择“不愿意,这些东西已经过时”(44%)在其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这说明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认知程度不高,对这一问题还是有待更多关注。
另外,对这个问题选“想了解,但没有良好的途径”的百分比是比较高的,占全部答案的32%,这说明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二)老师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
调查结果看下表:图2:您是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一员吗?序号 选 项 选择人数 所占比率1 是3162%2 不是1938% 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老师们选择“感兴趣”占的比例相对比较大,这说明老师对中国传统文化还是有很大的兴趣,这就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关键是将如何引导使老师们将这种兴趣化作动力,去自觉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以提高当代老师的人文素质,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三)老师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教育的意义在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对这一问题,我们也作了调查,见下图:图3:您觉得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何在?序号 选 项 选择人数 所占比率1 修养身心612%2 传承文化1020%3 扩宽知识面1224%4 增强民族凝聚力1530%5 培养爱国之心714%6 没有什么意义00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教师们普遍认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老师们选择这个答案所占比率最多,其次是“扩大知识面”,再次是传承文化,选择修养身心的所占比率比较小,从这些选项中可以看出老师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意义的认识十分准确,这样可以为以后在学校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四)老师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渠道来自书本。
通过下图可以看出人们获得传统文化教育渠道比较窄。图4:您是通过哪些渠道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序号 选 项 选择人数 所占比率1 电视36%2 网络816%3 其他书刊612%4 学校教材2448%5 老师及长辈或朋友918%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老师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渠道比较狭窄,主要通过学校里面的教材,也就是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没有良好的社会氛围,选择从“老师及长辈或者朋友”那里学习的人数还是占很大比例,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文化基础比较好,但是从电视上获得传统文化教育的比较少,应该加强传统文化在电视上面的宣传力度,因为毕竟电。
4.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答卷的答案
一 1·行有恒也 有过则迁 2·一胜一负 每战必殆 3·孔明 三国战略家 军事家 诫子书 4·笔 砚 墨 国画颜料 宣纸绢 5·沈括 梦溪笔谈 科学史 6`金 木 水 火 土二 1·《清明上河图》作者是张择端,反映北宋时期汴京的场景场景 (1)·迎亲队伍渐进街市 (2)·来馆前一个农舍饲养两头牛2·(1)设计运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梁柱结构塑造出标志性的斗冠形象,寓意:东方之冠鼎盛中华 (2)地区馆外墙和内部装饰用叠篆手法以地多点缀体现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3基本手段:唱 念 做 打 舞。
行当:生 旦 净 末 丑。 至于作文就给提示把:提示: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历史,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上多少关于文明礼仪的故事流传至今,多少历史人物因此而流芳百世。
在如今市场经济的历史变革中,好多人忘记了本该具有的优良美德,转而崇拜金钱和物质。人与人之间仿佛也变得越来越冷漠,交往中多了一些“自我保护”,少了本应由的的理解、尊重、互助、友爱。
朋友!请放下戒心,文明礼仪从你我做 ■真诚友爱 真诚友爱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因此,要树立“心中有他人”的观念,与同学友爱团结。
同学之间要平等待人,相互尊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平时遇见同学一定要打招呼。
打招呼的方式很多,可以问好、点头、微笑、招手或喊一声名字等。要做到热情、诚恳。
用你的真诚去爱别人,必然会得到别人真诚的回报。 ■相互尊重 每位同学都需要被他人关爱,被他人尊重。
首先是尊重他人人格。讥笑、辱骂、给同学起绰号,不仅伤害同学的自尊心,还侮辱了同学的人格,是低级趣味很不礼貌和很不道德的行为。
其次,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每位同学的生活习惯是自幼养成的,是受家庭的教育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潜移默化的结果。
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就等于对他人人格的尊重。 ■集体意识 每一个人都离不开集体,正像一滴水离不开浩瀚的江河大海一样。
因此,我们每位同学都要有集体意识。在集体生活中,要顾全大局,遵守规章制度,不可我行我素。
在你付出的同时,也将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他人的尊重。 ■善于交谈 交谈是同学之间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
交流可以增加同学间的了解、友谊和相互增长知识。同学们之间的交谈应该注意一些问题:1、说话态度要诚恳谦虚,要语调平和,不可装腔作势。
2、交谈中力求语言文雅注意场合分寸。3、开玩笑,应注意,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不说。
听同学说话时态度要认真,不得轻易打断别人的讲话,要插话或提问应选择适当的时机,若同学说得欠妥和说错了,应在不伤害同学自尊心的情况下,恳切、委婉地指出。吵架、骂人说难听话是一种无教养的行为及无礼的表现。
■借物还物 同学们经常在一起,难免相互之间借用东西,但是须谨记有借有还,即使随便用一下别人的物品,也应事先打招呼,征得他人同意。 ■帮助他人 乐于助人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校园礼仪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当有同学需要帮助时,应分清是非,弄明情况,如果是对的,应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助其一臂之力,忌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如果要你弄虚作假,或者是违反校纪的事,就要有正确的是非观,不可同流合污。
自己需要帮助时不要强求别人,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替他人考虑。尽量不给别人造成困难,甚至带来麻烦。
(北京礼仪学院院长校李柠) 一位母亲正骑自行车带着年幼的女儿迎面而来。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饼干掉在地上。
母亲马上停下车,轻声对女儿说:“来,咱们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说着便把孩子抱下来,俩人弯腰一起去捡地上的碎饼干。
就是这一普通的一幕,不由让人想起一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仔细想想,不是吗?无论这位母亲,还是将来的孩子文明素质如何,在这一细节中已有了答案。
文明礼仪的故事: 1.团结友爱--心平气和的刘铭传 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一起推荐了另外两个书生。
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去面谈。可是到了约定的时刻,曾国藩却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细观察他们的态度。
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刘铭传一人答得出来。
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 按语:没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坚毅持久、克服万难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甚么伟大的事业。
我们希望将来能有所作为,首先便须磨炼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2.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
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
5.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调查问卷
首先,要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必须首先明确要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什么样的文化,它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我们知道,一方面,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要有全面深入的认识,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真正优秀的部分甄别出来进行传承。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与其他任何形式的文化一样,它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层面,一是传统文化的形式和载体,如文化典籍,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一是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理念,如道法自然的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混沌中和的境界等。
前者属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后者属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魂”。这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时,要对传统文化的这两个层面进行区分,搞清楚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载体,不至于一提起传承传统文化,就仅仅想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戏曲,恢复传统节日等等,而忽视了我们传统的自然观、天人观、伦理价值观等等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反之亦然。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既要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之“体”,更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之“魂”。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首先明确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指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深入把握的基础上,对那些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发掘、阐发,使它们进入到我们的当下生活中,化为我们精神的血脉,指导我们的实践生活;对那些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进行整理、保护,使它们得以延续和传承,使当下的人们拥有进入传统的现实渠道和方式。
第二,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还应考虑为什么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或者说我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我们仅仅是为了传统延续而传承传统文化,还是为了解决当今中国甚至人类世界中存在的问题而传承传统文化?为了传统延续而传承传统文化固然必要,但传承优秀文化的根本目的是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参与到我们的当下生活中,为解决现实中的中国乃至人类世界的问题提供启示,而不是让它进入历史博物馆供人瞻仰,告诉后人我们曾经拥有这些东西。传统要成为活的传统,它必须与当下生活中的问题发生关系。
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中国的现实,分析当下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确立文化建设的方向,根据文化建设的方向,来反观中国的传统文化,看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哪些精神理念,能为解决当下问题提供启发和思路。
我们知道,在当今世界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生态环境危机,精神心理疾患,道德滑坡,贫富加剧等等。面对现实世界中的这些问题,我们的党先后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伟大目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应该考虑能否为解决或改善现实中的这些问题,能否促进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启发和思路。
当然,研究中国当下的“现实”,不仅指研究当下的生活世界的现实,还指研究当今中国的文化现状的现实,如果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当今的文化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更好地判断我们传统文化中哪些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另外,关注文化现状的现实,也包括关注当下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诸如在文化开发、文化保护、文化园区建设和文学经典改编中出现的一些失误等。
对于这些文化现实的关注,可以避免在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中继续走一些弯路。 第三,在搞清楚了要传承什么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为什么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之后,面临的一个最现实、最艰巨的任务也就是怎样传承的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传统文化的传承途径有很多,具体要采取哪一种途径,应依据要传承的主要是哪一层面的传统文化而定。
我们前面提到,传统文化存在两个层面:即精神理念层面和形式载体层面。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理念的传承来说,系统的教育应是一个最基本的途径。
这里的教育既指由国家和政府主办的各个水平层级上的国民教育,也指受国家教育部门主管的担当着基础教育功能和普通高等教育功能的非国家和政府主办的教育。无论是国家和政府办的,还是私人团体或个人办的这类教育,他们都有责任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为了使学校更好地履行这一教育职责,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出全面规划,可以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保障无论是政府主办的还是非政府主办的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都要传授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方面的内容。通过系统的教育,可以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如道法自然的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混沌中和的境界,以及仁义、诚信、爱人、敬业、合和等等伦理价值观念,渗透进人们的心中,化为人们的血脉,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规范和精神价值追求。
但这些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并不是赤裸裸地存在的,它存在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典籍、文化遗存、传统艺术、传统技能、传统节日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等等文化形式或文化载体之中。我们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自然也不能凭空进行传承,而是要借助各种文化形式。
虽然各种传统的文化。
6.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是什么调查问卷
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据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1952年出版的《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中统计,世界各地学者对文化的定义有170多种。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e,原意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
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的表述:“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总称为文化。简介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
“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
其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它本身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其次,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将此词作为一个动词在使用,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方法和主张,它既与武力征服相对立,但又与之相联系,相辅相成,所谓“先礼后兵”,文治武功。
有些还包括小吃,风俗等传统文化。特征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1,世代相传。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2,民族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3,历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历史。4,博大精深。
“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7.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征答卷
1.修身,养德,无以明志,无以致远。
2.则国智,则国富,则国强,《少年中国说》
3.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
4.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5.周,战国时期通家,老子,老子,老庄。
6.蔎,茗,荈,茶经.
7.造纸术,汉魏时期,阳刻法,阴刻法,阴阳混刻法。
1.信息的应用
2.风为通俗,雅为诗歌,颂主国政、祭祀
3.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8日-19日,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我感觉,他们卖从我们国家偷来的东西再卖给别人的话,是贼。
楼主作文不能抄的吧~~~~~~
这些全了,给分吧~~~~~~~
8.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答卷的答案
一 1·行有恒也 有过则迁 2·一胜一负 每战必殆 3·孔明 三国战略家 军事家 诫子书 4·笔 砚 墨 国画颜料 宣纸绢 5·沈括 梦溪笔谈 科学史 6`金 木 水 火 土二 1·《清明上河图》作者是张择端,反映北宋时期汴京的场景场景 (1)·迎亲队伍渐进街市 (2)·来馆前一个农舍饲养两头牛2·(1)设计运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梁柱结构塑造出标志性的斗冠形象,寓意:东方之冠鼎盛中华 (2)地区馆外墙和内部装饰用叠篆手法以地多点缀体现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3基本手段:唱 念 做 打 舞。
行当:生 旦 净 末 丑。 至于作文就给提示把:提示: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历史,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上多少关于文明礼仪的故事流传至今,多少历史人物因此而流芳百世。
在如今市场经济的历史变革中,好多人忘记了本该具有的优良美德,转而崇拜金钱和物质。人与人之间仿佛也变得越来越冷漠,交往中多了一些“自我保护”,少了本应由的的理解、尊重、互助、友爱。
朋友!请放下戒心,文明礼仪从你我做 ■真诚友爱 真诚友爱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因此,要树立“心中有他人”的观念,与同学友爱团结。
同学之间要平等待人,相互尊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平时遇见同学一定要打招呼。
打招呼的方式很多,可以问好、点头、微笑、招手或喊一声名字等。要做到热情、诚恳。
用你的真诚去爱别人,必然会得到别人真诚的回报。 ■相互尊重 每位同学都需要被他人关爱,被他人尊重。
首先是尊重他人人格。讥笑、辱骂、给同学起绰号,不仅伤害同学的自尊心,还侮辱了同学的人格,是低级趣味很不礼貌和很不道德的行为。
其次,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每位同学的生活习惯是自幼养成的,是受家庭的教育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潜移默化的结果。
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就等于对他人人格的尊重。 ■集体意识 每一个人都离不开集体,正像一滴水离不开浩瀚的江河大海一样。
因此,我们每位同学都要有集体意识。在集体生活中,要顾全大局,遵守规章制度,不可我行我素。
在你付出的同时,也将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他人的尊重。 ■善于交谈 交谈是同学之间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
交流可以增加同学间的了解、友谊和相互增长知识。同学们之间的交谈应该注意一些问题:1、说话态度要诚恳谦虚,要语调平和,不可装腔作势。
2、交谈中力求语言文雅注意场合分寸。3、开玩笑,应注意,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不说。
听同学说话时态度要认真,不得轻易打断别人的讲话,要插话或提问应选择适当的时机,若同学说得欠妥和说错了,应在不伤害同学自尊心的情况下,恳切、委婉地指出。吵架、骂人说难听话是一种无教养的行为及无礼的表现。
■借物还物 同学们经常在一起,难免相互之间借用东西,但是须谨记有借有还,即使随便用一下别人的物品,也应事先打招呼,征得他人同意。 ■帮助他人 乐于助人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校园礼仪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当有同学需要帮助时,应分清是非,弄明情况,如果是对的,应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助其一臂之力,忌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如果要你弄虚作假,或者是违反校纪的事,就要有正确的是非观,不可同流合污。
自己需要帮助时不要强求别人,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替他人考虑。尽量不给别人造成困难,甚至带来麻烦。
(北京礼仪学院院长校李柠) 一位母亲正骑自行车带着年幼的女儿迎面而来。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饼干掉在地上。
母亲马上停下车,轻声对女儿说:“来,咱们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说着便把孩子抱下来,俩人弯腰一起去捡地上的碎饼干。
就是这一普通的一幕,不由让人想起一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仔细想想,不是吗?无论这位母亲,还是将来的孩子文明素质如何,在这一细节中已有了答案。
文明礼仪的故事: 1.团结友爱--心平气和的刘铭传 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一起推荐了另外两个书生。
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去面谈。可是到了约定的时刻,曾国藩却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细观察他们的态度。
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刘铭传一人答得出来。
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 按语:没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坚毅持久、克服万难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甚么伟大的事业。
我们希望将来能有所作为,首先便须磨炼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2.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
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
9.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征答卷
1.修身,养德,无以明志,无以致远。
2.则国智,则国富,则国强,《少年中国说》3.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4.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5.周,战国时期通家,老子,老子,老庄。6.蔎,茗,荈,茶经.7.造纸术,汉魏时期,阳刻法,阴刻法,阴阳混刻法。
1.信息的应用2.风为通俗,雅为诗歌,颂主国政、祭祀 3.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8日-19日,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我感觉,他们卖从我们国家偷来的东西再卖给别人的话,是贼。
楼主作文不能抄的吧~~~~~~这些全了~~~~~~~。